實用PNF治療(第四版)

實用PNF治療(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蘇珊阿德勒 等) 著,劉欽剛 譯
圖書標籤:
  • PNF
  •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
  • 神經肌肉
  • 康復
  • 物理治療
  • 運動治療
  • 肌肉力量
  • 關節活動度
  • 神經係統疾病
  • 運動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唐人易和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93918
商品編碼:26337839181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2-28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係統介紹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技術的康復學專著,目前更新到第四版 。PNF技術是一種神經發育療法基本技術,是比較獨特的康復治療技術,廣泛用於神經科疾病和骨關節疾病康復治療之中,適用於各種肌力減弱,運動控製不良的患者,比如骨摺、偏癱,甚至運動員的訓練。本書圖文並茂,配有600多幅全彩圖片,是一本係統化的、便於使用的學習和理解PNF的指南,是治療師的優良參考書。   作者簡介 蘇珊·阿德勒(Susan Adler)(美國)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西北大學認證物理治療師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物理治療科學碩士

·1962年在加利福尼亞瓦列霍凱撒基金會康復中心接受PNF教育,與MaggieKnott一起工作並接受她的教導

·國際PNF協會高級國際PNF教師,在美國和歐州舉辦和主持PNF課程班
目 錄

目.錄

 

1.概.論

1.1 PNF觀念在現代整體治療中的位置

1.1.1.ICF模式

1.1.2.治療和PNF觀念: 基本原理和技術

1.1.3.學習的階段

1.1.4.運動控製和運動學習

1.2 PNF:定義,理念,神經生理學基礎

1.2.1.定義

1.2.2.理念

1.2.3.基本神經生理學原理

1.3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2.促進技術的基本程序

2.1 佳阻力

2.2 擴散與強化

2.3 觸覺刺激(手法接觸)

2.4 身體位置和身體力學

2.5 語言刺激(指令)

2.6 視覺刺激

2.7 牽引和擠壓

2.8 牽拉

2.9 時序

2.10 模式

2.11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3.PNF治療技術

3.1 導論

3.2 節律性起始

3.3 等張組閤

3.4 拮抗肌的反轉

3.4.1.動態反轉(包括緩慢反轉)

3.4.2.穩定性反轉

3.4.3.節律性穩定

3.5 反復牽拉(反復收縮)

3.5.1.起始範圍的反復牽拉

3.5.2.全範圍的反復牽拉(舊稱:反復收縮)

3.6 收縮-放鬆

3.6.1.收縮-放鬆:直接治療

3.6.2.收縮-放鬆:間接治療

3.7 保持-放鬆

3.7.1.保持-放鬆:直接治療

3.7.2.保持-放鬆:間接治療

3.8 復製

3.9 PNF技術及其目標

3.10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4.對患者的治療

4.1 導論

4.2 評價

4.2.1.身體功能和身體結構

4.3 假設

4.4 測試損傷和活動限製的原因

4.5 治療目標

4.6 治療計劃和治療設計

4.6.1.具體的患者需求

4.6.2.設計治療

4.6.3.直接治療和間接治療

4.7 再測試損傷和活動限製的原因

4.8 治療範例

4.9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5.促進的模式

5.1 導論

5.2 PNF模式

5.3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6.肩胛和骨盆

6.1 導論

6.2 應用

6.3 基本程序

6.4 肩胛的對角運動

6.4.1.具體的肩胛模式

6.4.2.肩胛模式的具體應用

6.5 骨盆的對角運動

6.5.1.具體的骨盆模式

6.5.2.骨盆模式的具體應用

6.6 對稱鍛煉,相反鍛煉,不對稱鍛煉

6.6.1.對稱-相反鍛煉

6.6.2.不對稱鍛煉

6.7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7.上肢

7.1 導論

7.2 基本程序

7.3 屈-外展-外鏇

7.3.1.屈-外展-外鏇伴肘關節屈

7.3.2.屈-外展-外鏇伴肘關節伸

7.4 伸-內收-內鏇

7.4.1.伸-內收-內鏇伴肘關節伸

7.4.2.伸-內收-內鏇伴肘關節屈麯

7.5 屈-內收-外鏇

7.5.1.屈-內收-外鏇伴肘關節屈

7.5.2.屈-內收-外鏇伴肘關節伸

7.6 伸-外展-內鏇

7.6.1.伸-外展-內鏇伴肘關節伸

7.6.2.伸-外展-內鏇伴肘關節屈

7.7 推齣和縮迴組閤

7.7.1.尺側推齣與縮迴

7.7.2.橈側推齣和縮迴

7.8 雙臂模式

7.9 改變患者的體位

7.9.1.側臥位時的手臂模式

7.9.2.肘支撐俯臥位的手臂模式

7.9.3.坐位的手臂模式

7.9.4.四足跪位的手臂模式

7.9.5.跪位的手臂模式.

7.10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8.下.肢

8.1 導論

8.2 基本程序

8.3 屈-外展-內鏇

8.3.1.屈-外展-內鏇伴膝關節屈

8.3.2.屈-外展-內鏇伴膝關節伸

8.4 伸-內收-外鏇

8.4.1.伸-內收-外鏇伴膝關節伸

8.4.2.伸-內收-外鏇伴膝關節屈

8.5 屈-內收-外鏇

8.5.1.屈-內收-外鏇伴膝關節屈

8.5.2.屈-內收-外鏇伴膝關節伸

8.6 伸-外展-內鏇

8.6.1.伸-外展-內鏇伴膝伸

8.6.2.伸-外展-內鏇伴膝屈

8.7 雙腿模式

8.8 改變患者的體位

8.8.1.坐位的腿模式

8.8.2.俯臥位的腿模式

8.8.3.側臥位的腿模式

8.8.4.四足跪位的腿模式

8.8.5.站立位的腿模式

8.9 知識測試:問題

參考文獻

9.頸部

9.1 導論

9.2 基本程序

9.3 指徵

9.4 屈嚮左,伸嚮右

9.4.1.屈-左側屈-左鏇

9.4.2.伸-右側屈-右鏇

9.5 用頸部促進軀乾

9.5.1.用頸部促進軀乾屈和伸

9.5.2.用頸部促進軀乾側屈

9.6 知識測試:問題

參考文獻

10.軀乾

10.1 導論

10.2 治療程序

10.3 斜砍和上抬

10.3.1.斜砍

10.3.2.上抬

10.4 用雙腿模式促進軀乾

10.4.1.雙下肢屈,伴膝屈,促進下部軀乾屈

10.4.2.雙下肢伸,伴膝伸,促進下部軀乾伸

10.4.3.軀乾側屈

10.5 用組閤模式促進軀乾

10.6 知識測試:問題

參考文獻

11.墊上活動

11.1 導論:為什麼做墊上活動

11.1.1.治療目標

11.2 基本程序

11.3 技術

11.4 墊上活動

11.4.1.翻身

11.4.2.肘支撐(前臂支撐)俯臥位

11.4.3.側坐

11.4.4.四足跪

11.4.5.跪

11.4.6.半跪

11.4.7.從手-足立位(四肢支撐弓背位)至站立位,再迴到手-足立位

11.4.8.坐位的鍛煉

11.4.9.橋式運動

11.5 墊上活動的病例

11.6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12.步態訓練

12.1 導論:步行的重要性

12.2 正常步態的基礎

12.2.1.步態周期

12.2.2.正常步態中的軀乾和下肢關節運動

12.2.3.正常步態中的肌肉活動

12.3 步態分析:觀察和徒手評估

12.4 步態訓練的理論

12.5 步態訓練的程序

12.5.1.擠壓和牽拉

12.5.2.使用擠壓和牽拉反射

12.6 實用步態訓練

12.6.1.坐位的準備階段

12.6.2.站起和坐下

12.6.3.站立

12.6.4.步行

12.6.5.其他活動

12.7 步態訓練的患者病例

12.8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參考文獻

13.生命功能

13.1 導論

13.1.1.刺激與促進

13.2 麵部肌肉

13.3 舌的運動

13.4 吞咽

13.5 言語障礙

13.6 呼吸

13.7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14.日常生活活動

14.1 導論

14.2 轉移

14.3 穿衣和脫衣

14.4 知識測試:問題

深入閱讀

15.知識測試:問題和答案k

 

附錄.詞匯錶 前 言

譯者序

《實用PNF治療》(PNF in Practice)是康復治療方法的經典著作之一。本書於1993年齣版英文版,2000年齣版第二版,2008年齣版第三版,2014年齣版第四版。本書不斷再版和更新,正說明瞭其具有的活力和巨大的應用價值。本書第二版的中文版於2003年在大陸齣版(但隻印刷瞭2000本,不能滿足廣大康復工作者的需要),第三版的中文版於2010年在中國颱灣齣版。現在本書第四版的中文版也要麵世瞭。希望它能對廣大康復工作者,尤其是康復治療師學習、使用PNF方法有所幫助。

PNF技術早期常用於治療脊髓灰質炎後遺癥和腦癱的患者,後來被證明可以用來幫助在肌力、運動控製、平衡和耐力等方麵有問題的患者進行康復。現在,PNF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除瞭用於治療偏癱、腦癱、截癱、帕金森病、骨關節病等,還常用於健康人、運動員的訓練。正如我的老師貝維斯(Sheila Purves,香港復康會項目主任)在第二版序中所說:“每位治療師都應該學會使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因為不論是用於運動員、骨摺的年輕人,還是腦卒中後的老年人,它都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為便於讀者理解,現將翻譯中的一些譯法在此進行說明。

書中治療師有時用“你”代替,“他”或“她”常指患者。“肩胛”和“肩胛骨”同義。“關節活動範圍”和“關節活動度”同義,本書采用“關節活動範圍”。“reciprocal”過去常譯為“交互的”,比如“交互抑製”、“交互支配”,本書譯為“相反的”,比如“相反抑製”、“相反支配”、“相反模式”,這樣可能更好理解。用“受纍側”取代“患側”。“flexion”一般譯為屈,少數用“屈麯”,“extension”譯為“伸”,取代過去的譯法“伸展”,因為“伸”和“展”是兩個動作的結閤,“展”是“外展”的意思。在解剖書中,描述人體運動動作的用詞為“屈、伸、內收、外展、內鏇、外鏇、鏇前、鏇後、內翻、外翻”。故用“伸”取代“伸展”的譯法。“upright reaction”本書譯為“直立反應”,而在某些書中譯為“翻正反應”。“mass movement”過去譯為“粗大運動”,在此譯為“整體運動”。英語中,常用“踝背屈”(ankle dorsiflex),嚴格地講應該是“踝背伸”,書中“手指”(fingers)通常是指除拇指之外的其餘四個手指,而thumb單指拇指,偶爾也用“手指”代錶全部手指。這是英語習慣。書中常有“你的體重(your weight)嚮前或嚮後移動”,而沒有用“重心”(center of gravity或center of mass),所以我們尊重原文用“體重”。

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為求更加準確地把書中意思錶達齣來,我多次請教瞭貝維斯老師,得到她及時指點,在此嚮她錶示衷心感謝。後要感謝華夏齣版社為本書的齣版所做的努力和付齣。本書的讀者——康復工作者,尤其是康復治療師們,如果對本書內容有疑問,需要與譯者探討或提齣寶貴意見,可緻譯者電郵:liuqingang005@sina.com。謝謝。

劉欽剛

2017年3月9日於大連

前言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治療觀念。PNF理念是永恒的,其觀念仍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本書第四版經過完全修訂並具有全彩色圖錶,更為讀者進行瞭友好型的設計,綜閤瞭新的進展,旨在支持其觀念的發展。章是新撰寫的,描述瞭PNF觀念在現代整個治療領域中的位置。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PNF已經成為物理治療中得到多公認的治療觀念之一。Kabat和Margaret (Maggie) Knott醫生在1947年搬到加利福尼亞的瓦列霍(Vallejo, California)後開始並不斷充實和發展該治療技術和程序。1953年在Dorothy Voss加入該團隊之後,Maggie和Dorothy撰寫瞭部PNF著作,並於1956年齣版。

初,用PNF方法治療的大部分是多發性硬化和脊髓灰質炎患者。經驗顯示,此種治療方法對許多疾病都有效。今天,神經科、創傷科以及骨科患者都在用此觀念進行治療。

20世紀50年代他們在瓦列霍開始舉辦3個月和6個月的PNF課程班。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理治療師到瓦列霍學習PNF觀念的理論和實踐。另外,Knott和Voss還穿行於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地講授PNF課程的觀念。

1978年Maggie逝世,她在瓦列霍的工作由CarolynOei Hvistendahl接替。HinkMangold接替瞭Carolyn的PNF項目主任工作。Sue Adler,Gregg Johnson及Vicky Saliba作為PNF觀念的教師繼續從事Maggie生前的工作。Sue Adler設計瞭國際PNF協會(IPNFA)的高級班和教師班課程。

我們衷心感謝這些優秀的人,以及所有國際PNF協會(IPNFA)成員,並希望這本書能鼓勵其他人繼續從事這項工作。

PNF觀念的發展得到瞭全世界的密切關注。在很多國傢現在都能參加由閤格的PNF教師進行教學的訓練班。目前已有一些闡述PNF方法的優秀圖書,但是我們認為仍需要一本圖文並茂、全麵囊括實用技術的書。本書可以看作是一本實用指南,並應與現存的教科書結閤使用。

本書包含瞭PNF的程序、技術和模式,並充分討論瞭這些程序、技術和模式在患者治療方麵的應用,特彆是墊上活動、步態和自理方麵。本書的重點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建立對PNF原則的理解,二是更多地通過圖示而不是文字來展示如何完成PNF模式和活動。應用PNF的原則和實踐來治療患者的技能不可能僅從一本書中學習。我們推薦將閱讀與課堂練習相結閤,以及在技術熟練的PNF從業者的指導下進行患者的治療。

運動是我們與環境互動的途徑。這種互動是以運動學習為導嚮的。運動學習原則的整閤包括從上手治療(hand-on)到離手治療(hand-off)的過程;它包括以目標為導嚮的功能性活動和獨立。根據“所有患者都存在未被開發的潛力”這一理論,治療師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調動殘留的功能上,以達到高的功能水平,尤其是在運動控製的初期和認知階段,治療師的手法促進將是達到此目標的有用手段。這包括在身體結構水平的目標,以及在活動水平的目標和參與水平的目標(ICF)。

本書第四版重新修訂的內容包括對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原則的描寫,及運動學習和運動控製方麵(從“上手治療”到“離手治療”的管理)在現代PNF評估和治療中的應用。在第14章日常生活活動一章使用瞭全新的彩色圖片和深入的文字描寫對內容進行瞭充分的擴展。新的設計和布局清晰地突齣瞭PNF的理念、基本程序和治療模式的結構路徑。因此,這本教科書提供瞭一個係統化的且容易使用的學習和理解PNF的指南及臨床實踐工具,並用它來充分影響對患者的治療。

特彆要感謝我們在亨斯布魯剋(Hoensbroek)(荷蘭)Adelante康復中心的指導和從事物理治療的同事,Lisan Scheepers 擔任模特,Ben Eisermann繪圖。

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同事,在瑞士的PNF教師,LaurieBoston,感謝她對本書稿的翻譯並對內容進行校對的所有支持。

我們還要感謝我們的其他所有同事、PNF教師和國際PNF協會成員,感謝他們的協作、對知識的分享、教學和繼續發展這種觀念的決心。

重要的是我們要專門感謝我們的患者: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本著作。

 

緻敬Maggie Knott,我們的老師和朋友。

專心於她的患者,

奉獻於她的學生,

職業的先鋒


導言:身心連結,重塑運動之魂 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不斷探索著身體的潛能,追求更精妙的運動協調與更深層次的感知體驗。然而,許多人卻在不經意間遭遇瞭運動的睏境:僵硬的姿勢、遲緩的反應、疼痛的糾纏,甚至失控的肌肉抽搐,這一切都仿佛為我們的人生畫上瞭沉重的句號。本書,將為您揭開一扇通往身體潛能解鎖的新大門,帶領您踏上一段重塑運動之魂的非凡旅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康復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理解、感受和駕馭身體的哲學。 第一章:PNF——超越癥狀的整體療法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譯為“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絕非僅僅是肌肉的拉伸或力量的訓練。它是一套根植於深刻神經生理學原理的治療體係,強調個體作為一個整體,將神經係統、肌肉骨骼係統以及感知係統融為一體進行考量。PNF的精髓在於,它深刻理解本體感覺——我們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和速度的感知能力——是如何影響和調控我們的運動模式的。 我們常常將身體視為一堆獨立的零件,當某一個“零件”齣現問題時,我們就專注於修理它。然而,PNF挑戰瞭這種機械的視角。它認為,人體的運動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協同過程,任何一個局部的異常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PNF治療師的工作,不是簡單地“修理”一個病變的肌肉,而是通過特定的刺激和引導,重新激活和優化身體整體的神經肌肉通路,促使身體以更有效、更協調、更少代償的方式去運動。 PNF療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進”。它不是強迫,不是對抗,而是巧妙地“促進”身體內在的潛能。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動作模式和手法,PNF能夠激活和增強神經肌肉的反應,從而改善運動功能、提高肌力、增加關節活動度、減輕疼痛,並最終恢復甚至超越原有的運動能力。這種“促進”是多維度的,它作用於感知、肌肉、關節,更重要的是,它作用於我們大腦對身體的感知和控製模式。 第二章:感知驅動——本體感覺的奧秘 想象一下,當您閉上眼睛,能否準確地感知到自己的手指放在哪裏?能否判斷齣自己的手臂是抬高還是放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感知能力,正是本體感覺的體現。本體感覺接收器遍布我們的肌肉、肌腱、關節囊以及皮膚,它們如同身體內部的雷達係統,不斷嚮大腦傳遞關於身體狀態的信息。 PNF療法正是巧妙地利用瞭這些本體感覺的信號。通過特定的手法,如“拉長”(stretch)和“阻力”(resistance),PNF能夠有效地刺激本體感受器,嚮中樞神經係統發送強烈的本體感覺信號。這些信號被大腦接收後,會引發一係列生理反應,包括: 反射性收縮(Reflexive Contraction): 在受到突然牽拉時,肌肉會發生反射性收縮,這是PNF中“拉長”刺激的基礎。 抑製性牽張反射(Inhibitory Stretch Reflex): 持續的牽拉可以激活高爾基腱器官,從而抑製肌肉的張力,實現肌肉的放鬆。 運動單元募集(Motor Unit Recruitment): 通過與治療師的互動,施加適當的阻力,可以促使更多的運動單元被激活,從而提高肌力。 PNF將這些生理學原理轉化為一係列高效的治療技術。它不是簡單地讓患者“用力”,而是通過特定的體位、方嚮和韻律,引導患者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特定的運動模式中。在PNF的語境下,運動不僅僅是肌肉的收縮,更是一個復雜的感知-運動鏈條的重塑。患者需要主動去感受身體的移動、關節的位置以及肌肉的激活,這種主動的感知參與,是PNF能夠實現深層改變的關鍵。 第三章:經典模式——PNF的核心運動學 PNF的核心力量在於其對“對角綫”(diagonal)和“螺鏇”(spiral)運動模式的深刻理解。人體在進行日常活動時,很少進行單純的直綫或平麵運動,而是常常伴隨著鏇轉和對角綫的協調。從行走、跑步到抓取物品、揮動球拍,都體現瞭這種復雜而自然的運動模式。 PNF治療師將這種自然運動模式提煉為一係列經典的對角綫運動模式。這些模式以關節為中心,包含屈麯、伸展、外展、內收、鏇轉等多種方嚮的復閤運動。每個模式都分為不同的階段,從起始的被動運動,到主動輔助運動,再到完全主動的運動,循序漸進地提升患者的運動能力。 例如,一個經典的PNF上肢模式可能包含肩關節的屈麯、外展和外鏇,同時伴隨著肘關節的屈麯和腕關節的背屈。治療師會引導患者以一種流暢、協同的方式完成這個動作。通過這種整體性的、符閤人體自然運動規律的訓練,PNF不僅能夠提高特定肌群的力量和耐力,更能促進整個身體鏈條的協調性,糾正不良的運動模式,預防代償性損傷。 這些經典模式的設計,充分考慮瞭人體肌肉的起止點、運動方嚮以及神經支配的協同性。當患者按照特定的對角綫模式進行運動時,能夠有效地激活協同肌群,抑製拮抗肌群,從而達到最優的運動效率。這種對運動模式的精準把握,是PNF能夠有效解決運動障礙,提升運動錶現的重要原因。 第四章:功能重塑——日常生活中的PNF應用 PNF的魅力不僅在於其理論的深度,更在於其廣泛而實用的應用價值。它並非局限於運動損傷的康復,而是能夠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幫助我們提升整體的生活質量。 康復領域: 對於中風、脊髓損傷、腦癱、帕金森病等神經係統疾病患者,PNF能夠幫助他們重新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對於骨科術後患者,PNF能夠加速關節功能的恢復,縮短康復周期。 運動錶現提升: 運動員可以通過PNF訓練來提高力量、速度、柔韌性和協調性,優化運動技術,預防運動損傷。它能夠幫助運動員打破運動瓶頸,實現新的突破。 疼痛管理: 許多慢性疼痛,如腰背痛、頸肩痛,其根源往往在於肌肉失衡和不良的運動模式。PNF通過糾正這些深層問題,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並防止復發。 改善姿勢和平衡: 現代生活方式常常導緻姿勢不良和平衡能力下降。PNF能夠通過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身體的本體感覺,從而提升姿勢和平衡能力,減少跌倒的風險。 老年人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力下降、關節僵硬、平衡能力減弱是普遍現象。PNF為老年人提供瞭一種安全而有效的鍛煉方式,有助於維持身體功能,延緩衰老。 PNF的治療過程,強調患者的主動參與和體驗。治療師並非站在一旁發號施令,而是作為一位引導者,通過觸覺、語言和視覺的配閤,激發患者內在的運動潛能。患者在治療中需要積極地去感受身體的變化,去理解動作的意義,從而將學到的運動模式內化,最終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運用。 結語:開啓身體無限可能 本書所闡述的PNF理論和實踐,將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對待您的身體。它提醒我們,身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整體,而運動,是其最生動的語言。通過深入探索PNF的奧秘,您將不僅僅是掌握一套康復或訓練的方法,更是學會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與之和諧共處,如何釋放其無限的潛能。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擁有一個健康、靈活、協調的身體,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礎。PNF,為您提供瞭一條通往這個目標的切實可行的路徑。它鼓勵我們超越疼痛和局限,重新發現身體的活力和自由。讓我們一起,用PNF點燃身體的激情,重塑運動的靈魂,迎接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新入行的物理治療師,我對PNF治療充滿瞭好奇,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實用PNF治療(第四版)》的齣現,如同一盞明燈,為我指明瞭方嚮。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的語言風格,雖然是專業書籍,但讀起來並不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種引導性的流暢感。作者用一種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釋瞭PNF的復雜概念,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迅速理解。書中對PNF各個概念的定義和解釋都非常準確,而且運用瞭很多通俗易懂的類比,例如在講解本體感受器的作用時,它會將其比作身體的“雷達”,時刻監測著身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態,這樣的比喻非常生動,讓我一下子就記住瞭。其次,本書在技術講解上非常細緻,對於每一個PNF的體位、手部技巧、運動方嚮和強度都有明確的指導。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為什麼”的解釋,讓我明白為什麼需要采用某種特定的手法,以及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比那些隻告訴你“怎麼做”的書籍要有用得多。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主動與被動”技術結閤的講解,它讓我明白瞭如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不同的PNF技術組閤。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帶領我走進PNF的世界,讓我從一開始的迷茫,逐漸變得自信和有條理。

評分

我曾有幸參與過一些PNF的培訓,但總覺得理論和實踐之間好像隔著一層紗。《實用PNF治療(第四版)》這本書,可以說是幫我徹底揭開瞭這層“紗”。我最欣賞的是它在理論闡述上的深度和廣度。它並沒有迴避PNF背後復雜的神經生理學基礎,而是用一種非常係統和透徹的方式將其呈現齣來,這讓我對PNF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書中對於各種PNF模式的講解,都深入到神經肌肉的激活機製,讓我能夠從根源上理解為什麼這些模式有效。而且,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這些理論完美地融入到具體的臨床技術應用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主動協助”和“主動保持”等技術的精細講解,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神經損傷程度來選擇和調整這些技術。書中給齣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每一個案例都充滿瞭智慧和經驗,讓我仿佛置身於一次次高水平的臨床研討會中。它讓我明白,PNF治療並非一成不變的套路,而是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策略調整。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PNF治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未來的臨床實踐充滿瞭信心。

評分

老實說,我最初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購買瞭這本《實用PNF治療(第四版)》,畢竟市麵上PNF的書籍不少,但能真正做到“實用”的卻不太多。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嚴謹而清晰的結構。作者沒有將PNF技術堆砌在一起,而是將其按照人體解剖部位、疾病類型以及功能訓練目標進行瞭係統性的劃分,使得我能夠非常方便地根據實際臨床需求來查找和學習相關內容。比如,當我遇到一位肩周炎患者時,我可以直接翻閱關於上肢神經肌肉鏈的章節,找到針對性的PNF技術,並瞭解其背後的原理。更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於每一個PNF技術都配有詳細的動作要領、注意事項以及可能齣現的錯誤示範,這對於新手治療師來說簡直是福音,能夠有效地幫助他們避免走彎路,盡快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而且,它並沒有停留在孤立的技術層麵,而是強調瞭PNF在整體康復過程中的整閤應用,如何將PNF技術與其他康復手段相結閤,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功能性遷移”的討論,這讓我深刻理解到,PNF不僅僅是改善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恢復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功能。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的處理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其印刷成本。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名長期在一綫工作的康復師來說,《實用PNF治療(第四版)》就像是我“工具箱”裏的一件神器。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高度的臨床實用性。它不僅僅是在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從臨床實踐齣發,將PNF技術與各種常見的臨床問題緊密結閤。書中給齣的PNF方案,都是經過大量臨床驗證的,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特彆欣賞書中對PNF技術在不同疾病階段的應用指導,例如在急性期、恢復期以及維持期,應如何調整PNF的治療重點和技術選擇。這一點對於我在臨床上製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至關重要。而且,書中對於PNF技術操作的細節描述非常到位,無論是手部施力點的把握,還是對患者配閤程度的評估,都考慮得非常周全。我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在進行PNF訓練時總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患者,我翻閱瞭本書,找到瞭關於“如何剋服患者阻抗”的章節,從中獲得瞭新的思路,最終成功地幫助患者突破瞭瓶頸。此外,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評估內容,如何通過PNF的視角去評估患者的運動模式、肌肉力量和本體感覺,這有助於我們更精準地把握治療方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不斷地優化我的臨床實踐,提升治療效率和效果。

評分

這本《實用PNF治療(第四版)》絕對是我近年來讀到過的最“有料”的書!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物理治療師,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操作性的PNF教材,而這本簡直是雪中送炭。翻開第一頁,就有一種被專業知識“淹沒”又“滋養”的感覺。書中的理論講解,絕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陳詞濫調,而是深入淺齣的剖析瞭PNF的核心原理,從神經肌肉解剖學的角度,細緻地闡述瞭PNF技術是如何通過刺激本體感受器來促進本體感覺的,這一點對於理解PNF為何有效至關重要。書中還列舉瞭大量的臨床病例,涵蓋瞭從神經係統疾病到運動損傷等各種常見情況,每一個案例都詳實地介紹瞭治療的目標、PNF技術的選擇與應用,以及治療後的評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非簡單羅列技術,而是強調瞭“為何”要這樣做,以及“如何”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調整,這纔是真正體現瞭PNF的精髓——個性化和功能導嚮。即使是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在閱讀過程中依然能從中獲得不少啓發,尤其是在處理一些棘手的疑難病例時,這本書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常常能成為我的“救星”。那些圖文並茂的插圖,生動地展示瞭PNF的各種手部定位和運動模式,使得抽象的理論瞬間變得具象化,便於我快速掌握和復習。我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誨人不倦的導師,隨時隨地在我需要時給予我指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