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书籍管理的常识 不懂管理你就自己干到死中小企业管理书团队管理制度管理方面行政管理学

管理学书籍管理的常识 不懂管理你就自己干到死中小企业管理书团队管理制度管理方面行政管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中小企业管理
  • 团队管理
  • 制度管理
  • 行政管理
  • 企业管理
  • 经营管理
  • 实战管理
  • 管理技巧
  • 职场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春风化雨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1
ISBN:1
商品编码:26369344400

具体描述


《管理的常识》:事情一来,就让你知道怎么管。很干很干的管理学干货,轻松提升你的管理技巧。


★关于管理,你知道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有常识才是关键!沟通激励决策计划执行等,让你成为管理者的十堂课。

★既有丰富生动的案例,也有一看就懂的方法技巧。管理者的工作要卓有成效,本书会让你相信:卓有成效是学得会的。

★主管十个不一般的才能:

diyi,善于发现下属的才干,能够做到因才适用。

第二,善于树立目标,然后让员工自己奔跑。

第三,对沟通有持续的偏好。

第四,不仅是下属的上级,是教练。

第五,掌握正确的激励方法。

第六,有解决冲突和危机的能力。

第七,能够为不同的情景选择理想的风格。

第八,关注结果,定期对结果进行评估。

第九,评估是手段,改进是目的。

第十,积培养下属。

流程繁复、制度紊乱、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很多时候管理出了问题,并不是因为员工素质低下,也不是企业战略不对,或企业文化不行,而是因为管理者对管理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和误解。

   《管理的常识》就是面对这些管理难题,把管理学理论变为常识,帮助管理者把这些管理常识和管理技巧运用到实际的管理中。尤其希望能给那些刚刚晋升为主管的读者朋友们带去奠大的帮助。

1章 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概念  /  002

有效管理者  /  003

策略型管理者  /  006

管理者的“运气”  /  008

为绩效承担责任  /  009

2章 先发现才干,然后因才适用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  /  012

“才干”让人的表现如此不同  /  014

构成绩效的三个因素:技能、知识和才干  /  016

如何寻找和选拔才干  /  017

因才适用的三个法则  /  020

3章 制订合理目标,让员工自己奔跑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  024

设置目标的SMART原则  /  025

把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员工容易接受  /  029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可以激发员工兴趣  /  031

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创造了不起的成就  /  032

设定目标后,制订以结果为导向的计划  /  034

用“手段-目的链”锁定上下级目标的联系  /  038

4章 沟通到位了,员工才肯听

团队沟通的力量,连都害怕  /  042

如何有效地与员工分享信息  /  045

沟通时,要分清事实和推论  /  047

积的沟通者,总是善于发现共识  /  048

与员工沟通时,可以用聊天的方式  /  050

日常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051

下属不愿意讲真话,往往是担心后果  /  052

别怕下属发牢骚,倾听牢骚能提率  /  054

认同和赞赏,是员工在金钱之外想得到的  /  056

批评之道:很严厉但又不让下属反感的方法  /  060

5章 不仅是员工的上级,是教练

教练技术:成就团队的艺术  /  068

成为员工好教练的技术要点  /  071

教练型如何指导员工  /  073

及时给予正面表扬和评价  /  076

成功“教练”的五个秘诀  /  080

放下管理者的架子  /  083

6章 掌握正确的激励方法

激励员工的八种方式  /  088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奖励的八条原则  /  090

金钱之外的激励手段  /  093

激励员工应避免的观念误区   /  095

激励员工应避免的人才误区  /  096

激励员工应注意避免的陷阱  /  099

激发下属潜能的五种方法  /  100

激励下属士气的七种方法  /  103

人心涣散的六种方法  /  106

7章 巧妙地化解冲突和危机

善于把非消冲突转化为积因素  /  110

没有冲突的群体,很可能死水一潭  /  111

处理管理中的冲突,要把握两点原则  /  113

对待“刺头”人物,要有分别地处置  /  114

有敢于顶撞的下属,不一定是坏事  /  122

化解冲突和矛盾的五种技巧  /  123

双向沟通,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  /  124

8章 让风格适应变化的情景

政治和诚实,是基本的修养  /  128

得体的语言,让你展现的形象  /  129

树立威信,赢得下属的尊敬和服从   /  133

态度明确,确保指令被执行到位  /  135

区别对待,恰当员工的怨气  /  137

主动出击,让流言蜚语消灭于无形中  /  140

承认错误,比为自己争辩还有用  /  143

讲究策略,巧妙应对员工加薪的要求  /  145

循循诱导,让下属轻松地说出心里话  /  147

9章 关注结果,定期对结果进行评估

绩效管理是一种提前投资  /  152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  /  156

业绩辅导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  158

培养员工的绩效精神  /  162

业绩评估应准确而具体  /  163

让考核产生绩效的三部曲  /  165

克服个人的主观偏见,让考核准确  /  168

考核之前,要让员工知晓绩效目标  /  171

“完成任务”的目标,小心被置换  /  173

360度绩效评估,有助于员工行为  /  175

年终奖,不利于员工行为  /  176

10章 绩效评估是手段,改进是目的

绩效沟通的六大内容  /  180

绩效沟通时,如何创造出和谐氛围  /  181

表面信息,无法让人明白管理的真实用意  /  183

沟通是绩效评估的核心  /  185

反馈工作结果,会让员工关注结果  /  188

如何避免绩效面谈对员工的负面心理影响  /  190

向员工反馈绩效结果的方法  /  191

与员工面对面地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  192

对低绩效员工,不宜心慈手软  /  197

当员工要求加薪时,要和他谈绩效  /  199

违纪行为若得不到及时惩处,就会蔓延  /  200

11章 培养你的下属,把庸才变成干将

培训给企业的生命  /  204

注重培养人才,方能有才可用  /  205

培训员工要具有的态度  /  206

有效培训的七条措施  /  207

有效培训的四个阶段  /  209

员工培训十大成功要素  /  210

员工培训的六个陷阱  /  211

迪士尼公司的培训之道  /  211

的培养造就的人才  /  213

IBM的终身教育  /  214

岗位培养  /  215

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创造了不起的成就

杰克·韦尔奇说:“我不断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由此造就了了不起的通用员工,然后,再由他们造就了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

目标,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低的目标对于激励员工是无益的,只有高目标才能使员工发挥出大的潜能。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为自己定的目标越高,那么他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好。”企业要想把员工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制订一个员工跳起来才能得到的目标。遗憾的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目标定得太低,让员工轻而易举地就能达到,使员工失去工作激情。传统思维和常规认为,如果制订过高的目标,可能会难以实现而使员工产生恐惧心理,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但是,只要帮助员工找到实施目标的方式和手段,高目标不仅不会使员工恐惧,反而会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唤起他们不断挑战的热情。所以,的管理者总是制订需要员工跳起来才能达成的目标,在员工不断地发挥潜力、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推动企业的发展。

卓越的管理者都善于通过增加挑战来赋予员工多的工作激情,从而给员工强的成就感,引导他们在岗位上精益求精。

市场变幻莫测,科技交替也日新月异,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若不能持续增长,就很可能被对手越,后淘汰出局。而要保证企业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不断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富有挑战的工作,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变革,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通用电气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给每一位员工都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从挑战中得到激情,并从中获取经验。自从韦尔奇执掌通用后,他尽可能地为通用电气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挑战高目标的机会,使通用得以长久保持在商界的地位。

的公司与其他普通公司相比,区别就在于敢于制订高一级的目标。的马尔斯糖果公司就是靠着近乎目标来激励员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糖果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马尔斯糖果公司的秘诀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目标定到百分之百,竭尽所能追求,否则就等于是在放纵自己,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马尔斯糖果在质量上定下的标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如果在制订目标时就预先体谅自己,为自己找好借口,降低目标,那目标也就失去意义了,这无异于是在放纵自己的惰性。

有一次,马尔斯糖果公司的管理者福里斯特·马尔斯发现有一组棒棒糖没有按标准装好,他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搬出了所有存货,一个个地砸在了会议室的玻璃板上,他不容忍任何一个有缺陷的产品出厂。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存在于管理阶层中,是每一名员工追求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马尔斯糖果公司的实力不断提升,在强手如林的糖果市场上保持着地位。

真正懂得用目标来激励员工的企业,都懂得利用挑战来使目标激励作用大化,他们会制订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竭尽所能地追求。这样的企业,从来不会容忍所谓的“可容忍过失”。

阿迪达斯公司制订的“无次品”目标,就是无“可容忍过失”的具体表现。“无次品”目标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性,增加了员工工作的挑战色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迪达斯专门雇用了近2000名质量检验人员,质量监察员定时检验产品的生产线,把不合格的产品送回重产,并负责把所有发现的错误列成统计图表,用以了解产品质量状态。质量管理人员检验过的产品,检验人员再次做彻底的检查。

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充分激发了员工的潜能,每一位员工在工作时都投入自己的精力,从不疏忽大意。高质量标准成就了阿迪达斯,使公司的产品因质优而,成为许多经销商的产品,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精益创业:新创企业如何实现爆炸式成长》 作者:埃里克·莱斯 (Eric Ries) 图书简介: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和创业不再仅仅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无数个体和团队追求成功的关键。然而,无数满怀激情和创意的初创企业,却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悄然陨落,留下的不仅是失败的商业案例,更是无数创业者沉痛的经验教训。是什么让那些看似充满前景的项目最终走向了失败?成功的创业者又究竟拥有怎样的秘诀,能够带领企业实现爆炸式成长? 《精益创业:新创企业如何实现爆炸式成长》这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如何拥有一个绝妙点子”的教程,也不是一本堆砌了大量宏大理论的学术著作。它是一本切实可行、充满实践智慧的指南,旨在帮助创业者——无论您是初次创业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亦或是大型企业中负责创新项目的经理——以一种更加科学、高效、低风险的方式来构建和发展您的事业。这本书的核心在于“精益”,它倡导一种颠覆传统的管理哲学,将科学实验的方法论引入创业过程中,鼓励创业者以一种敏捷、迭代的方式来验证和调整他们的商业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失败的概率,并实现可持续的爆炸式增长。 核心理念: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引擎” 埃里克·莱斯在书中提出的“精益创业”方法论,其根本目标是帮助企业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创新引擎”。这个引擎不是一次性的灵感爆发,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快速适应、并不断优化其商业模式的系统。它强调的是一种“试错”与“学习”的循环,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大量资源去开发一个未经市场检验的产品或服务。 “假说—验证—迭代”:精益创业的实践基石 本书的核心工具是“假说—验证—迭代”的循环。任何一个创业想法,都可以被视为一系列待验证的“假说”。这些假说涵盖了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活动、重要伙伴以及成本结构等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精益创业者首先要明确这些核心假说,然后设计最小可行产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将其快速推向市场,收集用户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或证伪这些假说。 最小可行产品(MVP): MVP不是一个不完整或粗糙的产品,而是拥有最少功能、能够解决核心用户痛点、并能够用来收集用户反馈的最小化版本。它的目的是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来测试你的核心商业假设,而不是去构建一个功能齐全但可能无人问津的产品。 已证实学习(Validated Learning): 这是一种比单纯的市场调研或客户访谈更深入的学习方式。已证实学习是通过对实际市场数据的分析,来客观地判断你的商业假设是否成立。每一次MVP的发布、每一次用户行为的观察,都是一次已证实学习的机会。 持续的迭代与调整: 基于已证实学习的结果,创业者需要快速做出决策:是继续沿着现有的方向前进(“执行”),还是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转型”,Pivot)。转型并非意味着失败,而是承认之前的假设不成立,并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商业模式,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道路。 告别“黑箱”式的开发:透明化与可度量性 传统的产品开发往往像一个“黑箱”,投入资源,等待最终结果。而精益创业提倡的是过程的透明化和可度量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设定清晰的“驱动增长的指标”(Actionable Metrics),而不是被那些容易误导的“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s)所迷惑。 驱动增长的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你理解用户行为、产品性能以及商业模式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指导你做出明确的下一步行动。例如,用户留存率、转化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等。 虚荣指标: 这些指标看起来很美观,但实际上并不能反映业务的真实健康状况,例如网站的总访问量、下载量等,如果这些数字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用户参与和商业价值,就属于虚荣指标。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度量体系,精益创业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表现,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将资源浪费在无效的活动上。 超越“制造”的范畴:创新账户与引擎 埃里克·莱斯将创业公司的创新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创新引擎(Innovation Engine)和制造(Manufacturing)。 创新引擎: 这是指那个不断产生新想法、验证新假设、并驱动企业成长的核心机制。精益创业的目标就是建立和优化这个引擎。 制造: 指的是将成熟的产品或服务规模化生产和交付给客户的环节。 本书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创新引擎。它鼓励企业将一部分资源投入到“创新账户”中,专门用于探索和验证新的商业机会,即使这些机会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直接的收入。这种投入,是为了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领先。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组织 《精益创业》的适用范围远不止于那些刚刚起步的科技初创公司。 对于初创企业: 它是规避早期风险、快速找到市场切入点、并实现规模化增长的必备指南。 对于大型企业: 它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创新项目摆脱官僚主义的束缚,采用更敏捷、更具实验精神的方式来开发新产品或服务,避免被市场颠覆。 对于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甚至个人项目: 这种基于学习和验证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帮助任何需要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的项目,提高成功率。 颠覆传统管理思维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对传统管理思维的颠覆。它挑战了“事先规划、然后执行”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速试错、持续学习、灵活调整”的理念。它鼓励创业者拥抱不确定性,并将之视为创新的催化剂,而不是需要消除的障碍。 核心要点总结: 视创业为一场科学实验: 以假设为起点,通过MVP进行验证,获取数据,做出决策。 最小可行产品(MVP): 用最低成本验证核心假设,快速获取反馈。 已证实学习(Validated Learning): 依靠真实数据来指导决策,而非直觉或市场调研。 转型(Pivot): 当假设被证伪时,及时调整方向,而非固执己见。 驱动增长的指标: 关注能够真正指导行动的数据,避免虚荣指标的误导。 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引擎: 形成一个持续学习、迭代、优化的系统。 创新账户: 为探索新机会预留资源,保障长期发展。 《精益创业》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死板的公式,而是传递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它鼓励您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从小处着手,快速迭代,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本书将帮助您告别“凭感觉”的创业时代,进入一个更加理性、高效、且充满希望的创新时代,带领您的项目或企业实现真正的爆炸式成长。它是一份来自前线创业者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认真阅读和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给我的阅读期待带来了很大的误导。它里面充斥着大量关于“个人能力提升”的内容,例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以及如何克服惰性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所必需的素质,但这本书的侧重点明显在于“如何提升你自己”,而不是“如何管理他人”。它更多的是在讲“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从而能够“自己干到死”,而不是“如何运用管理学原理,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达成更大的目标”。书中缺少对组织行为学、领导力理论、战略管理等关键管理学核心概念的深入探讨,也没有提供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企业文化、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和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长指南”,对于那些期望系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管理工具和方法,并希望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读者来说,它所能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团队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空缺。书名中包含了“团队管理制度管理”这样的字眼,我原本期待能深入了解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提升整体效率。然而,书中对这些内容的阐述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在强调领导者个人的“榜样作用”和“激励能力”。例如,关于团队沟通,书中只是泛泛地提到了“多沟通”的重要性,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沟通技巧或者沟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只是模糊地提到“需要有规矩”,但并没有深入到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如何落地执行,以及如何根据反馈进行优化。这让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在“管理学”这个大框架下,但它在“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他人”和“管理体系”上,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更像是站在个人管理的视角来解读“管理”这个概念。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行政事务处理指南”而不是“企业管理手册”。书名中提到的“行政管理学”让我以为会看到关于企业组织架构、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更偏向宏观的管理理念。但实际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日常的行政工作流程,比如如何处理文件、安排会议、管理办公用品等等。它详细地描述了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些“后勤”性质的工作,并且强调了这些工作对于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我理解行政管理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它更多的是在“支持”和“保障”层面,而不是在“决策”和“战略”层面。对于希望学习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等更核心的管理技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显得不够“管理学”的范畴。它更像是为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量身定制的指导手册,对于其他管理层面的内容涉及甚少。

评分

我抱着学习如何“从零开始”做生意的想法买了这本书,希望能在管理方面获得一些实用的指导,尤其是在不熟悉管理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走弯路。然而,书里大部分的篇幅都集中在如何“自己干”的细节上,比如个人效率工具的介绍,时间管理的技巧,以及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它强调了“执行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列举了很多个人创业者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并给出了一些主观的应对建议。我原以为会看到关于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建立规章制度等内容,但这些在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对于那些已经有一些创业经验,但希望提升管理能力,或者正在考虑扩大规模、需要组建团队的企业主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可能没有那么强。它更适合那些刚起步,或者还在摸索阶段,主要依靠个人力量来推进工作的创业者。它告诉你的更多是如何“一个人把事情做完”,而不是“如何让一群人把事情做好”。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有点长,让我一开始有点好奇,想知道它到底能涵盖多少内容。拿到手翻开,发现里面讲的更像是个人工作方法的梳理,而不是我期待的那种系统化的企业管理理论。比如,里面花了很大的篇幅讲如何高效地处理邮件、规划日程、以及一些基础的自我激励技巧。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关于市场分析、战略制定、或者组织架构设计之类的深度内容,但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侧重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打下基础。虽然这些方法对提高个人效率很有帮助,甚至可以说是在“管理”自己,但它并没有触及到更宏观的企业管理层面,比如如何带领一个团队达成目标,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或者如何处理复杂的企业内部关系。对于那些希望学习如何“管理一家公司”或者“管理一个部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显得有些浅显,更多的是在讲“如何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如何更好地管理”。它更像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指南,而不是一本“企业管理”的教科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