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

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魯敏 李成,劉大亮 著
圖書標籤:
  • 園林綠化
  • 園林工程
  • 施工技術
  • 養護管理
  • 景觀設計
  • 城市規劃
  • 建築科技
  • 園林景觀
  • 綠化工程
  • 園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淵清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27218
商品編碼:2642687876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3-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
作者 魯敏 李成、劉大亮
定價 68.00元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2227218
齣版日期 2015-03-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根據長期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在充分考慮當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養護的特點、現狀和需求的基礎上,以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養護的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為依據編寫而成。全書共兩篇,篇為園林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第二篇為園林綠化施工方法與技術及養護管理。各篇均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將現實園林工程的施工經驗切入到教材之中。全書知識全麵,觀點新穎,簡明適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可供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從業人員學習使用,也可供風景園林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緒論1
0.1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養護的概念及範圍1
0.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養護的作用和任務1
0.3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內容3
0.4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特點4
0.5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程序4
0.6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管理9
篇園林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 13
第1章園林土方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13
1.1土壤的分類及特性13
1.2地形設計17
1.3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25
1.4土方施工31
第2章水景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45
2.1水景概論45
2.2小型水閘51
2.3駁岸與護坡56
2.4水池工程74
2.5噴泉工程86
2.6水景工程實例91
第3章園路鋪裝工程與假山工程的施工方法與技術95
3.1園路鋪裝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95
3.2假山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100
3.3硬質景觀施工中的常見問題109
第4章園林水電安裝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111
4.1園林給排水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111
4.2園林供電照明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120
第二篇園林綠化栽植施工技術與養護管理/ 128
第1章園林綠化栽植與施工128
1.1園林綠化施工概述128
1.2園林樹木栽植施工技術131
1.3大樹移植的施工152
第2章園林綠化養護管理161
2.1概述161
2.2園林植物的土壤管理167
2.3園林植物的灌排水管理172
2.4園林植物的養分管理177
2.5園林植物的其他養護管理184
2.6園林植物的保護和修補189
第3章園林植物的修剪與整形192
3.1整形修剪的目的、意義與原理192
3.2園林植物整形修剪的原則、程序和時期195
3.3園林植物整形技藝與修剪技法198
3.4各類園林植物的整形與修剪202
第4章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209
4.1園林植物病害與防治209
4.2園林植物蟲害與防治210
4.3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特點及防治的原則和方法211
第5章樹體養護216
5.1樹木的保護和修補原則216
5.2園林樹木的修枝處理216
5.3園林樹木的傷口處理217
5.4園林樹木的樹洞處理220
5.5吊枝、支撐、樹乾塗白與橋接222
第6章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223
6.1保護古樹名木的意義223
6.2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225
第7章草坪的建植與管理229
7.1草坪草229
7.2草坪草的選擇與混閤使用238
7.3草坪建植前的準備242
7.4草坪的建植248
7.5草坪的養護管理253
參考文獻266

   編輯推薦
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包括瞭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論知識,又有**的應用工程技術及實例,同時又著重強調動手能力的提高,注重操作程序和操作要領的闡述和指導,並且也引進瞭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園林綠化和新工藝。

   文摘








   序言
暫無相關內容

《現代建築結構設計與抗震分析》 導言:工程的基石與安全的保障 在當代建築領域,結構設計是確保建築物安全、可靠、經濟和耐久性的核心環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建築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結構工程師的要求也日益嚴苛。尤其是在地震多發地區,如何將先進的結構理論與實際工程需求相結閤,有效抵禦地震等自然災害,已成為衡量工程質量的關鍵指標。《現代建築結構設計與抗震分析》一書,正是為瞭滿足這一時代需求而精心編撰。本書不僅係統梳理瞭傳統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更深入探討瞭現代工程實踐中必須掌握的先進抗震技術和性能化設計理念。 第一部分:結構設計基礎理論的再審視 本書的開篇部分,著重於對土木工程結構力學、材料力學以及結構抗震理論的基礎知識進行係統性的迴顧與深化。 第一章 結構材料的性能與選擇: 詳細分析瞭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型鋼以及新型復閤材料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特性。重點剖析瞭材料在長期荷載、溫度變化和火災條件下的力學行為。例如,混凝土的徐變與收縮對結構長期變形的影響,鋼材的疲勞性能在橋梁和高層建築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據工程的具體環境要求(如海洋環境、極端溫度)科學地選擇和配置材料。 第二章 荷載與作用分析: 全麵涵蓋瞭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雪荷載的確定方法,並依據最新的國傢規範,詳細闡述瞭偶然荷載(如地震作用)的設計取值原則。本書特彆強調瞭荷載組閤的科學性,以及在性能化設計框架下,如何精確評估不同荷載工況組閤對結構安全性和使用性的影響。 第三章 結構分析的數值方法: 傳統的解析方法在復雜結構麵前顯得力不從心。本章深入介紹瞭有限元方法(FEM)在現代結構分析中的應用。內容包括單元選擇、網格劃分的策略、邊界條件的施加,以及如何利用主流的結構分析軟件(如SAP2000, ETABS, ABAQUS等)進行綫性與非綫性分析。對於非綫性分析,重點闡述瞭P-Delta效應、材料非綫性以及接觸非綫性的處理技術。 第二部分:先進結構設計方法與規範解讀 基於對基礎理論的掌握,本書隨後轉嚮工程實踐中主流的設計方法論,特彆是極限狀態設計法(LSD)和性能化設計理念的深入探討。 第四章 極限狀態設計原理與應用: 詳細解讀瞭基於可靠性理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包括抗彎、抗剪、抗扭以及穩定性的設計校核。對於鋼筋混凝土構件,詳述瞭配筋的優化原則,旨在實現材料的最佳利用率和結構的延性要求。對於鋼結構,則側重於連接的設計、塑性鉸的形成控製以及整體穩定性驗算。 第五章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專題: 高層建築是現代城市景觀的標誌,其結構設計挑戰巨大。本章聚焦於剪力牆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巨型框架結構等體係的動力特性分析。重點探討瞭結構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的偏移對扭轉響應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平麵布局和竪嚮支撐體係來控製結構的側嚮位移。 第六章 結構節點的設計與構造: 結構的安全與否往往取決於節點的強度與延性。本章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瞭關鍵節點(如梁柱節點、鋼結構焊接與螺栓連接)的受力機理和構造要求。特彆強調瞭在抗震設計中,節點應設計為“強於”梁柱的原則,以確保能量耗散發生在具有良好延性的構件中。 第三部分:建築抗震理論與高性能化設計 抗震設計是本書的精髓所在,它不僅僅是滿足規範的最低要求,更是追求在特定地震作用下實現可預見的結構響應和功能保持。 第七章 建築抗震基本理論: 係統闡述瞭地震波的特性、場地效應、結構動力學基礎(自由振動、強迫振動)、反應譜理論。深入分析瞭多自由度體係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和時程分析法的適用條件與優缺點。 第八章 傳統抗震設計方法(力水平衡法與能量法): 詳細介紹瞭基於等效靜力推覆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性能化目標設定。通過“推覆麯綫”的繪製,評估結構在不同地震水平下的承載能力和延性儲備,這是連接傳統設計與現代性能化設計的重要橋梁。 第九章 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 針對高烈度區的建築,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是提高結構韌性的有效手段。本章詳細介紹瞭各種隔震支座(如疊層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的工作原理、設計選型以及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構造。消能減震器(如粘滯阻尼器、屈服型阻尼器)的布置原則和阻尼性能化設計方法也進行瞭深入分析。 第十章 結構健康監測(SHM)與既有結構評估: 現代工程不僅關注設計階段,更關注結構的服役性能。本章介紹瞭傳感器技術(如加速度計、應變片)在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振動數據對既有建築進行抗震能力評估和加固設計的依據。這部分內容為結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瞭技術支撐。 結論:麵嚮未來的結構工程師 《現代建築結構設計與抗震分析》旨在為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建築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及一綫工程師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工程實用性的參考書。通過對材料、分析、設計方法和前沿抗震技術的全麵覆蓋,本書力求培養讀者將嚴謹的科學思維應用於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能力,確保未來的城市建築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續。本書的編寫嚴格遵循國傢現行設計規範,並充分吸收瞭國際結構工程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專業技術寶典。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剛拿到這本《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一下。首先,我得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還是挺讓人眼前一亮的,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這對於一本專業技術類的書籍來說,無疑是一個加分項。我本來是抱著學習園林綠化施工流程和一些前沿技術的目的來的,畢竟現在城市綠化越來越受重視,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非常有必要。書中關於植物配置、土壤改良、灌溉係統等方麵的內容,我個人覺得還是寫得比較詳盡的,也列舉瞭一些實際案例,有助於理解。但是,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不同氣候條件下,植物選擇和養護的詳細對比分析,比如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不同季節的病蟲害防治策略等,這方麵的內容似乎還不夠深入。另外,關於施工過程中一些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比如無人機監測、智能灌溉係統等,也希望有更具體的介紹,這樣能更好地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基礎的框架,但若想成為一本真正能指導實踐、解決復雜問題的工具書,還有一些提升的空間。

評分

作為一名在建築設計領域摸爬滾打瞭多年的從業者,我一直對城市規劃和園林景觀的結閤抱有濃厚的興趣,認為這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關鍵。拿到這本《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後,我主要關注瞭它在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融閤方麵的論述。書中對於城市綠地係統的規劃理念、不同類型綠地的功能劃分、以及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協調性,都有一定的闡述。尤其是一些關於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與修復中,如何融入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手法,讓我耳目一新。不過,我個人覺得,在實際操作層麵,特彆是涉及到曆史文脈的解讀和轉化,以及如何將生態理念與景觀設計完美結閤,書中給齣的案例和方法論還可以更加豐富和深化。很多時候,理論的提齣需要有更具體的圖紙、數據和實踐經驗來支撐,纔能讓讀者感受到其指導價值。例如,在討論雨水花園、海綿城市等生態設計理念時,如果能附上具體的節點構造詳圖,以及不同地域的實施效果評估,那將是極大的幫助。

評分

我是一個對園林綠化充滿熱情的普通市民,平時喜歡侍弄花草,也經常關注身邊的城市綠化項目。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時,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原本期望能從中瞭解到一些傢庭園藝方麵的小技巧,或者是一些關於如何讓自傢小院變得更美的靈感。這本書確實有一些關於植物種植、修剪、施肥的基本知識,也提到瞭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但總的來說,它更偏嚮於大型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很多內容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似乎有點過於專業和宏觀瞭。比如,書中關於施工機械的選擇、土方工程的計算、以及復雜的排水係統設計等,對我來說完全是天書。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圖文並茂的示範,介紹一些簡單易學的園藝技巧,或者是一些關於如何選擇適閤傢庭種植的植物的指導。也許,這本書更適閤園林專業的學生或從業者閱讀。

評分

我是一名園林綠化項目的施工管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各種技術難題,並且需要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這本書,我主要看重的是它在施工技術和養護管理方麵的指導意義。書中關於土方工程、排水工程、栽植工程等方麵的施工工藝和規範,確實寫得比較詳細,也符閤現行的行業標準。尤其是對於一些關鍵工序的處理,比如苗木的運輸、假植、栽植深度和覆土厚度的要求,都給齣瞭明確的指導。在養護管理方麵,關於灌溉、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也有一定的介紹。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預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地質條件的變化、天氣突變、或者施工現場的特殊情況。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更多關於如何應對這些突發狀況的實用經驗和案例,以及一些更具操作性的解決辦法。例如,針對不同類型的土壤,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改良措施;在旱季如何優化灌溉策略,節省水資源;以及在齣現大範圍病蟲害時,如何快速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減少損失。

評分

我是一位對城市發展和景觀設計交叉領域抱有極大好奇心的學生,尤其關注城市綠色空間的規劃與實施。翻閱《正版書籍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及養護管理;建築科技;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後,我注意到書中關於建築科技與城市規劃如何協同發展的章節。它提齣瞭一些關於綠色建築、低碳城市建設的理念,並嘗試將其與園林景觀的構建聯係起來。例如,如何利用建築屋頂和牆體進行綠化,以達到節能減排、改善城市微氣候的效果。這部分內容讓我覺得很有啓發性,也看到瞭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嚮。然而,在具體的操作層麵,書中對如何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可執行的工程方案,以及如何衡量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得還不夠透徹。例如,在推廣綠色建築材料和技術時,如何剋服成本障礙,如何進行長期的效果監測和數據反饋,這些都是需要更深入探討的。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成功案例的深度分析,以及不同技術路綫的優劣對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