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 编
图书标签:
  • 西周青铜器
  • 青铜器研究
  • 考古学
  • 历史学
  • 文物
  • 分期断代
  • 中国古代史
  • 西周
  • 文化研究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物
ISBN:9787501011834
商品编码:26652520746
开本:16
出版时间:1999-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 作者: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
  • 定价:198
  • 出版社:文物
  • ISBN号:978750101183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99-11-0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06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一 前言
二 西周青铜器典型资料
三 西周青铜器的形制
(一)鼎
I型 方鼎:1式,2式,3式,4式、5式,6式
II型 浅腹扁足鼎:1式,2式、3式
III型 分裆柱足鼎:1式,2式
IV型 圆腹鼎:1式,2式,3式,4式,5式
V型 球腹蹄足鼎:1式,2式,3式,4式
(二)鬲
I型 立耳鬲:1式,2式
II型 附耳鬲:1式、2式
III型 无耳鬲:1式,2式
(三)簋
I型 圈足簋:1式、2式,3式,4式,5式
II型 方座簋:1式,2式,3式
III型 四足簋:1式,2式、3式,4式
IV型 三足簋:1式,2式,3式,4式
V型 高圈足簋
(四)盈
I型 附耳盈:1式、2式,3式
II型 半环耳盈:1式,2式,3式
(五)尊
I型 有扉棱的筒形尊:1式,2式
II型 无扉棱的筒形尊:1式,2式,3式
(六)卣
I型 长颈壶形卣:1式,2式
II型 扁圆体罐形卣:1式a,1式b,2式,3式,4式a,4式b
III型 直筒形卣
(七)壶
I型 椭圆体壶
II型 圆体壶:1式,2式a、b
III型 椭方体壶:1式,2式,3式
(八)方彝
I型 直壁方彝:1式、2式
II型 弧壁方彝
III型 双耳方彝
(九)盉
I型 罐形盉:1式、2式
II型 鬲形四足盉
III型 鬲形三足盉:1式、2式
IV型 扁圆形盉
(一○)盘
I型 无耳圈足盘
II型 双耳圈足盘:1式,2式
III型 双耳有足盘
IV型 匝形盘
V型 长方形特大盘
(一一)钟
I型 细乳钉界格钟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制作工艺、铭文内容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联系,从而构建一套更为精细、科学的分期断代体系。本书不包含对以下内容的阐述: 一、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本書的研究方法論將嚴格遵循考古學、歷史學、藝術史學的學術規範,並結合科技考古的最新進展。 考古學斷代方法:系統梳理和分析西周青銅器在不同考古遺址的埋藏地層、墓葬結構、共存器物等信息,確立其相對年代。重點關注典型墓葬和大型遺址的發掘報告,提煉其考古學文化序列。 銘文分析:對西周青銅器銘文進行詳盡的釋讀、考訂與比較。深入研究銘文的字體演變、語法結構、詞彙特徵,以及其中記載的歷史事件、人名、地名、職官、制度等信息。通過銘文的內容,結合其他文獻記載,進行相互印證,確立器物的絕對年代。 器物類型學研究:對青銅器的形制、紋飾、工藝技術進行細緻的分類與排序。從早期的粗獷寫實到晚期的規整規範,紋飾的抽象化與程式化,器型的演變與發展,都將是重要的斷代依據。 科學技術分析:運用金屬成分分析、顯微觀察、同位素示蹤等現代科技手段,考察青銅器的合金比例、鑄造工藝、冶煉技術等,探究其技術水平的變遷,並結合考古學觀察,進一步細化分期。 文獻互證:將考古發現的青銅器與傳世文獻(如《尚書》、《詩經》等)進行對比研究,尋找文獻記載與器物年代、內容的契合點,以補足單一證據的不足。 本書的理論基礎建立在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繼承與創新之上。例如,將吸收和借鑒已有學者在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領域的優秀成果,同時也將針對現有體系中可能存在的模糊或爭議之處,提出新的視角和分析框架。例如,對於早期嚴格意義上的「西周」界定,以及其與商代晚期、東周早期的過渡時期,將進行重點梳理。 二、 西周青銅器藝術風格的演變 本書將對西周青銅器藝術風格的演變進行分階段、系統性的梳理與闡述。 早期(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923年): 繼承商代晚期的風格,器物造型趨於雄渾、壯麗,紋飾以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為主,但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例如,饕餮紋的形態趨於簡化、程式化,獸面紋的眼睛部分可能變為圓形或更為誇張。獸面紋的構圖更加嚴謹,線條更加流暢。動物紋飾的表現手法更加寫實,但又不失藝術的誇張。一些器物上出現了圖案化的雲雷紋,為後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中期(約公元前923年—公元前771年): 這是西周青銅器風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器物造型趨於典雅、規範,線條更加柔和,出現了較多的大型禮器。紋飾方面,饕餮紋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繁複、精細的鳳鳥紋、蟠螭紋、蟠虺紋等。這些紋飾結構嚴謹,線條盤繞,富於動感。同時,一些器物開始出現敘事性或裝飾性的場景,如宴樂、狩獵、戰爭等圖像。器物的鈕、耳、足等細節設計也更加精緻。 晚期(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風格趨於簡潔、樸實,造型更加規整,裝飾性減弱。紋飾上,饕餮紋、鳳鳥紋等傳統紋飾大幅減少,常見的是竊曲紋、瓦紋、重環紋等幾何紋飾,以及一些簡單的變形動物紋。器物的線條更加圓潤,風格趨於統一。一些器物上出現了寫實性的人物圖像,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三、 工藝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本書將深入探討西周青銅器在鑄造、紋飾處理、金屬冶煉等方面的工藝技術。 鑄造技術:分析西周時期不同階段的陶範法、失蠟法等鑄造工藝的運用情況。重點考察器物的造型、連接部位、鑄接口等細節,判斷其所採用的具體技術。例如,早期的器物可能更多地採用單塊或多塊陶範拼接,而晚期的器物則可能在某些部位應用了更為複雜的模製或失蠟技術。 紋飾處理:研究紋飾的雕刻、填飾、剔刻等工藝。紋飾的精細程度、線條的流暢度、圖案的立體感,都與當時的工藝水平密切相關。例如,早期紋飾可能線條粗獷,層次較少,而中後期則紋飾更加精細,層次豐富,立體感強。 金屬冶煉與合金比例:通過科學分析,探究西周時期青銅器的銅、錫、鉛等合金比例的變化,以及不同時期合金比例對器物性能的影響。分析當時的冶煉技術水平,如礦石的選擇、提煉過程等。 鑲嵌工藝:考察部分器物上出現的綠松石、瑪瑙等鑲嵌工藝,分析其技術難度和藝術價值。 四、 銘文與歷史文化的印證 銘文是西周青銅器最重要的價值之一。本書將通過對銘文的深入解讀,與歷史文獻相互參照,以期更準確地為青銅器斷代,並還原歷史真相。 銘文內容分類:對西周青銅器銘文的內容進行分類,包括祭祀、冊命、征戰、盟誓、賜賞、記事、族徽、卜辭等。 字體演變與書寫風格:分析西周時期金文的字體演變規律,從早期的商代晚期遺風,到中期的遒勁、舒展,再到晚期的趨於瘦長、規整,這是重要的斷代依據。 歷史信息的提取:通過銘文中的人名、地名、職官、事件等信息,與傳世文獻進行對比,考證其真實性,進而確定器物的年代。例如,記載某位君王在位期間的重要事件,或某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蹟,都可以成為重要的斷代佐證。 制度與社會的反映:通過銘文反映的政治制度、軍事制度、土地制度、賞賜制度等,來探究西周社會的結構和運作方式。 五、 分期斷代的關鍵問題與爭議 在西周青銅器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分期斷代上的關鍵問題和爭議。本書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和探討。 商周之際的過渡:精確劃定商代晚期與西周早期的界限,以及早期西周青銅器風格的演變。 中期風格的多樣性:對於中期青銅器風格的內部差異,以及其在不同地區的表現,進行細緻的分析。 晚期風格的區域性差異:研究晚期青銅器風格在不同諸侯國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 部分重要器物的斷代爭議:對於一些學術界意見不一的典型器物,將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更為客觀的斷代依據。 本書旨在為學術界提供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科學的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體系,以期對中國古代史、考古學、藝術史學等領域的研究做出貢獻。

用户评价

评分

古老的东方,总有说不尽的传奇,而西周的青铜器,便是其中最令人神往的篇章之一。我从小就对那些沉甸甸的、刻满神秘符号的器物充满了敬畏与好奇。想象一下,数千年前的工匠们,用智慧与汗水,将熔融的青铜铸造成精美的艺术品,它们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承载了一段文明的荣光。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密”这些青铜器的书籍,它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图录,更应该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导论,能够引导我理解这些器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理解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西周社会的面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礼仪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这本书的出现,仿佛点亮了我探索这条道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系统、科学地研究西周青铜器的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有哪些证据,能够支撑起对于青铜器分期和断代的判断,这种判断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如何体现?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对一段失落文明的深度探寻,是对中华古代艺术与工艺巅峰的由衷赞叹。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读者,我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特定历史时期物质文化的研究一直非常感兴趣。西周,作为一个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朝代,其留下的青铜器,无疑是研究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料之一。我常常在想,一件看似相似的青铜器,究竟有哪些细微的差别,能够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判断出它所属的具体年代?这种“毫厘之间见真章”的学术功力,令我非常钦佩,也让我对能够掌握这种分析方法的书籍充满了渴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带领我走进错综复杂的西周青铜器世界,教我如何辨识器物的不同“面貌”,如何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在工艺、造型、装饰上的变化趋势。不仅仅是简单的分类,我更希望能够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技术的发展,还是社会制度的变迁,抑或是宗教信仰的演化?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扇通往历史真相的窗口,我渴望从中汲取知识,拓展视野,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严谨的治学之道。

评分

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史,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物质遗存,一直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西周的青铜器,在我看来,就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铸造工艺,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礼制、宗教、铭文等等。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青铜器的著作,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器物的表面描述,更要能够揭示它们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原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让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对青铜器的细致考察,来推断其所属的年代和文化内涵。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对文化脉络的梳理,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西周文明的一把钥匙,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古老时代的历史风貌。

评分

我最近对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实物。西周的青铜器,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信息?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权威的书籍,能够系统地梳理这些差异,并提供科学的解释,帮助我理解这些差异是如何成为断定年代的重要依据的。这本书的出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强烈需求。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带领我一步步解析西周青铜器的演变过程,从器物的形制、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为我揭示出隐藏在这些金属之下的历史密码。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是对中华古代文明独特魅力的深度体验。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了敬意,尤其是那些历经千年却依然散发着独特光芒的青铜器。西周时期,作为中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之一,其留下的器物无疑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宝贵窗口。然而,面对数量庞大、风格各异的西周青铜器,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它们的演变脉络,如何才能科学地进行分期断代,一直是我求知路上的一个挑战。我渴望能有一本权威的著作,能够系统地梳理这些器物,并提供一套严谨的研究方法,让我能够拨开迷雾,洞察历史的真相。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我期待它能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西周青铜器的世界,去感受那段辉煌的历史,去理解那些凝固在金属上的智慧与情感。

评分

最近沉迷于古代文明的探索,尤其对周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着迷不已,而青铜器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载体。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西周青铜器发展的著作,一本能够让我从器物的形制、纹饰、铭文等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演变过程的书。想象一下,当我们面对一件西周的青铜鼎,不仅仅是欣赏它的造型之美,更能通过它的细微之处,辨识出它属于哪个具体的时期,它可能的使用场景,甚至它背后可能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这种将物质文化与历史进程相结合的解读方式,对我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我理解专家们是如何通过对大量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关于其分期和断代的结论的。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读懂”这些沉默的金属,让它们开口讲述属于自己的历史。这种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欲,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本书,承载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厚重期待,希望能借此机会,更深层次地走进西周,感受那段古老而辉煌的岁月。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古代器物研究怀有极大热情的人,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物件。西周青铜器,在我看来,就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星辰。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那个辉煌时代的“活化石”。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西周青铜器发展脉络的书,一本能够让我理解它们是如何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又是如何反映出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变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深入了解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特征、技术水平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从器物本身出发,还原历史真相的研究方法,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对历史细节的探究,是对中华古代物质文化的深度品味。

评分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史中,西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其留下的青铜器,更是那个时代最鲜活的注脚。我一直对如何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从而勾勒出更为清晰的历史图景充满兴趣,而青铜器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它们是那个时代最直观的物证,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信息。我常常在想,当我们面对一件西周的青铜礼器,如何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它的年代?这背后一定有着一套严谨而科学的研究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让我能够理解专家们是如何通过对器物的形制、纹饰、铸造工艺,甚至是出土的铭文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分期断代的结论。这种从物质文化出发,反观历史的视角,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博学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西周青铜器的世界,让我不仅看到它们的外在之美,更能理解它们内在的历史价值。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对历史真实性的追寻,是对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深度体验。

评分

收到!这是一份模拟读者对《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这本书的评价,每段都力求独特、详实,且不直接提及书本内容本身,而是从一个读者的视角出发,表达其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期待、探索和感悟。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那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接与那个辉煌灿烂的西周王朝对话。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器物,更是那个时代人们思想、信仰、社会结构乃至审美观念的凝结。尤其西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青铜器的发展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推开了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的大门。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深入到青铜器制造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触摸那些精妙绝伦的纹饰,去理解那些铭文背后的故事,去感受那个时代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器物本身的研究,更是关于历史的钩沉,是关于文化的溯源,更是关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寻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细致梳理,我们能否更清晰地勾勒出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层面的发展脉络,能否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否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制度和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的“精”字,让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它一定是一部严谨而不失温度的学术力作,能够满足我对西周青铜文明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与工艺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西周青铜器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宗教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我常常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准确地认识和区分不同时期的西周青铜器?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又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我理解专家们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分析,将它们进行分期和断代。这种从器物本身出发,还原历史真相的研究方式,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周青铜器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中华古代智慧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