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
定价:398.00元
作者:吴春燕,蔡鸿茹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8-01
ISBN:97875010203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为文房用具卷。书中所收录的文房用具除了笔、墨、纸、砚外,尚有笔架、笔筒、镇纸、臂搁等多种器物,而且质地多样,计有玉、石、木、竹、牙等,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附《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中未单独列举。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是文物鉴定委员会受文物局的委托,依据文化部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编纂的一套图集形式的丛书。
这套丛书按文物的质地或使用功能分为25卷:玉器卷、铜器卷、陶瓷器卷、书法卷、绘画卷、造像卷、拓本卷、善本图书卷、钱币卷、漆器卷、家具卷、石刻砖瓦卷、印章卷、鼻烟壶卷、竹木牙角卷、文房用具卷、铜镜卷、兵器卷、乐器卷、印染织绣卷、金银铅锡铁器卷、度量衡钟表仪器卷、玻璃珐琅器卷、甲骨简牍、文书档案卷、邮票邮品卷,包含37大类文物,每卷又按不同的级别精选典型文物。以言简意赅的文字阐明这件文物的特征以及定级要点,并配以印制精良的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前言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凡例
文房用具卷序
图版目录
图版英文目录
图版
后记
作者介绍
吴春燕,女,1964年出生,进修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文房四宝的库房管理和文物研究工作,而且经常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长期专心从事历史和文物鉴定及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数据资料。
主要学术成果有:《怀抱古今》文玩清赏前言-“制惟趋巧”、“清代瓜样砚”《紫禁城》明清文房用品介绍文章若干《中国古代文房用具》
文摘
序言
拿到《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内敛的书封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生活方式颇为着迷的爱好者,文房用具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但我常常感到,要真正理解这些器物的价值,尤其是其“文物等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流于泛泛的介绍,缺乏一套清晰、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而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价值——“定级标准”和“图例”。我非常看重这一点,因为它预示着书中将会有一套严谨的、有据可循的评价体系,而不是一家之言。我猜想,书中会详细阐述国家或行业内关于文房用具的文物定级原则,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工艺价值以及稀有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例如,对于一件明代的青铜笔架,书中不仅会描述其造型和包浆,还会分析其铸造工艺的特点,研究其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它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并以此来判断其文物等级。而“图例”的设计,更是将抽象的标准变得生动具体。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精美的、不同角度的实物照片,这些照片将是书中定级标准的直观体现,能够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通过直观的对比,轻松理解不同等级的文房用具之间的差异。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房器物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苦于缺乏权威且图文并茂的参考资料。市面上关于文房用具的书籍不少,但大多偏向于文学性的描述,或是以收藏家的视角进行鉴赏,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其“定级标准”的读者来说,往往不够系统和实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从书籍的整体装帧来看,出版社似乎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印刷,以及高质量的图片,都体现了对文物本身的尊重和对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印刷的条形码和书号,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暗示了它可能与官方的文物鉴定体系有着某种联系。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没有过于华丽的图案,而是选择了沉静内敛的风格,符合文房器物所蕴含的文化气质。我猜测,书中会包含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文房用具的图片,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应该会涵盖器物的材质、工艺、年代、款识,以及最重要的——它们在文物定级标准中的具体体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等级的文房用具进行清晰的界定,例如,什么样的笔可以被定为一级文物,什么样的墨可能只能算是三级,这种细致的划分对于藏家和研究者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文房用具知识的读者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
评分当我看到《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书的标题时,心中便燃起了极大的兴趣。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房器物怀有浓厚情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权威的书籍,能够帮助我系统地了解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符号的物品,并理解它们的价值所在。市面上关于文房用具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历史掌故、文化渊源,或是收藏心得,很少有能够触及“文物定级标准”这样核心问题的。这本书的书名,非常清晰地表明了其内容定位——它不仅仅是一本器物欣赏的图录,更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书。我猜想,书中会深入阐述国家或相关机构对于文房用具的文物等级划分依据,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对器物的材质、工艺、造型、年代、款识、保存状况等多个方面的细致考量。例如,对于一把古代的毛笔,书中可能不仅仅是展示其形态,更会分析其笔毫的来源、粗细、弹性、笔杆的材质、工艺以及作者的身份,并以此对照相关标准,来判断其可能的文物等级。而“图例”的加入,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大量高质量的实物图片,这些图片将作为“范例”,直观地展示不同等级的文房用具的风貌,让我们能够通过对比,清晰地认识到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之间的区别,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评分长期以来,在文玩收藏圈子里,“东西好不好”、“值不值”的判断,往往依赖于个人的经验积累和市场行情,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衡量标尺。尤其是像文房用具这样,虽不及瓷器、书画那样备受瞩目,却承载着文人雅士生活情趣与文化品位的器物,其价值评判往往更加主观。《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新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我深信,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定级标准”,并辅以大量的“图例”进行直观展示。我猜测,书中会详细阐述如何从器物的时代背景、材质工艺、造型艺术、历史传承、以及保存状况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评定一件文房用具的文物价值。比如,对于一件明代的剔犀笔筒,书中不仅会展示其精美的纹饰和漆质,还会分析其剔犀工艺在明代处于何种水平,是否有传世孤品,以及其铭文或款识的意义,从而给出其在文物等级体系中的具体位置。而“图例”部分,我期望能够看到大量高清、多角度的实物照片,每一件图片都将是书中定级标准的具体体现。它可能会对比展示同一类器物的不同等级,比如,两件清代中期仿古铜笔洗,一件因为工艺精湛、器型规整、且有可靠的来源,而被列为二级文物;另一件则因为材质粗糙、工艺普通、且来源不明,可能只会被归为普通收藏品。这种图文并茂、标准明确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渴望提升鉴赏水平,又对官方评估标准感到好奇的爱好者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当我看到《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书名的时候,心中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房文化有着持续关注的普通爱好者,我常常在欣赏那些精美的笔、墨、纸、砚、笔筒、笔洗等器物时,困惑于它们的真实价值和历史地位。市面上关于文房器物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系统、权威地解答“它属于什么等级的文物”这一问题的,却少之又少。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价值——“定级标准”与“图例”。我猜想,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罗列一些漂亮的图片,而是会深入探讨国家文物局或相关权威机构制定的文房用具定级体系。它可能会从历史分期、工艺特色、艺术成就、材质珍稀程度、以及文化象征意义等多个层面,详细解读每一级文物的内涵。而“图例”的设计,更是将抽象的标准具象化。我设想,书中会包含海量的、高清晰度的实物照片,这些照片会精选那些能够代表不同等级文房用具的典型器物。例如,在介绍一级文物时,可能会展示那些工艺登峰造极、存世极少、且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房珍品;而在介绍二级、三级文物时,则会展示那些工艺精湛、具有代表性,但相对数量较多或历史意义略逊一筹的器物。这种“用实物说话”的讲解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文物等级的划分依据,从而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收藏眼光。
评分对于我这样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房四宝及相关器物有着深深迷恋的普通读者而言,要准确地理解和评估这些古老物件的价值,确实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新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知识的大门。我之所以如此期待,是因为书名中明确提到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这表明它并非一本随意的图文集,而是有其严谨的学术背景和实践指导意义。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一套评估文房用具价值的体系,这套体系可能借鉴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最新标准,也可能结合了博物馆和资深收藏家的实践经验。它会从器物的方方面面进行考量,比如,对于一件笔筒,除了它的材质(如竹、木、瓷、玉等)和工艺(雕刻、彩绘、镶嵌等),书中可能还会关注它的时代特征、所属流派、以及是否是名家作品或宫廷御用。而“图例”二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是通过文字描述来理解抽象的标准,而是能够通过海量的、高质量的实物图片,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等级器物的差异。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分门别类地展示,例如,一级文物的笔,其笔毫的精细程度、弹性、以及毛发的排列方式是怎样的;二级文物的墨,其油烟的纯度、胶质的比例、以及压制工艺又有什么不同。这种“以图证文”的方式,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复杂的文物鉴定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房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馈赠。《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明确地指向了书籍的核心内容——如何对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艺术的文房用具进行“定级”。我深信,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本工具书,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真相的指南。我猜想,书中会系统地梳理并介绍国家或行业内关于文房用具的文物等级划分标准,并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解读。例如,在评估一件古代的端砚时,书中可能会深入分析其石质的优劣(如石眼、石品)、发墨的程度、铜墨池的工艺、以及砚铭的内容和书法风格,并对照相关规定,给出其可能被评定的具体等级。而“图例”的设计,则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我设想,书中会收录大量高质量的实物照片,这些照片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例证”书中提出的定级标准。它可能会展示不同等级的笔筒,从精雕细琢的竹刻,到素雅恬静的青瓷,通过图片对比,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其价值上的差异。同样,对于笔、墨、纸、镇纸等各类文房器物,书中都会有类似的“以图证史”的讲解。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直观的呈现方式,将极大地帮助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鉴赏体系,从而避免盲目跟风,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评分自从对中国古代文房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以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著作,能够系统地介绍文房用具的鉴赏与价值评估。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收藏指南,但大多流于表面,或是侧重于某一类器物,很少有能够触及“文物定级标准”这样核心问题的。这本书《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的书名,简直是正中我下怀。我坚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将原本可能模糊不清的“好”与“坏”、“珍贵”与“普通”进行量化和等级化。我猜测,书中会涉及非常详细的论述,例如,对于一件古代的毛笔,它会从笔毫的来源(如兔毫、狼毫、羊毫等)、加工工艺(如精挑、净选、梳理、定型等)、以及名家题款等方面,来分析其价值和可能的等级;对于一把古砚,则会从石材的种类(如端石、歙石、洮河石等)、发墨性、铜墨池的工艺、以及铭刻等角度进行考量。更为重要的是,“图例”二字预示着书中会有大量的实物图片,这些图片并非简单的展示,而是要作为“例证”,来印证书中提出的定级标准。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通过图片对比,来展现不同等级文房用具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同一时期、同一种材质的笔洗,为何一件会被定为一级,而另一件则可能只能算作二级。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渴望提升鉴赏能力,却又缺乏专业指导的普通爱好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的爱好者,我深知了解一件藏品的价值,其“定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于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房用具而言,其价值的评判标准更是复杂而微妙。《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器物图录,而是一本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工具书。它应该会详细阐述国家或行业内关于文房用具的定级体系,从器物的材质、工艺、造型、款识、品相、出处等多个维度,给出清晰的评价标准。而“图例”二字,则预示着书中会运用大量的图片来辅助说明。我设想,书中会收录大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等级的文房用具实物照片,并对每件物品进行精准的描述,指出其符合特定等级标准的理由。例如,在介绍某件清代御窑的青花瓷笔洗时,书中可能会详细分析其釉色、胎质、绘画技艺、以及器型,与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对照,最终给出其相应的文物等级。这种结合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我尤其看重这本书可能带来的“标准化”阅读体验,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相对统一的认知框架,从而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文房用具时,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及时且有意义的学术普及。长久以来,关于文物,特别是那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文房用具,其价值评估和等级划分一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许多爱好者或许能凭借经验和直觉来判断一件器物的好坏,但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标准来支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这片领域注入了一股清流,它试图将那些抽象的、经验性的判断转化为可视化的、可量化的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图例:文房用具卷》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定级标准”和“图例”。我猜想,书中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字的描述,而是会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将不同等级的文房用具“形象化”,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其中的差异。例如,在介绍毛笔时,可能会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名家制作的毛笔,并详细说明它们在笔毫的选材、制作工艺、以及保存状况等方面,如何影响其最终的定级。同样的,对于墨、砚、纸、笔洗等器物,书中想必也会有类似的详尽分析。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一级文物”的,这通常意味着该物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能是孤品、绝世珍品,或是代表了某个时代最高工艺水平的杰作。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为鉴定者提供了参考,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普通爱好者提升鉴赏水平,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收藏和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