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次:1
页 数:160
字 数:100000
印刷时间:2016-2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B823.1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
2.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至孝。
本书汇集了钟茂森博士多次演讲《百善孝为先》的精彩内容,依《孝经》的义理为主线,从儒释道不同的文化视角,以古今案例为佐证,旁征博引,兼采众长,并结合钟博士自身实践孝道的经验、体会,为我们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说孝为百善之先、孝的真实义、如何行孝等内容,层次分明,论理深入,生动感人,特别适合现代人阅读。
相信我们通过阅读此书,能够重启自己可能已经迷失的孝心,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化解内心的困惑与烦恼。
此书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难得的精神盛宴。
百善孝为先,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耳熟能详的话。而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包含了太多的道理。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基础、*根本的内容。孝是每一个人的天性,一切道德离不开孝,一切善行莫大于孝。中华民族自古教人以孝。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者或许在形式上风格迥异,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究其实质,都是教化人民觉悟真理,恢复性德,同归于善。而孝为德之本,因此儒释道三家均大力提倡宣扬孝道,例如儒家的《孝经》,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佛家的《地藏经》、《盂兰盆经》等,都是专门阐述孝道的经典。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孝为道德核心的社会价值观。自古以来,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力行孝道,并涌现出了大批的孝子贤孙,演绎了无数感天动地的孝亲故事。正是因为有了孝道的教化,才使得中国社会一直保持了伦常有序、民德归厚、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时至今日,我们处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新时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孝道的弘扬更是势在必行。
那么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什么才是孝的真实意义?又该如何行孝?等等。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有幸遇到了钟茂森博士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百善孝为先。
钟博士成长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在孝道方面尤为重视。11岁时便写出了自己学习《孝经》的体会,并在家庭文化聚会上为家人分享。更为难得的是,由于母亲能躬行孝道,钟博士在耳濡目染之中,更是努力学习、力行孝道。
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学,并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在留学期间,他“把孝顺放在第*位”,以孝心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给自己规定了“七不”,发下了感人深切的“九条孝愿”。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一般人7年才能完成的学业,顺利获得金融博士学位。此后,他任教于美国、澳洲诸大学,学术论文多次在世界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虽然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正如钟博士的母亲所说的:“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经济金融人才,而是急缺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师资。”钟博士在母亲的支持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2007年,已经取得终身教职的他,毅然辞去了澳洲昆士兰大学副教授之职,并拜师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中。
钟博士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及力行,先后为大众讲解了《弟子规》、《孝经》、《百善孝为先》、《论语》、《大学》等数千小时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涵盖了儒释道的诸多经典,而对孝道方面着力尤多。其中许多内容已编辑成书,出版流通,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好评。
本书汇集了钟博士多次演讲《百善孝为先》的精彩内容,依《孝经》的义理为主线,从儒释道不同的文化视角,以古今案例为佐证,旁征博引,兼采众长,并结合钟博士自身实践孝道的经验、体会,为我们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说孝为百善之先、孝的真实义、如何行孝等内容,层次分明,论理深入,生动感人,特别适合现代人阅读。相信我们通过阅读此书,能够重启自己可能已经迷失的孝心,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化解内心的困惑与烦恼。此书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难得的精神盛宴。
百善孝为先!祈愿历久弥新的孝道文化在中华大地重新发扬光大,让天伦之乐充满每一个家庭,让和谐友善播撒整个人间!
编者 谨呈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才能在生活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它以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我被书中的许多人物深深打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父母的敬爱、对家人的责任感,都让我肃然起敬。尤其是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孝道的例子,更是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而是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力量。它让我认识到,“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了一次洗礼,对家庭、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它就像一本指引心灵成长的教科书,让我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份宝贵的传统美德。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传统似乎渐渐被遗忘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让我重新审视了“孝”这个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分量。它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一种对生命根源的尊重。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理解。书中的许多故事,都让我对“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比如,那些在父母晚年悉心照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前途的子女,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动落泪。同时,我也看到了那些即便身处困境,依然尽力让父母过上安稳日子的孝子,他们的坚持和毅力也深深触动了我。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古代的孝子故事,而是通过这些故事,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它让我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维系,永远是我们内心最坚实的依靠。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朴实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我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希望他们也能在其中找到共鸣,重新拾起这份珍贵的传统美德。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道德伦理的部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吸引了我,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价值。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一种对情感的细腻描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感恩”和“责任”的论述,它们与“孝”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家庭道德的基石。书中有很多关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例子,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微小的善意,也应该被铭记,被回报。同时,这本书也强调了“孝”的实践性,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看到了许多普通人身上闪耀的孝道之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孝”。这本书让我明白,孝道并非束缚,而是内心自由和情感升华的途径。它让我对“家”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故事集。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爱”的百科全书,而“孝”是其中最核心、最动人的篇章。我从中看到了亲情的力量,看到了责任的担当,更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最善良的一面。书中有很多情节,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品味。比如,一个孩子为了给生病的母亲治病,不惜变卖自己的所有财产,那种牺牲和奉献,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本书并不是要我们去模仿古代的某些极端行为,而是要我们理解“孝”的精髓,并将它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它教会我,如何去感恩,如何去付出,如何去珍惜身边的人。这本书让我对“家”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书,一本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的书。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孝道”的理解可能比较浅薄,总觉得那是过去年代的事情,跟现在的年轻人关系不大。但当我翻开这本书,那种观念被彻底颠覆了。它用非常生动、感人的故事,一点点地剥开了“孝”的真实内涵。其中,那些关于“知恩图报”、“反哺报德”的故事,让我反复回味。我尤其被其中一个例子所打动,讲的是一个孩子,在自己生活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给生病的母亲买来她最爱吃的点心。那种细腻的情感,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真的让人心头一暖。这本书不仅仅是讲“做什么”样的孝,更重要的是讲“为什么”要孝,以及“如何”去孝。它强调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是一种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的情怀。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在与古圣先贤对话,他们的智慧和教诲,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依然闪耀着光芒。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家庭的意义,认识了父母在生命中的不可替代。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对待家人时,还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