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 陈静,燕泥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 陈静,燕泥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静,燕泥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化
  • 艺术
  • 传统文化
  • 绘画
  • 书法
  • 雕塑
  • 建筑
  • 工艺美术
  • 陈静
  • 燕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儒扬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53856
商品编码:2672132467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 陈静,燕泥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定价:29.80元

作者:陈静,燕泥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20605385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汲来中国传统文化这渠活水,它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本书为《图说中国文化》丛书的艺术卷。

目录


前言001.中原古乐“风雅颂”002.《九歌》:长江流域孕育的楚文化003.中国古文字呈现汉字线条美004.“乐府”:汉代国家音乐机构005.汉代宫廷舞蹈“翘袖折腰”006.蔡文姬悲奏《胡笳十八拍》007.嵇康千古绝唱《广陵散》008.顾恺之以形写神摹人物009.“楷书之祖”钟繇010.《兰亭序》:“天下行书”011.宗教美术奇葩“飞天”012.凌霜音韵《梅花三弄》013.燕乐大曲《破阵乐》014.《霓裳羽衣曲》:碧云仙曲舞霓裳015.阎立本丹青神化之笔016.天衣飞扬的吴道子宗教画017.婉约闲逸的唐代仕女画018.深沉稳重的唐代畜兽画019.“翰墨之冠”《九成宫醴泉铭》020.恣情纵意的“颠张狂素”021.字品如人品的“颜筋柳骨”022.顾闳中工笔设色绘夜宴023.繁华市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024.豪放婉约并秀的“曲子词”025.百戏杂剧争辉的“瓦舍勾栏”026.宋徽宗赵佶不爱江山爱丹青027.“米氏云山”烟云雨雾现奇观028.洒脱之“宋代四大书家”029.“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030.黄公望简淡洗炼山水画031.追魏晋风神的书画大家赵孟兆032.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象“梅兰竹菊”033.雄浑壮武琵琶曲《十面埋伏》034.“杂剧之冠”《西厢记》03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036.祝枝山草书“明朝”037.平和典雅的文人画派“吴门四家”038.唐寅:“江南才子”039.“狂狷之士”徐渭040.陈洪绶“虽千金不为动笔”041.晚明画坛宗主董其昌042.“白眼向人”的八大山人043.人品画品并重的高士髡残044.徽汉合流诞生京剧045.字如其人的“清初写家”傅山046.“为花传神”的恽寿平047.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048.扬州八怪泼墨写意抒发性灵049.海上画派揭开现代中国画序幕050.岭南画派大处落墨形神兼备051.吴昌硕金石趣味花卉画052.篆刻艺术方寸之间呈万千气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艺蕴华夏:一部看得见的中国艺术史》 本书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力作,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幅生动鲜活的艺术画卷,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中华文明在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我们并非简单罗列艺术品,而是试图勾勒出艺术发展脉络中那些闪耀的星辰,解读它们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人文情怀与匠心独运。 卷首语:艺术的呼吸,文明的脉搏 艺术,是民族灵魂的镜子,是时代精神的凝结。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艺术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记录着先民的智慧,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传递着文化的基因。从史前先民的粗犷涂鸦,到宫廷庙宇的精雕细琢,再到文人墨客的案头雅玩,中国艺术始终与社会、政治、哲学、宗教等领域紧密相连,共同谱写着中华文明的壮丽史诗。本书将带领您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审美律动。 第一章:源起与萌芽——先民的宇宙与神灵 在文字出现之前,先民们用最直观的艺术语言表达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本章将聚焦中国艺术的滥觞时期,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中探寻抽象与象征的密码,感受早期人类对生殖、繁衍、渔猎等主题的朴素表达。我们将分析这些几何纹样、动物造型所蕴含的原始宗教观念和宇宙图式,理解艺术如何成为先民沟通天地、祈福迎祥的媒介。同时,也将探讨那些神秘的玉器、石器,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权力、地位和祭祀的象征,闪耀着早期文明独特的光芒。 第二章:辉煌与秩序——青铜时代的礼乐与神话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其雄浑、神秘、精湛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等级秩序与宗教祭祀的时代。本章将深入探讨青铜礼器,如鼎、簋、尊、爵等,分析它们繁复的纹饰,如饕餮纹、夔纹、乳钉纹等,理解其在国家政治、宗教祭祀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解析这些纹饰背后可能的神话传说、宇宙观念,以及它们如何构筑起一个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社会结构。同时,也将审视这一时期玉器、象牙器等工艺品,它们同样体现了精湛的技艺和贵族的生活品味。 第三章:变革与新生——秦汉的统一与艺术的恢弘 秦汉时期,中国的统一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变革,也催生了艺术的重大发展。本章将聚焦秦汉艺术的恢弘气象。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宏伟军阵,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生动的生活场景和神话传说,艺术不再局限于祭祀,而是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将解读兵马俑的写实风格、雕塑技艺,以及它们所传递的强大帝国气魄。同时,也将分析汉代画像艺术中叙事性、写实性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和民间信仰。对汉代漆器、金银器、陶器等艺术品的研究,也将揭示这一时期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的变迁。 第四章:融合与繁荣——魏晋南北朝的玄思与笔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融合的时期,但也孕育了艺术史上的独特风貌。本章将探讨这一时期艺术的几个重要面向。佛教艺术的传入与发展,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我们将审视云冈、龙门石窟等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分析汉传佛教艺术如何与中国传统审美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国化佛教艺术。同时,文人阶层的兴起,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章将重点介绍书法艺术的初步自觉,如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以及绘画艺术的初步理论构建,如《古画品录》等。山水画的雏形,也在这一时期悄然孕育。 第五章:盛世与气象——隋唐的开放与多元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艺术也呈现出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本章将带领读者领略唐代艺术的盛世气象。从唐三彩的色彩斑斓,到绘画艺术的精妙绝伦,再到书法艺术的雄浑奔放,唐代艺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们将深入研究唐代绘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以及张萱、周昉、吴道子等名家的艺术风格。唐代书法,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以及怀素的草书,将展现出雄浑、端庄、飘逸等不同的艺术魅力。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唐代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领域的发展,理解唐代艺术如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第六章:内敛与意境——宋元明清的文人情怀与市民趣味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多元的阶段,文人艺术与市民艺术并行发展,共同构筑了中国艺术史的丰富图景。本章将分几个阶段进行阐述: 宋代:理性与哲思的笔墨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尤其在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本章将深入解读宋代山水画的“理性”之美,分析范宽、郭熙、李唐等画家的构图、笔墨技巧,以及他们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山水画的创作。同时,也将探讨宋代花鸟画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特点,以及宋徽宗等帝王的艺术贡献。对宋代瓷器、书法艺术的深入剖析,也将揭示宋代艺术的精致与内敛。 元代:遗民的写意与文人的情趣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蒙古族的统治带来了新的文化冲击,也激发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反思与创作。本章将聚焦元代文人画的发展,分析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艺术风格,理解他们如何通过写意山水、梅兰竹菊等题材,寄托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同时,也将探讨元代书法、戏曲艺术的发展。 明清:雅俗共赏与技法的精进 明清时期,中国艺术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章将分析明代吴门画派的写意风格,如沈周、文徵明等;以及晚明文人的“奇”与“逸”的艺术追求。清代,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共同繁荣,如扬州画派的“扬州八怪”的个性化表达,以及瓷器、版画等工艺美术的精进。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艺术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市民趣味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对京剧等表演艺术的初步探讨,也将展现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活力。 结语:永恒的东方韵致 中国艺术,是一部流淌着东方智慧的史书,是一曲回荡着民族情感的歌谣。本书所呈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精彩的章节。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去更深入地了解、欣赏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永恒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与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对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认同。 本书的编著团队,秉持着对中国艺术的敬畏之心和严谨态度,力求在内容的呈现上做到客观、深入、富有洞察力。我们希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解读,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以及对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探索,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中国艺术认知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是翻阅,就被其精美的装帧和大气的设计所吸引。封面那种典雅的墨色晕染,仿佛将人一下子带入了悠远的中国古代艺术殿堂。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着实令人惊叹。每一幅插图都精心挑选,色彩浓郁又不失古朴,细节之处更是刻画得一丝不苟,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古人的匠心。那些从古籍中提取的精华,经过现代审美的再加工,变得如此生动鲜活,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艺术品。初步的浏览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那些散落在文字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艺术类书籍通常是比较挑剔的,很多作品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既有对艺术史的严谨梳理,又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行文流畅,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某个艺术品的精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冲动,然后立刻翻到下一页,希望从中找到更多的信息。这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鉴赏家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书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静态的艺术品,更是动态的历史长河。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描绘和分析,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亲眼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更是解开历史密码的钥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从建筑的宏伟到服饰的华丽,从人物的刻画到山水的写意,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故事性,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古人是如何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的。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深深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走进瑰丽的艺术世界。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艺术概念和历史演变娓娓道来。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使是对艺术史涉猎不深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和欣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立介绍,每一章都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展览,让我可以聚焦于一个主题,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国宝,在这里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它们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承载着怎样的时代精神,这一切都逐渐在我眼前展开。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它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它忠实地呈现了中国艺术的经典脉络,从远古的壁画到近代的绘画,从精美的陶瓷到巧夺天工的玉器,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同时,编著者又巧妙地运用现代的视角和解读方式,让这些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那些现代的艺术理论和评论,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与传统艺术相得益彰,让读者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备很强的可读性,非常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