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献忠剿四川真相
定价:38.00元
作者:郑光路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40944032
字数:520000
页码:4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川学者郑光路耗时数年的心血之作《张献忠剿四川真相》,以翔实可信的史料,通过剖析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张献忠的种种“真相”、 “谜案”,极真实地解读了明末清初四川大毁灭的那段惨烈异常的历史,是一部以独特视角研究张献忠和明末清初历史并填补空白的力作。
书中真实再现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张献忠“大西国”的建立及其消亡过程。书中破解了许多历史谜团:张献忠究竟剿没剿四川怎样剿恶果是什么张献忠究竟剿杀了多少四川人史书记载他杀了“六万万”是真有其事还是所谓的污蔑书中还以独特史料,讲述了外国传教土同张献忠密切相处的惊险岁月;张献忠耽酒好色之谜(有妃嫔三百名)、 “藏宝”之谜、死亡之谜……讲述了浩劫幸存者的种种离奇故事:有人屠刀下侥幸脱逃,有人周游“”般而幸存,有人变成野人、飞人、白毛人和“鬼怪”……
书中还真实再现了明末清初历史上罕见的四川“人吃人”现象、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四川“虎患”、可怕的大瘟疫、天府之国变为千里无人的荒漠……种种惨烈的历史真实画面,令人读后惊心动魄。书中还以独特视角,讲述了清王朝对四川艰难统一的全过程,及“湖广填四川”这一影响中国历史的大移民运动的来龙去脉。
作者追求一种“大俗大雅”,即学术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的完美结合。作者在许多方面有重大的史料发现,较之前人的研究有许多创新、突破。本书既可使广大读者真实了解明末清初那段难以说清的历史,也是一部研究中国明清史、中国战争史、中外交往史、中国人口史、四川地方史等方面极有价值的学术性参考书籍。
目录
前言
开卷语
章 明朝末年的四川
1.蜀王府的黄昏
大明朝的十三个蜀王 “老皇城”的历史烟云 大杀风景的宠妃和忠臣
2.“都会府”内外的臣民
藩王排场和狗皮道士 四川巡按和巡抚 朱家皇室昏梦难醒,欧阳直痛说末世怪状
3.古城中的外国传教士
利类思初入四川 安文思获允人蜀,青羊宫中的道士 数千僧、道“”,吴继善等官员保护传教士
第二章 血染长江重庆失陷
1.复杂人物张献忠
难以理清的张献忠身世,随军“营妓”和“阵” 大西军湖北收揽人心 一个军师和四个义子,英勇善战和残忍暴虐 “酗酒耽色”残害妇女
2.改朝换代巴蜀震动
锦江凄凉送行陈巡抚 崇祯上吊噩耗飞传,穷途末路“都会府”哭丧 迂臣死阻蜀王“监国”
3.忠州胡芦坝屯兵三月
“剽悍亡命”和“狡而多计”,确定对川人的软硬两手 行军扎营独创妙法
4.重庆顽抗后失陷
巴山夜雨浮图关,大西军攻陷重庆城,忠臣血染较场坝 活剐瑞王和尽诛官绅 “刳耳鼻、断-手”和“屠城”
第三章 张献忠大西国的建立
1.风雨飘摇古蜀都
龙巡抚接手“烂摊子”,昏王庸臣临阵磨枪,大西奸细潜入成都 军怒阻止蜀王外逃 两县令眷属生离死别
2.攻城三日成都陷落
烈焰冲天攻入成都 八角古井蜀王自尽,含羞忍耻宠妃惨死
3.明臣血染大慈寺
侥幸中止的中园屠杀,刘士斗热血溅佛殿 死难忠臣和逃生的将军
4.“大西国”国号和“大顺”年号之谜
登基大典如逢场作戏 谶语“遇顺则止”和国号的谜团 承天殿诏封文臣武将,“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
第四章 根基难稳的大西国
1.征川北讨伐李自成
并非张飞显圣救保宁,谁塑的梓潼张献忠神像 绵州新创“灌银水”死刑
2.巴山蜀水的反叛
“忠贞节烈”的怪闻、奇闻,建国之初一度争取民心
3.两县令眷属凄凉逃川南
无可奈何两家分道扬镳 残忍妄诞的反张“义师”
4.礼部尚书吴继善之死
张献忠的“骂娘”诏书,别有用心举荐传教士,吴继善全家的惨死,大西皇帝的“反社会型人格”
5.南明势力在四川的死灰复燃
王应熊、樊一蘅誓师遵义城,双方拼死拼活、斗智斗勇 反抗大西国者风起云涌
第五章 治国无方的大西皇帝
1.骇人听闻的各种
杀江鼎镇、龚完敬两尚书, “强盗逻辑”和装神弄鬼的“天书”之谜 是“农民英雄”还是“封建帝王” “剥皮”和“手掌记功”
2.“杀鸡取卵”一样的“打粮”
“流寇”本质的“打粮”劫掠,多少粮饷才能供养张献忠百万大军
3.“非帝王之器”全靠树威
汪兆龄怂恿“树威” 严酷的“军事化”管制和“保甲法”
4.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屠杀读书人事件
大西国“科考”闹剧,秀才颜天汉“里通外国”成为导火线,军事惨败导致仇视读书人 屠杀读书人事件详情 究竟杀了多少读书人,侥幸逃生者和乱杀扩大化
第六章 屠杀“七亿人”的历史谜底
1.大西皇帝身边的外国传教士
张献忠亲谈为何憎恨四川人 张献忠对天主教的态度 传教士亲历成都大屠杀 传教士的记载应证了中国史籍
2.张献忠声称“不留毫末贻他人”
屠杀由成都向各州县扩展 张献忠疯狂和部众复杂表现
3.屠杀“六万万”和“七亿”的历史误读
张献忠究竟杀了多少四川人 史籍中“共杀男女六万万”不是造谣 张献忠杀了近二百万四川人
4.“五马先生”亲历州县的大屠杀
从“兵不甚扰民”到滥杀无辜 目睹大西军残酷“草杀” 掳人虎口后的所见所闻 逃离“鬼门关”惊险万状 亲历者们关于暴行的相同记录
第七章 张献忠死亡真况全记录
1.欲离四川“江口”大败
穷途末路欲离四川 什么要大规模屠杀部下 东走“江口”折戟沉沙
2.末日疯狂摧毁成都古城
青羊宫中张献忠凄惶拜神 血腥“屠城”和军眷“尽皆杀绝” 张献忠为什么要烧光、杀光 张献忠“藏宝”之谜 后人寻觅“藏宝”的悲喜剧
3.圣谕碑、七杀碑之谜
一路滥杀和大西皇帝的圣谕碑 “七杀碑”是怎么一回事
4.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屠杀部下暴行
顺庆浩劫后疯狂屠杀部下,张献忠是“抗清”民族英雄吗
……
第八章 大西军余部的彻底消亡
第九章 近于毁灭的天府之国
第十章 浩劫幸存者的种种离奇故事
第十一章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痛史”
附录:有关张献忠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郑光路,长期“以研究历史的严肃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以文学写作的方式去研究历史”,其作品具有材料独特、新奇、大题材等个性特色,融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成其“文史结合、雅俗共赏”的独特写作风格。 曾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有影响的文史类文章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绝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个书名,就让我充满了期待。作者郑光路,必然要将张献忠在四川的行动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分析当时四川的社会状况,例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以及地方势力的大小等,这些是否构成了张献忠能够在此地掀起滔天巨浪的土壤?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还原当时四川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他们在战乱中的经历,他们的苦难与抗争,以及他们对张献忠政权的复杂情感。这本书,不应该只是一个关于“剿”的叙述,而应该是一幅展现明末四川社会风貌、人物命运、以及历史变迁的宏大画卷。
评分在我看来,真正的历史研究,就是要敢于质疑和挑战那些已经被固化的认知。《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本书,其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探寻真相的勇气。作者郑光路,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必然面临着来自不同史料和不同解读的挑战。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处理那些关于张献忠“残暴”的记载的。他是否能提供一些旁证,来验证这些记载的真实性?或者,他是否能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记载背后的政治动机?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够展现出,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各方势力是如何为了生存和权力而斗争,而张献忠又是如何在这种斗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历史图景。
评分我一直对明末农民起义这段历史颇感兴趣,尤其是张献忠在四川的这段经历,总是被赋予各种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拿到《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本书,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或许能为我解答一些长久以来的疑问。作者郑光路,通过他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似乎试图构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张献忠形象,以及他与四川这片土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剿”这个字的解读,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单纯的杀戮,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军事上的考量?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张献忠政权在四川的运作机制、社会管理以及他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具体细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不仅仅是战乱和破坏,也希望能看到那个时代背景下,各种力量的碰撞与交融,以及普通民众在这种洪流中的命运。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对一段复杂历史时期的一次深刻剖析,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生态的一次细致描摹,是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一次有益探索。
评分我一向认为,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匿在各种官方记载的字里行间,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传闻之中。而《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本书,我感觉作者郑光路正是致力于挖掘这些被掩埋的细节。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对既定历史观点的挑战,这让我非常欣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处理那些关于张献忠“屠戮”四川的血腥记载的。作者是否能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来佐证或者反驳这些说法?他是否能从社会经济、人口变迁、政治格局等多个角度,来解读张献忠在四川的行为及其后果?我更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细致描绘,因为这些往往是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述,更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态的一次深度扫描,是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中那些动荡与变革的独特视角。
评分当我看到《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关于明末的种种传说和史诗般的叙述。作者郑光路,以这样一个宏大的题目进行研究,必然需要极其扎实的史学功底和非凡的洞察力。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运用严谨的考证方法,去辨析和整合那些真伪难辨的史料。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剿”这个概念是如何解读的。它是否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还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政治、社会改造?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如何揭示出张献忠在四川的实际统治策略,以及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历史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它应该是有温度的,有生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去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去触摸那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实。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考究,给人一种庄重而不失典雅的感觉,这本身就暗示了其内容的严肃性和学术性。我一直对明末那段历史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张献忠在四川的这段经历,常常被描绘得惊心动魄,但往往也缺乏深入的细节和多维度的解读。《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钩子,立刻勾起了我的求知欲。作者郑光路,究竟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真相”的?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当时四川地方官员、士绅阶层以及普通民众在张献忠进入四川前后的真实反应和应对策略。历史不应仅仅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更应该是普通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在那个乱世之中,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人们是如何被卷入历史的洪流,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命运。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复杂的张献忠,以及一个更加生动、更加血肉丰满的明末四川。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读者,我一直觉得《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个书名就充满了挑战性和吸引力。它直指了一个历史谜团,一个被无数传说和史料所笼罩的事件。作者郑光路,能够以这样一个题目进行深入研究,足以见其勇气和决心。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作者能够如何运用 his academic rigor to dissect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s surrounding Zhang Xianzhong's campaigns in Sichuan. 这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和事件的罗列,更是关于史料的辨析,关于不同记载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关于那些被淹没在时间洪流中的个体声音如何被重新发掘。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着深入的分析,从而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张献忠的行为逻辑和历史作用。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次深入历史迷宫的探险,而作者,便是那位带领我们拨开重重迷雾的向导,去寻找那个不为人知的真相。
评分我一直对明末的农民起义抱有浓厚的兴趣,认为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型时期。《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这本书,其书名就精准地抓住了我关注的焦点。作者郑光路,以这样一个题目切入,我相信他必然会对张献忠在四川的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真相”的?它是否是对现有史料的重新解读,还是挖掘了新的证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政策、社会经济措施,以及他与当地士绅、民众之间关系的详细描述。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张力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张献忠在四川这段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评分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不是那种引经据典、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如同身临其境般的叙述。作者郑光路用一种近乎电影般的镜头感,将我带入了明末四川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我能想象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百姓们是如何在战乱中挣扎求生,流离失所。而张献忠,这个在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人物,他的出现,无疑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动荡与改变。我被书中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描绘所震撼,那种民不聊生的景象,那种生存的艰难,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残酷。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张献忠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屠夫”,而是试图展现他作为一名农民起义领袖,其行为背后复杂的动机和所处的历史环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张献忠屠蜀”的说法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作者是否能提供新的证据,或者从新的角度去解读那些已有的记载,这是我非常期待的。从那些零散的史料中,我们常常会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而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个历史时期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事件的多面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书名《张献忠剿四川真相》直白而有力,瞬间就能抓住那些对明末历史,尤其是四川这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血泪的时期感兴趣的读者的目光。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是被它封面上那种略显斑驳的质感所吸引,似乎诉说着书页背后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作者郑光路的名字,我也之前在一些史学论坛上有所耳闻,他的研究风格似乎偏向于扎实考据,不落俗套。四川民族出版社能出版这样一本带有一定学术深度又聚焦特定历史事件的书籍,也说明了其编辑团队的眼光独到。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拨开迷雾,还原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张献忠在四川的作为,以及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处理那些往往被简单化处理甚至妖魔化的史料,如何从一个更宏观、更辩证的视角来审视这场历史悲剧。这本书无疑是对这段黑暗历史的一次深入挖掘,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命运的细致勾勒,也是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一次重要补充。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去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动机与选择,去思考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