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易识阶
定价:36.00元
作者:米鸿宾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802284531
字数:300000
页码:3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书院易学研究中心,米鸿宾文集之一,特别推荐。
人生的感悟和心灵深处的驱动力是进步的源泉。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应用之道,就是学问。当你对事物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知及至这种深刻了人性的厚度之后,你就深深体会到人的渺小。 本书重点围绕“易学当以人为本”这一观点,以天道论五常伦理,借阴阳五行评人事规律,人本位之解易观点跃然纸上。并重新诠释”天人合一”,即道家之宇宙哲学、佛家之真善美与儒家之出而用世的水乳之融。让我们以勇气、耐心及远见来保持易学的完整和力量;并坚持学术、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在易学的传承事业中绽放清莲。
内容提要
我们常谓,一阴一阳成就生生不息,天道本体蕴含其中;“继善成性“,将天道束于德性义理;在此本体下,易学概念交汇形而上学思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参象识天地万物,成为易学的思考方式。汉代京房建立了以阳阳五行为世界间架的哲学体系,并将八卦和六十四卦视为人类社会之缩影。虽后有宋邵雍倡性命心性之学。由天人合一,过渡到人本位。但研易之人过多关注自然之理。忽视人之能动性。
《大易识阶》系米鸿宾先生继《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书之后的又一心水之作。若将《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书定位为象数研究,《大易识阶》则偏重于义理描述,应纳为象数之人文,但终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本书重点围绕“易学当以人为本”这一观点,以天道论五常伦理,借阴阳五行评人事规律,人本位之解易观点跃然纸上。并重新诠释”天人合一”,即道家之宇宙哲学、佛家之真善美与儒家之出而用世的水乳之融。
该书中,对平常百姓的生活之阴阳五行有着诸多慧解,这与作者的长期研究和体证息息相关。作者对阴阳五行之人本位,易学之日常生活应用的关注,对易学思想观念的带动,易学文化现象的观察,易学实践经验的整理,易学深度延续的关怀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开拓了易学思考的新视眼,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地正确评价易学提供了积极出世的观点。
目录
大知在所不虑(代序)
上卷·义理篇
章 思考易学
易学在上
君子上达
第二章 仁者的心香——《易传》章 句选析
《易传》的智慧
《易传》的结构
匝于仁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与天地准
先天八卦卦序的内在意义
第三章 天人合一心论
锚天人相应
大易至简
圆如如不动的法
第四章 阴阳实解
阴阳关系
阴阳就是气
道性别裁
孤阳不生 孤阴不长
先天与后天
第五章 五行发微
阴阳五行气化
五行次第
五行合德
五行旨归
五行相和
土的藏性
火性炎上
水性润下
金曰从革
木曰曲直
心能转物
体相
论形
第六章 大音希声
知音
空谷传音
第七章 命运之门
命运的延续
同命异运(初始力原理)
能量级
定数与变数
准是相对的
第八章 易海传音
日月相推而为易
天道左旋 地道右转
形而上 形而下
风为天地之使
得时
文以载道
中卷 象数篇
第九章 易学基础地
第十章 干支是经纬之学
第十一章 象数密室
下卷 随感篇
第十二章 易学见地
第十三章 与苍天下棋
第十四章 古人情怀
第十五章 易之所得
第十六章 月明心香
附录一 《易》学现代应用之道
附录二 弟子心规
作者介绍
米鸿宾,又名米多识,修守梵行一易者。1972年生于辽宁鞍山,金融学研究生,幼承庭训,继家学,习六壬神课、诵四书五经、阅诸子百家。23岁出而用世,穿梭于学府与市井,开讲学之风。载易于哲,涉天文、历法与国史。车马喧中,著述《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六壬神课金口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信息相对匮乏,但文字的重量感更足的年代。书页泛着微微的黄,边缘有些许磨损,像是经过了无数双手的翻阅和摩挲,每一道折痕、每一处污迹,都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曾经被认真对待的时光。封面设计简洁,但那种古朴的字体排列,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对里面蕴含的知识储备充满了敬畏。它绝不是那种快速消费的读物,更像是一个老友的陪伴,需要你沉下心来,用时间去灌溉,去理解它所构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体悟,就像是走进了迷宫,需要耐心寻找线索,才能逐渐接近核心的奥秘。
评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追求新奇、追求哗众取宠的著作,但这本书却像是一股清流,它所探讨的内核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它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什么会流行”,而在于揭示“什么构成了基础”。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对它不屑一顾,认为它过于陈旧、不合时宜,但我反而觉得,正因为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才更值得我们去信赖。它提供了一种深度稳定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比任何新颖的观点都更加珍贵。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内在的锚点,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追逐外界的风向。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确实被那种古奥的语言风格劝退过几次。句子很长,修饰词很多,节奏感也与现代白话文相去甚远。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读懂它。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激发了我最大的阅读热情。我开始学习去适应它的节奏,去揣摩那些看似绕口却掷地有声的表述方式。当最终能够流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个严苛的导师,它要求读者付出足够的尊重和努力,然后,它才会慷慨地回报给你一个更加坚韧和深刻的自我认知。
评分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钻研”。每一次落笔标记,每一次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疑问或联想,都像是与作者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实在太高了,每一个词语的背后似乎都潜藏着深厚的学问积淀。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去外界寻找一些佐证或者参考资料,才能真正消化掉前面读到的那一段。这种“学中思,思中再学”的循环,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系统性的眼光去看待日常事物。它强迫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但从未深究过的基本规律。那种思维被拉伸、被重塑的感觉,既痛苦又令人兴奋。
评分与其他流行的“速成”指南截然不同,这本书展现出的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它不急于给出即时的、立竿见影的答案,而是更注重为你打下坚实的地基。它的结构层层递进,逻辑链条严密得像是一件精密的仪器,从宏观的理念,到具体的实践步骤,再到应对特殊情况的变通之法,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图示——虽然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但那种空间想象力足以让人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模型。这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虽然需要努力攀爬,但每登上一层,视野都会开阔一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