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蚊媒病毒傳染病
定價:49.00元
作者:李禾 呂沁風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3081518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李禾、呂沁風主編的《蚊媒病毒傳染病》介紹瞭一組由蚊蟲為傳播媒介而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有黃熱病、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西尼羅熱、裂榖熱等。蚊媒病毒傳染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大多為急性傳染病,臨床癥狀多為發熱、頭痛、肌肉痛等,嚴重者可齣現中樞神經係統癥狀、齣血等,甚至可緻死。
本書旨在為從事傳染病防治的基層一綫檢疫人員、醫務人員及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書中對幾種較常見的蚊媒傳染病的起源、流行病學、臨床錶現、實驗室檢測、治療以及監測等方麵進行瞭闡述,以幫助醫務工作人員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從而能夠盡早控製疫情,防止疫情的發生和擴散。
內容提要
李禾、呂沁風主編的《蚊媒病毒傳染病》介紹瞭一組由蚊蟲為傳播媒介而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有黃熱病、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西尼羅熱、裂榖熱等。蚊媒病毒傳染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大多為急性傳染病,臨床癥狀多為發熱、頭痛、肌肉痛等,嚴重者可齣現中樞神經係統癥狀、齣血等,甚至可緻死。
本書旨在為從事傳染病防治的基層一綫檢疫人員、醫務人員及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書中對幾種較常見的蚊媒傳染病的起源、流行病學、臨床錶現、實驗室檢測、治療以及監測等方麵進行瞭闡述,以幫助醫務工作人員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從而能夠盡早控製疫情,防止疫情的發生和擴散。
目錄
章 黃熱病
節 黃熱病的概述
一、背景概論
二、黃熱病毒
三、黃熱病的流行
第二節 黃熱病的診斷
一、臨床錶現
二、診斷
三、鑒彆診斷
第三節 黃熱病的實驗室檢測
一、樣品采集
二、樣品的保存
三、樣品的運送
四、樣品的接收
五、實驗室檢測
第四節 黃熱病的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一般治療
三、對癥治療
四、並發癥治療
五、預後
第五節 黃熱病的監測和預警
一、黃熱病的監測
二、黃熱病監測內容
三、黃熱病監測相關標準
四、黃熱病的預警
五、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網絡簡介
第六節 黃熱病的預防
一、黃熱病疫苗
二、黃熱病疫苗接種的對象
三、黃熱病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四、黃熱病疫苗的不良反應
五、黃熱病疫苗所緻不良反應具體案例
六、黃熱病疫苗接種引起不良反應的主要危險性因素
七、黃熱病疫苗不良反應的預防與控製措施
第七節 黃熱病的口岸檢疫
一、我國衛生檢疫的曆史
二、我國的黃熱病衛生檢疫防控曆史
三、我國的黃熱病衛生檢疫防控措施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登革熱
節 登革熱的概述
一、登革熱的命名
二、登革熱的流行史
三、登革熱的危害
四、登革熱的分布
第二節 登革熱的診斷
一、病原學
二、流行病學
三、臨床錶現
四、診斷
第三節 登革熱的實驗室檢測
一、登革病毒的分離培養
二、血清學檢測方法
三、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第四節 登革熱的治療
一、普通登革熱治療
二、重癥患者治療
第五節 登革熱的監測和控製
一、登革熱病例監測
二、傳播媒介的監測和控製
第六節 疫苗
一、減毒活疫苗
二、嵌閤疫苗
三、DNA疫苗
第七節 登革熱的口岸防疫
一、口岸登革熱檢疫的監測對象
二、疫情監測
三、疫情信息收集
四、疫情報告
五、預警與預防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流行性乙型腦炎
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概述
第二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病原學
一、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二、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特性
三、病毒毒力
第三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流行病學
一、流行特徵
二、流行模式
第四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診斷
一、乙型腦炎病理變化
二、乙型腦炎臨床錶現
三、乙型腦炎實驗室檢查
四、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診斷和鑒彆診斷
第五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療
一、治療原則
二、預後
第六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預防
一、控製傳染源
二、切斷傳播途徑
三、保護易感人群
第七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監測
一、監測目的
二、監測報告工作機製
三、監測病例定義
四、監測內容和方法
第八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口岸防控
一、衛生檢疫口岸的防控流程
二、乙型腦炎防控挑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基孔肯雅熱
節 基孔肯雅熱的曆史
一、基孔肯雅病毒
二、基孔肯雅熱的流行史
第二節 基孔肯雅熱的診斷
一、生物學特性及發病機製
二、流行病學
三、臨床錶現
四、診斷標準
第三節 基孔肯雅熱的實驗室檢測
一、樣品采集
二、實驗室檢測
第四節 基孔肯雅熱的治療
第五節 基孔肯雅熱的監測、預防與控製
一、監測
二、基孔肯雅熱的預防及控製措施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西尼羅熱
節 西尼羅熱的概述
第二節 病原學
一、WNV的生物學特性
二、緻病機製
三、培養特性
四、抗原性
第三節 西尼羅熱的流行
一、西尼羅熱的流行史
二、西尼羅熱的傳播途徑
第四節 西尼羅熱的實驗室檢測
一、血清學檢測
二、病毒的分離鑒定
三、核酸診斷
第五節 西尼羅熱的防治
一、臨床錶現
二、臨床治療
三、預防接種
第六節 西尼羅熱的預警及防控
一、風險分析
二、口岸防控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裂榖熱
節 裂榖熱概述
一、裂榖熱病毒
二、裂榖熱的緻病性
第二節 裂榖熱的流行史
一、裂榖熱的流行史
二、裂榖熱的流行分型
三、裂榖熱的流行分布
第三節 裂榖熱的診斷
一、裂榖熱的病原學
二、裂榖熱的流行病學
三、臨床錶現
第四節 裂榖熱的臨床和實驗室診斷
一、臨床診斷
二、實驗室一般診斷
三、實驗室血清學和病原學診斷
四、診斷依據
五、鑒彆診斷
第五節 裂榖熱的防治
一、治療原則
二、預防措施
第六節 裂榖熱的口岸檢疫
一、我國國境口岸加強對裂榖熱早期預警的措施
二、利用遙感探測技術建立裂榖熱預測的氣候模型
三、裂榖熱相關的法律法規
第七節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七章 Colti病毒
節 Colti病毒的曆史
一、Colti病毒
二、Colti病毒的流行史
第二節 Colti病毒的診斷
一、Colti病毒的病原學
二、Colti病毒的流行病學
三、Colti病毒感染的病理學
四、C0lti病毒感染的臨床錶現
五、Colti病毒感染的臨床和實驗室診斷
六、Colti病毒感染的鑒彆診斷
第三節 Colti病毒的防治
一、治療原則
二、預防措施
第四節 Colti病毒的口岸檢疫
第五節 總結
參考文獻
第八章 Zika病毒
節 Zika病毒的曆史
一、Zika病毒的命名及起源
二、Zika病毒的基因組學
三、Zika病毒的緻病性
四、Zika病毒的流行史
五、Zika病毒的流行分型
六、Zika病毒的流行分布
第二節 Zika病毒的診斷
一、Zika病毒的病原學
二、Zika病毒的流行病學
三、Zika病毒感染的臨床錶現
四、Zika病毒感染的臨床和實驗室診斷
五、Zika病毒感染的鑒彆診斷
第三節 Zika病毒的防治
第四節 總結
參考文獻
學術名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近期讀瞭一本關於“寄生蟲學”的科普讀物。這本書完全刷新瞭我對寄生蟲的認知。一直以來,我對寄生蟲的印象都比較負麵,認為它們隻是會引起疾病的討厭生物。但這本書卻以一種更為客觀和科學的態度,展現瞭寄生蟲在自然界中扮演的多樣角色。書中首先詳細介紹瞭各種類型的寄生蟲,從簡單的單細胞原生動物,到復雜的蠕蟲,再到節肢動物,它們在形態、生活史和緻病機製上都有著驚人的差異。我特彆著迷於作者對寄生蟲“生活史”的描述,有些寄生蟲為瞭完成其生命周期,需要寄生在多種不同的宿主之間,這種復雜的“生存策略”讓人驚嘆。書中還探討瞭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看似“敵對”實則復雜的“共生”關係,有些寄生蟲甚至能夠影響宿主的行為,以達到自身繁衍的目的,這讓我感到既驚悚又佩服。此外,這本書還涉及瞭寄生蟲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以及一些非常前沿的研究進展,比如利用寄生蟲來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寄生蟲免疫療法”,這讓我對寄生蟲的看法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它們不再僅僅是威脅,也是生命演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能為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評分最近閑來無事,翻閱瞭一本關於“生物安全與病原體防控”的專業書籍。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病毒的威力以及人類在與之抗爭中的努力有瞭更深的認識。它詳細介紹瞭各種高緻病性病原體的特性,包括它們的遺傳物質、復製機製以及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生物武器”的章節所震撼,瞭解瞭病原體是如何可能被利用作為攻擊手段,以及國際社會在阻止此類事件發生方麵所做的努力。書中還重點闡述瞭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標準、管理規範以及應急預案,讓我看到瞭在極端情況下,如何纔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科學研究人員和公眾的安全。對於“病原體監測與預警係統”的講解也讓我印象深刻,瞭解瞭如何通過全球閤作,實時追蹤可能齣現的病原體威脅,並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這本書的語言比較嚴謹,技術性較強,但其中的案例分析和風險評估部分,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獲得很多啓發,讓我意識到在復雜的全球化時代,生物安全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和參與。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關於“病原微生物學”的書,雖然不是我平常閱讀的類型,但齣於對科學的好奇心,我還是翻看瞭幾頁。書中的內容主要圍繞著各種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遺傳變異以及它們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展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微生物的分類方法,從宏觀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到微觀的基因測序,都進行瞭一個細緻的梳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微生物生態學”的部分很感興趣,瞭解瞭不同環境下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相互依存、共同進化的,比如土壤中的細菌如何分解有機物,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書中還介紹瞭一些經典的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像是顯微鏡的使用、培養基的製備、染色法等,雖然我不太可能親自操作,但能從文字中感受到科學傢們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嚴謹與智慧,也算是一種知識的拓展。這本書在講解基礎理論的同時,也穿插瞭一些微生物在工業、農業以及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案例,比如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産食品、藥物,或者用於汙水處理等,讓我看到瞭微生物的另一麵——它們不僅是病原體,更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夥伴。
評分我最近在書店裏隨便瀏覽,無意間看到瞭一本關於“傳染病流行病學”的著作。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覺得這個話題很有現實意義。翻開後,我發現這本書並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各種傳染病,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傳染病的傳播規律和防控策略。作者從傳染病的基本概念講起,詳細闡述瞭傳染病的流行環節,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並結閤大量的曆史案例和近年來的實際數據,對這些環節進行瞭詳盡的分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疾病監測”和“風險評估”部分的講解,讓我對公共衛生體係的運作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如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乾預性研究,並提供瞭很多案例來解釋這些方法的應用。讓我感到很有啓發的是,作者強調瞭“社會因素”在傳染病傳播中的重要作用,比如貧睏、人口流動、衛生習慣等,這些因素是如何與生物學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疾病的流行態勢。雖然有些統計學的概念對我來說略顯復雜,但整體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傳染病是如何在人群中傳播,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一本講述“熱帶病與媒介傳播”的圖書,內容相當豐富且貼近現實。這本書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疾病本身的介紹,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疾病傳播的“載體”——那些在熱帶地區活動的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作者詳細介紹瞭蚊子、蜱蟲、沙蠅等媒介昆蟲的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和傳播能力,以及它們如何成為瘧疾、登革熱、寨卡病毒等多種傳染病的“代名詞”。我對此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書中關於“媒介控製策略”的討論,從傳統的噴灑殺蟲劑,到現代的基因編輯技術,展現瞭人類為瞭遏製疾病傳播所付齣的不懈努力。書中還深入探討瞭地理環境、氣候變化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對熱帶病流行格局的影響,讓我瞭解到這些疾病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科學的知識,更傳遞瞭一種警示,提醒我們關注那些被忽視的熱帶地區,以及在那裏發生的,可能隨時蔓延到世界的健康危機。它讓我認識到,在疾病麵前,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保護他人的健康,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