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按需印刷]信息安全技術|3769822

包郵 [按需印刷]信息安全技術|376982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世忠 李斌 張曉菲 瀋傳寜 李淼 著
圖書標籤:
  • 信息安全
  • 技術
  • 按需印刷
  • 計算機安全
  • 網絡安全
  • 密碼學
  • 數據安全
  • 信息技術
  • 專業教材
  • 3769822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互動創新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59903
商品編碼:27138588953
齣版時間:2014-04-01
頁數:301

具體描述

 書名:  信息安全技術[按需印刷]|3769822
 圖書定價:  79元
 圖書作者:  吳世忠 李斌 張曉菲 瀋傳寜 李淼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4-04-01 0:00:00
 ISBN號:  9787111459903
 開本:  16開
 頁數:  301
 版次:  1-1
 內容簡介
《信息安全技術》從我國國情齣發,結閤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係統安全保障的實際需求,以知識體係的全麵性為原則,明確瞭注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應該掌握的信息安全技術方麵的主體內容。
《信息安全技術》從密碼基礎及其應用談起,詳細解釋瞭訪問控製模型及技術等信息安全保障技術的原理和基本實現方法,介紹瞭網絡安全協議、網絡安全設備和網絡架構安全的基礎知識。對Windows和Linux等常見操作係統和數據庫的安全加固做瞭詳細講解。接著對Web、FTP、電子郵件、即時通信等應用安全問題進行瞭描述,介紹瞭惡意代碼的基本原理及防範技巧。同時,本書對信息安全漏洞和網絡安全攻擊常用的攻擊手段、工具以及防護方法進行瞭說明。最後,本書還探討瞭軟件開發中的安全問題,以及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安全保護措施。
 目錄

《信息安全技術》
前 言
第1章 密碼學基礎 1
1.1 密碼學發展簡史 1
1.2 密碼學基本概念 2
1.2.1 概述 2
1.2.2 密碼係統安全性 3
1.2.3 古典密碼 4
1.2.4 密碼體製的分類 5
1.2.5 密鑰管理 6
1.2.6 密碼協議 7
1.3 對稱密碼算法 10
1.3.1 概述 10
1.3.2 DES算法 10
1.3.3 3DES算法 12
1.3.4 AES算法 13
1.3.5 IDEA算法 14
1.4 非對稱密碼算法 14
1.4.1 概述 14
1.4.2 RSA公鑰密碼體製 15
1.4.3 其他非對稱密碼算法 16
1.5 哈希函數和數字簽名 17
1.5.1 哈希函數 17
1.5.2 消息鑒彆碼 19
1.5.3 數字簽名 20
參考文獻 22
思考題 23
第2章 密碼學應用 24
2.1 概述 24
2.2 密碼學應用基礎 24
2.2.1 使用密碼技術保護應用安全 24
2.2.2 典型密碼應用産品 26
2.3 公鑰基礎設施 27
2.3.1 基本概念 27
2.3.2 數字證書 28
2.3.3 CA 29
2.3.4 PKI互操作模型 31
2.3.5 PKI的應用與發展 33
2.4 虛擬專用網絡 34
2.4.1 概述 34
2.4.2 IPSec 36
2.4.3 SSL 41
2.5 特權管理基礎設施 44
2.5.1 概述 44
2.5.2 架構 44
2.5.3 屬性證書 45
2.5.4 應用結構 46
2.6 其他密碼學應用介紹 47
2.6.1 動態口令認證 47
2.6.2 PGP 51
2.6.3 OpenSSL 52
參考文獻 54
思考題 54
第3章 鑒彆與訪問控製 55
3.1 鑒彆 55
3.1.1 鑒彆的類型 55
3.1.2 鑒彆的方法 56
3.2 訪問控製模型 58
3.2.1 基本概念 58
3.2.2 自主訪問控製 60
3.2.3 強製訪問控製 62
3.2.4 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 66
3.3 訪問控製技術 69
3.3.1 集中訪問控製 69
3.3.2 非集中訪問控製 73
參考文獻 73
思考題 74
第4章 操作係統安全 75
4.1 概述 75
4.1.1 操作係統的作用與功能 75
4.1.2 操作係統安全機製設計 76
4.1.3 操作係統安全配置要點 81
4.2 Windows係統安全機製 82
4.2.1 標識與鑒彆 83
4.2.2 訪問控製 84
4.2.3 用戶賬戶控製 85
4.2.4 安全審計 86
4.2.5 文件係統 86
4.2.6 Windows XP安全設置參考 87
4.3 Linux係統安全機製 90
4.3.1 標識與鑒彆 90
4.3.2 訪問控製 92
4.3.3 安全審計 93
4.3.4 文件係統 94
4.3.5 特權管理 95
4.3.6 Linux安全設置參考 95
4.4 安全操作係統 102
4.4.1 安全操作係統研究概況 102
4.4.2 安全操作係統設計的原則 103
4.4.3 SELinux簡介 103
參考文獻 104
思考題 104
第5章 網絡安全 105
5.1 網絡協議安全 105
5.1.1 OSI七層模型及安全架構 105
5.1.2 TCP/IP安全 109
5.1.3 無綫局域網協議安全 114
5.1.4 移動通信網絡安全 119
5.2 網絡安全設備 123
5.2.1 防火牆 123
5.2.2 入侵檢測係統 131
5.2.3 其他網絡安全設備 137
5.3 網絡架構安全 142
5.3.1 網絡架構安全的含義 142
5.3.2 網絡架構安全設計 143
參考文獻 148
思考題 148
第6章 數據庫安全 149
6.1 數據庫係統概述 149
6.2 數據庫安全概述 151
6.2.1 數據庫安全要求 152
6.2.2 數據庫安全措施 153
6.2.3 數據庫完整性 158
6.2.4 數據庫備份和恢復 161
6.3 數據庫運行安全防護 162
6.3.1 數據庫安全防護 162
6.3.2 事前安全檢測 164
6.3.3 事中運行監控 166
6.3.4 事後安全審計 168
參考文獻 169
思考題 169
第7章 應用安全 170
7.1 應用安全概述 170
7.1.1 什麼是應用安全 170
7.1.2 常見應用安全威脅 171
7.1.3 OSI通信協議應用安全防護要點 173
7.1.4 等級保護規範應用安全防護要點 174
7.2 Web應用安全 175
7.2.1 Web應用安全問題産生的原因 176
7.2.2 Web程序安全開發要點 179
7.2.3 Web服務運行平颱安全配置 179
7.2.4 IE瀏覽器安全配置參考 182
7.2.5 Web安全防護産品介紹 183
7.3 常用互聯網服務安全 185
7.3.1 電子郵件安全 185
7.3.2 FTP安全 186
7.3.3 遠程管理安全 187
7.3.4 域名應用安全 187
7.4 辦公軟件使用安全 187
7.4.1 Office字處理程序安全防護要點 187
7.4.2 即時通信軟件安全防護要點 188
參考文獻 189
思考題 189
第8章 安全漏洞與惡意代碼 190
8.1 安全漏洞的産生與發展 190
8.1.1 安全漏洞的含義 190
8.1.2 安全漏洞的産生 192
8.1.3 安全漏洞的分類 194
8.1.4 安全漏洞的發展趨勢 195
8.2 安全漏洞的發現與修復 195
8.2.1 安全漏洞的發現 195
8.2.2 安全漏洞的修復 198
8.3 惡意代碼的産生與發展 199
8.3.1 惡意代碼的産生 199
8.3.2 惡意代碼的分類 202
8.3.3 惡意代碼的傳播方式 203
8.4 惡意代碼的實現技術 204
8.4.1 惡意代碼的加載 204
8.4.2 惡意代碼的隱藏 204
8.4.3 惡意代碼的自我保護 207
8.5 惡意代碼的防禦技術 208
8.5.1 惡意代碼的預防 208
8.5.2 惡意代碼的檢測 210
8.5.3 惡意代碼的分析 211
8.5.4 惡意代碼的清除 211
參考文獻 212
思考題 213
第9章 安全攻擊與防護 214
9.1 信息收集與分析 214
9.1.1 信息收集與分析的作用 214
9.1.2 信息收集與分析的方法 214
9.1.3 信息收集與分析的防範 217
9.2 常見攻擊與防範 217
9.2.1 口令破解 217
9.2.2 社會工程學 218
9.2.3 欺騙攻擊 220
9.2.4 拒絕服務攻擊 222
9.2.5 緩衝區溢齣攻擊 225
9.2.6 SQL注入攻擊 226
9.2.7 跨站腳本攻擊 227
9.3 後門設置與防範 228
9.4 痕跡清除與防範 230
參考文獻 231
思考題 231
第10章 軟件安全開發 232
10.1 軟件安全開發背景 232
10.1.1 軟件的發展和安全問題 232
10.1.2 軟件安全問題産生的原因 234
10.2 軟件安全開發的必要性 235
10.2.1 軟件安全保障 235
10.2.2 傳統軟件開發的局限性 236
10.2.3 軟件安全開發生命周期 237
10.3 軟件安全開發模型及研究 238
10.3.1 安全開發生命周期 238
10.3.2 BSI係列模型 240
10.3.3 綜閤的輕量級應用安全過程 241
10.3.4 軟件保障成熟度模型 242
10.3.5 特點分析 243
10.4 軟件安全需求和設計 245
10.4.1 軟件安全設計原則 245
10.4.2 威脅建模 247
10.5 軟件安全編碼 250
10.5.1 通用安全編碼準則 250
10.5.2 安全編譯 254
10.5.3 源代碼審核 255
10.6 軟件安全測試 256
10.6.1 概述 256
10.6.2 模糊測試 256
10.6.3 滲透測試 257
參考文獻 259
思考題 260
第11章 新技術安全 261
11.1 雲計算安全 261
11.1.1 雲計算概述 261
11.1.2 雲計算安全體係 262
11.1.3 雲計算安全關鍵技術 265
11.1.4 雲計算安全標準 270
11.2 物聯網安全 272
11.2.1 物聯網概述 272
11.2.2 物聯網安全體係 274
11.2.3 物聯網安全的關鍵技術 277
11.2.4 物聯網安全標準 280
11.3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 283
11.3.1 工業控製係統的基本結構 283
11.3.2 工業控製係統的主要安全威脅 285
11.3.3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架構 286
11.3.4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標準 290
參考文獻 291
思考題 292
附錄 縮略語 293
 編輯推薦
《信息安全技術(注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資質認證教材)》由吳世忠、李斌、張曉菲、瀋傳寜、李淼編著,教材以知識體係的全麵性和實用性為原則,涵蓋信息安全保障、技術、工程、管理、法律、法規及標準等領域知識,為信息安全管理與技術人員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提供參考。本教材主要麵嚮國傢部委、重要行業、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安全從業人員,適用於信息技術産品研發測試、信息係統安全規劃與建設運維、信息安全服務等方麵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信息安全總體規劃、策略製度製定、風險評估和監督審計等方麵的管理人員。

《數據隱私與保護:數字時代的挑戰與策略》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一種寶貴且日益重要的資産。從個人身份信息到企業商業機密,再到國傢安全層麵的敏感數據,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和傳輸無處不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會運行。然而,伴隨著數據價值的提升,數據泄露、濫用、非法訪問等安全風險也如影隨形,對個人隱私、企業信譽乃至國傢安全構成瞭嚴峻的挑戰。 本書《數據隱私與保護:數字時代的挑戰與策略》旨在深入探討當前數據隱私與保護領域麵臨的復雜局麵,並係統性地闡述應對這些挑戰的有效策略。本書不偏不倚,不帶任何預設立場,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客觀且實用的視角。 第一部分:數據隱私與保護的基石 在深入探討具體技術與策略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建立對數據隱私與保護基本概念的清晰理解。 數據隱私的內涵與外延: 本部分將詳細闡釋“數據隱私”究竟意味著什麼。它不僅僅是關於不被偷窺的秘密,更關乎個人對其個人信息擁有控製權的權利。我們將探討不同文化、不同法律體係下對數據隱私的界定差異,以及在數字環境中,個人隱私的邊界是如何被重新定義的。我們會區分“隱私”與“保密”的概念,理解隱私的範疇更廣,涉及個人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身體自主等更深層次的個人權利。 數據安全的關鍵要素: 數據安全是實現數據隱私的必要條件。本部分將深入剖析數據安全的核心要素,包括數據的機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即CIA三元組。我們將詳細解釋每一項要素的重要性,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如何保障這些要素。例如,機密性如何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完整性如何確保數據在傳輸或存儲過程中不被篡改,可用性又如何保證在需要時能夠順暢地訪問數據。 數據隱私與數據安全的相互關係: 隱私和安全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缺乏有效的數據安全措施,數據隱私將無從談起;而過度強調安全而忽略隱私,也可能導緻數據被濫用。本書將仔細分析二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以及如何在實踐中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我們會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當安全措施不足時,隱私泄露的嚴重後果;反之,當隱私保護過於嚴苛,是否會影響到數據共享和創新。 第二部分:數字時代的數據隱私風險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隱私麵臨的風險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風險。本書將細緻分析導緻個人信息泄露的各種途徑,包括但不限於: 黑客攻擊與網絡犯罪: 介紹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如SQL注入、跨站腳本(XSS)、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等,以及這些攻擊如何直接竊取用戶敏感信息。 內部人員的泄露: 探討因員工疏忽、惡意行為或內部管理漏洞導緻的數據泄露。 第三方服務商的風險: 分析企業在委托第三方處理數據時,可能麵臨的潛在風險,包括數據集成商、雲服務提供商等。 社交工程與釣魚攻擊: 講解誘騙用戶主動泄露信息的欺詐手段。 物聯網(IoT)設備的脆弱性: 探討日益普及的智能設備在安全防護上的不足,以及由此帶來的隱私暴露問題。 數據濫用與不當收集: 即使數據沒有直接泄露,其被收集者不當使用也同樣損害用戶隱私。本部分將探討: 目的外使用: 用戶提供數據是基於特定目的,但收集方可能將其用於其他營銷、分析或研究用途,超齣用戶預期。 過度收集: 收集方為瞭最大化數據價值,超齣必要範圍收集用戶數據,侵犯個人信息的最小化原則。 數據買賣與非法交易: 分析黑市中存在的數據交易産業鏈,以及個人信息如何被商品化。 精準畫像與歧視: 探討利用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可能導緻算法歧視,例如在招聘、信貸審批等領域。 算法偏見與數據歧視: 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廣泛應用,數據在訓練算法時可能攜帶偏見,從而在決策過程中産生歧視性結果。本部分將深入分析: 數據源的偏見: 曆史數據中存在的社會不公和歧視,會被算法繼承和放大。 算法設計中的偏見: 算法設計者無意識的偏見,或為特定目的優化算法,都可能導緻不公平的結果。 對弱勢群體的影響: 重點關注算法偏見對少數族裔、女性、低收入群體等弱勢群體可能造成的負麵影響。 跨境數據流動的風險: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數據跨越國界流動成為常態。這帶來瞭新的隱私保護挑戰。本部分將分析: 不同國傢法律法規的衝突: 各國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麵的法律差異,可能導緻數據在傳輸過程中陷入法律真空。 主權數據與數據本地化: 探討國傢如何通過法律手段要求關鍵數據在本國境內存儲和處理,以維護國傢安全和公民隱私。 監控與情報收集: 分析不同國傢政府在跨境數據流動中的潛在監控行為。 第三部分:應對數據隱私與保護的策略與實踐 麵對復雜嚴峻的數據隱私與保護挑戰,本書將係統地介紹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技術。 法律法規與閤規性: 全球主要數據保護法規解讀: 詳細介紹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美國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CPRA)、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關鍵性法規,分析其核心要求、適用範圍及對企業的影響。 閤規性建設的挑戰與最佳實踐: 探討企業在滿足不同國傢和地區法律法規要求時麵臨的實際睏難,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的閤規管理體係,包括數據收集、存儲、處理、跨境傳輸等環節的閤規性審查。 隱私政策的透明度與用戶授權: 強調製定清晰、易懂的隱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用戶授權機製,尊重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技術手段的創新與應用: 加密技術(Encryption): 介紹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端到端加密等不同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應用場景以及在保護數據機密性方麵的作用。 匿名化與假名化技術(Anonymization & Pseudonymization): 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去除或替換敏感標識符,降低數據中個人身份信息的關聯性,在不犧牲數據可用性的前提下保護隱私。 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 介紹一種強大的隱私保護技術,通過嚮數據集中添加噪聲,使得查詢結果的分布在包含或不包含特定個體數據時幾乎沒有區彆,從而保護個體隱私。 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 探討一種在不共享原始數據的情況下,在多個設備或服務器上進行模型訓練的技術,適用於醫療、金融等對數據隱私要求極高的領域。 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 介紹一種允許在加密數據上直接進行計算的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在加密狀態下處理數據”,極大提升瞭隱私保護能力。 數據脫敏(Data Masking): 講解如何對敏感數據進行替換、遮蔽等處理,用於測試、開發或分析環境,避免真實敏感信息暴露。 組織管理與流程優化: 數據生命周期管理: 強調從數據産生、收集、存儲、使用、共享、歸檔到銷毀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嵌入隱私保護和安全措施。 風險評估與管理: 介紹如何進行數據隱私風險評估,識彆潛在威脅,並製定相應的風險應對計劃。 數據最小化原則的實踐: 強調隻收集和處理業務必需的最少數據,並定期審查和清理不再需要的數據。 員工培訓與意識提升: 強調對員工進行數據隱私和安全意識的培訓,使其瞭解相關的政策、流程和潛在風險。 事件響應與應急預案: 建立完善的數據泄露事件響應機製,包括發現、報告、調查、補救和通知等環節。 隱私設計(Privacy by Design)與默認(Privacy by Default): 探討將隱私保護理念融入産品和係統設計的初期階段,以及在産品設置中將隱私保護作為默認選項。 用戶賦權與透明度: 知情同意的有效性: 如何確保用戶在提供數據時真正瞭解數據的用途、範圍和風險。 訪問、更正與刪除權: 探討如何建立機製,讓用戶能夠方便地訪問、更正或刪除自己的個人信息。 數據可攜帶權: 確保用戶能夠將自己的數據以結構化的、常用的、機器可讀的格式獲取,並將其傳輸給其他數據控製者。 申訴與投訴機製: 建立暢通的用戶反饋渠道,處理用戶關於數據隱私的疑問和投訴。 結論:邁嚮負責任的數據利用之路 《數據隱私與保護:數字時代的挑戰與策略》的最終目標是促進一種負責任的數據利用文化。我們相信,通過深入理解數據隱私的價值,認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並積極采納閤規的法律框架、創新的技術手段以及完善的組織管理,我們能夠有效地應對數字時代帶來的隱私挑戰,在享受數據帶來的便利與價值的同時,切實保護每一個個體的隱私權。這本書希望能成為您在數據隱私與保護領域探索道路上的有力助手,幫助您構建一個更安全、更可信賴的數字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一本偏重於基礎概念的書籍,但事實證明,它在很多高級主題上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比如,書中關於網絡攻防的策略性分析,讓我看到瞭攻防雙方的思維博弈,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智慧的較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攻防實戰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作者通過模擬真實的網絡攻擊場景,詳細剖析瞭攻擊者是如何一步步突破防綫的,以及防禦者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擊。這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更是一種實戰經驗的傳授。另外,書中對於一些新興的安全技術,比如零信任架構、區塊鏈安全等,也進行瞭前瞻性的介紹,這讓我能夠提前瞭解行業的發展趨勢,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還沒來得及細看,但光是翻閱目錄就讓人眼前一亮。它涵蓋瞭信息安全領域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的網絡安全防護,到更深入的加密技術、身份認證,再到如今炙手可熱的雲計算安全和物聯網安全,幾乎囊括瞭所有我關心的熱點。尤其是一些章節的標題,比如“高級威脅分析與應對策略”、“數據隱私保護與閤規性挑戰”,都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前沿和實用。我一直覺得信息安全是一個發展非常快的領域,很多知識點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啓發和解決方案,讓我能夠跟上這個行業的步伐。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不錯,字體大小適中,段落清晰,看起來很舒服,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非常重要。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很高,相信它一定能成為我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前瞻性和係統性。它不僅涵蓋瞭信息安全領域的各個關鍵模塊,而且還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瞭深入的預測。在風險管理章節,書中強調瞭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和管理體係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它還詳細介紹瞭如何根據業務需求和風險等級,製定相應的安全策略和應急預案,這對於提高組織的整體安全韌性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安全閤規性的部分,在當前日益嚴格的法規環境下,瞭解並遵守相關規定是每個信息安全從業者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指導,讓我對如何平衡安全需求與閤規要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籍,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資深從業者,都能從中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確實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對一些經典的安全理論的梳理和歸納,簡直是一場知識盛宴。書中有不少篇幅深入剖析瞭攻擊者常用的手段和心理,這對於我們理解安全防禦的本質非常有幫助。比如,書中關於社會工程學的章節,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現瞭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來獲取信息,這讓我對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安全意識問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書中關於加密算法的介紹也相當詳盡,從對稱加密到非對稱加密,再到各種哈希函數,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雖然有些技術性的內容需要反復琢磨,但整體邏輯清晰,非常適閤我這樣想係統性學習加密技術的人。我特彆喜歡書中在講解每個技術點時,都會輔以實際的應用場景和優缺點分析,這使得理論知識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血有肉的解決方案。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是我最看重的一點,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可落地的方法和工具。在數據安全章節,書中的一些實踐建議,比如如何進行安全的數據備份和恢復,如何有效地進行數據加密和脫敏,都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還注意到書中提到瞭很多開源的安全工具,並且對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適用場景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在有限預算下提升安全防護能力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關注的是其中關於安全審計和漏洞掃描的部分,書中詳細講解瞭如何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查,以及如何利用工具發現係統中的潛在風險,這對於建立一個持續的安全監控體係非常有幫助。我已經在計劃將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到我目前負責的項目中,相信能夠顯著提升項目的安全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