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 (商务印书馆2013年度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定价:1390元
作者: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1000705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是中国几代语言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全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状况,是21世纪初中国语言学界**、*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
内容提要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是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基础上,根据*近20多年来中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成果编制而成的。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是一部国内外知名的学术精品。本书第2版利用中国语言方言数据库,用地图软件绘制地图,它继承了原版地图集的优良传统,但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地图集包含79幅大型彩色语言地图,其中A类图是5幅中国语言总图,B类图是36幅汉语方言分区图和分省区汉语方言分布图,C类图是38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类图和分省区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每幅地图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本地图集全面表现了中国的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地理分布和分区分类情况,完整地表现了我国极其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状况。
目录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图例
A总图
B汉语方言图
附:少数民族语言卷地图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图例
A总图
B汉语方言图
作者介绍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2008年A类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编制,由我国语言学家、方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前主任、汉语方言学界刊物《方言》杂志前主编张振兴研究员总负责,国内50多位汉语方言学家和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历经8年努力,鼎力合作而成。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坦白讲,市面上关于方言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普及,失之于粗糙,要么过于偏门,晦涩难懂,难以兼顾深度与广度。这部《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第二版,无疑是成功地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它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其排版设计和图例说明却非常注重读者的可读性。我个人认为,它在处理方言的“动态性”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语言是活的,随着人口流动和标准化普通话的推广,许多方言点正在迅速消失或被同化。这本书仿佛为这些正在消逝的声音进行了一次极其细致的“抢救性记录”。这种记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是今天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留给未来语言学家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献。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情。
评分这部《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的出版,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语言学、方言学乃至文化地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厚重的著作的,初翻目录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和庞大的资料量就让人心生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更像是一部浓缩了数千年汉语方言演变史的百科全书。书中对各个方言区的划分、边界的确定,以及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的详细描述,都体现了编纂者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特别是它采用了最新的调查数据和研究方法,使得它在继承了第一版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而言,这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能够迅速定位和对比不同方言之间的异同,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我特别欣赏它在呈现复杂信息时的图文并茂,那些精心制作的地图,将抽象的语言学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兴趣。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部地图集的感受,那或许是“震撼”。这种震撼并非来自花哨的辞藻,而是源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庞大信息量和系统性梳理能力。它不仅仅是一套静态的地图集合,更是一部动态的汉语分支演化史的图谱。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方言区的对比分析部分,逻辑清晰得像精密的手术刀,将复杂的变化分解为易于理解的单元。比如在对中古汉语的某个特定音位的今读变化追踪时,该书提供了一系列清晰的对比表格和方言点示例,使得原本头疼的语音学问题变得迎刃而解。对于希望系统性构建自己方言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最好的骨架和血肉。它的重量和厚度,沉甸甸地压在手上,象征着中国语言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我们当代学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商务印书馆2013年度人文社科十大好书”这个标签吸引的,抱着研究专业学术著作的心态翻开了它。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远超出了传统学术专著的刻板印象。它的叙述语言虽然严谨,但逻辑脉络清晰得令人赞叹,即便是对外语学习者或非专业人士,只要对汉语言文化有基本认知,也能从中汲取到巨大的乐趣。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研究一个特定词汇在不同方言区的语义漂移现象,翻阅此书时,书中对该词汇在西南官话区和吴语区截然不同的用法描述,如同醍醐灌顶般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这种将宏观的方言区划与微观的语言现象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它不是让你被动地接受结论,而是引导你跟随研究者的思路,一步步构建起对中国方言复杂图景的认知框架。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了一次跨越全国的“舌尖上的语言旅行”。
评分作为一名对地域文化有着强烈探索欲的爱好者,我总觉得语言是理解一个地方灵魂的关键钥匙。这部《汉语方言卷》的第二版,可以说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多元文化宝库的侧门。我尤其关注其中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接触地带的描述。这种交汇地带往往是语言创新和融合最活跃的区域,书中对这些“边缘现象”的关注,显示了编纂团队的视野之广,不局限于传统的汉族方言主流叙事。例如,书中对一些介于官话和非官话之间的过渡方言的谨慎界定和详细记录,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审慎性。每一次对照地图上的声调差异和声母演变路径,我都能想象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族群之间迁徙、交流的生动画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是什么”,更在字里行间暗示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将地理、历史和语言学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