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捲 (商務印書館2013年度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定價:1390元
作者: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1000705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是中國幾代語言學傢共同努力的結果,全麵展示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區、各民族的語言狀況,是21世紀初中國語言學界**、*重要的學術成果之一。
內容提要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是在1987年齣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的基礎上,根據*近20多年來中國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研究的*成果編製而成的。1987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是一部國內外知名的學術精品。本書第2版利用中國語言方言數據庫,用地圖軟件繪製地圖,它繼承瞭原版地圖集的優良傳統,但在很多方麵有所創新。地圖集包含79幅大型彩色語言地圖,其中A類圖是5幅中國語言總圖,B類圖是36幅漢語方言分區圖和分省區漢語方言分布圖,C類圖是38幅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分類圖和分省區少數民族語言分布圖。每幅地圖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本地圖集全麵錶現瞭中國的漢語方言和各少數民族語言、方言*的地理分布和分區分類情況,完整地錶現瞭我國極其豐富多彩的語言資源狀況。
目錄
前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圖例
A總圖
B漢語方言圖
附:少數民族語言捲地圖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圖例
A總圖
B漢語方言圖
作者介紹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2008年A類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閤作編製,由我國語言學傢、方言學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前主任、漢語方言學界刊物《方言》雜誌前主編張振興研究員總負責,國內50多位漢語方言學傢和少數民族語言學傢曆經8年努力,鼎力閤作而成。
文摘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序言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說實話,我最初是被“商務印書館2013年度人文社科十大好書”這個標簽吸引的,抱著研究專業學術著作的心態翻開瞭它。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遠超齣瞭傳統學術專著的刻闆印象。它的敘述語言雖然嚴謹,但邏輯脈絡清晰得令人贊嘆,即便是對外語學習者或非專業人士,隻要對漢語言文化有基本認知,也能從中汲取到巨大的樂趣。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研究一個特定詞匯在不同方言區的語義漂移現象,翻閱此書時,書中對該詞匯在西南官話區和吳語區截然不同的用法描述,如同醍醐灌頂般解開瞭我長久以來的睏惑。這種將宏觀的方言區劃與微觀的語言現象緊密結閤的編排方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驚喜。它不是讓你被動地接受結論,而是引導你跟隨研究者的思路,一步步構建起對中國方言復雜圖景的認知框架。閱讀它,就像是進行瞭一次跨越全國的“舌尖上的語言旅行”。
評分作為一名對地域文化有著強烈探索欲的愛好者,我總覺得語言是理解一個地方靈魂的關鍵鑰匙。這部《漢語方言捲》的第二版,可以說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多元文化寶庫的側門。我尤其關注其中對於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方言接觸地帶的描述。這種交匯地帶往往是語言創新和融閤最活躍的區域,書中對這些“邊緣現象”的關注,顯示瞭編纂團隊的視野之廣,不局限於傳統的漢族方言主流敘事。例如,書中對一些介於官話和非官話之間的過渡方言的謹慎界定和詳細記錄,展現瞭極高的學術審慎性。每一次對照地圖上的聲調差異和聲母演變路徑,我都能想象齣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族群之間遷徙、交流的生動畫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記錄瞭“是什麼”,更在字裏行間暗示瞭“為什麼會是這樣”,將地理、曆史和語言學完美地交織在一起。
評分坦白講,市麵上關於方言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普及,失之於粗糙,要麼過於偏門,晦澀難懂,難以兼顧深度與廣度。這部《中國語言地圖集》的第二版,無疑是成功地找到瞭那個平衡點。它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其排版設計和圖例說明卻非常注重讀者的可讀性。我個人認為,它在處理方言的“動態性”方麵做得尤為齣色。語言是活的,隨著人口流動和標準化普通話的推廣,許多方言點正在迅速消失或被同化。這本書仿佛為這些正在消逝的聲音進行瞭一次極其細緻的“搶救性記錄”。這種記錄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是今天研究的寶貴資料,更是留給未來語言學傢不可替代的曆史文獻。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一種對文化遺産的敬畏之情。
評分這部《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捲》的齣版,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語言學、方言學乃至文化地理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厚重的著作的,初翻目錄時,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和龐大的資料量就讓人心生敬畏。它不僅僅是一本地圖集,更像是一部濃縮瞭數韆年漢語方言演變史的百科全書。書中對各個方言區的劃分、邊界的確定,以及語音、詞匯、語法等層麵的詳細描述,都體現瞭編纂者們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底。特彆是它采用瞭最新的調查數據和研究方法,使得它在繼承瞭第一版優點的基礎上,實現瞭質的飛躍。對於一綫教師和研究者而言,這無疑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能夠迅速定位和對比不同方言之間的異同,為教學和研究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我特彆欣賞它在呈現復雜信息時的圖文並茂,那些精心製作的地圖,將抽象的語言學數據轉化為直觀的視覺信息,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興趣。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部地圖集的感受,那或許是“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花哨的辭藻,而是源於其背後所蘊含的龐大信息量和係統性梳理能力。它不僅僅是一套靜態的地圖集閤,更是一部動態的漢語分支演化史的圖譜。我尤其欣賞它在不同方言區的對比分析部分,邏輯清晰得像精密的手術刀,將復雜的變化分解為易於理解的單元。比如在對中古漢語的某個特定音位的今讀變化追蹤時,該書提供瞭一係列清晰的對比錶格和方言點示例,使得原本頭疼的語音學問題變得迎刃而解。對於希望係統性構建自己方言知識體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最好的骨架和血肉。它的重量和厚度,沉甸甸地壓在手上,象徵著中國語言文化深厚的底蘊和我們當代學者所付齣的艱辛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