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孫可、李響著的《中國插花簡史(精)》是一部係統講述中國韆載花事的圖文史,是插花的發展史,更是精神和智慧的發展史。 孫可,李響 著 孫可,字露申,京華人士,自幼隨母研習花道,少時師從多位海內外插花名傢,從事花事至今二十餘載。插花風格中正平和,注重道法自然,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為主綫,倡導符閤古法、古禮的插花文化。主理佛前供花、宮廷瓶供、文人清供、節日民俗插花、少兒插花等。曾於《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任供花主理,《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進行插花展演,《國傢博物館京味文化非遺展》主理傳統插花展區,等等。近年來多在叢林道場、人文空間開展花事活動。齣版有近作《中國插花簡史》。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簡史”兩個字吸引的。我總覺得曆史類的書籍要麼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枯燥乏味,而“簡史”聽起來就像是經過提煉和濃縮的精華,能讓我快速get到重點。拿到書後,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真的做到瞭。它沒有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羅列一大堆考據和文獻,而是以一種非常流暢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講述瞭中國插花藝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放到精美的完整過程。作者的敘事能力很強,仿佛在講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每一個時期、每一個流派、每一個代錶性的人物,都被描繪得生動形象。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時期社會背景對插花藝術影響的分析,比如在某個時期,什麼樣的插花風格會盛行,背後是怎樣的社會思潮在推動。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插花藝術的發展演變。書中的配圖也非常精美,而且恰到好處,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與文字相輔相成,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描述的各種插花形式。我看完之後,感覺對中國插花藝術有瞭初步但清晰的認識,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這本書非常適閤我這樣想要快速瞭解某個領域,又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啃讀厚重學術著作的讀者。
評分作為一個對曆史文化領域素來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中國傳統藝術的書籍。當我在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瞥見《中國插花簡史》時,我的目光瞬間就被吸引住瞭。它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露著一種內斂而典雅的氣質,讓我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翻閱書頁,我立刻被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史料所打動。作者似乎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去考證和梳理,從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中對植物的運用,到後世文人墨客對插花藝術的推崇,脈絡清晰,層層遞進。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朝代插花風格演變的論述,比如唐代的雍容華貴,宋代的清雅脫俗,明代的精巧繁復,這些細緻的描寫讓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目睹瞭那些輝煌的插花藝術場景。書中不僅有文字的敘述,還配有大量的精美圖片,這些圖片大多是來自於博物館的藏品或者古籍的描摹,質量極高,為讀者提供瞭直觀的感受。我非常欣賞作者在學術研究的同時,也沒有忽略對普通讀者需求的關照。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那些復雜的曆史背景和藝術理論,讓即使是初次接觸插花藝術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認識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不僅僅是看熱鬧,而是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深邃與韻味。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信息量大,但一點也不覺得沉重。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導遊,帶領我在中國插花藝術的廣闊天地裏進行瞭一次精彩的徒步旅行。從史前的原始樸素,到漢代的初具雛形,再到唐宋的繁盛時期,直至明清的精緻演變,每一個階段都被細緻入微地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時期插花理念的對比分析,比如宋代插花強調“自然野逸”,追求的是一種“不著一花,而萬花俱有”的意境;而明代則更注重“人工造作”,追求的是形式的精美和色彩的和諧。這些對比讓我能夠清晰地分辨齣不同風格的特點,也更能體會到中國插花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具有啓發性,作者會選取一些典型的插花作品,然後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從花材的選擇、構圖的安排、到色彩的搭配,都娓娓道來,讓我受益匪淺。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插花的曆史,更是在傳達一種關於美的生活方式和哲學智慧。它讓我意識到,插花不僅僅是一項技藝,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與內心交流的方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夠通過這樣一本書,去迴溯那些古老而充滿詩意的傳統,感覺非常治愈和啓發。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想讀瞭,最近終於入手,拿到手裏的感覺就和想象中一樣,書的裝幀很考究,拿在手裏很有分量,觸感也很舒服。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書香撲鼻而來,瞬間就覺得心情寜靜瞭不少。我對中國插花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星的印象,比如古裝劇裏宮廷裏那些精緻的花藝擺設,或者是寺廟裏供奉的素雅花束。總覺得插花這門藝術,是那種需要極高天賦和長期沉澱纔能掌握的技藝,離我這樣的普通人有些遙遠。所以,我特彆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走進這個神秘又美好的世界,瞭解它的起源和發展,看看古人是如何將自然中的生機與美學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恰到好處,讀起來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如其分,讓文字和圖片有瞭呼吸的空間,整體感覺非常舒適。而且,書中穿插的插圖,哪怕隻是驚鴻一瞥,也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藝術氣息,色彩的運用,構圖的巧思,都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會不會在講述曆史的同時,也帶有一些關於如何欣賞插花藝術的引導,或者是否有對不同時期插花風格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不僅僅是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能理解為什麼它好看,背後的文化意蘊是什麼。這是一次充滿期待的閱讀之旅,希望它能帶給我一次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美”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颱階。以前我總覺得插花隻是把花插進瓶子裏,追求的無非是色彩的鮮艷和形狀的飽滿。然而,這本書讓我徹底顛覆瞭這種看法。作者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精闢的分析,揭示瞭中國插花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考。它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精神的寄托。書中關於“意境”的闡述讓我印象深刻,插花追求的不是花本身的姿態,而是通過花材的組閤,傳遞齣某種意境,比如山林野趣,或者思念之情,甚至是哲人的胸懷。這種“寫意”的手法,與中國山水畫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都是在有限的物質載體上,展現無限的精神世界。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花材選擇的討論,不同的花材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承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比如梅蘭竹菊的“四君子”,不僅因為它們美麗,更因為它們各自所代錶的品格。這些細節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的插圖也相當精彩,它們不僅僅是圖片的堆砌,而是經過精心挑選,能夠有力地佐證文字的觀點,並且本身就是一件件藝術品。我感覺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插花藝術本身,它更像是一本打開中國傳統文化美學的大百科全書,讓我有機會去品味那些被曆史沉澱下來的智慧和韻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