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文人·印象中國”(全五冊)
[日]芥川龍之介、榖崎潤一郎、內藤湖南 等著
施小煒、徐靜波、李振聲 等譯
浙江文藝齣版社2018年3月齣版
裝幀:32開圓脊精裝+護封【大地紙護封+整麵燙金】
上架建議:日本散文,民國社會
全五冊總價:205元
書名目錄
《中國遊記》
芥川龍之介文風轉摺之作
芥川龍之介著 施小煒譯
ISBN 978-7-5339-5017-0
定價:39元
《秦淮之夜》
《陰翳禮贊》的姊妹篇
榖崎潤一郎著 徐靜波譯
ISBN 978-7-5339-5022-4
定價:38元
《南方紀行》
日本文壇“導師”的失戀之旅
佐藤春夫著 鬍令遠、葉海唐譯
ISBN 978-7-5339-5019-4
定價:38元
《中國色彩》
名作《魔都》的多省市擴展篇
村鬆梢風著 徐靜波譯
ISBN 978-7-5339-5020-0
定價:42元
《禹域鴻爪》
東洋學術泰鬥與清末要人交往實錄
內藤湖南著 李振聲譯
ISBN 978-7-5339-5021-7
定價:48元編輯推薦
shi界級文豪芥川龍之介、唯美派大師榖崎潤一郎、東洋學術泰鬥內藤湖南、日本文壇“導師”佐藤春夫、大正“中國通”村鬆梢風——日本20世紀初重量級作傢、學者、社會活動傢對中國的親見實錄,保留時代印記的日記、書信、筆談、雜記,展現未經篡改的曆史記憶。
*名翻譯傢、村上春樹《1Q84》譯者施小煒領銜翻譯,復旦大學教授徐靜波、李振聲、鬍令遠精彩譯筆,原汁原味再現不同作傢的文字風貌,每本翻開都是獨特、生動、鮮活的閱讀體驗。
數百種遊記中精選五本,從翻譯定稿到齣版長達二十年。地理跨度北至滿洲,南到香港;時間跨度早到清末1899年,晚至民國1933年;登場人物上到王爺、政客、革命傢、文壇領袖,下到腳夫、娼妓、乞丐、煙鬼。不同時空、層次的社會觀察、市井描摹,多角度還原有血有肉的曆史現場。
“從周邊看中國”視野下的一手材料,透過東瀛文人之眼反觀、反思、反省中國自身的社會和曆史,在誤會、比較和跨文化交流中捕捉文化異同,在瞭解曆史的基礎上麵嚮未來。
全五冊精裝,白色大地紙護封+整麵燙金+墨色反白封麵。每冊配有精心設計的書簽。
內容簡介
二十年前,尚未翻譯村上春樹《1Q84》的施小煒,滿懷熱情策劃瞭“東瀛文人·印象中國”譯叢,計劃將尚未引起國內重視的大師級作傢、學者、社會活動傢的旅中作品引進國內,包括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榖崎潤一郎、佐藤春夫、內藤湖南、村鬆梢風等大傢名作。然而因為種種意外,這些譯稿竟整整壓瞭二十年沒能麵世。其間世事變幻,中日關係幾經波摺,這套譯作的價值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日益顯得重要。
《中國遊記》是日本文豪、“鬼纔”作傢芥川龍之介1921年遊曆中國後寫作的雜記。文風不同以往,赤裸、直白;文體涵蓋劇本、書信、對話、手記等多種體裁,淋灕展現大師風貌。*名譯者施小煒長時間打磨,以傳神翻譯再現原著風采。
《秦淮之夜》是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榖崎潤一郎1918、1926年兩次遊曆中國後寫作的散文隨筆。書中既有對江南水鄉風景人物的細膩描摹,也有和田漢等上海新文學作傢的往來心得。堪稱榖崎潤一郎描寫日本文化風情的經典散文《陰翳禮贊》的姊妹篇。
《南方紀行》是日本文壇“導師”佐藤春夫1920年造訪中國後寫作的迴憶文章。他是芥川龍之介、榖崎潤一郎的好友,也是太宰治、遠藤周作的老師;他和中國作傢往來密切,曾翻譯大量中國古典小說和魯迅作品並得到魯迅認可。鬱達夫錶示:“在日本現代的小說傢中,我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
《中國色彩》是日本知名社會活動傢、人稱“中國通”的村鬆梢風的旅中雜記。他以《魔都》一書聞名中日兩國,上海也因他獲名“魔都”。《中國色彩》是他1923—1933年間多次到中國遊曆後寫作的全方位遊記,堪稱其名作《魔都》之後的擴展之作。
《禹域鴻爪》是日本學術泰鬥、東洋史京都學派開山人內藤湖南1899—1918年間訪問中國後,留下的日記、書信、雜記等。內藤以嚴謹的態度,詳細記錄瞭中國各地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跡,及其與嚴復、張元濟、文廷式、清肅親王等清末要人的交往、筆談內容,具有較高的社會文化史和中日交流史價值。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日本大正時代著名作傢,熟讀中國古代典籍,以短篇小說《羅生門》、《鼻子》、《地獄變》等知名於世。他於1921年來到中國,曆時四個月,遍遊上海、杭州、蕪湖、九江、武漢、長沙以及京津一帶。《中國遊記》記錄瞭芥川龍之介一路的所見所聞,也展現瞭他的博學和文思,多數篇章可作為小說閱讀。
榖崎潤一郎,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日本文壇的驕子”,多次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他的散文洋溢著濃重的日本風味,他個人則鍾情於“中國趣味”。他以《癡人之愛》《春琴抄》《陰翳禮贊》《細雪》等聞名世界。《秦淮之夜》所收錄的散文隨筆,記錄瞭他1918、1926年兩次造訪中國所見的風物民情,堪稱《陰翳禮贊》的姊妹篇。
內藤湖南,日本東洋史學京都學派開山人。自幼受漢學熏陶,曾投身報界,後任教於京都大學,任東洋史學第一講座教授。內藤湖南從1899年開始多次造訪中國,懷著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嚮往和對中國社會的關心,與羅振玉、王國維、嚴復、鄭孝胥、張元濟等往復交流,並留下珍貴的筆談記錄、日記、書信等,收入《禹域鴻爪》一書。
佐藤春夫,日本大正文學代錶人物,“芥川奬”初代評委,曾獲日本文化勛章。他熟讀中國古代典籍,以《田園的憂鬱》等為中國讀者熟知,並自稱“中國趣味愛好者”的“最後一人”。不同於一般日本作傢對京津、江南地區的“偏好”,佐藤春夫以《南方紀行》記錄瞭1920年廈門等閩南地區的風土人情。
村鬆梢風,日本作傢,大正時代知名“中國通”,以代錶作《魔都》聞名於中日讀書界,也因此成為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除上海外,村鬆梢風還曾於1923—1933年間在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廣東、香港等多地漫遊,並留下描寫山水、市井、風俗的記錄。
譯者簡介
施小煒,著名日本文學翻譯傢、散文傢,上海杉達學院日語係教授。譯有: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1Q84》(三部)、《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我的職業是小說傢》,芥川龍之介《中國遊記》等。
李振聲,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文學翻譯傢。譯有:夏目漱石《夢十夜》、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橫光利一《感想與風景》、鈴木正夫《蘇門答臘的鬱達夫》、內藤湖南《禹域鴻爪》等。
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日本文化研究學者、翻譯傢。編著及譯有:《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曆史與文化研究》《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等。
鬍令遠,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東京大學、創價大學、京都大學等校客座教授。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
葉海唐,復旦大學日語係碩士研究生。
名人推薦
像他(芥川龍之介)那樣高深的教養,優秀的趣味,以及兼備和漢洋的學問的作傢,今後恐怕絕無瞭。
——日本作傢 菊池寬
我想讓中國的青年更多讀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後再譯一些。
——中國作傢 魯迅
如果要在日本找個可以與西方的卡夫卡相對應的人,就是芥川龍之介瞭……芥川最著名的當然是小說,但就像卡夫卡一樣,隨筆和書信對於揭示其內心世界也很重要。
——中國作傢 止庵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創作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開拓瞭一個不曾有過的領域。
——日本學者 中村真一郎
明治至今的文學興隆之中,榖崎是最豪華、最成熟的一大朵,百花之王牡丹花。
——日本作傢 川端康成
這位日本文壇的驕子,完全是一個溫藹親切而又多禮的法國風的作傢,除瞭談起日本文學時自然而然的在謙遜中流露齣目中無人的氣概外,絲毫不擺文豪的架子。
——中國文學評論傢 陳西瀅
榖崎潤一郎對中國文化入迷,一生都不能走齣這種迷戀。他是島國上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真正意義上的專傢,更是東方文明本質上的傳承者和詮釋者。
——中國作傢 張煒
在日本現代的小說傢中,我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
——中國現代小說傢、散文傢 鬱達夫我的朋友們恐怕做夢也不曾想到,在這些日子留在我的行篋裏而且與我朝夕相對的……是幾個唯美作傢的小說詩歌,其中用功最勤的是《佐藤春夫集》!
——中國現代劇作傢、詞作傢 田漢
(大眾文學作傢)有好的一方麵的屬性,便是人情味濃厚,社會性廣泛,這便結閤成為他們所標榜的俠義性。村鬆梢風似乎是具有著這好的屬性的人。
——中國作傢 郭沫若
日本作傢訪問中國,與中國新文學學者第一次交流,是村鬆梢風的中國之行。
——日本學者 小榖一郎
日本最偉大的漢學傢內藤湖南教授。
——著名學者 楊聯陞
(內藤湖南)先生為彼邦漢學耆宿,治中國史卓然有所建樹,新進學子多齣其門下。……其方麵之廣,精力之強,遑論日本,即我國近代學者中亦不數覯焉。
——著名學者 周一良
內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國學的重要學者之一,同時又是中國近代重大曆史事件的觀察傢和評論傢。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錢穆孫女 錢婉約在綫試讀
章炳麟氏
在章炳麟氏的書齋裏,不知是齣於何種趣味,有一條巨大的鰐魚標本匍匐在牆上。不過這個為書捲所埋沒的書齋正如成語所形容的:寒冷徹骨,讓人覺得鰐魚仿佛是個諷刺。固然那一日的天候藉用俳句的季題季題,同“季語”。寫俳句時必須用一錶現季節的詞語,稱“季語”。,正是春寒料峭的雨天。何況那間鋪著地磚的房間裏既無地毯,又無暖爐。而坐席當然也是不鋪坐墊、棱角分明的紫檀交椅,加之我身上穿的是件薄薄的嗶嘰夾衣。至今想起坐在那間書齋裏時的情形,我依然認為自己未染感冒完全是個奇跡。
然而章太炎先生卻身著深灰色大褂兒,外加一件厚毛皮裏子的黑色馬褂兒,自然不冷。何況先生的坐席是鋪著毛皮的藤椅。我聽著先生的雄辯,連香煙也忘瞭吸,麵對先生暖洋洋地悠然地伸著的雙腿,徒然感到艷羨不已。
風傳章炳麟氏嚮以王者師自任。又說一度曾選中黎元洪為其弟子。如此說來,桌子側麵的牆壁上,在那條鰐魚標本的下麵,當真懸著一條橫幅,上書“東南樸學章太炎先生元洪”。不過說句失禮的話,先生尊容卻絕不夠偉岸。皮膚幾乎是黃色的,唇髭與頜須少得可憐。額頭突兀聳起,令人誤以為是個瘤。唯有一雙細如絲綫的眼睛,在文雅的無邊眼鏡後麵永遠冷然的眼睛,確乎非同尋常。為瞭這雙眼睛,袁世凱竟會讓先生受囹圄之苦。同時也是為瞭這雙眼睛,他雖然一度將先生監禁起來,卻終於未敢加以殺害。
先生的話題徹頭徹尾,全是以當代中國為中心的政治、社會問題。除瞭“不要”、“等一等”之類對付車夫的熟語之外,對中文一竅不通的我,自然無由聽懂。我之所得以瞭解先生的論旨,甚至還不時嚮先生發齣些狂妄的提問,全賴周報《上海》主筆西本省三氏之功。西本氏在我的鄰座,挺胸端坐,無論議論何等煩瑣,一一熱心地為我做翻譯。(尤其當時正值周報《上海》截稿日迫在眉睫,我愈加得感謝他的苦勞不可。)
“遺憾的是當今的中國政治墮落,不正之風公然橫行,比起清朝末期來,也許更為猖獗。而在學問藝術方麵,尤其窒悶沉滯。然而中國的國民性原本不喜走極端,隻要這一特性存在一日,中國的赤化便不可能。誠然,部分學生歡迎工農主義。可是學生並不等於就是國民。而即便是他們,哪怕赤化瞭,有朝一日也一定會拋卻其主張。這是因為國民性,熱愛中庸的國民性,遠要強於一時之感激的緣故。”
章炳麟氏片刻不停地搖晃著留著長指甲的手,滔滔不絕地闡述著獨傢學說。而我——隻覺得冷。
“那麼要復興中國,采取何種手段為佳呢?這一問題的解決,不論具體如何去做,紙上談兵是無濟於事的。古人也曾道破,識時務者為俊傑。不是從一個主張去演繹,而是從無數的事實來歸納,此即為識時務。識時務而後定計劃。所謂因時製宜,歸根結蒂,無非便是這個意思……”
我一麵側耳傾聽,一麵不時地眺望著牆上的鰐魚,並且鬍思亂想著與中國毫不相乾的事情——那條鰐魚,無疑熟知睡蓮的氣息、太陽的光綫與溫暖的水。如此看來,現在我的寒冷,肯定與那鰐魚最能相通。鰐魚喲,被剝製成標本之前,你是幸福的。憐憫我吧,憐憫這依然活著的我。
鄭孝胥氏
坊間風傳,謂鄭孝胥氏鄭孝胥,字蘇戡,中國近代政治人物、書法傢。悠悠然獨處清貧。然而某一陰霾密布的上午,與村田君、波多君一同乘車駛至門前一望,其獨處清貧的住所,卻遠超齣我的預想,是一座雄偉的、塗成深灰色的三層樓房。門內滿院黃竹,雪球花兒芳香撲鼻。便是我,這樣的清貧,無論何時去獨處,也可以做到毫無怨言的。
五分鍾後,我們被領入客廳。這裏除卻牆上掛著的書畫,幾乎彆無陳設。不過壁爐颱上,左右一對瓷花瓶裏,小小的黃龍旗兒垂著尾巴。鄭蘇戡先生不是中華民國的政治傢,而是大清帝國的遺臣。我望著這小旗,忽然想起瞭依稀記得的某人品評鄭氏的一句話:“他人之退而不隱者,殆不可同日論。”
恰在此時,一位略胖的青年悄無聲息地走瞭進來。這便是曾經留學日本的、先生的公子鄭垂氏。與之交情甚好的波多君,立刻為我做瞭介紹。鄭垂氏擅長日文,與之交談,無須煩勞波多村田兩先生通譯。
身材高大的鄭孝胥氏齣現在我們的麵前,是稍後不久的事。先生血色極佳,一見之下全不似垂暮老人。眼睛亦有如青年一般,朗若曙星。尤其是胸膛挺得筆直,說話眉飛色舞的樣子,反而顯得比鄭垂氏還要年輕。他身著黑色馬褂兒,配以略帶靛藍的淺灰大褂兒,不愧是當年的纔子,處處顯得風采不凡。非也,即使賦閑歸隱的今日,尚且潑辣如此,想當年以康有為為中心,宛然如戲劇一般的戊戌變法之際,扮演輝煌角色之時,更是何等地纔情煥發,自是不難想象的。
加上鄭氏,我談論瞭一會兒中國問題。自然,我也大言不慚地高談闊論起新藉款團1920年10月15日,英國匯豐銀行、法國印支銀行、日本正金銀行、美國摩根銀行同與當時的北洋政府締結瞭貸款協議,新藉款團便是指這幾傢銀行。成立之後,中國的對日輿論如何如何之類甚不相稱的話題來。如此道來,似乎極不認真,但當時我倒並非姑妄言之,而是極為認真地披露自己一傢之見的。然而現在反思起來,當時的我似乎多少有點走火入魔。固然這湧血衝頭的原因,除瞭我自己輕薄的根性外,當代中國本身的確也應負一半的責任。倘以為是虛言,不論是誰隻管去中國一睹即可。肯定不齣一月,便會莫名地想談論起政治來。這無疑是當代中國的空氣中孕育著二十年來之政治問題的緣故。而不敏如我,竟而至於在遊曆江南一帶期間,這股狂熱始終未能降溫。而且並無人強迫,卻整日思考起與藝術相比遠為下等的政治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