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畫論輯要(增訂本)
定價:30.00元
作者:周積寅著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344198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節錄瞭從先秦至清代畫論著述以及有關文獻、題畫、民間畫訣中*有代錶性的名篇精段,按內容不同加以科學分類,綜閤成上下兩編:上編為總論,有功能、創作、品評、形神、氣韻、意境、風格、流派、繼承、避忌、修養諸論;下編為分論,有章法、筆墨、設色、詩畫、書畫、題款、印章諸論。
中國畫論,就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簡稱。它和中國古代繪畫一樣,是中國古代社會,主要是長時期封建社會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具體反映。
中國古代的哲學傢,在認識客觀實際的過程中,總結瞭許多辨彆美醜的標準和方法;古代的畫傢們,在這許多美學思想的影響下,通過長期的創作實踐,也總結齣許多審美經驗和繪畫技巧、技法。把以上兩個方麵匯集起來,予以綜閤和提煉,形之於筆,就成為中國畫論這樣一份極其富貴的美學遺産。對於今天我們進行藝術實踐,具有重大的藉鑒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加以學習、研究、分析、批判和繼承的。
學習中國畫論的好辦法,是首先必須閱讀原著。然而,我們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麵對這份浩如煙海的美學遺産,將會變得束手無策。可是要學習,畢竟還是有辦法的。周積寅同誌在教學、研究中國畫論的一段較長的時間裏,反復為同學們編寫過幾種教材,今天江蘇美術齣版社為他印成的《中國畫論輯要》,正是通過教學實踐,把已試用過幾種中國教材,作瞭綜閤、研究增刪而編成功的。
濟汝醴序
溫肇桐序
增訂自序
上編 總論
畫道論
功能論
創作論
品評論
形神論
氣韻論
意境論
風格流派論
繼承論
避忌論
修養論
下編 分論
章法論
筆墨論
設色論
詩畫論
書畫論
題款印章論
附錄一 學習研究中國畫論工具書目
附錄二 曆代中國畫論今人編輯、標點、注釋及其研究目
讀瞭幾天,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中國畫理論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次深入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尋寶之旅”。作者在梳理畫論的時候,顯然對中國古代哲學、文學、曆史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將繪畫理論置於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解讀。例如,書中在談到“意境”的時候,是否會涉及到文人畫的興起,以及詩詞對繪畫意境形成的影響?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那些看似虛無縹緲的美學概念,比如“神似”或“骨法用筆”,與具體的筆墨技巧、構圖章法聯係起來的。我期待的是,它能讓我感受到中國畫背後那種“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獨特哲學追求,以及藝術傢如何在繪畫中體現“天人閤一”的境界。這本書的“增訂本” title 讓我覺得,它在內容上一定會有更新的視角和更詳實的考證,也許會補充一些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這對於我這個希望對國畫有更全麵瞭解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吸引人的。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中國畫論方麵的書,雖然不是專門研究藝術理論的,但對國畫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書名《中國畫論輯要》聽起來就非常有分量,而且是“增訂本”,感覺內容會更充實、更完善。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梳理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時候,是如何將那些零散的、曆代畫論傢的思想進行係統性的整閤的?比如,是不是會對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畫論進行歸納總結,找齣其共同點和差異點?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對於“氣韻生動”這類核心概念的闡釋,它會如何追溯其源頭,分析其發展演變,並且通過具體的畫例來印證理論?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介紹理論,還能幫助我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體現在具體的山水、人物、花鳥畫中的。而且,“藝術繪畫國畫”的標簽也讓我期待,它應該不會局限於抽象的理論,而是會與實際的繪畫創作緊密結閤,提供一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在於它將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講述得如此生動且富有啓發性。作者在闡述畫論時,不僅僅是羅列觀點,而是運用瞭大量的藝術史案例,通過對具體畫作的分析,來揭示畫論的實際運用和生命力。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解讀“筆墨”在中國畫中的核心地位的,它會如何區分不同筆法、墨法的特性,以及它們各自所能錶達的情感和意境?此外,我也很想瞭解,這本書對於“詩、書、畫、印”四絕的融閤,是如何進行闡釋的,它是否會強調繪畫的文學性和音樂性,以及藝術傢如何通過繪畫來錶達“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魅力。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感興趣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中國畫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種承載著民族精神、文化積澱和哲學思考的藝術形式。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成功地打破瞭我以往對中國畫論的一些刻闆印象。我原以為畫論就是一些古人的陳詞濫調,但這本書通過“增訂本”的形式,顯然注入瞭新的生命力。作者在梳理理論的同時,也融入瞭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可能還結閤瞭一些現代藝術觀念來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的畫論。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寫意”的論述,它是否會區分“寫意”與“寫實”的區彆,以及“寫意”所追求的那種“似與不似之間”的微妙境界?我還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點”在中國畫中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筆觸,是否承載著更豐富的象徵意義和情感錶達?這本書的“藝術繪畫國畫”的標簽,讓我覺得它在理論之外,一定也包含瞭很多關於中國畫創作技法和審美旨趣的探討,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讀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看到《中國畫論輯要(增訂本)》這個書名,我以為會是一本比較艱深晦澀的學術著作,但實際閱讀下來,卻發現它既有理論的深度,又不乏人文的溫度。作者的敘述風格很細膩,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讀者漫步在中國畫理論的長河中。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對“格物緻知”在繪畫中的體現,以及藝術傢如何通過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來提煉創作靈感。我很好奇,它在介紹“皴法”的時候,是否會結閤不同山石、樹木的形態,以及雨、雪、風、晴等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錶現方式?我對“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境界一直非常著迷,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其中深層的聯係,讓我理解藝術傢是如何在二維的畫麵中創造齣三維的空間感和豐富的層次感,並傳達齣復雜的情感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