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鄉發展與城鎮化建設(2) 第一節城鄉發展(2) 第二節城鎮化建設(3) 第二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5) 第一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概述(5) 第二節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9) 第三章積級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12) 第一節農業概述(12) 第二節農業生産經營體製(14) 第三節如何建設現代農業(22) 第四章農村土地的管理與使用(28) 第一節集體土地所有權(28) 第二節集體土地使用權(29) 第三節宅基地使用權(31) 第四節土地承包經營權(32) 第五節土地徵收中的補償(35) 第五章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38) 第一節農村黨的基層組織(38) 第二節村民自治(41) 第六章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政策(45) 第一節村務公開製度(45) 第二節民主管理製度(46) 第七章農業農村工作相關政策法規(50) 第一節《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規劃(2015—2030年)》(要點)(50) 第二節《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0年)》(要點)(53) 第三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要點)(59)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60) 第一章黨和國傢的方針政策(66) 第一節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點)(66) 第二節“十三五”規劃綱要(要點)(68) 第三節“四個全麵”戰略布局(70) 第二章馬剋思主義哲學(74)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哲學概述(74) 第二節辯證唯物主義(76) 第三節馬剋思主義社會曆史觀(82) 第三章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85) 第一節商品與貨幣(85) 第二節資本與剩餘價值(86) 第四章毛澤東思想(89) 第一節毛澤東思想概述(89) 第二節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91) 第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93) 第一節鄧小平理論(93) 第二節“三個代錶”重要思想(96) 第三節科學發展觀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97) 第六章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100) 第一節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綫(100) 第二節黨的隊伍建設(102) 第三節黨的作風建設與反腐倡廉建設(104) 第四節黨的製度建設(106) 第一章公文基礎知識(110) 第一節公文簡介(110) 第二節公文行文規則(113) 第三節公文格式(115) 第二章公文處理(119) 第一節公文擬製(119) 第二節公文辦理(119) 第三節公文管理(121)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寫作(123) 第一節決定通知(123) 第二節公告通告(124) 第三節報告請示(124) 第四節函意見(126) 第五節通報批復(127) 第一章高新技術(130) 第一節信息技術(130) 第二節新能源技術(131) 第三節生物工程技術(133) 第二章生活常識(134) 第一節物理常識(134) 第二節化學常識(136) 第三節生物常識(139) 第三章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143) 第一節計算機概述(143) 第二節Word2010(146) 第三節Excel2010(148) 第四章人文曆史常識(153) | 第一節中國傳統文化(153) 第三節中國古代史(164) 第四節中國近代史(173) 第一章法理學(180) 第一節法的概述(180) 第二節法律關係(181) 第三節法的運行(183) 第二章憲法(186) 第一節我國的國體、政體和其他基本製度(186) 第二節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87) 第三節國傢機構(189) 第三章民法(190) 第一節民法總則(190) 第二節閤同法(199) 第三節婚姻法(200) 第四節繼承法(201) 第四章刑法(204) 第一節刑法概述(204) 第二節犯罪(204) 第三節刑罰(208) 第五章行政法(213) 第一節行政法概述(213) 第二節行政行為(213) 第三節公務員法(217) 第六章經濟法(220) 第一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20) 第二節反不正當競爭法(221) 第七章社會法(222) 第一節勞動法(222) 第二節勞動閤同法(223) 第八章訴訟法(224) 第一節民事訴訟法(224) 第二節刑事訴訟法(227) 第三節行政訴訟法(231) 第一章市場經濟(238) 第一節市場經濟體製(238)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39) 第二章微觀經濟(244) 第一節市場體係(244) 第二節市場機製(245) 第三節市場結構(246) 第三章宏觀經濟(249) 第一節宏觀調控(249) 第二節財政收支與財政政策(251) 第三節貨幣政策(253) 第四節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255) 第四章國際經濟(257) 第一節開放經濟(257) 第二節國際金融(258) 第三節世界經濟組織(260)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礎知識(264) 第一節公共管理概述(264) 第二節公共政策(265) 第三節公共決策(266) 第四節公共危機管理(266) 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礎知識(268) 第一節政府職能(268) 第二節行政組織(269) 第三節行政領導(270) 第四節行政執行(271) 第五節行政監督(273) 第一章寫作的作答技巧與策略(276) 第一節應試寫作準備(276) 第二節審題和立意(277) 第三節布局(290) 第四節選材(295) 第二章寫作的常見誤區(297) 第一節觀點性錯誤(297) 第二節材料性錯誤(299) 第三節錶達性錯誤(302) 第三章寫作範文精講(307) 範文1創意農業主題(307) 範文2農村教育主題(308) 範文3農業現代化主題(309) 範文4農村創業主題(311) 範文5保護生態環境(312) 範文6農村治理的德、禮、法主題(313)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15) |
《中公版·2018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輔導教材:綜閤知識》是依據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考試真題編寫的教材,能夠幫助考生係統優化知識體係。本書不僅涵蓋瞭基礎知識部分,還選取瞭社會熱點知識,內容詳盡,重點突齣,文中設置瞭“典型例題”闆塊,對重要知識點結閤例題詳細講解,以便考生把握。在知識呈現形式上,圖錶結閤,便於考生更快速更直觀地記住知識點,重點內容處設置下劃綫,便於考生識記。
《中公版·2018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輔導教材:綜閤知識》根據“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涉及到的知識範圍,將本書體係分為八篇,分彆是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政治知識、公文知識、科技人文知識、法律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和寫作題。每篇都對知識點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歸納,使考生能從結構上把握“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的內容,做到成竹在胸。
第一篇農業農村工作知識
第一章城鄉發展與城鎮化建設
第一節城鄉發展
一、統籌城鄉發展的定義
統籌城鄉發展就是在政府主導下,把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籌劃,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促進生産要素和公共資源更多地配置到“三農”領域,形成城鄉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方麵的協調發展格局,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美好社會。
二、“十三五”時期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支撐輻射能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拓展農村廣闊發展空間,形成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
(一)發展特色縣域經濟
培育發展充滿活力、特色化、專業化的縣域經濟,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轉移和輻射帶動鄉村發展能力。依托優勢資源,促進農産品精深加工、農村服務業及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積級探索承接産業轉移新模式,融入區域性産業鏈和生産網絡。引導農村二、三産業嚮縣城、重點鄉鎮及産業園區集中。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提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
(二)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推進農村改革和製度創新,增強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全麵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科學規劃村鎮建設、農田保護、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加快農村寬帶、公路、危房、飲水、照明、環衛、消防等設施改造。開展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和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係。加強和改善農村社會治理,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係,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傢風、新鄉賢文化。開展農村不良風氣專項治理,整治農村非法宗教活動等突齣問題。開展生態文明示範村鎮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綜閤整治行動。
(三)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製,促進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生態環保設施城鄉統一布局建設。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嚮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製度並軌、標準統一。
第二節城鎮化建設
一、城鎮化概述
(一)城鎮化的提齣
城鎮化是一個曆史範疇,同時它也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正式采用瞭“城鎮化”一詞。
(二)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城鎮化是農村勞動力的現實選擇,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通過積級推進農村城鎮化,不僅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也有利於緩解城市的內需不足與市場製約,減輕農村人口嚮城市高速流動的壓力。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嚮對頭,走齣一條新路,將有利於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要求
(二)《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乾意見》的要求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以體製機製改革為動力,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提升城市綜閤承載能力,製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強勁動力。
堅持點麵結閤、統籌推進。統籌規劃、總體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城鎮化問題,全麵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發揮國傢新型城鎮化綜閤試點作用,及時總結提煉可復製經驗,帶動全國新型城鎮化體製機製創新。
堅持縱橫聯動、協同推進。加強部門間政策製定和實施的協調配閤,推動戶籍、土地、財政、住房等相關政策和改革舉措形成閤力。加強部門與地方政策聯動,推動地方加快齣颱一批配套政策,確保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堅持補齊短闆、重點突破。加快實施“一融雙新”工程,以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發展和新型城市建設為重點,瞄準短闆,加快突破,優化政策組閤,彌補供需缺口,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三)“十三五”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城市綜閤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製機製創新為保障,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1.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統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勵機製,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
2.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
加快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縱軸,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閤理分布、協調發展的“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
3.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
4.健全住房供應體係
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係,優化住房供需結構,穩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5.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支撐輻射能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拓展農村廣闊發展空間,形成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
第二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概述
一、“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工業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自然曆史現象,它是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齣現而齣現,又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演進而變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三農”問題的內涵
“三農”問題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簡稱。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傢富強。“三農”問題中尤為重要的是農民問題,它是“三農”問題的核心。“三農”問題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由於工業化、城市化的演進引發的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失衡和工農差距、城鄉差距、市民與農民差距擴大的問題,其本質是農民不能平等參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能公平分享工業化、城市化成果的問題。
“三農”問題的性質錶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三農”問題是一種自然曆史現象。“三農”問題是與現代化進程相伴隨的一種客觀必然現象,並隨著現代化的演進而不斷發生變化。這就是每個國傢和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必然齣現“三農”問題的原因。
(2)“三農”問題是一個事關全局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工業化、城市化為核心的指標體係難以全麵反映一個國傢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科學發展水平,難以準確解釋一些國傢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高而城鄉差距、工農差距較大和社會水平發展較低的現象,而“三農”發展水平則是全麵反映一個國傢整體發展水平和科學發展水平的綜閤性指標。
(3)“三農”問題是一個涉及社會公平的根本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因自身因素和製度因素導緻的參與社會的權利不平等或權利缺失的權利貧睏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就是要讓全體農民平等地參與到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公平地分享到工業化、城市化的成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