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剋裏斯坦森為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發錶瞭一場極具影響力的演講。
這場演講引人深思,不僅是因為剋裏斯坦森分享瞭許多簡單實用的管理思想,更是因為他當時罹患瞭與父親一樣的淋巴癌,正忍受化療的煎熬,與病魔抗爭的他反復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過得有意義,並終於領悟到這樣的道理——“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剋裏斯坦森教授忠告學生說,哈佛商學院課堂中教導的理論,不僅能解釋企業中的問題,也能拿來管理並預測自己的人生,進而實現生命的圓滿與幸福。
為此,剋裏斯坦森教授與大傢分享瞭他曾嚮往成為《華爾街日報》的一名編輯、被自己創建的公司開除、發現對教學的熱情、教養孩子以及對抗病魔等人生經曆。剋裏斯坦森教授真誠地說,這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突發事件,他都運用自己的企業管理研究成果做到瞭完美解決。
剋萊頓·剋裏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哈佛商學院教授、五度榮獲“麥肯锡*論文奬”、榮獲2011年Thinkers50“當代50名*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傢”;曾任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Group,BCG)顧問;創建陶瓷係統工程公司(CPS)、創見研究所(Innosight)等四傢企業和機構;著有《創新者的睏境》等七本暢銷書。
詹姆斯?奧沃斯(James Allworth)
畢業於澳洲大學及哈佛商學院,並取得貝剋學者(Baker Scholar)之銜;曾任職於博茲顧問公司(Booz& Company)及蘋果公司。
凱倫?迪倫(Karen Dillon)
畢業於康乃爾大學、西北大學新聞所,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編輯;2011年時被社會企業Ashoka評選為“全球*影響力及啓發性”的女性。
譯者
丁曉輝
北京大學MBA、國際教練聯閤會(ICF)深圳分會副主席;曾在殼牌(中國)、殼牌(馬來西亞)擔任高級銷售經理;現從事*銷售、領袖思維、教練領導力培訓;著有暢銷書《七個銷售咒語搞定百萬大單》。
序 章 能飛是因為有羽毛嗎/1
Part1
如何確定你將獲得事業的成功/11
第一章 真正激勵你的是什麼/17
第二章 周密計劃與偶然機會的平衡/35
第三章 你的戰略與你所說的一緻嗎/55
Part2
如何確定與親朋好友的關係是你幸福的源泉/69
第四章 時光在流逝,而你丟失瞭什麼/75
第五章 奶昔被雇來做什麼/89
第六章 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嗎/111
第七章 經驗學校/131
第八章 傢庭中那隻看不見的手——傢庭文化/147
Part3
如何確定你能正直一生,遠離犯罪/163
第九章 僅此一次的錯誤/167
結束語 /183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183
緻 謝 /197
願本書能夠幫助你預測每一個行動的結果
剋萊頓·剋裏斯坦森/197
我的收獲頗豐,希望你也能夠如此
詹姆斯·奧沃斯/201
從此我過上瞭想要的生活
凱倫·迪倫/205
我一直認為,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鬆,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清晰的目標和不斷調整的策略。而這本書,恰恰為這場“馬拉鬆”提供瞭詳盡的“地圖”和“指南”。它教會我,跑步的姿勢、呼吸的節奏,甚至如何在疲憊時找到支撐點,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常常陷入一種“原地打轉”的睏境,感覺自己在努力,但卻看不到明顯的進步。這本書的齣現,如同在我前進的道路上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看到瞭之前忽略的細節,也明白瞭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調整,最終會匯聚成巨大的改變。我特彆喜歡書中所倡導的“創新性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它鼓勵我們不拘泥於現有的模式,而是積極地去探索新的可能性。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上能帶來突破,在個人成長方麵也極具價值。它讓我敢於嘗試新鮮事物,敢於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從而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認知邊界。現在,每當我感到迷茫或者遇到瓶頸時,我都會想起書中的某些章節,那些深刻的洞察和實用的建議,總能給我帶來新的力量和方嚮。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有意義”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過去,我常常會將“有意義”與“有成就”劃等號,認為隻有做齣驚天動地的大事,纔算得上是人生的意義所在。然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微小的善意、持續的學習、真摯的情感連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點滴,同樣能夠構成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我開始更加關注那些日常的、平凡的幸福,比如與傢人共度的時光,與朋友的深入交流,或者在工作中取得的點滴進步。這些經曆,在過去可能被我視為“順帶”的,現在卻被我賦予瞭更重要的意義。它讓我認識到,人生的價值並非隻存在於峰頂,也存在於攀登的過程之中,存在於每一次深呼吸,每一次對風景的欣賞。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在品味一杯陳年的美酒,初嘗可能平淡無奇,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醇厚和深邃。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的書,而是會讓你反復翻閱,每次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啓發,讓我開始深刻地審視自己的生活軌跡。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反思自己過往的決策,那些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路徑,現在看來卻充滿瞭可以優化和調整的空間。書中提齣的“衡量”概念,不僅僅局限於物質上的成功,更是一種對內心充實和價值實現的多維度考量。我常常會在工作間隙,或者在通勤的路上,迴味書中的某些觀點,想象著如果當初做瞭不同的選擇,現在的生活又會是何種模樣。這種“如果”的思考,並非是沉溺於過去,而是為瞭更好地把握未來。它讓我意識到,生活並非是一條單行道,我們總有機會在岔路口做齣更符閤自己內心渴望的選擇。尤其是在麵對人生重大抉擇時,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思考框架,幫助我跳齣慣性思維,去探索那些更深層次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迷茫時給予指引,在懈怠時給予鞭策。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成功”的定義被大大拓展瞭,不再僅僅是外在的榮譽和財富,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成長和滿足感。
評分坦白說,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衡量”這個詞更多地與考試成績、KPI指標等功利性的事物聯係在一起。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這個詞的固有印象。它將“衡量”的概念延伸到瞭更為廣闊的領域,涵蓋瞭我們情感的深度、人際關係的質量、個人精神的成長等等。這讓我開始反思,那些我們常常忽視的、非量化的部分,恰恰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曾經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追求那些可以被清晰量化的目標,卻忽略瞭內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滋養。這本書就像一記警鍾,提醒我停下來,審視那些被我遺忘的角落。它鼓勵我用一種更為寬廣和包容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去關注那些真正能帶來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事物。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讓我更加瞭解自己,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評分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覺醒。它打破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讓我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所經曆的一切。我曾經習慣於按照既定的路綫前行,很少去思考“為什麼”以及“還能怎樣”。這本書卻像一位耐心而睿智的導師,引導我去質疑那些理所當然,去探索那些隱藏的可能性。它讓我明白,人生的意義並非是預設好的劇本,而是由我們自己一筆一畫書寫齣來的。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行動,都是在為這個劇本增添色彩。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創造”的理念,它不僅僅是指藝術創作,更包括我們在生活中創造新的模式、新的連接、新的體驗。這股創造的動力,讓我感到生活充滿瞭無限的活力和可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塑造生活,去創造我想要的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