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價值投資實踐的啓示錄。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萬字投資實錄全新披露,高毅資産“全明星團隊”,親授價值投資的實踐與堅守。
聚焦實戰的“另類投資劄記”。這是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一綫冷靜觀察、不斷總結思考的心得與成果,這種總結並不追求那麼完美的理論框架,而是立足於市場的一綫實踐。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傾情作序推薦!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巴曙鬆,《新喬布斯、禪與投資》作者李國飛強烈推薦!
湛廬文化齣品。
投資中變與不變的是什麼?如何把對市場狀態的識彆應用於投資實踐?如何在資本市場中屏蔽噪音,做齣正確的決策?如何用很“笨”的基本麵投資邏輯,掙“守正齣奇”之大財? 繼《投資中*簡單的事》後,高毅資産誠意推齣又一價值投資力作《投資中不簡單的事》。
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都是簡單的,但是實踐中的情形卻是韆變萬化的,充滿各種噪音和乾擾。簡單的是理念本身,不簡單的是如何在荊棘密布、陷阱重生的市場中執著地堅守、靈活地運用,這也是《投資中不簡單的事》成書的初衷。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精選高毅資産基金經理內部交流實錄,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萬字投資實錄全新披露,全麵展示基金經理麵對人性的恐懼與貪婪、麵對市場不確定性時的真實想法與應對策略;揭示優質公司的成長路徑和行業的內在發展規律,給齣在中國堅守價值投資的實操性建議。
[邱國鷺]
高毅資産董事長。曾任南方基金投資總監和投委會主席。19年從業經曆包含瞭60億美元資産管理公司閤夥人、跨國對衝基金創始人、2800億公募基金公司投研負責人等經驗。
[鄧曉峰]
高毅資産首席投資官。曾任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公募股票型基金8年業績冠軍。6次獲得中國基金業金牛奬,包括金牛奬十周年特彆奬。
[卓利偉]
高毅資産首席研究官。曾任上海景林資産閤夥人、建信基金投資部副總監。曾獲2015年“中國私募金牛奬”三年期股票策略金牛私募投資經理、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英華奬”年度*佳産品奬等。
[孫慶瑞]
高毅資産董事總經理。曾任中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偏股混閤型基金6年業績亞軍,在同期上證指數下跌58.48%的熊市中獲得44.89%的正收益。中國基金業金牛奬十周年特彆奬得主。
[馮柳]
高毅資産董事總經理。民間走齣的投資高手,對市場及投資方法有較多獨到見解和創造性認識。曾獲2016年“中國私募金牛奬”年度股票策略金牛私募投資經理等多項行業大奬。
對於投資來說,簡單和不簡單的事或許相似: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在不斷的市場詰問和自我拷問中,不隨波逐流,需要的是深植行業、企業及市場的卓越研究能力和強大自我約束的投資初心。《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以娓娓道來的方式,毫無保留地講述瞭6位價值投資者的思想理念和實踐曆程,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
——張磊
高瓴資本創始人
著名投資傢達裏奧的《原則》在2017年風靡歐美投資界,他誠實地把自己從親身投資的成敗得失中總結齣來的原則,坦率地與讀者分享。當我讀《投資中不簡單的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類似的閱讀體會。這是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一綫冷靜觀察、不斷總結思考的心得與成果,這種總結並不追求那麼完美的理論框架,而是立足於市場的一綫實踐。對於投資者來說,尤其具有獨到的參考價值。
——巴曙鬆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投資其實很不簡單,它需要對宏觀經濟、市場波動性風險、公司經營和估值體係等各個維度做深入的分析。在《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一書中,你可以詳細瞭解其中的各種規律,從而把握投資的本質,並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己的投資體係,讓投資變成一件相對簡單的事。
——李國飛
《新喬布斯、禪與投資》作者
推薦序 中國價值投資實踐的啓示錄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
序言 簡單理念的不簡單堅守
邱國鷺
| 第*篇| 思想篇
01 迴歸投資的本質,做時間的朋友 /邱國鷺
02 在中國市場做價值投資的思路 /鄧曉峰
03 我所理解的基本麵投資 /卓利偉
04 行業周期的判斷和投資思路 /孫慶瑞
05 逆嚮投資核心方法 /馮柳
06 在經濟變化的主航道上投資 /王世宏
07 學習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極* /卓利偉
智者之書一 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投資思想 《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迴憶錄》推薦序/邱國鷺
智者之書二 用資本創造價值 《3G 資本帝國》推薦序/邱國鷺
智者之書三 快樂投資的源泉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推薦序/邱國鷺
| 第二篇| 實戰篇
08 投資中的變與不變 /邱國鷺
09 “從0 到1”的陷阱和“從1 到N ”的機會 /邱國鷺
10 新牛市背景下的風險與機會 /邱國鷺
11 基本麵投資在中國的實踐 /鄧曉峰
12 深度研究, 從市場認知偏差中發掘大機會 /鄧曉峰
13 如何做好投研選擇題 /馮柳
14 價值投資的優勢和企業成長的力量 /邱國鷺
15 5 178 一周年思考 /邱國鷺
16 股票研究的斷捨離 /馮柳
17 市場的不可知與可知 /馮柳
18 對操作策略和估值應用的一點思考 /馮柳
19 當我們談論公司時我們談什麼? /卓利偉
20 從“滲透率”到“市場占有率” /韓海峰
21 投資中我們為何甘願又“蠢”又“餓” /黃遠豪
2017年度策略 在市場分化中集中優勢 /高毅資産投研團隊
2016年度策略 經濟築底,估值修復 /高毅資産投研團隊
| 第三篇| 成長篇
22 邱國鷺:22 年股市投研框架概覽 /《每日經濟新聞》李娜
23 鄧曉峰:投資的賽場比拼的是學習能力 /《中國基金報》楊波
24 “股市常青樹”孫慶瑞,為何長短期皆不敗 /《上海證券報》陳俊嶺
25 卓利偉,在A股市場長期堅持基本麵投資 /《中國證券報》曹乘瑜
26 傳奇高手馮柳,從職業股民到基金經理的修煉之路 /《上海證券報》安仲文
投資對談錄一 孫慶瑞對話邱國鷺:“股市常青樹”是如何煉成的
投資對談錄二 鄧曉峰對話邱國鷺:深談十年投資經
附錄一 價值信徒的堅守與百年老店的探索
附錄二 高毅資産簡介
過去兩年的資本市場比較不平靜,股市也經曆瞭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後,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投資的本質是什麼?許多投資者在每年年初的時候都會“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闆塊比較有機會,經濟是嚮好還是嚮下。近來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從5 178 點到現在市場下跌瞭近40%,但是有些闆塊平均漲瞭40%,比如白酒、傢電、港股的汽車等。這些闆塊的股票的研究難度並不大,商業模式簡單,估值也很便宜,季報、年報齣來後業績也很清晰。但是,為什麼投資者在5 178 點的時候不願意買這類股票,而追逐一些所謂的概念、主題、故事?今天迴頭看,這些炒概念、炒主題、講故事的股票下跌瞭70%。所以我覺得,投資還是得迴歸公司的本質。
投資的本質是什麼?無非就是希望今天付齣的一筆錢,能夠在未來收迴更多錢,用5毛錢買1塊錢的東西,或者“春種一粒粟,鞦收萬顆子”。投資本質上還是希望買到低估的東西,買到將來能夠超過大傢預期而成長的東西。我們看投資的本質,要從三個維度去思考。
行業的維度
第*,看行業的商業模式。我經常說,買股票看行業,就像買房子看小區一樣,你可以裝修你的房子,但是沒有辦法改變小區的環境,是不是學區房、小區中庭大不大等,這些因素你是無法改變的。公司也一樣,即便有很優秀的管理層,但如果在一個很爛的行業,不管你怎麼敬業、掙紮,業績都不會太好。而有一些行業,你會發現賺錢實在太容易瞭,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業。原料也就是一把米、一斤水,可有的賣你500 元,有的賣你100 元,哪怕賣100 元,毛利率都在80% ~ 90%。2013 年、2014 年“三公經費”嚴管,大多數公司股價下調但還是很好賺錢。因此,從行業的維度看,首先是看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這個行業掙錢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業的競爭格局。我們經常說格局決定結局,很典型的兩傢公司就是美的、格力。空調並不算很齣眾的行業,但是2005 年價格戰之後至今,形成瞭格力和美的市場占有率具有很大優勢的格局。行業格局優化後,即使整體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業績增長也很快,股價也都漲瞭幾十倍。
第三,看行業的空間。中國過去15 年走瞭美國100 年走的路,美國在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上分彆用瞭三五十年,而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在一起15 年就完成瞭。中國變化很 快,可以在三年時間內用掉美國一個世紀用的水泥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定有一些行業的成長空間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經是夕陽行業。在行業選擇上我們要避開這些夕陽行業,同時也要避開剛開始就“百舸爭流”的行業。一些新興行業剛剛發展的時候,大傢都認為這個行業好,有100 傢天使投資人往上撲,50 傢VC 往裏衝,公司之間打價格戰,這樣的行業你不知道誰是贏傢。《孫子兵法》說,要先勝而後求戰,而非戰而後求勝。所以看行業空間,要避開掉在夕陽行業的階段,也要避開初期就處於百舸爭流的階段。我們要的是成長期和穩定期,白電就屬於在穩定期,有些消費品在成長期,這種階段下特彆好做投資。當然,産品的生命周期也要看。
第四,看行業的門檻。中國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國傢,資本迴報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淨潤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就會有100 個人“山寨”、1 000 個人抄襲。所以門檻很重要,要麼資源獨占,要麼有牌照限製,要麼有技術優勢,要麼有品牌優勢。從白酒行業來看,2012 年、2013 年有非常多的地産公司嘗試開發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 年、2016 年都死掉瞭,這個行業是有門檻的,彆人進不來。所以要想清楚,一傢公司為什麼能夠持續保持很高的資本迴報率和淨利潤率,這兩個問題想清楚瞭,這個行業就看明白瞭。
公司的維度
我們要找品類優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內部的管理機製,看一看産品的定位。我總是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傢公司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會越大越強,還是會越大越難?有些行業的公司銷售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往上走就超齣瞭管理半徑,可復製性就不強瞭,增長也非常難,這種行業就是越大越難,對這種行業要小心。中國有很多軟件公司其實是做係統集成的,成長過程中大量依賴人海戰術,雖然銷售是增長的,但是人均利潤不斷下滑,沒有規模效應。這跟微軟公司産品化的軟件不一樣。我們都想買行業龍頭,要有規模優勢,越大越強。
管理層的維度
看管理層分兩個方麵: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誠信度。
能力分兩個方麵。
一是看戰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很多公司會轉型到其他行業,這種隨便亂轉型的公司我們從來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轉型做一個新行業能夠做好嗎?過去兩年,各種轉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二是戰術上的執行力。對於中小公司,關鍵看老闆的個人能力和魅力。我們經常會調研中層乾部,看他們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長;對大公司會看中層乾部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我們曾經研究過裝飾公司,裝飾公司淨利潤率大概是7 個點,但是普遍現金流比較差,因為質量保證金就要5個點,還有應收賬款,所以迴款非常重要。在已經上市的五六傢裝飾公司中,有一傢公司的現金流迴款特彆快,我們看中層的KPI,發現重視考核迴款的公司現金流就比較好。所以,大公司的管理能力要看KPI 考核。
一般來講,我們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是會聚焦在那些我們看得懂、看得明白、商業模式簡單又容易掙錢的行業。我們會靜下心來把行業、公司、管理層這三個問題搞清楚,會在一傢公司上麵花很多時間,一旦重倉買入,會持有很久。過去18個月,我在A 股和港股的第*大重倉都沒有改變,因為買之前就很清楚,即使是在熊市中,也有很強的超額收益。我們沒有必要在短期內換來換去,這樣做從長期來看,纍計迴報並不好。一定要找到優秀的管理層、優秀的公司以及好掙錢的行業,通過時間的積纍。
談瞭這麼多,其實核心就是迴答一個問題:時間是不是你的朋友?隻是靠運氣、膽量,短期內賭一把,如果市場變臉怎麼辦?我們經常看到市場變臉比翻書還快。迴歸投資的本質,我們要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機遇,做時間的朋友,成為贏傢。
這本書我讀瞭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初讀時,我被作者嚴謹的邏輯和深入的分析深深吸引。他並非空泛地談論投資理念,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生動地闡釋瞭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簡單的事”。比如,在分析一傢企業的盈利能力時,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財務報錶上的數字,而是帶領讀者一層一層剝開企業的營收構成,探究其利潤的來源和可持續性。他會告訴你,看似光鮮亮麗的利潤背後,可能隱藏著復雜的成本結構,或者是依賴於某些難以復製的競爭優勢。這種抽絲剝繭式的分析方法,讓我對財務報錶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作者在書中對於“人性”的分析,可以說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他深刻理解投資者在麵對機會和風險時的心理活動,並且能夠預見到這些心理活動可能帶來的後果。他會詳細地描述投資者在恐懼時是如何做齣錯誤的決策,在貪婪時又是如何被濛蔽雙眼。通過對這些心理弱點的揭示,作者幫助我們認識到,投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戰勝自己內心的弱點。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貪婪,讓我有機會去反思和改進。
評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認知偏差”的探討。在投資的世界裏,我們往往會被情緒左右,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迷惑,從而做齣非理性的決策。這本書非常有見地地指齣瞭這一點,並且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剋服這些偏差。作者並非直接告訴你“不要衝動”,而是通過分析那些因為情緒化交易而導緻失敗的案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情緒的破壞力。他會講到“確認偏誤”,即我們傾嚮於尋找支持自己已有觀點的證據,而忽略那些與之相悖的信息,這在投資決策中是多麼緻命。讀完這一章節,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投資經曆,那些讓我後悔的決定,很多都源於未能及時識彆和糾正自己的認知偏差。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般的嚴謹,又不失一股股清流般的洞察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寥寥數語便能點齣問題的核心。他並非用華麗的辭藻來包裝,而是用樸實而深刻的語言,將復雜的金融概念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作者在一些章節中引入的哲學思考,他將投資與人性、與社會發展等更宏大的命題聯係起來,這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金融投資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拓寬瞭,看待問題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安全邊際”的強調。他並沒有教導讀者如何去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勢,而是著重於如何規避風險,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他會用生動的比喻來解釋這個概念,比如在一座橋上行走,我們不能僅僅走到橋的邊緣,而是要留有足夠的餘地,以應對突發的狀況。在投資中,這意味著我們在估值時要給足安全邊際,不要追高,也不要在價格被高估的時候買入。作者通過對曆史上的幾次重大市場危機進行分析,說明瞭擁有安全邊際的重要性,那些在危機中能夠幸存並最終獲利的投資者,往往都是那些在市場狂熱時保持警惕,在市場低迷時敢於齣手的。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反直覺”的洞察。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投資的理解,都被一些約定俗成的觀念所束縛。而作者卻敢於挑戰這些傳統觀念,提齣一些看似不閤常理,但卻經過實踐檢驗的見解。例如,他會講到在某些情況下,“犯錯”比“正確”更重要,這裏的“犯錯”是指那些能夠讓你學習和成長的錯誤。又比如,他會強調“ ignorance is bliss”在投資中的應用,即在某些時候,對市場噪音的無知反而能幫助你保持清醒的頭腦。這種獨特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許多我習以為常的投資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投資技巧的傳授,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啓迪。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理解商業本質”的重要性。他認為,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分享優秀企業的成長紅利,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深刻理解企業是如何創造價值的。他會從宏觀經濟的視角齣發,分析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這些趨勢如何影響企業的經營。同時,他又會深入到微觀層麵,剖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管理團隊的素質、以及其所處的競爭格局。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分析框架,讓我對商業世界的運作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意識到,投資不僅僅是買賣股票,更是對一傢優秀企業未來價值的判斷和信任。
評分我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體係化”的投資框架。作者並非零散地分享一些技巧,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投資理論體係。從宏觀的經濟分析,到微觀的企業研究,再到具體的投資策略,每一步都環環相扣,邏輯清晰。這種體係化的方法,讓我能夠將書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體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市場感到迷茫的散戶,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理性、更加有條理的方式去進行投資決策。
評分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作者關於“長期主義”的論述。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人都渴望快速緻富,追求短期內的暴利。然而,作者旗幟鮮明地指齣瞭這種觀念的誤區,強調隻有堅持長期主義,纔能在投資領域取得真正的成功。他會用大量數據和案例來證明,那些偉大的投資傢,無一不是堅持長期持有優秀資産,與企業一同成長。這種“陪伴式”的投資理念,讓我從浮躁的心態中抽離齣來,開始更加注重企業的內在價值和長遠發展,而不是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乾擾。
評分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令人愉悅的。作者的文筆流暢,論述深入淺齣,即使是金融領域的專業術語,在他那裏也變得易於理解。他善於運用類比和故事,讓枯燥的金融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的深度交流。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投資知識,更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對商業世界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投資感興趣,或者想要提升自己商業認知能力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