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 (美) 韋恩·韋登(Wayne Weiten)、高定國

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 (美) 韋恩·韋登(Wayne Weiten)、高定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韋恩·韋登Wayne Weiten,高定國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導論
  • 教材
  • 大學教材
  • 韋登
  • 高定國
  • 原書第9版
  • 認知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恒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4158
商品編碼:27610543956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1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
作者 (美) 韋恩·韋登(Wayne Weiten)、高定國
定價 125.00元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11554158
齣版日期 2016-12-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這部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導論一直享有盛譽,由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教學奬得主韋登教授撰寫,科學性和實用性的結閤,使它在諸多心理學入門教材中脫穎而齣,成為美國高校中使用量*的心理學專業入門教材之一,並在全球廣泛采用,充分反映瞭作者在國際心理學教學領域的地位,他匠心的撰寫方式成就瞭經典之作,值得我們藉鑒和學習。
心理學值得我們學習的原因除瞭它的實用價值,還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有力的思考方式。本書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檢驗他們關於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作為探索心理學之旅的開始,這本非常實用的入門書會讓大傢對心理學這門科學著迷,且滿懷熱情。

   作者簡介
韋恩·韋登
(Wayne Weiten)
研究生畢業於布拉德利大學,並於1981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曾在杜佩奇學院和聖塔剋拉拉大學任教,現就職於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大學。
他曾獲美國心理學會(APA)和杜佩奇學院頒發的教學奬,同時還是美國心理學會和中西部心理學會會員。1991年,他協辦瞭美國心理學會提高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全國會議,並在1996~1997年擔任心理學會的教學主席。2006年,他獲得瞭心理學會一年一度頒發的五個國傢心理學教學奬之一,並用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榮譽。他現在是洛杉磯心理學會的候任主席。
韋登教授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教育測量、陪審團裁定、歸因理論、壓力與應激、半球功能特異性以及教育教學技術。他著有《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Themes and Variations)以及與人閤著有《人生的心理智慧》(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等心理學教材。


譯者簡介
高定國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華東師範大學和香港大學心理學係學習,並獲得兩校博士學位,其翻譯的《認知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已經成為眾多心理院係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考研參考書;兼任教育部心理學類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以及《心理科學》《應用心理學》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委。

   目錄
目錄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譯者序
緻教師
章 心理學發展簡史 1
心理學早期發展史 3
一門新科學的誕生:馮特和霍爾的貢獻 3
流派之爭: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5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納入研究範疇 6
華生改變心理學的發展進程:
行為主義首登曆史舞颱 7
斯金納質疑自由意誌,行為主義蓬勃發展 8
人本主義異軍突起 10
心理學現代發展史 10
心理學的職業化發展時期 11
心理學迴歸本源:重生對認知和生理學的興趣 11
心理學視野拓寬:增加對文化多樣性的興趣 13
心理學適應:進化心理學齣現 13
積極心理學的發展 14
當代心理學:充滿活力與百花齊放 15
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5
心理學的職業領域 18
7個統一主題 20
把心理學作為研究領域的相關主題 20
與心理學研究內容相關的主題 21
個人應用 提高學業成績 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 28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0
尋找規律:研究行為的科學方法 31
科學事業的目標 31
科學研究的步驟 32
科學方法的優勢 34
尋找原因:實驗研究法 35
自變量和因變量 36
實驗組和控製組 36
額外變量 36
實驗設計的變式 37
實驗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39
尋找關聯:描述/相關研究 40
自然觀察 40
個案研究 40
調查 42
描述/相關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42
尋找結論:統計和研究 43
描述統計 43
推論統計 46
尋找缺陷:評估研究 47
取樣偏差 47
安慰劑效應 48
自我報告數據的歪麯 48
實驗者偏差 49
關注倫理:隻要目的正當,就可以不擇手段嗎 49
欺的問題 52
動物研究的問題 52
研究中的倫理原則 53
本章主題迴顧 54
個人應用 查找和閱讀期刊文獻 54
批判性思維應用 逸事類證據的危險:
“我有一個朋友,他……” 57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60
神經係統中的信息交流 61
神經組織:基本的硬件 61
神經衝動:消耗能量以傳送信息 63
突觸:神經元聯結處 64
神經遞質和行為 65
神經係統的架構 68
外周神經係統 69
中樞神經係統 70
窺探腦的內部:研究方法 71
電活動記錄 71
腦損傷 71
腦部電刺激 72
經顱磁刺激 73
腦成像過程 73
腦和行為 77
後腦 77
中腦 77
前腦 77
腦的可塑性 80
左腦/右腦:大腦的單側性 81
切開腦部:裂腦研究 82
完整大腦的半腦功能特化 83
內分泌係統:信息交流的另一種方式 84
遺傳和行為:一切都由基因決定嗎 85
遺傳的基本原理 85
探究遺傳的影響:研究方法 86
科技前沿:基因定位 89
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90
行為的進化基礎 90
達爾文的見解 90
進化理論的後續改良 91
作為適應性特徵的行為 91
本章主題迴顧 92
個人應用 評價“三心二意”的概念 93
批判性思維應用 構建更好的腦:外推的風險 95
第4章 感覺和知覺 98
心理物理學:基本概念與問題 100
閾限:尋找極限 100
信號檢測論 101
無意識知覺 101
感覺適應 102
視覺係統:視覺的主體 103
刺激物:光 103
眼睛:一颱有生命的光學儀器 104
視網膜:大腦在眼睛上的“大使” 105
視覺和腦 107
彩色世界 109
視覺係統:知覺過程 113
知覺形狀、模式和物體 113
知覺深度或距離 118
視覺的知覺恒常性 119
綫索誤導的影響:視錯覺 119
聽覺係統:聽的過程 122
刺激:聲音 122
人的聽力 123
耳朵中的感覺加工 124
聽知覺:聽覺理論 124
化學感覺:味覺和嗅覺 125
味覺係統:味覺 125
嗅覺係統:嗅覺 127
觸覺 128
感受壓力 128
感受疼痛 129
本章主題迴顧 133
個人應用 藝術與錯覺欣賞 1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認識對比效應:都是相對的 137
第5章 意識 140
意識的本質 141
覺知水平的變化 142
意識發展的根源 142
意識和大腦活動 142
生物節律和睡眠 143
晝夜節律的角色 143
忽視生理節律 144
重置晝夜節律 144
睡眠覺醒周期 145
睡眠階段循環 145
睡眠的年齡趨勢 147
文化和睡眠 147
睡眠的神經與進化基礎 148
避免:睡眠剝奪 149
夜晚的問題:睡眠障礙 152
夢的世界 155
夢的內容 156
夢和夢醒人生的聯係 156
文化和夢 156
夢的理論 157
催眠:意識改變還是角色扮演 158
催眠誘導和敏感性 159
催眠現象 160
催眠理論 160
冥想:尋求更高的覺察 161
生理相關 161
長期益處 161
藥物改變意識 162
主要的濫用藥物及其效應 163
影響藥物效用的因素 164
藥物活動的機製 164
藥物依賴 165
藥物和健康 166
本章主題迴顧 168
個人應用 尋找關於睡眠和夢境的實用問題 168
批判性思維應用 酗酒是病嗎?定義的重要性 171
第6章 學習 173
經典條件反射 174
巴甫洛夫的研究:“靈魂的反射” 175
術語和步驟 176
日常生活中的經典條件反射 177
經典條件反射的基本步驟 178
操作性條件反射 182
斯金納的研究:一切都是結果的作用 182
研究術語和過程 183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過程 184
強化物的形式 186
正強化和負強化 188
懲罰:減弱反應的結果 189
條件反射學習中的方嚮轉變 191
條件反射的生理限製 191
條件反射的認知過程 192
觀察學習 194
基本過程 195
觀察學習和媒體暴力 195
本章主題迴顧 197
個人應用 通過行為矯正達到自我控製 198
批判性思維應用 情緒控製:
巴甫洛夫和說服力 203
第7章 記憶 205
編碼:將信息錄入記憶 207
注意對編碼的作用 207
加工水平 208
豐富編碼的方式 209
存儲:將信息保存在記憶中 210
感覺記憶 211
短時記憶 212
長時記憶 214
知識是如何被記憶錶徵和組織的 215
提取:將信息從記憶中取齣 217
利用綫索幫助提取 217
再現事件發生的情境 217
重構記憶與錯誤信息效應 218
現實監控、來源監控和目標記憶 219
遺忘:當記憶齣現衰退 221
我們遺忘得有多快:艾賓浩斯遺忘麯綫 221
遺忘的測量方法 222
我們為何遺忘 223
恢復的記憶之爭 225
追尋記憶的痕跡:記憶的生理基礎 227
記憶的神經迴路 228
記憶的解剖 229
記憶的係統和類型 230
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231
語義對情節記憶 231
前瞻對迴溯記憶 232
本章主題迴顧 232
個人應用 改善日常記憶 2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理解目擊證詞的易繆性 236
第8章 語言和思維 239
語言:把思想變成詞匯 241
語言結構 241
語言發展中的標誌件 242
學習多種語言:雙語 244
動物能發展齣語言嗎 245
語言的進化學背景 246
語言習得理論 247
文化、語言和思維 248
問題解決:尋求解決方案 249
問題類型 249
有效解決問題的障礙 249
問題解決的方法 252
文化、認知模式與問題解決 255
決策:選擇與機會 256
做齣選擇:基本策略 256
做齣選擇:不可思議與復雜 257
抓住機遇:在風險決策中權衡各種因素 259
概率判斷中的啓發式策略 260
忽視基礎比率傾嚮 260
閤取謬誤 261
人類決策錯誤的進化分析 261
快速節儉啓發式 262
本章主題迴顧 262
個人應用 瞭解決策中的推理陷阱 26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語言塑造思維:
“隻有傻瓜纔相信” 265
第9章 智力與測量 267
心理測驗的主要概念 268
測驗的主要類型 268
標準化和常模 269
信度 269
效度 270
智力測驗的演化 271
高爾頓關於遺傳型天纔的研究 272
比奈的突破 272
推孟和斯坦福–比奈量錶 272
韋剋斯勒的創新 273
關於智力結構的爭論 273
智力測驗的基本問題 274
現代智商分數的意義 274
智力測驗是否具有足夠的信度 275
智力測驗是否具有足夠的效度 275
一個人的智商分數是否長時間穩定 276
智力測驗是否可以預測事業的成功 277
智力測驗在其他文化中是否被廣泛應用 278
智力的情況 278
智力障礙 278
天纔 280
智力的決定因素 281
遺傳影響智力的證據 282
環境影響智力的證據 283
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 284
智商分數的文化差異 285
心理測量的新方嚮和智力的研究 289
探索智力的生物基礎 289
考察智力行為的認知過程 290
擴展智力的概念 291
本章主題迴顧 292
個人應用 理解創造力 292
批判性思維應用 智力爭論、訴諸無知與
實體化謬誤 295
0章 動機與情緒 297
動機理論與概念 298
驅力理論 298
刺激理論 299
進化理論 299
人類動機的範圍及多樣性 300
飢餓與飲食動機 300
調節飢餓的生物因素 300
調節飢餓的環境因素 302
飲食與體重:肥胖癥的根源 303
性動機與行為 306
人類的性反應 306
人類的進化論分析 307
: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311
性取嚮的奧秘 312
成就動機:追求 315
成功需求的個體差異 315
影響成功行為的情境因素 316
情緒體驗的組成要素 316
認知成分:主觀體驗 316
生理成分:分散而多麵 318
行為成分:非言語的錶達 320
文化與情緒構成成分 321
情緒理論 322
詹姆斯–蘭格理論 322
坎農-巴德理論 322
沙赫特的兩因素理論 323
情緒的進化理論 323
本章主題迴顧 324
個人應用 探索幸福的構成要素 3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分析論證、瞭解爭議 328
1章 發展心理學:終生發展的視角 330
産前發展:孕期發展 332
孕期發展的階段 332
環境因素和孕期發展 334
兒童期的情緒與運動發展 335
探索世界:運動發展 335
易養和難養兒童:氣質差異 337
早期情緒發展:依戀 338
兒童期的人格與認知發展 340
變得獨特:人格發展 340
思想成長:認知發展 342
道德推理的發展 346
青春期的過渡 348
生理變化 348
神經變化 349
尋求認同感 351
成人初顯期——一個新的個體發展階段 352
成人期的擴展 353
人格發展 353
傢庭生活的轉變 354
老年化和生理變化 355
老年化和神經變化 356
老年化和認知變化 356
本章主題迴顧 358
個人應用 理解性彆差異 358
批判性思維應用 父親是兒童健康發展的
必要條件嗎 362
2章 人格 365
人格的內在本質 366
人格特質:性情和維度 367
人格特質的五因素模型 367
心理動力學角度 36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369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37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373
評價精神動力學觀點 374
行為主義的角度 375
斯金納應用到人格上的觀點 375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376
米歇爾和個體-情境之爭 377
評價行為主義觀點 378
人本主義視角 378
羅傑斯的個人-中心理論 378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 380
評價人本主義觀點 381
生物學視角 381
艾森剋的理論 382
行為遺傳學和人格 382
人格的神經科學理論 383
人格的進化角度 383
評價生物學觀點 384
當代的人格實證研究 384
對自戀研究的新興趣 384
恐懼管理理論 385
文化和人格 388
本章主題迴顧 390
個人應用 學習人格測量 390
批判性思維應用 日常人格分析中的
後視之見 393
3章 社會心理學 395
人際知覺:形成對他人的印象 397
外錶的影響 397
刻闆印象 397
人際知覺的主觀性 398
關於人際知覺偏差的進化觀點 398
歸因過程:對行為的解釋 399
內歸因與外歸因 399
對成功與失敗的歸因 399
歸因偏差 399
文化與歸因傾嚮 401
親密關係:喜歡與愛 402
人際吸引的關鍵因素 402
透析愛情的秘密 403
文化與親密關係 404
網絡與親密關係 405
關於吸引力的進化觀點 405
態度:做齣社會化判斷 406
態度的成分與維度 407
態度與行為 407
內隱態度:探索外錶之下的態度 408
嘗試改度:說服所包含的因素 409
有關態度形成及轉變的理論 411
從眾與服從:對他人的屈服 414
從眾 414
服從 415
從眾與服從的文化差異 418
情境的力量:斯坦福監獄實驗 419
群體行為:加入他人 420
單獨行動和群體行動:旁觀者效應的實例 420
群體生産和社會惰化 421
群體決策 422
本章主題迴顧 423
個人應用 理解偏見 4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你能相信誰?可信度與
影響策略分析 427
4章 健康心理學 429
應激的性質 430
日常事件中的應激 431
應激取決於個人的認知評估 431
應激的主要類型 431
對應激的反應 435
情緒反應 435
生理反應 436
行為反應 438
應激對心理功能的影響 441
損害任務績效 441
倦怠 441
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 442
積極作用 442
應激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443
人格、敵意與心髒病 443
情緒反應、抑鬱與心髒病 444
應激、疾病與免疫功能 446
考量應激與疾病的關聯 446
應激影響的調節因素 447
社會支持 447
樂觀與盡責性 447
損害健康的行為 448
吸煙 448
缺乏運動 449
酒精與藥物濫用 449
行為方式與 449
損害健康的行為是如何養成的 450
對疾病的反應 450
尋求治療 451
與醫療人員溝通 451
遵循醫囑 451
本章主題迴顧 452
個人應用 增強應對與應激管理 452
5章 常見的心理障礙 458
異常行為:概念 459
異常行為的醫學模型 459
異常行為的標準 460
心理診斷:疾病分類 461
心理障礙的患病率 463
焦慮障礙 463
廣泛性焦慮障礙 464
恐怖癥 464
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怖 464
強迫癥 465
創傷後應激障礙 466
焦慮障礙的病因 466
解離障礙 468
解離性遺忘和漫遊 468
解離性身份障礙 468
解離障礙的病因 469
心境障礙 469
抑鬱癥 469
雙相障礙 471
心境障礙與自殺 472
心境障礙的病因 472
精神分裂癥 475
一般癥狀 476
亞型、病程以及結果 477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 478
人格障礙 481
診斷問題 481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484
心理障礙和法律 485
精神失常 485
強行就醫 485
文化和病理學 486
是不是心理障礙在世界各地都一樣 487
癥狀類型是不是文化共通的 487
本章主題迴顧 487
個人應用 瞭解進食障礙 488
批判性思維應用 從可能性角度思考
精神疾病 491
6章 心理障礙的治療 493
治療過程的基本要素 495
治療:有多少種 495
來訪者:誰會尋求治療 496
治療師:誰來提供專業治療 497
領悟療法 498
精神分析 498
當事人中心療法 500
積極心理學激發的療法 502
團體治療 503
夫妻和傢庭治療 504
領悟療法有多有效 504
行為治療 505
係統脫敏和暴露療法 506
厭惡療法 507
社交技能訓練 507
認知行為療法 508
行為治療有多有效 508
生物醫學療法 508
藥物治療 509
電休剋療法 513
新的腦刺激技術 513
當前治療的趨勢和問題 516
整閤多種方法開展治療 516
在治療中提高對多元文化的敏感性 518
轉型期的機構治療 519
對精神病院不抱幻想 519
去機構化 519
精神疾病、人員頻繁流動以及無傢可歸的人 520
本章主題迴顧 521
個人應用 尋找治療師 521
批判性思維應用 從危機到健康——是治療的
作用嗎 523
概念檢測 525
附錄A 心理學與統計 546
附錄B 心理學:工業/組織 554
附錄C 心理學與可持續性 569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係主任高定國教授領銜翻譯
中國心理學傢、《普通心理學》主編彭聃齡教授推薦
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教學奬得主韋登教授撰寫
心理學導論類*秀教材之一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心理學導論”課程使用教材
美國高校中使用量*的心理學入門教材之一
加州大學、普度大學、密歇根大學等217所美國大學正在使用

   文摘
 

   序言
 

探索人類心智的奇妙世界:一本關於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深刻指南 我們每天都在思考、感受、行動,然而,我們是否真正理解瞭這些行為背後的復雜機製?我們為何會擁有特定的情緒?學習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是什麼驅動著我們的社會互動?而我們又如何纔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並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本書,將帶領您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心智探索之旅。它不是關於某個特定故事的敘述,也不是對某種特定理論的片麵解讀,而是一次全麵、係統、深入地剖析人類心智運作規律的盛宴。我們將一起撥開迷霧,揭示隱藏在日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從而以更清晰、更深刻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自己、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一、心智的構建:從感知到意識的奧秘 我們如何接收外界的信息?光綫如何轉化為視覺,聲音如何被加工成聽覺?這本書將從最基礎的感知覺係統入手,詳細介紹我們如何通過感官器官捕捉信息,以及這些信息在大腦中如何被組織、解讀和賦予意義。您將瞭解到,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到的,並非簡單的“現實”鏡像,而是大腦精心構建的對客觀世界的錶徵。我們會探討視覺的奧秘,例如顔色是如何産生的,透視原理是如何讓我們感知到三維空間的;我們會深入聽覺的機製,瞭解聲音的頻率、振幅如何轉化為我們能理解的內容;我們還會觸及觸覺、嗅覺和味覺的精妙之處,理解它們如何幫助我們與物理環境互動。 更進一步,我們將進入意識的深邃領域。意識是什麼?它是如何産生的?它是單一的還是多重的?我們會探討不同的意識狀態,如清醒、睡眠、夢境,以及它們在人類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將審視注意力是如何運作的,它如何引導我們的感知,並影響我們對信息的處理。您將瞭解,我們並非無時無刻不在“全方位”地感知世界,而是有選擇性地接收和加工信息,而這個“選擇”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奇妙的心理學機製。 二、學習與記憶:構建我們內在的知識庫 我們是如何學會走路、說話、閱讀,以及掌握各種復雜的技能的?學習是人類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它塑造瞭我們的個性、知識和行為模式。這本書將係統地介紹學習的不同理論和機製。您將瞭解到條件反射是如何塑造我們的習慣和反應的,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會深入探討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解奬勵和懲罰在行為塑造中的關鍵作用,這也能幫助我們理解教育、訓練以及自我管理的基本原理。 記憶,作為學習的載體,更是我們內在世界的基石。它儲存著我們的過去,影響著我們的現在,並預設著我們的未來。我們將詳細解析記憶的三個主要過程:編碼、存儲和提取。您將瞭解到,記憶並非一成不變的錄像帶,而是動態重構的過程,這解釋瞭為何我們的記憶有時會齣錯,以及如何纔能更有效地記住信息。我們會探討不同類型的記憶,如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以及情景記憶、語義記憶等,並介紹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提高記憶力,例如聯想、精細加工和間隔重復。 三、動機與情緒:驅動我們行為的內在力量 是什麼讓我們想要去做某件事情?是什麼讓我們感到快樂、悲傷、憤怒或恐懼?動機和情緒是驅動我們行為的兩股強大的內在力量。我們將深入探索動機的根源,瞭解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社會文化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驅動我們的行為。您將瞭解到,無論是對食物的渴望,還是對成就的追求,背後都有著復雜的心理學機製。我們會探討不同的動機理論,如需求層次理論,理解人類需求是如何層層遞進的。 情緒,作為人類豐富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本書的重要研究對象。我們將解析情緒的生理基礎,瞭解情緒在大腦中的活動,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反應。我們會探討情緒的類型,理解不同情緒的功能,以及情緒是如何幫助我們適應環境、進行決策的。您將瞭解到,情緒並非總是“非理性”的,它們在我們做齣判斷和行為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會學習如何識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更 empathetically 地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四、人格與個體差異:認識獨一無二的你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同?為什麼有些人天生外嚮,有些人內嚮?為什麼有些人更傾嚮於冒險,而有些人更謹慎?人格,就是構成我們獨特個性的穩定模式。我們將穿越人格的迷宮,介紹幾種主要的理論流派,如特質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理解它們如何試圖解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您將瞭解到,人格並非一成不變,它受到遺傳、環境、教育以及生活經曆的共同影響。我們會探討一些關鍵的人格特質,例如“大五”人格特質,瞭解它們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同時,我們也將關注個體差異的來源,理解遺傳和環境因素是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獨特的心理特徵。通過對人格的深入理解,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接納自己的獨特性,並更欣賞他人的不同之處。 五、社會互動與群體行為:在集體中理解個體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為什麼我們會形成群體?為什麼在群體中,個體的行為會發生改變?本書將帶領您進入社會心理學的領域,揭示社會力量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 您將瞭解到,刻闆印象、偏見和歧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對社會和諧的破壞性影響。我們會探討從眾、服從和群體決策的心理機製,理解為什麼在群體壓力下,個體的判斷會發生改變。我們還會分析吸引力、愛情和人際關係的心理動力學,理解我們是如何與他人建立聯係、維護關係。通過對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您將更能理解社會現象的本質,更清醒地認識到社會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並學會如何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更好地與他人和諧相處。 六、心理健康與異常:關照心靈的福祉 當心靈齣現睏擾時,該如何理解和應對?本書還將關注心理健康,探討常見的心理障礙,如焦慮癥、抑鬱癥、強迫癥等。我們不會陷入對疾病的過度渲染,而是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介紹這些障礙的成因、錶現以及治療方法。 您將瞭解到,心理睏擾並非“精神病”,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乾預和改善的。我們會介紹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和不同流派,以及一些自我調節和應對壓力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本書旨在消除對心理健康的汙名化,鼓勵人們積極麵對和尋求幫助。通過對心理健康的瞭解,我們不僅能更好地關照自己的心靈,也能更有同情心地對待那些正在經曆睏擾的人,構建一個更健康、更包容的社會。 這是一次關於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探索世界的旅程。 這本書所包含的,遠不止於理論知識的堆砌。它更是一套理解人類心智運作的“工具箱”,幫助您: 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瞭解自己的動機、情緒、人格特點,從而更好地發揮優勢,剋服劣勢。 更準確地理解他人: 洞察他人的行為動機, empathetically 地感受他人的情緒,從而建立更和諧、更有效的人際關係。 更理性地分析社會現象: 擺脫盲從和偏見,以更清晰的視角審視媒體信息、社會事件和群體行為。 更積極地應對生活挑戰: 學習有效的學習方法、記憶技巧和情緒管理策略,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更健康地關照心靈: 瞭解心理健康的常識,消除對心理睏擾的恐懼,並知道如何在需要時尋求幫助。 無論您是否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這本書都將是一份寶貴的讀物。它以引人入勝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將復雜的心理學概念呈現得清晰易懂。它將激發您對人類心智的無限好奇,並幫助您在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準備好開啓這段非凡的心智探索之旅瞭嗎?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理解我們為何是我們。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看待事物的新視角。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人,尤其是理解自己,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睏難的一門功課。《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在這方麵給瞭我極大的幫助。書中對各種心理現象的剖析,常常讓我産生“原來如此!”的感嘆。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決定,所錶現齣的行為,並非全然是自由意誌的産物,而是受到我們過去經曆、潛意識、甚至生理狀態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這種認識,並沒有讓我感到被束縛,反而讓我更加理解瞭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開始學會更加包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不再輕易地去評判,而是嘗試去探究背後的原因。例如,書中關於認知偏差的章節,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局限性,也更加警惕自己在做判斷時可能存在的偏見。這種“覺察力”的提升,讓我感覺自己更加成熟,也更加能夠理性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很多角落,讓我有機會去認識、去接納、去成長。

評分

初次捧讀這本《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時,我內心是帶著一絲好奇與期待的。作為心理學領域的“小白”,我對這個學科既著迷又感到些許神秘。這本書的名字——“導論”,恰好契閤瞭我想要入門的需求。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嚴謹但不失生動的文字,作者們似乎有著將深奧理論轉化為易懂知識的魔力。那些關於行為、思維、情感的探討,不再是冰冷的學術概念,而是與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種種現象。我開始思考,原來那些我習以為常的反應,背後竟有如此詳盡的科學解釋。比如,為什麼有時候我會對某件事錶現齣強烈的恐懼,書中對此的分析,從生理到心理,層層剝繭,讓我豁然開朗。又比如,在人際交往中,那些微妙的溝通技巧和潛在的心理機製,讀來更是深有體會。這本書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走進心理學的殿堂,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而 fascinating 的世界。它並非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場關於人類心智的奇妙探索之旅,讓我對自身的理解和對周圍世界的洞察力都得到瞭前所未有的提升。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對“人”這一復雜而迷人的存在有瞭全新的認識。在閱讀《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之前,我可能更多地是從日常觀察和生活經驗來理解他人和自己。然而,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一個科學而係統的框架。它讓我明白,那些看似偶然的言行舉止,往往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例如,書中關於“社會認知”的章節,解釋瞭我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形成刻闆印象,以及這些認知過程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互動。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與人交往中可能存在的誤解和偏見,並嘗試去避免它們。又例如,關於“心理發展”的探討,讓我得以從生命周期的角度理解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挑戰,這對於我與傢人、朋友的溝通都起到瞭積極的作用。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本關於“理解”的指南,它教會我如何用更科學、更客觀、更富有同情心的目光去審視人性的復雜,去欣賞個體的獨特性,並最終以更成熟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

作為一名對心理學抱有濃厚興趣的初學者,《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無疑是我的理想選擇。我尤其欣賞作者們在解釋復雜理論時所采用的清晰、直觀的方式。他們並非簡單地堆砌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實驗研究的介紹,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講解學習理論時,書中提到的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形象地展現瞭條件反射和強化在行為形成中的作用,讓我對“學習”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再比如,關於記憶的章節,將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工作記憶等概念娓娓道來,並結閤實際生活中的記憶技巧,讓我受益匪淺。我嘗試著運用書中介紹的一些記憶方法,確實感覺記憶力有所提升。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心理學定義、研究方法,到認知、情感、人格、發展、社會心理等各個分支領域,都有條不紊地展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這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迷失,而是能穩步前進,不斷構建起對心理學的整體認知。

評分

坦白說,閱讀《正版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充滿挑戰但極其 rewarding 的體驗。我並非心理學專業齣身,很多理論和概念起初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然而,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晦澀難懂。相反,作者們似乎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和最貼切的例子,將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心理學理論,一點點地滲透到我的理解中。我記得在讀到關於“壓力”的部分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壓力的生理反應、心理反應以及應對策略,這讓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學會瞭如何更好地管理壓力,保持身心健康。此外,書中對“人格”的探討,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性格特質,以及這些特質是如何形成並影響我的行為的。它鼓勵我去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去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認識到個體的獨特性。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引導我進行深度自我剖析,讓我得以更加客觀地審視自己,也更加清晰地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