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定价:109.9元
售价:86.8元,便宜23.1元,折扣78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著,欧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213066559
字数:1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点击购买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相关著作: href='#' target='_blank'>《思想本质》 href='#' target='_blank'>《心智探奇》
当代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经典力作; 语言学领域革命性著作,凝聚语言学、认知神经学和进化心理学等多项研究成果;
语言风趣诙谐,故事引人入胜,结论富有洞见;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提要
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的大门;
一个关于语言问题的答案;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常识对谬论的胜利。
目录
作者介绍
史蒂芬平克
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年取得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82年—200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并专心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模式,并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的。1994年,他的《语言本能》一经出版,就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并入选《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评出的20世纪100本佳科学书籍。
2003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2008年—2013年,被授予哈佛学院荣誉教授头衔。
2004年,当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有影响力人物。2010年—2011年,两度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杂志“思想家”的评选中,平克名列第3。
文摘
到20 世纪20 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已被探险家发现了。新几内亚,这座世界第二大岛也不例外。来自欧洲的传教士、种植园主和公务人员聚居于新几内亚沿海的低地一带,因为他们认为那条将该岛一分为二的险峻山脉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虽然从两边海岸的位置看来这是一条山脉,但其实它是两条,在它们中间,是一片气候宜人的高原,其间错落着众多土地肥沃的峡谷。这片高地之上,大约有100 万处于石器时代的土著生活。4 万年来,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新几内亚岛上的一条河流中发现了金子,紧随而来的淘金热吸引了生性自由的澳大利亚探矿者迈克尔· 莱希(Michael Leahy)。于是在1930 年5 月26 日,他雇用了一些低地土著为向导,与另外几名探矿者一起着手勘探这些横贯全岛的高山峻岭。等他们登上后,莱希惊讶地发现,群山的对面竟然是一片广袤的草原。随着夜幕降临,莱希的惊讶变成了惊恐,因为他们远远地看到了火光。显然,有人居住在这片峡谷之中。莱希和他的同伴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们给所有的武器装上子弹,还自制了一枚炸弹。第二天,他们见到了生活于群山之中的高地人。这次碰面令双方都感到震惊。莱希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当他们(高地人)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男人们站在前面,手里拿着弓箭,女人们则捧着甘蔗站在后面。依万加(Ewunga)一看到这些女人,就立刻告诉我这场仗打不起来。我们挥了挥手,招呼他们过来,于是他们异常警惕地向我们走来,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打量我们。终于有几个人鼓起勇气来到我们面前,看得出来,我们的出现完全把他们震住了。我把帽子摘了下来,这个举动吓得离我们近的几个人连连后退。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土著张大了嘴,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我,想确定我是不是真人,然后他跪了下来,用手摩挲我的大腿,估计是想看看上面是不是涂了白漆,接着他又抱住我的膝盖,他那毛发浓密的头在我身上蹭来蹭去……女人和小孩也壮着胆子走上前来,一时间,我们的营地挤满了这些人,他们一个个跑来跑去、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对他们来说,我们的一切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里的“叽叽喳喳”指的就是语言,一种陌生的语言。到20 世纪60 年代,人们已经在这些与世隔绝的高地人中发现了800 种不同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中,莱希与高地人初次相遇的场景想必出现过成百上千次,每当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相遇时,这个情景都要重演一番。据我们所知,世界上的所有种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无论是霍屯督人、爱斯基摩人还是雅诺马马人。我们还从未发现不会说话的原始部族,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哪个地区曾是语言的“摇篮”——语言是从那个地方出发、传播到其他原本没有语言的人群那里的。
与其他任何语言一样,莱希的“新朋友”所使用的语言并不只是“叽叽喳喳”,它是思想的媒介,足以表达抽象的概念、无形的实体以及复杂的推理过程。面对从天而降的白人,高地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试图理解这些“白色怪物”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一种看法占了上风:这些白人是他们祖先的转世化身,或是以人形现身的幽灵,说不定到了晚上就会变回枯骨。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用实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高地人吉鲁帕诺· 艾査(Kirupano Eza’ e)后来回忆说:
我们中的一个人躲在暗处,看到他们要去大便,就跑回来说:“那些天上来的人要去那边拉屎了。”等他们拉完之后,许多人都跑过去一看究竟,结果发现同样是恶臭扑鼻,就纷纷议道:“他们的肤色也许和我们不同,但大便闻起来却一样的臭。”
序言
翻开书页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那种近乎严谨的、层层递进的论证风格。他似乎并不急于抛出惊人的结论,而是耐心地为你铺设好理解复杂概念所需的知识基石。初读时,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新手徒步者,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处理得非常自然,尽管涉及了大量的认知科学和生物学的前沿理论,但作者总能用清晰的比喻将那些晦涩的术语包裹起来,让它们变得可以消化。我特别欣赏他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那种平衡感,没有一味地偏袒某一方,而是客观地呈现了不同学派的核心论点,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这本书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要求读者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思考时间,绝不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物,更像是需要反复咀嚼的美味佳肴。
评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格局远超出了单纯的语言学范畴,它巧妙地将生物进化、神经科学乃至哲学思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宏大而迷人的知识网络。每当我以为自己把握住了某个核心观点时,作者总能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将视野拓宽,让我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这本书带来的最大的冲击,不是知识的增量,而是认知的重构。它挑战了我过去对“学习”和“天赋”之间界限的固有认知,迫使我重新审视我们对自身能力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这种被挑战和重塑的感觉,是阅读一本真正优秀著作时才会体验到的酣畅淋漓。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具批判性、也更充满敬畏的目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平凡的交流瞬间。
评分这本书在叙述节奏上的掌控力,简直可以用教科书级别来形容。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陷入枯燥的泥潭。某些段落的论述,那种层层剥茧、柳暗花明的体验,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比如,当作者开始深入探讨儿童习得语言的“奇迹”时,那种叙事张力瞬间拉满,让人不禁感叹人类心智的不可思议。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激动人心的科学侦探小说,每一个被揭示的证据,都指向一个宏大而优雅的真相。这种行文方式,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复杂理论,变得生动、立体,甚至带上了一丝哲学的浪漫色彩。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仿佛他正在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阐释语言的起源。
评分这本书的后续影响是持久而微妙的。我发现自己对身边的人说话方式、对孩子们牙牙学语的反应,都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模式。那些过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语言现象,现在都带上了一层“为什么会这样”的探究光环。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在我的头脑中播下了持续提问的种子。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在日常交流中寻找作者所描述的那些“模块化”特征。这本书的文字组织,虽然严谨,但其核心散发出的魅力是那种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无限好奇与赞叹。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物种、横跨时间的连接感,仿佛我正在与人类的进化史进行一场深层次的对话。这是一次极其充实和具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语言本能》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抽象的符号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秘密,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是在一个书店里偶然翻到的,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了——“语言本能”,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张力,仿佛它要揭示我们习以为常的交流能力背后,隐藏着某种与生俱来的、强大的驱动力。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通往人类心智最深处的那扇门。从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来看,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术性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我已经准备好沉浸在这个关于人类最独特能力的探索之旅中,希望能从中获得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现象。那种初次接触带来的期待感,是任何预告或介绍都无法替代的,它纯粹源自我对未知知识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