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216991
所属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橡胶工业
编辑推荐
该套丛书是在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的领导下,由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具体实施并完成的,集合了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强大的编写队伍。全面介绍当前废旧橡胶循环利用现状、利用技术、回收方法、工艺装备、标准和检测手段等内容,是建国以来该领域**套图书。希望能够为我国从事橡胶循环利用产业的部门和相关人士提供完整的可供学习参考的适用书籍,共同走一条*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之路。
第1章概论/
1.1翻新轮胎市场情况
1.1.1国际翻新轮胎市场情况
1.1.2中国翻新轮胎市场情况
1.2轮胎翻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2.1轮胎翻新可大量节约短缺资源和降低石油或天然气能耗
1.2.2轮胎翻新可大幅度降低汽车轮胎的运输成本
1.3我国轮胎翻新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3.1我国轮胎翻新业的发展情况
1.3.2我国轮胎翻新业存在的问题
1.4轮胎行业“十二五”发展对轮胎翻新发展的影响
1.5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轮胎的分类与结构/
2.1轮胎结构简介
2.1.1外胎骨架的排列方式
2.1.2子午线轮胎的结构
2.1.3斜交轮胎的结构
2.2充气轮胎的分类和英文代号
2.2.1充气轮胎的分类和识别标志
2.2.2轮胎标识和组成
2.2.3汽车轮胎的外胎组成
2.2.4轮胎规格和标志
2.2.5轮胎制造厂的其它标志和几点说明
2.2.6轮胎各主要部件的特性
2.2.7斜交轮胎的缓冲层和子午胎的带束层作用
2.3充气轮胎的设计简介
2.3.1轮胎负荷与强度计算依据
2.3.2子午线轮胎设计依据和要求
2.4外胎花纹设计的基本要求
2.4.1载重轮胎(新胎)胎面花纹设计要求
2.4.2载重轮胎(翻新胎)胎面花纹设计要求
2.5其它结构轮胎
参考文献
第3章轮胎的滚动力学/
3.1充气轮胎的滚动力学
3.1.1轮胎充气的作用
3.1.2轮胎充气后的应力应变
3.1.3轮胎负荷下滚动性能
3.1.4轮胎滚动阻力、湿滑与磨耗
3.1.5载重轮胎滚动阻力分布
3.2提高轮胎耐久性的措施
3.3提高轮胎高速性能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章翻新轮胎的使用与保养/
4.1翻新轮胎的安装、拆装、使用与保养
4.1.1轮胎装配
4.1.2轮胎拆装应按规定进行
4.1.3轮胎的使用要求
4.1.4轮胎的保养
4.1.5轮胎的储运
4.2载重汽车轮胎安装、使用、保养不当引发的缺陷与损伤
4.2.1载重汽车轮胎使用寿命的评估
4.2.2轮胎气压不当造成非正常破损的一般原因
4.2.3轮胎使用不当造成非正常破损的一般情况
4.2.4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的使用比较
4.3轮胎磨损和损伤原因分析和图例
4.3.1轮胎磨损影响因素
4.3.2轮胎异常磨损原因分析
4.3.3预硫化胎面翻新轮胎异常磨损、损伤原因分析及图例
参考文献
第5章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5.1橡胶
5.1.1天然橡胶
5.1.2合成橡胶
5.2配合剂
5.2.1硫化剂
5.2.2促进剂
5.2.3硫化活性剂
5.2.4防护剂
5.2.5补强剂
5.2.6填充剂
5.2.7偶联剂
5.3加工助剂
5.3.1分散剂
5.3.2增塑剂
5.3.3均匀剂
5.3.4增黏剂
5.3.5多功能助剂
5.3.6模量增强剂HMZ
5.3.7防焦剂
5.3.8脱模剂
5.4功能性助剂
5.4.1抗疲劳剂PL600
5.4.2塑解剂
5.5慎用的原材料
5.6我国有关橡胶及使用的原材料的环境安全的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第6章翻新轮胎胶料性能要求与配方/
6.1翻新轮胎胶料组成
6.2胶料配方原则和配方设计方法
6.2.1配方设计程序
6.2.2配方设计依据
6.2.3轮胎胶料整体配方设计
6.2.4制定胶料技术经济指标
6.2.5配方组分品种和数量的选择
6.2.6配方试验程序
6.2.7橡胶配方表示形式和设计
6.2.8翻修子午线轮胎胶料配方的整体设计
6.3橡胶和配合剂并用技术
6.3.1橡胶并用
6.3.2硫化及硫化剂的选择
6.3.3促进剂的选择与并用
6.3.4防老剂并用
6.4翻新和修补轮胎使用胶料的配方设计
6.4.1胶料配方设计原则
6.4.2配方设计方法
6.5正交回归配方设计法
6.5.1正交试验设计法
6.5.2用计算机筛选优配方
6.6翻新轮胎使用的胶料性能要求和配方
6.6.1胎面胶配方
6.6.2缓冲胶、预硫化缓冲胶、肩垫胶、填充胶配方
6.6.3包封套胶、硫化内胎胶、水胎胶、硫化胶囊胶配方
6.7修补轮胎胶料配方
6.8工程轮胎翻新胎面胶使用的胶料性能要求及配方
6.8.1工程轮胎胎面胶配方举例
6.8.2不同胶种及配合剂对工程轮胎胎面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6.9降低翻新轮胎胶料滚动阻力的措施
6.9.1炭黑的选择
6.9.2胎面基部胶采用的低生热及低滚动阻力配方
6.9.3低滚动阻力胎面胶配方
参考文献
第7章胶料加工/
7.1炼胶工艺
7.1.1炼胶工艺及质量要求
7.1.2炼胶设备及炼胶原理
7.1.3炼胶准备工艺
7.1.4胶料的混炼工艺
7.1.5混炼胶的质量检验
7.2挤出工艺及设备
7.2.1挤出设备及挤出原理
7.2.2胎面胶挤出工艺
7.2.3缓冲胶挤出热贴工艺
7.3缓冲胶压延工艺
7.3.1压延设备及压延原理
7.3.2缓冲胶的压延工艺
参考文献
第8章胎体选择、清洁、干燥与检验/
8.1胎体选择
8.1.1载重汽车翻新轮胎胎体选择
8.1.2载重汽车翻新轮胎胎体穿洞性损伤与尺寸及部位规定
8.1.3载重汽车翻新轮胎胎体分级
8.1.4工程机械翻新轮胎胎体选择
8.1.5工程机械翻新轮胎胎体洞口位置允许大尺寸
8.1.6载重轮胎人工初检及清除胎体杂物
8.2胎体的清洁、干燥
8.2.1胎体清洁
8.2.2洗胎机
8.2.3胎体干燥
8.3胎体人工复检
8.3.1人工检查机
8.3.2载重汽车翻新轮胎充高/低压气体检查
8.4胎体无损检查
8.4.1钉眼检查
8.4.2激光数字剪切散斑轮胎无损检测
8.4.3轮胎用X射线检查
8.4.4轮胎超声波检查
8.4.5电磁波(扫描)检查钢丝生锈
8.5轮胎平衡试验机
8.5.1轮胎静平衡试验机
8.5.2轮胎动平衡/不圆度试验机
8.6载重轮胎不圆度(径向及侧向跳动)检测设备
参考文献
第9章旧胎体打磨/
9.1胎体打磨、检查与处置
9.1.1胎体打磨基本要求
9.1.2磨纹分级与应用
9.1.3磨纹粗度控制
9.1.4打磨弧度和尺寸的控制
9.1.5打磨机台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9.1.6各种轮胎翻新方法的打磨要求
9.1.7胎体打磨后检查与处置
9.2轮胎翻新打磨装备
9.2.1机械样板仿形磨胎
9.2.2翻新轮胎打磨机
9.3磨胎机的配件
9.3.1轮胎补充打磨装置
9.3.2磨胎机使用的磨头、锯齿片、钢丝轮
参考文献
第10章胶浆制备与喷涂/
10.1概述
10.2胶浆制备
10.2.1溶剂的选择
10.2.2胶浆制备方法
10.2.3胶浆制备设备
10.3喷涂胶浆、干燥工艺要求及设备
10.3.1喷涂胶浆、干燥设备
10.3.2喷涂胶浆工艺要求
10.3.3喷涂胶浆使用的设备
10.4水基胶浆与效果
10.5免涂胶浆的工艺与装备
参考文献
第11章预硫化胎面翻胎贴合与成型/
11.1条形及环形预硫化胎面翻胎贴合与成型工艺
11.2贴合前胎体检查和补充加工
11.3预硫化缓冲胶的质量要求和制备
11.3.1缓冲胶的质量标准
11.3.2低温缓冲胶片的制备
11.4条形预硫化胎面胶坯生产和胎面贴合前补充加工
11.4.1条形预硫化胎面胶坯的生产
11.4.2条形预硫化胎面质量要求和标准
11.4.3条形预硫化胎面贴合
11.4.4翼形及双弧形预硫化胎面
11.5环形预硫化胎面胶坯生产和胎面贴合前补充加工
11.5.1环形预硫化胎面的胶坯制作
11.5.2环形预硫化胎面质量要求和标准
11.5.3环形预硫化胎面贴合前补充加工
11.6包封套的品种、使用和制备
11.6.1内、外包封套的品种和使用
11.6.2夹持环密封专用的长裙边式包封套
11.6.3包封套制备
11.6.4延长包封套使用寿命的方法
11.6.5外包封套成品外观质量检查标准
11.7条形预硫化胎面翻新工艺
11.7.1条形预硫化胎面超长压缩贴合成型工艺
11.7.2预硫化胎面翻新轮胎贴合工艺
11.7.3贴(含压出热贴)缓冲胶及贴合预硫化胎面成型设备
11.7.4包封套拆装机
11.7.5翻转式钢圈拆装机
11.7.6硫化钢圈
11.8预硫化胎面翻新新工艺
11.9预硫化胎面翻新大、巨型工程轮胎成型工艺及设备方案设计
11.9.1生产工艺流程图
11.9.2预硫化胎面翻新法翻新工程轮胎工艺图例
11.9.3巨型工程轮胎成型工艺及设备设计构想
11.9.4热缠绕贴缓冲胶,用夹持环翻新大、巨型工程轮胎需研
发的装备
11.10环形预硫化胎面翻胎成型工艺及设备
11.10.1环形预硫化胎面翻胎冷贴缓冲胶、套贴胎面、套包封套
成型工艺
11.10.2环形预硫化胎面翻胎成型设备
11.10.3环形预硫化胎面翻胎成型操作
11.11三种使用包封套方案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第12章预硫化胎面翻新硫化/
12.1概述
12.2翻新轮胎硫化前的技术准备
12.3制定预硫化胎面翻新硫化条件
12.3.1硫化温度的选择
12.3.2硫化压力的选择
12.3.3硫化加热和加压介质的选择
12.3.4翻新轮胎硫化条件的评估及测温仪测定的方法
12.3.5预硫化胎面翻胎硫化条件确定的操作实例
12.4条形预硫化胎面制备
12.4.1条形预硫化胎面品种与规格
12.4.2条形预硫化胎面质量标准与要求
12.4.3条形预硫化胎面硫化工艺
12.4.4条形预硫化胎面硫化机
12.4.5预硫化胎面硫化条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12.4.6条形预硫化胎面缺陷与解决措施
12.5环形预硫化胎面硫化
12.5.1立式环形预硫化胎面硫化工艺
12.5.2立式环形预硫化胎面硫化机
12.5.3芯模膨胀型环形胎面硫化机
12.5.4卧式环形胎面硫化机
12.5.5立式环形预硫化胎面硫化机合模机构改进意见
12.5.6常用的胎面花纹及其特性
12.6卧式硫化罐硫化的操作工艺
12.6.1硫化入罐前检查及安装轮胎硫化辅件
12.6.2轮胎翻新硫化工艺操作
12.7预硫化胎面翻新轮胎的装备
12.7.1硫化罐
12.7.2其它翻新轮胎硫化的配套装备
12.7.3建立轮胎进出硫化罐的运输系统
12.7.4立式硫化罐热水硫化体系
12.7.5翻新轮胎出厂检查设备
12.8使用翻胎硫化机(两瓣模)进行预硫化翻新硫化
12.9翻新巨型工程轮胎在黏合层下埋设加热带(网)
12.10翻新的轮胎硫化出现的缺陷及处理意见
12.10.1预硫化胎面翻新时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意见
12.10.2轮胎胎面及缓冲胶起拱、花纹沟变形缺陷及处理意见
12.11翻新轮胎使用时因翻新问题出现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13章模型法翻新轮胎的成型与贴合/
13.1模型法翻新轮胎的技术与贴合基本要求
13.1.1胎体打磨、贴合与硫化模具的尺寸关系
13.1.2胎体打磨、贴合与硫化模具配合的经验公式
13.1.3翻新轮胎胎面胶半成品长、宽、厚
13.1.4胎体打磨、贴合与硫化模具配合的实例
13.2翻新轮胎胎面成型与贴合方法
13.2.1人工冷贴合缓冲胶片和胎面胶片
13.2.2胎面胶缠贴法成型
13.2.3工程轮胎胎面缠贴成型机
13.2.4胎面胶缠贴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2008年8月29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进入21世纪我国橡胶工业飞速发展,但天然橡胶等资源非常短缺,产品使用及产生的废品对环境也构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橡胶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任重道远。近年国内外对提高橡胶资源利用开发了不少新的技术和方法,但国内尚无一套较全面推介这些新技术、要求和方法的书籍。
轮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是将轮胎进行翻新再利用。我国有关部门也有规划要将轮胎翻新量的比率大幅提高。
近年我国翻胎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轮胎翻新量10年内提高了一倍多,翻胎新技术正在进入应用和推广阶段。特别是翻胎装备有很大的提高,达到国际相近水平,由进口变为出口。国际上对翻新轮胎的安全、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然而我国近二十余年来较全面介绍翻修轮胎的书未见出版,本书主要介绍国内外翻胎新技术与装备及安全质量要求,以求填补这一空缺。
本书力求实用、新颖,对引入的某些理论及新的资料多用实例加以佐证。为增加读者视野及开发思路引入了一些国内外翻胎业现仍在研发的技术,且本书编者也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汽车维修技术的初学者,市面上关于汽车维修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发动机、底盘等常见部件的维修。对于轮胎这种看似简单但又至关重要的部件,涉及到翻新和修补的技术,我一直感觉了解不多。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轮胎翻修技术”、“轮胎修补技术”、“轮胎生产工艺”等关键词,让我觉得它能够为我提供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够从最基础的轮胎结构开始讲起,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轮胎(如子午线轮胎、斜交线轮胎)的构造特点,以及胎面、胎侧、胎肩等各个部分的具体功能。此外,书中关于轮胎磨损原因的分析,以及常见的轮胎损伤类型(如扎钉、割伤、鼓包、老化等),我也非常期待。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轮胎修补技术,比如冷补、热补、蘑菇钉修补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关于轮胎翻新工艺的介绍,我也非常感兴趣,想了解如何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让旧轮胎焕发新生。
评分我是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了解轮胎制造和维护技术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涵盖了“现代轮胎翻修技术与装备”、“轮胎翻新”、“轮胎修补技术”、“轮胎生产工艺”等多个关键领域,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材料学、力学和制造工艺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轮胎产业,特别是轮胎的再生利用,我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系统化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可以帮助我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轮胎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混炼、压延、挤出、成型、硫化等关键步骤,让我对轮胎的诞生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关于轮胎翻新和修补技术的详细阐述,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轮胎的生命周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轮胎失效分析的案例,以及如何通过翻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提升轮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非常有意义。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入行不久的轮胎维修学徒,之前一直在老师傅手下打下手,学到的多是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方面总是感觉欠缺。这次看到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的标题很吸引人,涵盖了“技术”、“装备”、“修补”、“翻新”、“工艺”等多个方面,我觉得这本应该能系统地解决我目前在理论上的短板。书里对轮胎的结构解析非常到位,我之前对子午线轮胎、斜交线轮胎的区别,以及胎体、带束层、胎面、胎肩等各个部分的具体作用,理解得都不是特别透彻。这本书用清晰的图解和详细的文字,把这些都讲明白了,我这才知道原来轮胎内部的构造是如此的复杂和精妙。更重要的是,书里对于各种常见的轮胎损伤,比如扎钉、割伤、鼓包、老化等,都给出了详细的判断标准和相应的修补方法。尤其是修补材料的选择,比如冷补胶、热补胶、生料带等等,不同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书里都做了比较区分。这对我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合适的修补方式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想知道,书里有没有专门讲解如何使用一些现代化的轮胎修补设备,比如自动打磨机、硫化机等,因为我知道现在很多修理厂都在用这些设备,效率和质量都比传统方法要高很多。
评分我是一名汽车爱好者,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车辆保养。虽然我不打算亲自进行轮胎翻新,但一直对这项技术充满好奇。轮胎作为汽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寿命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这本书的书名包含了“现代”、“技术”、“装备”、“修补”、“翻新”、“工艺”等关键词,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非常全面的介绍轮胎再生技术的书籍。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关于轮胎翻新的视频,但总感觉不够系统,很多操作细节和背后的原理都不太清楚。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系统学习的愿望。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轮胎损伤,比如胎面磨损、侧壁损伤、鼓包等,以及针对这些损伤,究竟有哪些不同的修补和翻新方法。同时,我也很想了解,在进行轮胎翻新时,所使用的各种化学材料,比如修补胶、翻新胶等,它们的成分和性能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们对轮胎整体性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此外,书里提及的“装备”,我非常感兴趣,想知道现在有哪些先进的设备可以辅助进行轮胎翻新,并且它们是如何提高翻新效率和质量的。
评分我对环保和资源再利用领域一直很关注,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了。这本书的主题——“现代轮胎翻修技术与装备”、“轮胎翻新”、“轮胎修补技术”——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我深知,废旧轮胎的处理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而轮胎的翻新和再生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轮胎翻新技术和工艺,以及配套的各种现代化装备。这包括但不限于翻新前的轮胎检测技术、翻新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控制、以及翻新后轮胎的质量评估和安全标准。我也很想了解,通过翻新技术,是否能够有效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轮胎的生产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经济实惠的选择。此外,书中关于轮胎修补技术的介绍,也让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修补就能让轮胎重新恢复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轮胎翻新技术一直抱着一种观望甚至有些抵触的态度。总觉得“翻新”出来的东西,总不如原装的好。但这次偶然翻开这本书,确实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书里详细地介绍了轮胎磨损的原因,从最常见的磨损类型,比如不均匀磨损、偏磨,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磨损,比如老化、割伤等等。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这些问题,还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比如胎压不正常、四轮定位失准、驾驶习惯等等。这部分内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甚至可以应用到日常的车辆使用中,提前预防轮胎的过度磨损。更让我惊讶的是,书里对翻新过程的描述,一点也不含糊。从旧轮胎的检查、清洁、打磨,到修补材料的选择、硫化工艺的控制,再到最后的动平衡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写得非常细致。我之前以为翻新就是简单地把破损的地方补一下,然后重新充气就完事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业过程,需要精准的工艺和专业的设备。它让我意识到,好的翻新技术,不仅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性能。我很想知道,书里有没有介绍一些针对不同类型损坏的修补方法,比如侧壁鼓包或者胎面脱落,这些比较严重的损坏,是否也能通过翻新技术得到有效的修复?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汽车修理师傅,从业几十年,对汽车的各个部件都比较熟悉,但唯独在轮胎翻新这个领域,我总觉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以前我们修补轮胎,很多都是凭经验,简单的扎伤用胶片粘一下,严重的就直接换新。现在听说的“翻新胎”技术,感觉比我们那时候要复杂很多,也更讲究科学性。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书里对不同类型轮胎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翻新过程中的差异,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之前就对卡车轮胎和轿车轮胎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过好奇,这本书里应该会有解释。而且,书里还深入讲解了轮胎磨损的各种成因,不仅仅是简单的磨损,还包括了化学老化、机械损伤等等,这让我认识到,判断一个轮胎是否适合翻新,需要非常专业的评估。书里关于翻新工艺的描述,从前期的检查、清理,到后期的硫化、动平衡,都写得非常具体,而且用了不少专业术语,这让我感觉内容非常扎实。我特别想知道,书里有没有介绍一些老式轮胎翻新和现代轮胎翻新技术的区别和演变过程?毕竟,我以前接触的都是一些比较老的技术,想知道现在的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家老书店偶然发现的,当时就被它朴实的封面吸引了。我本身对汽车维修行业有点兴趣,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入门书籍。市面上关于汽车保养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日常清洁和简单检查,对于更深层次的维修技术,比如轮胎翻新这种,资料就显得比较零散。我一直很好奇,轮胎到底是怎么被“翻新”的,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很有技术含量。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指这个核心,而且包含“现代”、“技术”、“装备”这些词,让我觉得内容会比较新,而且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器械的使用。我翻看了几页,感觉里面的术语虽然不少,但配图比较清晰,一些步骤的分解图也很有帮助。虽然我还没完全看完,但已经对轮胎的结构、磨损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翻新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不同设备有了初步的概念。我特别想知道,书里有没有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轮胎的翻新方法,因为我知道轿车轮胎和卡车轮胎的结构和受力肯定不一样,它们在翻新的时候,工艺上也会有区别吧?另外,我也很想了解,现在市面上很多声称“翻新胎”的产品,它们的质量到底有没有保障,和书里介绍的“正规”翻新工艺有什么不同?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觉得原来不起眼的旧轮胎,背后还有这么一套复杂的再生技术。
评分我是一名汽车零部件的从业者,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轮胎产品。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轮胎翻新业务,但对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书名“现代轮胎翻修技术与装备”、“轮胎翻新”、“轮胎修补技术”、“轮胎生产工艺”等,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专业和前沿。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现代轮胎翻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橡胶材料的特性、硫化过程的化学反应、以及不同翻新工艺对轮胎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于书中提到的“装备”,我也非常期待,想了解目前有哪些最先进的翻新设备,它们是如何提高翻新效率、精度和产品质量的。此外,关于轮胎生产工艺的介绍,也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轮胎的整个生命周期。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分析轮胎翻新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我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翻新轮胎质量的标准和方法,这对于我们在采购或使用翻新轮胎时非常有帮助。
评分我一直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很感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立刻就被吸引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轮胎一旦磨损或损坏,就只能报废,然后被填埋或者焚烧,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轮胎“再生”的希望。它不仅仅是介绍如何修补,更侧重于“翻新”这个概念,从技术层面探讨如何让已经使用过的轮胎,通过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重新焕发生机。我被书中关于轮胎材料学的部分深深吸引,它介绍了橡胶的成分、性能,以及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变化规律。这让我明白,轮胎的翻新并非简单的“缝缝补补”,而是需要对橡胶材料有深刻的理解。书里还提到了各种翻新设备,比如翻新机、硫化罐、动平衡机等等,并且对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让我认识到,现代化的轮胎翻新产业,已经非常成熟和专业化。我特别想了解,书里是否有关于翻新轮胎的性能测试和质量认证标准?毕竟,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安全和耐用性。如果翻新轮胎能够达到与新轮胎相当的性能,并且有严格的质量保证,那么它将会在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