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是专业而实用的投资手册,也是一首对优秀企业的颂歌;有趣的案例和观点,不仅能让投资者受益匪浅,还能让追求建立高品质企业并长久经营的领导者获益良多。
2、清晰易懂,见解深刻。本书结合了识别可持续增长(Sustainable growth)的洞察力以及精准的运算,让你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出击,并提供有利可图的投资艺术
从价值投资跃迁品质投资
在不确定市场赚取确定性收益
在本书中, 劳伦斯联合知名基金公司AKO Capital 的两位投资组合经理,结合寻找并投资高品质公司的亲身经历,提出衡量高品质企业的三大指标:强大的且可预测的现金增值能力、资本可持续的高回报和极具吸引力的增长机会。同时,他们详细解读联合利华、通力电梯、瑞安航空、爱马仕等名企案例,透彻解析定价权、收费公路、“低价+”、全球化能力等可以让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12 种盈利模式及其“护城河”。
他们认为,让投资者获利的出色技能不仅是找到拥有“护城河”的企业,更是如何持有这些企业。因此,他们还分享了周期性、技术革新、消费者偏好等诱惑以及有效降低投资错误的风险的方法。
另外,本书不仅可以让投资者获取丰厚利润,还可以帮助企业家或高管打造高品质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劳伦斯·A. 坎宁安(Lawrence A.Cunningham)
他著有十几部作品,包括 1996 年后不断再版的关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先生传说的系列书籍——《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卡多佐法律评论出版社 1997 年出版)、广受好评的《chao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价值的持久值》(Berkshire Beyond Buffett: The Enduring Value of Values)(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4 年出版)、《现实世界的契约 :流行契约的故事及其重要性》(Contracts in the Real World :Stories of Popular Contracts and Why They Matter)(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坎宁安的专栏文章经常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发表,包括《金融时报》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其研究成果也刊登在由哥伦比亚、哈佛、范德堡等大学出版的出众学术期刊中。
他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极受欢迎的教授,广泛开设讲座,每年为各种学术、商业和投资团体开设的讲座逾 50 场次。
托克尔·T. 艾德(Torkell T. Eide)
他最初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融资实践的企业管理顾问,随后连续三年担任AKOCapital 的投资分析师,之后连续四年任挪威 SKAGEN 基金的90亿美元全球股票基金投资组合经理。
2013年,他重返 AKO Capital,任投资组合经理一职。艾德曾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
帕特里克·哈格里夫斯(Patrick Hargreaves)
他是AKO Capital 的投资组合经理。 在2011年加入 AKO Capital 以前,他在高盛投资集团(Goldman Sachs)工作了八年,先领导欧洲中小型股票研究团队,后成为泛欧研究部门副部长。
此前,他是嘉诚集团(Cazenove)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s)的注册会计师。哈格里夫斯获牛津大学英国文学学位。
这本书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投资技巧的提升,更在于对商业世界运行逻辑的深刻洞察。我之前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加上强大的执行力,就能确保企业的成功。但这两本书让我明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仅仅拥有这些还不够,企业还需要有能够抵御竞争对手“侵蚀”的“防御工事”,也就是“护城河”。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不同类型的护城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企业长期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赞同作者关于“时间和耐心”对于价值投资的重要性。许多强大的护城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企业长期经营、积累、甚至是通过一些“非理性”的决策才逐渐形成的。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些“护城河”的力量完全显现,并且要相信那些拥有坚固护城河的企业,终将会在市场的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
评分读完这两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价值”的定义发生了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将价值等同于低估值,即“便宜”。但现在,我更倾向于理解为“持续的竞争优势”。作者反复强调,伟大的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期跑赢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拥有难以被模仿的“护城河”。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识别和评估这些护城河,包括但不限于:强大的品牌忠诚度、独特的专利技术、显著的网络效应、以及低成本的生产和分销能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时,也挖掘出了它们隐藏的“护城河”,比如某些拥有独特地理位置优势或者历史悠久的工艺的制造商。这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看似“老旧”的行业中,也可能存在着被市场低估的、拥有坚实竞争壁垒的投资标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市场,让我不再仅仅关注那些热门的概念股,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真正具有长期生命力的企业。
评分这两本书共同构筑了一个关于“护城河”的宏大叙事,让我在投资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我之前常常会陷入对短期市场波动的焦虑,追逐热点,但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稳定、更长远的投资框架。作者对“护城河”的层层剖析,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巴菲特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取得辉煌的投资成就,这背后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执着追求。书中的许多观点,比如“竞争是企业最大的敌人”,以及“企业应该努力构建宽阔而持久的护城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一些成熟企业时,对于其“惰性”和“僵化”的警告,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拥有强大的护城河,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否则“护城河”也会逐渐干涸。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我“买什么”,更教我“如何思考”,如何从更宏观、更本质的角度去理解一家企业。
评分在阅读《巴菲特的护城河》和《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在梳理和呈现复杂投资理念时的功力。这两本书并非简单堆砌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读者逐步深入价值投资的核心。作者对于“护城河”的解读,让我意识到这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加固和拓展的经营战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企业文化”对护城河作用的论述,这往往是被许多技术分析或者财务分析所忽略的因素。一个强大的、能够凝聚员工、激发创新、并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的的企业文化,其无形的影响力远超想象,它能够让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灵活和 resilient。书中的许多分析都紧密结合了实际案例,例如对某些科技巨头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其产品本身的创新,更着眼于其用户粘性、数据积累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这些都是构成其强大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让我对“什么才是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投资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一直认为投资就是买入被低估的股票,然后等待其升值,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发现“便宜货”,更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穿越周期、抵御竞争的“内在价值”是如何形成的。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护城河”这一概念的拆解,从品牌、专利、网络效应、成本优势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通过大量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分析可口可乐的案例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品牌知名度上,更是深入挖掘了其全球分销网络的强大壁垒,以及消费者长久以来形成的饮用习惯所带来的强大网络效应,这些都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透视眼镜”,能够更敏锐地洞察到那些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它教会我如何从企业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去评估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对我未来的投资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