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 | 作者 | 阮仪三() |
| 定价 | 88.00元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ISBN | 9787547312636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343000 | 页码 | |
| 版次 | 2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 |
| 作者简介 | |
| 阮仪三,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2014年阮仪三获得美国圣母大学颁发的“亨利·霍普·里德奖”以表彰他几十年来为保护众多中国的历史城镇与建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卫士”“古城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 |
| 目录 | |
| & 目录 序言 前言 1. 福建连城培田古村 2. 福建福州林浦古村 3. 福建浦城观前古村 4. 江西吉水双元古村 5. 江西吉水燕坊古村 6. 江西吉水仁和店古村 7.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8. 江西吉安钓源古村 9. 江西赣县白鹭古村 10. 江西南昌安义古村 11. 浙江江山清漾古村 12. 浙江缙云河阳古村 13. 浙江宁海许家山古村 14. 浙江遂昌独山古村 15. 浙江奉化溪口岩头古村 16. 河南信阳毛铺古村 17. 湖北大冶水南湾古村 18. 广东龙门功武古村 19. 贵州安顺云山屯及本寨古村 20. 山东烟台养马岛古村 21. 浙江杭州塘栖运河古镇 22. 浙江海宁长安运河古镇 23. 浙江桐乡崇福运河古镇 24. 江苏吴江震泽运河古镇 25. 江苏吴江平望运河古镇 26. 江苏扬州湾头运河古镇 27. 江苏江都邵伯运河古镇 28. 江苏高邮运河古城 29. 江苏新沂窑湾运河古镇 30. 江苏邳州土山运河古镇 31. 山东阳谷张秋运河古镇 32. 山东聊城周店、七级、阿城运河古镇 33. 山东临清运河古城 34. 天津杨柳青运河古镇 35. 河南安阳道口运河古镇 36. 河北邯郸广府古城 37. 湖南怀化洪江古城 38. 湖南郴州汝城古城 39. 湖南洪江黔城古城 40. 陕西旬阳古城 41. 广东珠海唐家湾古镇 42. 广东珠海唐家湾会同村 43. 广西北海老城 44. 海南文昌铺前老街 45. 湖北恩施庆阳坝凉亭老街 46. 湖北武汉昙华林老街 47. 江西铅山石塘古镇 48. 江西铅山陈坊古村 49. 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 50. 陕西铜川陈炉古镇 |
| 编辑推荐 | |
| 1.中国古城、古镇、古村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观念信息。本书汇集了全面深入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调研所获得的基本情况,是一部生动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著作。2.本书对中国民间社会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一个了解中国,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也给从事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官员参考决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次接触《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书中描绘的中国古城、古镇、古村,仿佛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幅幅立体而生动的画面。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记录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更是在捕捉那些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文气息。我仿佛能听到古老街道上孩童的嬉笑声,能闻到老宅院里飘出的饭菜香,更能感受到那份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书中对每一个古村落的介绍,都充满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独到之处,他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亮点,从平凡之中挖掘出不凡的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他没有将这些古老的村落视为过时的遗迹,而是看作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的精神家园。这本书让我对“故乡”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根基。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多一份敬意,对传统生活多一份向往。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华书店》,便被它深沉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痴迷于那些散落在民间、鲜为人知的古老聚落。书中通过作者细致的笔触,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那些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院墙,以及屋檐下随风摇曳的灯笼,都在作者的描绘下鲜活起来。我仿佛能听到古镇上早市的喧嚣,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炊烟和草药的混合香气,感受到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生活。书中对建筑风格的考究,对当地民俗风情的描绘,都充满了学者的严谨和旅行者的热情。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古迹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任何地图或历史资料都无法给予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这些古老村落的深切情感,那种对逝去时光的眷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获得新的启示,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珍贵之作。
评分《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料集。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是将历史事件、建筑特点、民俗风情,巧妙地融入到作者的个人体验和感悟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写那些古村落时,不仅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古迹,更深入挖掘了隐藏在这些古老建筑背后的家族故事、社会变迁和民间智慧。每当我读到关于某个古老家族的兴衰史,或是某个传统技艺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叙述时,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古村落,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这些尘封记忆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关注,比如老宅门口的门神画像,屋檐下悬挂的年画,以及老人们口中的一些古老歌谣。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生动、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家”的意义,以及“乡愁”的由来。
评分这本《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华书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进行了一场深度文化漫游。不同于那些走马观花的旅游指南,这本书更加注重挖掘每个古村落背后的故事和人文内涵。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传说,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视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到那些关于能工巧匠的技艺传承,关于世代守护祖训的家族故事,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似乎越来越容易忘记根在哪里,忘记我们从何而来。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在现代化浪潮中依然坚守的传统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比如老屋上雕刻的吉祥图案,院子里盛开的某种不知名的小花,以及村民们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这些细节共同构筑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古村落画卷,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保护古村落不仅仅是保护建筑,更是保护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传承。
评分当我拿到《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时,我并没有立刻投入阅读,而是先翻看了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书名本身就透着一股古朴和探索的意味,“遗珠拾粹”四个字,已经足够引起我这个对历史文化寻访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的内容更是印证了我的猜测。作者似乎拥有着一种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那些容易被现代人忽视的、却又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生活痕迹。比如,对某个古桥建造年代的考证,对某种传统手工艺失传的惋惜,对某个古老习俗的细致解读。这些内容不是枯燥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甚至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踏察过程中,与当地村民交流时的那种真诚与尊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又饱含深情,读起来没有丝毫的压力,反而有一种亲切感。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就有如此多的宝贵遗产,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或者说,缺乏像作者这样,愿意花时间去挖掘、去记录、去传承的人。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次旅行的记录,不如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溯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