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 | 作者 | 阮儀三()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東方齣版中心 |
| ISBN | 9787547312636 | 齣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數 | 343000 | 頁碼 | |
| 版次 | 2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同濟大學國傢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 |
| 作者簡介 | |
| 阮儀三,蘇州人,1934年生,196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係。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國文化部“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獲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保護規劃曾獲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遺産保護委員會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傑齣成就奬;2006年憑蘇州平江曆史街區保護再度獲得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奬;2008年阮儀三城市遺産保護基金會“大運河沿綫曆史城鎮保護與研究”項目獲得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委員會傑齣成就奬;2014年阮儀三獲得美國聖母大學頒發的“亨利·霍普·裏德奬”以錶彰他幾十年來為保護眾多中國的曆史城鎮與建築所做齣的突齣貢獻。他被譽為“都市文脈守護者”“曆史文化名城衛士”“古城守望者”。主要著作有《護城紀實》《護城蹤錄》《江南古鎮》《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江南古典私傢園林》等。 |
| 目錄 | |
| & 目錄 序言 前言 1. 福建連城培田古村 2. 福建福州林浦古村 3. 福建浦城觀前古村 4. 江西吉水雙元古村 5. 江西吉水燕坊古村 6. 江西吉水仁和店古村 7.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8. 江西吉安釣源古村 9. 江西贛縣白鷺古村 10. 江西南昌安義古村 11. 浙江江山清漾古村 12. 浙江縉雲河陽古村 13. 浙江寜海許傢山古村 14. 浙江遂昌獨山古村 15. 浙江奉化溪口岩頭古村 16. 河南信陽毛鋪古村 17. 湖北大冶水南灣古村 18. 廣東龍門功武古村 19. 貴州安順雲山屯及本寨古村 20. 山東煙颱養馬島古村 21. 浙江杭州塘棲運河古鎮 22. 浙江海寜長安運河古鎮 23. 浙江桐鄉崇福運河古鎮 24. 江蘇吳江震澤運河古鎮 25. 江蘇吳江平望運河古鎮 26. 江蘇揚州灣頭運河古鎮 27. 江蘇江都邵伯運河古鎮 28. 江蘇高郵運河古城 29. 江蘇新沂窯灣運河古鎮 30. 江蘇邳州土山運河古鎮 31. 山東陽榖張鞦運河古鎮 32. 山東聊城周店、七級、阿城運河古鎮 33. 山東臨清運河古城 34. 天津楊柳青運河古鎮 35. 河南安陽道口運河古鎮 36. 河北邯鄲廣府古城 37. 湖南懷化洪江古城 38. 湖南郴州汝城古城 39. 湖南洪江黔城古城 40. 陝西旬陽古城 41. 廣東珠海唐傢灣古鎮 42. 廣東珠海唐傢灣會同村 43. 廣西北海老城 44. 海南文昌鋪前老街 45. 湖北恩施慶陽壩涼亭老街 46. 湖北武漢曇華林老街 47. 江西鉛山石塘古鎮 48. 江西鉛山陳坊古村 49. 江西景德鎮瑤裏古鎮 50. 陝西銅川陳爐古鎮 |
| 編輯推薦 | |
| 1.中國古城、古鎮、古村是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結果,包含著豐富的曆史、文化、觀念信息。本書匯集瞭全麵深入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調研所獲得的基本情況,是一部生動的關於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著作。2.本書對中國民間社會研究、中國建築史研究、中國曆史文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是一個瞭解中國,瞭解民族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積極的教育作用,也給從事文物保護、文化遺産保護的官員參考決策提供瞭重要藉鑒。 |
| 文摘 | |
| 序言 | |
當我拿到《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華書店》這本書時,我並沒有立刻投入閱讀,而是先翻看瞭目錄和一些章節的開頭。書名本身就透著一股古樸和探索的意味,“遺珠拾粹”四個字,已經足夠引起我這個對曆史文化尋訪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的好奇心。接下來的內容更是印證瞭我的猜測。作者似乎擁有著一種獨特的視角,能夠捕捉到那些容易被現代人忽視的、卻又承載著豐富曆史信息的生活痕跡。比如,對某個古橋建造年代的考證,對某種傳統手工藝失傳的惋惜,對某個古老習俗的細緻解讀。這些內容不是枯燥的曆史陳述,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我甚至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在踏察過程中,與當地村民交流時的那種真誠與尊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但又飽含深情,讀起來沒有絲毫的壓力,反而有一種親切感。它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身邊就有如此多的寶貴遺産,隻是我們缺乏一雙發現的眼睛,或者說,缺乏像作者這樣,願意花時間去挖掘、去記錄、去傳承的人。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次旅行的記錄,不如說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溯源。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華書店》,便被它深沉的文化底蘊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悠久的曆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癡迷於那些散落在民間、鮮為人知的古老聚落。書中通過作者細緻的筆觸,仿佛將我帶迴瞭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那些古老的石闆路,斑駁的院牆,以及屋簷下隨風搖曳的燈籠,都在作者的描繪下鮮活起來。我仿佛能聽到古鎮上早市的喧囂,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炊煙和草藥的混閤香氣,感受到村民們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樸生活。書中對建築風格的考究,對當地民俗風情的描繪,都充滿瞭學者的嚴謹和旅行者的熱情。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古跡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傳統文化的精髓,理解中華文明的傳承脈絡。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是任何地圖或曆史資料都無法給予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對這些古老村落的深切情感,那種對逝去時光的眷戀,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讓我倍感溫暖和感動。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細節,獲得新的啓示,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珍貴之作。
評分《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華書店》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史料集。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是將曆史事件、建築特點、民俗風情,巧妙地融入到作者的個人體驗和感悟之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寫那些古村落時,不僅僅關注物質層麵的古跡,更深入挖掘瞭隱藏在這些古老建築背後的傢族故事、社會變遷和民間智慧。每當我讀到關於某個古老傢族的興衰史,或是某個傳統技藝如何從輝煌走嚮沒落的敘述時,都會感到一種深深的震撼和思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古村落,都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都見證瞭一個時代的變遷。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通往這些塵封記憶的大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細節的關注,比如老宅門口的門神畫像,屋簷下懸掛的年畫,以及老人們口中的一些古老歌謠。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卻構成瞭中國傳統文化最生動、最鮮活的組成部分。它讓我更加理解瞭“傢”的意義,以及“鄉愁”的由來。
評分這本《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華書店》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進行瞭一場深度文化漫遊。不同於那些走馬觀花的旅遊指南,這本書更加注重挖掘每個古村落背後的故事和人文內涵。作者不是簡單地羅列景點,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段段動人的傳說,將曆史的厚重感與現代的視角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讀到那些關於能工巧匠的技藝傳承,關於世代守護祖訓的傢族故事,我常常會陷入沉思。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我們似乎越來越容易忘記根在哪裏,忘記我們從何而來。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提醒著我們那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那些在現代化浪潮中依然堅守的傳統價值。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描寫,比如老屋上雕刻的吉祥圖案,院子裏盛開的某種不知名的小花,以及村民們臉上歲月留下的痕跡。這些細節共同構築瞭一個真實而生動的古村落畫捲,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保護古村落不僅僅是保護建築,更是保護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傳承。
評分初次接觸《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二) 湖北新華書店》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書中描繪的中國古城、古鎮、古村,仿佛在我的腦海中構建瞭一幅幅立體而生動的畫麵。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不僅僅是在記錄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沿革,更是在捕捉那些流淌在歲月長河中的人文氣息。我仿佛能聽到古老街道上孩童的嬉笑聲,能聞到老宅院裏飄齣的飯菜香,更能感受到那份寜靜祥和的生活氛圍。書中對每一個古村落的介紹,都充滿瞭作者的個人見解和獨到之處,他善於從細微之處發現亮點,從平凡之中挖掘齣不凡的意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他沒有將這些古老的村落視為過時的遺跡,而是看作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值得我們去珍視和傳承的精神傢園。這本書讓我對“故鄉”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文化的根基。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能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多一份敬意,對傳統生活多一份嚮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