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逻辑研究(全三册)(胡塞尔文集)
定价:390.00元
作者:埃德蒙德·胡塞尔,倪梁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00126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出版于20世纪初。对20世纪来说,这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开启了整个现象学运动的新阶段。
内容提要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一书共分两卷,*卷“纯粹逻辑学导引”发表于1900年;第二卷“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发表于1901年,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第二卷的上册,第六项研究单独构成第二卷的下册。全书的德文原版共有一千三百多页。1913年,在经胡塞尔本人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之后,《逻辑研究》又发行了第二版。中译本根据《胡塞尔全集》考证版译出,分别标明*、二版的差异。
《逻辑研究》在双重意义上是“划时代”的: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它与20世纪同龄,它的*版发表于1900/01年,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一声开门礼炮;而20世纪的结束也就意味着《逻辑研究》百年效果史的完成。另一方面,《逻辑研究》的发表意味着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之开辟,狄尔泰甚至将它誉为“哲学自康德以来所做出的*个进步”。波亨斯基在五十年代曾将《逻辑研究》看作是“对二十世纪哲学的*丰富”,这在今天来看也不能算是夸张。海德格尔虽然对其老师时有批评,但他始终承认对《逻辑研究》之研究构成他哲学的一个关键出发点,他的“现象学之路”绝大部分是围绕这部著作展开;他对此书的迷恋,或者说,从此书中发出的“魔力”甚至“一直延伸到它的版式和扉页这些外在的东西上”。——似乎各种风格的哲学家都在《逻辑研究》中找到了他们所要寻求的东西。无论如何,随《逻辑研究》发表而形成的欧洲大陆现象学运动无疑可以被看作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思潮。因而《逻辑研究》观其左右足可以与《数学原理》论高低,视其前后更能够与《存在与时间》相呼应。
目录
作者介绍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 》等。
译者简介:倪梁康 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198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赴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赴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发表外学术论文几十篇;专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译著:《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胡塞尔选集》(两卷本)、《面对实事本身》等。
文摘
序言
这套《逻辑研究》在我书架上静静地待了几天,每天我都会不自觉地去瞄它一眼,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驱使着我。我至今尚未展开阅读,但已经从它的存在中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我知道,这本书代表着某种高度,是一种智识的攀登。我设想,胡塞尔在书中一定对“意义”和“本质”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极为精密的分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表达各种意义,但这些意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听起来似乎抽象,但却是我们理解一切交流和知识的基础。我期待,《逻辑研究》能为我揭示语言和意义之间那层神秘的面纱,让我看到那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而精妙的哲学构造。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对意义的辨析能力,甚至能够触及到思维活动中最根本的“形式”。这种期待,是一种对语言哲学和语义学深邃领域的探索,希望能在其中获得启迪。
评分《逻辑研究》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封面设计朴素却透着一种学术的庄重,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我对胡塞尔这位现象学大师的名字并不陌生,但一直以来,他的著作总让我觉得有些高不可攀,仿佛是一座巍峨的山峦,需要十足的勇气和耐心才能攀登。这次下定决心购入这套《逻辑研究》,一方面是对自身哲学知识体系进行一次深度拓展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想亲身感受一下现象学如何解构和重塑我们对逻辑和认识的理解。翻开第一卷,扉页上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的触感,就已经是一种仪式感。我预感,这会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阅读旅程,但我已经准备好,去迎接那些可能颠覆我原有思考方式的深刻洞见。我期待着,在那些晦涩的词句背后,能找到通往智慧彼岸的钥匙,理解那些关于“意向性”、“现象”以及“先验的自我”的精妙论述,究竟是如何构筑起整个现象学的思想大厦的。这份期待,是伴随着一丝敬畏,更多的是对未知求知欲的强烈驱动。
评分说实话,《逻辑研究》这套书,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朝圣”。我目前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它在我的书桌上,就像一个安静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推测,这本书会非常重视“直观”和“证据”在哲学认识中的作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我听说非常强调对事物本身进行“还原”,去剥离那些附着在其上的非本质的观念,从而达到一种纯粹的、直接的认识。我期待,《逻辑研究》能够教会我如何运用这种“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和判断,看看它们是否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视。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提升我辨别真伪、深入本质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拥有更清晰、更透彻的认知。我预感,这会是一场思维的“大扫除”,让我能够摆脱思维的惯性,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种期待,是对认识论方法的深刻训练,希望能在其中获得一种真正可靠的知识获取之道。
评分我一直对思维的本质感到好奇,我们是如何形成概念,又是如何进行推理的?《逻辑研究》这套书,在我看来,就是试图深入挖掘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书的体积和“胡塞尔文集”的名头,就足以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产生无限遐想。我猜测,胡塞尔一定是用一种极其细致入微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看似理所当然的思维活动,拆解开来,然后逐一审视其内在的结构和逻辑。或许,他会挑战我们对“客观真理”的固有认知,让我们看到,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意识活动的产物。我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哲学流派关于真理、意识、语言的争论,而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否能为这些争论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甚至是一种解决之道?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认识论”的深层探索,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以及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界限在哪里。这种期待,充满了对哲学思辨魅力的向往,渴望在思想的迷宫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
评分我是一个对逻辑学原理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逻辑研究》这个书名,无疑击中了我。虽然我还没有翻开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的声望来推测,我预感这本书会对传统的逻辑学框架进行一次深刻的审视和重构。我猜想,胡塞尔或许会质疑纯粹形式逻辑的完备性,并试图将其与我们实际的思维活动,以及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过程联系起来。我期待,书中能够阐述一种能够超越形式束缚,触及到“意识的逻辑”的分析方法。或许,他会深入探讨“命题”的本质,以及“真值”是如何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被确立的。这种对于逻辑基础的深入刨根问底,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我希望,通过阅读《逻辑研究》,能够对逻辑学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机械的符号推演,而是能够理解逻辑思维在人类认知和经验世界中的真正作用和价值。这份期待,是对逻辑学理论的深层探索,渴望在其中找到更具活力的思想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