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区块链,用技术重构金融世界。 阿尔文德·纳拉亚南、约什·贝努、爱德华·费尔顿、安德鲁·米勒、史蒂文·戈德费德所著的《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从数字货币及智能合约技术层面,解读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在技术层面解释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并且你有一定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基本知识,这本书应该很适合你。这本书回答了一系列关于比特币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运作的问题,并且着重讲述了各种技术功能,以及未来会形成的网络。本书作者们还探讨了数字货币的其他方面,包括安全性、用户匿名性、监管和各种将比特币作为基础平台而开发的各种应用。 读完这本书,你会了解到所有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相关的知识,能够区别那些**虚构的故事。你将会对于你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软件,如何与比特币网络进行交互有了基础概念,也可以将比特币的概念整合到你自己的项目。你,将会成为时代的**者!
许余洁,现任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2013年7月起供职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2015年*名为中证金融研究院),暨证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2014年从事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书中文版的翻译校稿工作。近年来,在《人民日报》、《金融法苑》、《中国金融》、《工业技术经济》、《中国经济报告》、《中国证券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并以笔名“余吉力”在财新博客上坚持撰写100篇读书心得,广为转载。 蔡凯龙,点石资产管理创始人,厦门抬钱论道资产管理公司执委会**,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百度支付海外顾问,恒生电子海外投资**顾问。注册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经济和计算机双硕士,金融博士生。曾任联想控股旗下P2P翼龙贷副总裁,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执行秘书长,德意志银行(美国)战略科技部副总裁,美国能源公司MxEnergy风控经理,美国休斯顿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金融时报》(中文版)、《新浪财经》等财经媒体的专栏作者,曾发表多篇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文章。编辑出版《智慧众筹:互联网金融早餐会》一书。 帅初,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从2013年起,就从事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具备丰富的区块链行业经验。现担任唯链科技(vechain)首席技术官,也是中国区块链开源平台QtumChain的设计者。 王勇,现任光大证券首席风险官,曾任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定量分析部董事总经理,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等社会职务。博士,持有CFA和FRM证书,**干人计划专家。 著有《金融风险管理》、《现代西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管理》,译有《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期货和期权市场基本原理》、《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和《价值投资》。 史蒂文·戈德费德,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安德鲁·米勒,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爱德华·费尔顿,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公共事务教授,2015年被任命为***总统的技术顾问。 约什·贝努,电子前沿基金(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技术员,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阿尔文德·纳拉亚南,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科学家。 林华,特许金融分析师、美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风险管理师。 现任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N-abs.com)董事长,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兴业银行独立董事,南开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厦门**会计学院客座教授,财富50人论坛固定收益首席。 在美期间任职于毕马威结构金融部,先后为GE资本、摩根大通银行、世界银行及汇丰银行设计ABS、CLO、MBs、CMBS等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型,并负责此类产品的定价和会计处理。归国后曾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资本运营部投资总监,厦门市创业投资公司、金圆资本管理(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被深圳市政府认定为深圳市领军人才。 著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译有《**REITs投资手册》。
原版引言
原版前言
第1章 密码学及加密货币概述
1.1 密码学哈希函数
1.2 哈希指针及数据结构
1.3 数字签名
1.4 公钥即身份
1.5 两种简单的加密货币
第2章 比特币如何做到去中心化
2.1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2.2 分布式共识
2.3 使用区块链达成没有身份的共识
2.4 奖励机制与工作量证明
2.5 总结
第3章 比特币的运行机制
3.1 比特币的交易
3.2 比特币的脚本
3.3 比特币脚本的应用
3.4 比特币的区块
3.5 比特币网络
3.6 限制与优化
第4章 如何储存和使用比特币
4.1 简单的本地储存
4.2 热储存与冷储存
4.3 密钥分存和密钥共享
4.4 在线钱包和交易所
4.5 支付服务
4.6 交易费
4.7 货币兑换市场
第5章 比特币挖矿
5.1 比特币矿工的任务
5.2 挖矿所需硬件
5.3 能源消耗和生态环保
5.4 矿池
5.5 挖矿的激励和策略
第6章 比特币和匿名性
6.1 匿名的基础知识
6.2 如何对比特币去匿名化
6.3 混币
6.4 分布式混币
6.5 零币和零钞
第7章 社区、政治和监管
7.1 关于比特币的共识
7.2 比特币核心钱包软件
7.3 利益相关者:谁是掌权者
7.4 比特币的起源
7.5 政府对比特币的关注
7.6 反洗钱
7.7 监管
7.8 纽约州比特币牌照
第8章 其他挖矿算法
8.1 算法的基本要求
8.2 反ASIC解谜算法
8.3 有效工作量证明
8.4 不能外包的解谜算法
8.5 权益证明和虚拟挖矿
第9章 比特币“平台”
9.1 比特币作为一个只能被添加的记录
9.2 比特币作为一个“智能资产”
9.3 多方参与的安全博彩系统
9.4 比特币作为一个公共的随机源
9.5 预测市场和真实世界的数据源
**0章 另类币和加密货币生态系统
10.1 另类币的历史和诱因
10.2 几种另类币的详细介绍
10.3 比特币和另类币的关系
10.4 另类币的夭折与共同挖矿
10.5 不可分割的交叉链互换
10.6 侧链——基于比特币的另类币
10.7 以太坊和智能合约
**1章 去中心化机构:比特币的未来?
11.1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工具
11.2 通往区块链融合之路
11.3 去中心化的模板
11.4 什么时候适合去中心化
结束语
术语表
译者简介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论述方式相当严谨,让我对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从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出发,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其如何演化出数字货币,以及智能合约如何为其赋予更强大的功能。在介绍数字货币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其技术实现,还深入探讨了其经济学内涵、市场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包括对法定货币体系的潜在冲击和对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塑。作者对于数字货币的分类和特性描述得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数字货币,理解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智能合约部分,书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其核心概念、设计原则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例如自动化交易、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以及新型金融产品的发行等。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智能合约如何通过代码实现金融逻辑的自动化执行,从而降低信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可能催生出更加开放、公平的金融体系。此外,书中还对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安全风险、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接受度等,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富有洞察力的行业分析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区块链图形,仿佛预示着一个充满未来感和无限可能的新世界。我一直对科技改变金融的议题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它不仅仅是数字货币的基石,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标题清晰地指出了其核心内容——技术驱动金融,这让我非常期待它能如何深入浅出地剖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去中心化的特性重塑支付、清算、结算等环节,又如何利用其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提升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我特别好奇书中对“技术驱动”的理解,是侧重于底层技术的突破,还是更关注技术与现有金融体系的融合与创新?而“数字货币”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对各类数字货币的全面解读,不仅仅是比特币、以太坊这类广为人知的,更能触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趋势,以及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 DeFi 领域的潜力。关于“智能合约”,我尤其期待书中能用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其在自动化执行协议、降低交易成本、乃至赋能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作用。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看起来都相当可观,相信它会是一次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金融潜力的绝佳机会,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项技术如何一步步渗透并重塑我们赖以生存的金融格局。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其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落地和实际应用。从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监管,到智能合约在金融合同自动化、风险管理、资产代币化等方面的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对于区块链技术如何驱动金融领域的“脱媒”和“重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了去中心化如何降低中介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可能带来更公平的金融服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区块链平台和协议的比较分析,例如比特币、以太坊、以及一些新兴的公链和联盟链,它们在性能、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以及应用场景上的差异,让我能够对这个复杂的技术生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数字货币方面,作者不仅介绍了主流的加密货币,还对稳定币的出现及其在支付和 DeFi 领域的关键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前景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展望。智能合约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其在自动化执行金融协议、构建去中心化应用(DApp)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例如证券交易、保险理赔、以及供应链金融等,生动地展示了智能合约如何改变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并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式写法,而是以一种充满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来讲述区块链的演进和它在金融领域引发的变革。从早期比特币诞生的神秘色彩,到以太坊上智能合约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区块链的积极探索,书中穿插了大量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技术书籍,而是在追溯一场影响深远的金融革命。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在数字货币的讨论中,作者特别强调了其作为价值存储和交易媒介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如何挑战传统货币体系的地位,并触及了数字货币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而对于智能合约,书中则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例如如何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如何构建去中心化的借贷平台,以及如何实现股权的自动化发行和管理,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智能合约的强大能力。此外,作者还对区块链技术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可扩展性、隐私保护以及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使得本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区块链技术是如何引领金融变革的。书中对区块链底层技术的讲解,例如哈希函数、共识机制(PoW, PoS 等)以及分布式账本的原理,都描述得非常细致,即使是技术背景不那么强的读者,也能通过书中丰富的比喻和图示理解其精髓。这为我后续理解数字货币和智能合约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数字货币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数字货币,从公有链上的加密资产到私有链上的企业数字货币,再到各国央行正在探索的数字法币,都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让我对数字货币的多样性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数字货币的监管和法律合规方面,书中也给出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这对于理解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智能合约部分,则是我认为本书最令人兴奋的部分之一。它生动地展示了智能合约如何通过代码实现金融协议的自动化执行,如何降低信任成本,如何创造出诸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这样的全新金融生态。书中通过各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赔、证券发行和交易等,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让我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