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誉为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其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
作为一代宗师,其投资哲学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等一大批**投资大师所推崇,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资产规模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他的信徒。
他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时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 “精神导师”,巴菲特称自己投资理论的“85%来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纪念恩师。 内容提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编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是一本证券投
资实务领域的***和的典著作,自从
1949年**出版以来,在股市上一直被奉为“股票投资”。《聪明的投
资者(原本第4版)》是
根据格雷厄姆英文版原著1973年第4版的中译版。股神巴菲特特为本书
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
如何确定预期收益。《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
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
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还对基金投资、投资
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
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
阐述。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全面体现了格雷
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
为普通人在证券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精)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译者:王中华//黄一义 | 页数: | 311 |
| 定价: | 68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 ISBN号: | 9787115413598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目录: 译者序
第4版序
本杰明·格雷厄姆生平简介
导言 本书的目的
**章 投资与投机:聪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第2章 投资者与通货膨胀
第3章 一个世纪的股市历史:1972年年初的股价水平
第4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
第5章 防御型投资者与普通股
第6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被动的方法
第7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主动的方法
第8章 投资者与市场波动
第9章 基金投资
**0章 投资者与投资顾问
**1章 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2章 对每股利润的思考
**3章 对四家上市公司的比较
**4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选
**5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股票选
**6章 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
**7章 四个非常有启发的案例
**8章 对八组公司的比较
**9章 股东与管理层:股息政策
第20章 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
后记
附录
1.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
2.与投资收入和证券交易税相关的重要规则(1972年)
3.投资税的基本内容(2003年*新)
4.普通股领域新的投机
5.Aetna Maintenance公司的历史
6.NVF公司收购Sharon钢铁股份的税收会计
7.技术类公司的投资
......
精 彩 页: 股票股息和股票分割
重要的一点在于,投资者要理解(恰当意义上的)股票
股息与股票分割之间是有重大差别的。后者代表了普通股结构
的改变,通常情况下,会以2比1或3比1来发行新股。发行
的新股与过去一定时期的利润再投资没有关系。股票分割的目
的是使每股的市场价格下降,其原因可能在于,这种较低的价
格区间使得新旧股东*容易接受。股票分割可以借助于所谓的
股票股息来完成——这需要将一笔盈余账户转入到资本账户中
去,也可以借助于面值的变化来完成——这不会影响到盈余账
户。
我们所说的恰当的股票股息,是指支付给股东的股息有实
实在在的证据,或者是代表了特定的利润——这些利润在近期
的较短时间内(比如在近两年之内)以股东账户对企业进行
再投资。现在,人们都对这种做法表示认同:以宣布分配股票
股息时的价值大致代表这种股息的价值,并将这笔价值按等值
额从盈余账户转移到资本账户。因此,股票股息金额一般都比
较小,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超过5%。本质上讲,这类股票
股息的总体影响,类似于从利润中支付等额现金的同时,向股
东额外出售总价值相等的股份。可是,与现金股息和认股权相
结合的做法相比,直接分配股票股息具有重要的税收优势——
直接分配股票股息几乎是公用事业公司标准的做法。
纽约股票交易所将股票分割和股票股息之间的实际界线确
定为25%。达到或超过25%的股票股息分配,无需采用将其
市值从盈余账户转到资本账户等做法。有些公司,尤其是一些
银行,还在采用随意公布股票股息的旧做法(比如,每股
10%,与近期利润无关系),这些情况会给财务领域带来一定
的混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烈主张在现金股息和股票股息支付
方面有一个系统的、明确的政策。根据这种政策,定期支付的
股票股息将使企业再投资的利润全部或部分资本化。这种政策
(涵盖100%的再投资利润)已被Purex公司、政府雇员保险
公司以及其他几家公司所采纳。
研究股息的大多数学者似乎对各种股票股息都持否定态
度。他们坚持认为,股票股息不过是几份证券而已,它们没有
给股东带来额外的好处,而且它们涉及到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和
麻烦。我们认为,这完全是一个脱离实际的观点,它没有考虑
到投资的实用性和心理现实。是的,定期支付的股票股息
(比如5%),只改变了所有者的投资“形式”。他拥有了105
股,而不是100股;但是,如果没有股票股息,*初100股所
代表的所有者权益与现在的105股是一样的。尽管如此,这种
形式的改变对所有者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的。如果
他想兑现自己利润再投资的股份,那么他就可以将所获得的新
的证券出售,而不必去拆散自己原有的证券。与以前100股的
情况一样,他可以指望从105股中获得现金股息;如果没有股
票股息分配,现金股息增加5%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
与下列情况对比,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定期支付股票股
息这一政策的好处:公用事业企业常采用的做法是,先支付
大量的现金股息,然后以向股东出售额外股票(通过认购权)
的形式,再将这部分现金中的大部分收回。正如我们前面所指
出的,股东获取股票股息的做法,与获取现金股息再加上认购
权的通行做法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们可以省去现金股
息的所得税。那些需要或希望获取*大的年现金流的人,可以
在不增加股份的情况下将其股票股息出售,这与目前出售认购
权的做法是一样的。
以股票股息来替代现在的股息加认购权的做法,可以节省
大量的所得税。我们强烈要求公用事业企业改变做法(尽管
这会对美国的财政收入带来不利影响),因为我们确信,对一
笔利润(股东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这笔利润,因为公司通过出
售股票又将这笔钱收回去了)再次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
法是完全不公平的。
富有效率的公司一直在改进自己的设施、产品、会计方
法、管理层培训计划以及劳资关系。现在,它们应该考虑如何
改进自己的重大财务行为,其中包括股息政策。
P338-340
0123456789
《赢在华尔街:价值投资的智慧与实践》 作者: [一位杰出的、在投资领域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金融分析师或基金经理,此处为虚构人名,以示本书内容的独特性和价值。例如:李明远] 引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无数的投资者追逐着财富的增长,然而,成功的道路并非坦途。无数的喧嚣、过度的乐观与悲观交织,让投资者们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本书《赢在华尔街:价值投资的智慧与实践》并非对市场短期波动的预测,更非试图描绘一夜暴富的神话。它是一份沉淀了数十年市场洗礼的智慧结晶,是对投资本质的深度挖掘,是作者在亲历无数次牛熊转换后,提炼出的理性、稳健的投资哲学。本书将带领你穿越迷雾,聚焦于那些被低估的价值,学习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抵御风雨、实现长期增长的投资组合。 第一部分:洞悉市场本质——理解投资的真谛 市场并非总是理性:情绪的潮汐与价值的锚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情绪的市场。贪婪与恐惧如同两股巨大的潮汐,时而将资产价格推向非理性的高位,时而又将其拖入恐慌性的深渊。理解这一点是投资的第一课。本书将深入剖析市场情绪的产生机制,以及它如何扭曲资产的真实价值。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市场狂热时的“泡沫”迹象,以及在普遍悲观时寻找被低估的“黄金”。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寻找那些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的资产。本书将详细介绍“内在价值”的概念,并探讨如何通过财务报表、行业分析、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来估算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我们不会依赖短期的价格波动,而是将目光放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竞争优势和资产价值上。 风险并非随机:可控的风险与不可控的风险 许多投资者将风险等同于波动性,或者认为风险是无法避免的。然而,真正的风险在于“永久损失本金的可能性”。本书将区分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市场波动虽然难以预测,但通过审慎的分析和分散化的投资,我们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可控风险。而那些源于自身投资理念错误、盲目跟风、杠杆过高等不可控风险,则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 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安全边际”这一核心概念,为每一次投资设定一个缓冲,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本金。这是一种“低风险、高概率”的投资策略,旨在获取稳健的回报,而非追逐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 投资的根本:长期视角与复利的力量 短期内,市场价格的涨跌如同风云变幻,难以捉摸。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价值增长和复利的力量才是推动财富增值最可靠的引擎。本书将以历史数据和案例为证,阐释长期投资为何能够有效规避短期波动,并让复利发挥出惊人的魔力。 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一种“长期主义”的投资心态,不受短期市场噪音的干扰,专注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价值创造。复利并非神奇的魔法,而是时间和耐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理解并实践这一点,将是你在投资路上取得成功的基石。 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实操指南——精选优质资产的艺术 财务报表的“解码器”:透过数字看本质 一本企业的财务报表,就像是一份“健康诊断书”。它隐藏着关于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健康状况、经营效率等关键信息。本书将教会你如何像一位侦探一样,深入解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我们将重点讲解以下关键指标的意义和运用: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ROE)、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等,它们反映了企业赚钱的能力。 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它们揭示了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 经营效率指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它们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由现金流等,这是衡量企业实际生存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关键。 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分析框架和案例,帮助你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对企业价值的深刻理解。 护城河的构建:识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家伟大的企业,必须拥有“护城河”,即能够抵御竞争对手侵蚀的独特优势。本书将带领你识别各种形式的护城河,并评估其可持续性。 无形资产: 强大的品牌、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等,例如可口可乐的品牌,制药公司的专利。 转换成本: 用户一旦习惯了某种产品或服务,更换成本高昂。例如,企业级软件,金融服务。 网络效应: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 成本优势: 规模经济、独特的地理位置、高效的供应链等,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例如,某些制造业巨头。 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让你能够准确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选择那些在未来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 估值的艺术:找到“便宜”的好公司 即使是一家拥有卓越竞争优势的公司,如果其股价过高,投资的回报也可能受限。估值是价值投资的灵魂,本书将介绍几种经典且实用的估值方法。 市盈率(P/E Ratio): 最为常见的估值指标,但需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和公司增长潜力进行分析。 市净率(P/B Ratio): 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 对于追求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这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DCF): 最为严谨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并将其折现至当前价值,是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强大工具。 本书将详细讲解这些方法的原理、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估值陷阱。我们将强调“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即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为投资提供双重保障。 第三部分:投资组合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构建稳健的财富防御体系 分散化的智慧:不必“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要“聪明地分散” 分散投资是降低风险的经典策略。然而,过度分散可能稀释优质资产带来的回报,甚至导致“七零八落”的组合。本书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分散”,即在不同行业、不同资产类别、不同地域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我们将分析不同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等)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构建一个低相关性的投资组合,可以在降低整体风险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潜在回报。 “不作为”的艺术:耐心持有与避免情绪化交易 许多投资者在持有优质资产的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感到不安,从而频繁买卖,错失长期增长的机会。本书将强调“不作为”的价值,即在买入优质资产后,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去成长,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 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清晰的投资决策流程,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纪律。当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否发生改变,而非仅仅因为价格下跌而恐慌性抛售。相反,在市场极度乐观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并考虑适当调整。 应对市场逆境:当风暴来临时如何应对 金融市场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熊市、危机、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本书将提供一套成熟的应对策略,帮助你在市场低迷时保持冷静,并寻找机遇。 我们将分析历史上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理解周期的存在,并提前做好准备,是穿越熊市的关键。在危机中,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资产往往会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出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宝贵的买入机会。 结语: 《赢在瓦尔街:价值投资的智慧与实践》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投资指南。它不提供“一夜暴富”的捷径,却为你铺就了一条通往财务自由的稳健之路。通过掌握书中传授的理念和方法,你将能够: 理解市场的本质,摆脱情绪的干扰。 识别并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找到被低估的宝藏。 构建一个能够抵御风险、实现长期增长的投资组合。 培养成熟的投资心态,在市场的潮起潮落中保持清醒。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这本书将是你在这场马拉松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助你跑出自己的精彩,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