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陶器
定价:20.00元
作者:潘嘉来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020361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敲击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礼·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
目录
引言·永恒的母性观照
一、远古神韵·史前时期的陶文化
二、皇家气象·秦汉时期的陶制俑
三、陶史拾遗·瓦当与其他实用器
四、盛世瑰丽·盛唐时期的唐三彩
五、士林雅赏·明清时期的紫砂壶
后记
作者介绍
夏烈,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出版人、文学评论人。历任编辑、大学教师。现为杭州市作家协会评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春类型小说文库”执行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担任《西湖》文学月刊、《中国花鸟画》杂志、《出版人》杂志学术主持或
文摘
序言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传统陶器》时,我的预期可能更倾向于一本纯粹的收藏指南,或者是对某种特定时期陶器的技术分析。然而,这本书所带给我的,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用陶器这一载体,串联起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变迁、审美趣味、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发现,书中不仅仅是在介绍“是什么”,更在探讨“为什么”。为什么在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陶器会呈现出某种特有的风格?这些风格背后,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需求、经济状况,甚至是哲学思想?这种深入的挖掘,让我对陶器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具体器物时,不忘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它让我明白,每一个陶器,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打上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不可磨灭的烙印。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博学而富有洞察力的历史学家进行了一场深度的交流,他引导我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我们可能在博物馆、在古籍中见过却未曾真正理解的器物。它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点燃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
评分说实话,在接触《中国传统陶器》之前,我对陶瓷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粗浅的概念,觉得不过是些土做的碗碗罐罐。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领略到中国传统陶器所蕴含的惊人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它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古老的文明是如何通过这些看似平凡的器物,传递着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艺术追求。书中的内容,从最初的原始的、充满自然气息的陶器,到后来精美绝伦、工艺复杂的瓷器,展现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我尤其惊叹于那些细节的处理,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其上的纹饰,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沉静的釉色,饱满的彩绘,都诉说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审美情趣。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源自古人的生命力,一种对美的不懈追求。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想象着那些工匠们在烈日下,在窑火旁,是如何一丝不苟地完成一件件作品,那份专注与执着,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传统陶器》的瞬间,我就被它厚重且质朴的外壳所吸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仿佛能触摸到数千年前工匠手中泥土的温润,感受到他们将平凡的物质转化为承载文化记忆的艺术品的专注与匠心。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陶器的演变脉络梳理得清晰而生动,从史前时期的仰韶彩陶,到汉唐的釉陶,再到宋代的精美瓷器,每一个章节都像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窗户。我尤其对书中对陶器纹饰的解读印象深刻,那些抽象的图案,在作者细致的剖析下,不再仅仅是装饰,而是当时人们信仰、生活、甚至宇宙观的缩影。我常常在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的时刻,捧着这本书,细细品味每一件器物的造型、质感和背后的故事。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了如此丰富而迷人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这本书记载的,正是那些沉默却充满力量的见证者。我常常会拿出家里的一些老物件,对比书中的图例,感觉就像在与历史进行一次奇妙的连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陶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根脉的书,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传统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承载历史、见证岁月的物品情有独钟。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中国传统陶器》时,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古老而迷人的气息所吸引。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循序渐进地带领我认识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陶器。我惊叹于那些造型的典雅、纹饰的生动,以及制作工艺的精湛。书中对不同地域陶器的特色分析,让我得以清晰地辨别出不同窑口、不同风格的细微差别,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知识。我喜欢它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叙述方式,不会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比如釉色的变化、器身的胎土质地,甚至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瑕疵,都被作者细致地捕捉和解读,这让我看到了作者对陶器深入骨髓的热爱和专业的眼光。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传统陶器的好奇心,更让我对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知的珍贵读物。
评分我总觉得,那些流传至今的古老器物,本身就拥有着能够穿越时空的力量。而这本书,恰恰将这种力量放大,呈现在我的眼前。翻阅《中国传统陶器》,我最惊喜的是它所呈现的视觉盛宴。每一张图片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和呈现,那些不同色泽、不同质地的陶器,在光影的衬托下,展现出它们最动人的姿态。我会被那些古朴的造型所吸引,它们没有现代工业制品的那种千篇一律,却充满了手工制作的温度和独一无二的韵味。那些斑驳的釉色,仿佛记录了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想去探究它们是如何在窑火中浴火重生,又如何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被珍藏和传承。书中对不同窑口的介绍,也让我对中国陶瓷工艺的地域特色有了更深的认识,仿佛能闻到龙泉青瓷的淡雅,感受到景德镇白瓷的纯净。我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不浮夸,不矫饰,而是用一种沉静而专注的笔触,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陶器的世界,去感受它们的美,去理解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久久地凝视书中的图片,试图从那些静止的画面中捕捉到历史的回响。这本书,让我对“器以载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