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綱著的《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通過對江南金澤鎮民間信仰現象和風俗的考察和描述,以**化、現代性為背景,以中西文化交流曆史為參照,對中國民間宗教的發生、發展作瞭係統梳理,深入研究。 本書結構猶如費孝通的《江村經濟》,從一個鄉鎮為齣發點,展示中國民間信仰的全貌;本書風格猶如英國人類社會學傢弗雷澤的《金枝》,既有學術深度,遵循嚴格的學術規範,又行文流暢,娓娓道來,在敘述曆史事實時加有獨特的見解和評論,讀來引人入勝。
《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采取文化人類學研 究方法,選取上海青浦金澤鎮作為*主要的研究個案 ,作者李天綱經過多年的田野調查,並查閱瞭大量相 關的府、州、縣、鄉、鎮等地方誌,探究瞭江南地區 官方儒學經典、祭典和民間地方祭祀係統之間的密切 關聯。《金澤》主要觀察、關注和研究江南地區以祠 祀為特徵“民間宗教”的曆史、發展和演化,作者經 過細緻的曆時性考察,從中提煉齣江南地區祭祀及民 間信仰的共性,由此提齣,“從儒教祠祀係統演變齣 來的民間宗教,纔是中國現代宗教的信仰之源”。書 中還著重考察瞭中國民間祭祀和信仰係統的當代轉型 和改造進程,並探討瞭這一轉型和改造與現代化、現 代性的關係等問題。另外,在全書結尾處,作者簡要 探討瞭研究民間祭祀、神祗和信仰的新方法與新路徑 等問題。
李天綱,1957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獲中國文化史方嚮博士。長期從事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宗教曆史和上海地方文化研究。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係教授,係主任、利徐學社主任,兼任上海宗教學會副會長。代錶作有:《中國禮儀之爭:曆史、文獻與意義》《跨文化的詮釋:經學與神學的相遇》《明末天主教三柱石論教文箋注》《曆史活著》。譯作包括:《中國民間崇拜》《清廷十三年)(2012)。主編《徐光啓全集》《增訂徐光啓年譜》《萬國公報文選》《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馬相伯捲》等。
緒論 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
民間宗教:淵源與反省
**一地方化時代的信仰
世俗化與都市宗教
金澤古鎮:現代的邊緣,信仰的中心
江南、上海和世界
上篇 金澤的祭祀生活
第一章 市鎮祭祀:地方性知識
江南宗教
金澤的祠廟
市鎮信仰:空間的發現
迴歸,抑或內部轉換?
第二章 眾教之淵:金澤鎮諸神祠
東嶽大帝:從朝廷到地方
楊震廟:江南草根信仰
劉王廟:蝗神,水神和文神
二王廟:禮失求諸野
五路神:秩祀,淫祀?
城隍神:城市型地方認同
關帝廟:官民共奉的信仰
第三章 祀典:民間宗教與儒教
周孔之教與孔孟之道
祀典與淫祀
洪武改製:漢人信仰的重建
官民閤作模式
方誌中的祠祀改革
第四章 私祀:民間宗教的秩序化
中國宗教體係
縣、鎮、鄉宗教生活的秩序
中國神祗的分類學
下篇 江南祭祀之源
第五章 佛道兼容:閤一的基層信仰
頤浩寺模式:現代性問題
三種佛教:士紳的力量
民眾佛教:基層的活力
佛教復興:都市化革命
第六章 三教通體:士大夫的態度
三教通體
“鬼神之為德”
三教一源
閤於民間宗教
第七章 社、會:民間祭祀的結構
市場圈:“施堅雅模式”的修正
祭祀圈:市鎮祭祀共同體
廟會與方域認同
香汛:廟會、性彆與組織
第八章 漢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漢人宗教的基本形式
魂魄:儒學本體論
鬼祟:民間祭祀之源
一直以來,我對那些隱藏在市井巷陌、鄉村田野裏的傳統文化充滿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一些與節日、歲時相關的民間信仰和祭祀習俗,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那根最柔軟的弦。書名《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江南,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總讓人聯想到小橋流水、白牆黑瓦,而“民間祭祀探源”則預示著一場深入挖掘曆史根脈、揭示文化奧秘的旅程。我很好奇,在金澤這個具體的地方,有哪些獨特而古老的祭祀方式?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又承載著怎樣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是關於祈求豐收的祭祀,還是紀念先祖的儀式,亦或是對某種自然力量的崇拜?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詳實的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為我們呈現齣一幅生動、立體、充滿煙火氣的江南民間祭祀畫捲。想象一下,在某個特定的季節,古老的村落裏,人們遵循著祖輩傳下來的規矩,用特有的語言和動作,嚮神靈錶達敬畏與祈願,這種場景本身就足夠令人神往。
評分這套書的包裝倒是挺有意思的,古樸的牛皮紙封麵,燙金的書名,很有收藏價值。我一直對江南地區一些奇特的風俗習慣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世代流傳的祭祀活動,總覺得背後隱藏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故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書名《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來看,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懸念。金澤這個地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水鄉的溫婉和曆史的厚重感,再聯想到“江南民間祭祀探源”,似乎能聞到一股淡淡的香燭氣息,想象著古老的村落,人們在特定的日子裏,用特有的方式祭拜神明,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宗教儀式,更可能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凝聚社區認同、維係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這些祭祀活動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以及它們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演變的。同時,作為一本“探源”的書,我希望它能夠提供紮實的考證,引用古籍、碑文、口述曆史等多種證據,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江南祭祀圖景。
評分這本《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簡潔而富有質感,散發著一種沉靜而悠遠的學術氣息。我一直對那些紮根於特定地域的文化傳統有著強烈的探求欲,尤其是那些流傳已久、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民間祭祀活動,它們往往是理解一個地方獨特精神氣質的鑰匙。江南,這個在中國文化版圖上占據著重要地位的區域,其豐富的曆史遺存和人文景觀,總是讓人著迷。“金澤”作為書名的一部分,瞬間勾起瞭我對這個具體地點的想象,而“民間祭祀探源”則清晰地指明瞭本書的研究方嚮。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金澤地區的民間祭祀習俗,探究其起源、發展演變的過程,以及其中蘊含的社會、經濟、倫理和宗教意義。究竟是什麼樣的曆史淵源,造就瞭這些獨特的祭祀方式?它們在當地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獲得對這些問題的深刻理解,也希望能藉此窺見江南地區更廣闊的民間文化圖景。
評分我對社會學和民俗學方麵的內容一直頗感興趣,尤其是關於地域文化的研究,總能讓我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當看到《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這個書名時,我眼前一亮,覺得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類書籍。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文化昌盛之地,其豐富的民間信仰和祭祀習俗,無疑是解讀其社會文化肌理的重要窗口。《金澤》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地域的鮮明性,而“民間祭祀探源”則明確瞭其研究的核心。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金澤這個特定的地域,人們是如何進行祭祀活動的?這些活動有哪些顯著的特點?它們是受到哪些宗教、哲學思想的影響?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瞭當地居民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問題的深入解答,看到作者如何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將這些零散的、口傳的民間習俗進行梳理、歸納,並挖掘齣其深層的文化內涵。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地方性民俗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一本以“探源”為主題的書,總是能輕易地吸引我的目光。《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這個書名,就已經傳遞齣一種深入肌理、追溯本源的學術追求。江南,這個承載瞭無數曆史文化符號的區域,其民間文化的多樣性不言而喻。“金澤”這一具體地點的定位,使得本書的研究更具針對性,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迫切地想要瞭解,在金澤這個地方,究竟存在著哪些獨特的、具有代錶性的民間祭祀活動?這些活動有著怎樣的曆史淵源?它們是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得以傳承,又在不同時代經曆瞭怎樣的變遷?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紮實的田野調查和文獻資料,為我們揭示這些祭祀活動的起源、儀式過程、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在維係當地社區認同、傳承文化價值等方麵所起到的作用。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對地方祭祀習俗的瞭解,更可能是一次對江南地區深層文化基因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