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复合材料手册:第6卷,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定价:168.00元
售价:114.2元,便宜53.8元,折扣67
作者:美国CMH-17协调委员会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3131480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CMH-17协调委员会编*的《复合材料手册(6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精)》是《复合材料手册》(以下简称CMH-17)的第6卷,其前身是已撤销Military Handbook 23。本书主要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设计、分析、制造、试验、修理、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与技术,以及相关的材料和结构性能数据和曲线。书中内容主要来自军用和民用飞行器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成果。
本书可供航空、航天、汽车、材料等领域及其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章 总论 1.1 手册介绍 1.2 手册内容概述 1.3 简介 1.4 术语和定义 1.4.1 载荷、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 1.4.2 单位制 参考文献第2章 性能测试指南 2.1 引言 2.2 数据处理和描述 2.3 夹芯材料的评定 2.3.1 引言 2.3.2 力学性能 2.3.3 环境影响 2.3.4 试验方法 2.4 板芯胶的评定 2.4.1 引言 2.4.2 力学性能 2.4.3 环境影响 2.4.4 试验方法 2.5 面板性能的评定 2.5.1 引言 2.5.2 力学性能 2.5.3 环境影响 2.5.4 试验方法 2.6 夹层板的评定 2.6.1 引言 2.6.2 力学性能 2.6.3 环境影响 2.6.4 损伤阻抗 2.6.5 损伤容限 2.6.6 修理 2.6.7 试验方法 2.7 镶嵌件和紧固件的评定 2.7.1 引言 2.7.2 环境影响 2.7.3 试验方法 2.7.4 力学性能 2.8 其他特征的评定 2.8.1 引言 2.8.2 力学性能 2.8.3 环境影响 2.8.4 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第3章 材料数据 3.1 芯子 3.1.1 芯子的类型 3.1.2 芯子的标准 3.1.3 蜂窝芯子 3.1.4 带状交叉的芯子 3.1.5 波纹状的芯子 3.1.6 波纹槽芯 3.1.7 泡沫芯子 3.1.8 木头芯子 3.1.9 芯子的性能 3.2 面板 3.2.1 面板的类型 3.2.2 面板的性能 3.3 胶黏剂 3.3.1 胶黏剂的类型 3.3.2 胶黏剂标准 3.3.3 胶黏剂的形式/类型与应用 3.3.4 胶黏剂的化学性质 3.3.5 胶黏剂的性能 参考文献第4章 夹层结构设计和分析 4.1 引言 4.2 设计和认证 4.2.1 基本设计原则 4.2.2 设计过程 4.2.3 飞机损伤容限 4.3 认证 4.3.1 认证问题介绍 4.3.2 用于认证试验的方法 4.3.3 分析验证 4.3.4 一致性检查 4.3.5 无损检测(NDT) 4.3.6 文件要求 4.3.7 持续适航性 4.4 夹层板的失效模式 4.5 刚度和内部载荷 4.5.1 夹层梁的刚度分析 4.5.2 夹层板的刚度分析 4.5.3 面外和面内载荷同时作用 4.5.4 面板内部载荷 4.6 局部强度分析方法 4.6.1 面板失效 4.6.2 芯材剪切载荷 4.6.3 平面拉伸和平面压缩 4.6.4 芯材受弯压溃 4.6.5 单胞屈曲(面板微凹) 4.6.6 面板皱曲 4.6.7 芯材剪切皱折 4.6.8 附着件和硬点 4.7 平板在压力载荷下的内力和应力 4.7.1 受各种面外载荷作用的矩形夹层结构平板设计 4.7.2 受均布面外载荷的夹层结构平板设计 4.8 曲面夹层结构内部载荷与应力 4.8.1 一般方程和分析方法 4.9 平板稳定性分析方法 4.9.1 矩形夹层平柱的屈曲 4.9.2 受侧压矩形夹层平板的设计 4.9.3 受侧边剪切载荷矩形夹层平板的设计 4.9.4 扭转载荷下的夹层板条设计 4.9.5 承受沿边弯矩的矩形夹层平板的设计 4.10 夹层矩形平板在组合载荷下的设计方法 4.10.1 组合加载时的屈曲 4.10.2 面内载荷和面外载荷的组合情况 4.11 夹层圆筒的设计方法 4.11.1 引言 4.11.2 外部径向受压下的夹层圆柱设计方法 4.11.3 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夹层圆柱设计方法 4.11.4 轴向压缩或弯曲作用下的夹层圆筒设计方法 4.11.5 夹层圆筒在组合载荷下的设计方法 4.12 夹层结构的有限元建模 4.12.1 引言 4.12.2 总体模型 4.12.3 层叠模型 4.12.4 体模型 4.12.5 夹层单元模型 4.13 优化夹层板 4.13.1 夹层板质量 4.13.2 夹层结构的弯曲刚度 4.13.3 夹层抵抗弯曲能力 4.13.4 夹层板屈曲 参考文献第5章 夹层结构制造(材料和工艺) 5.1 介绍 5.2 材料 5.2.1 芯材 5.2.2 面板 5.2.3 胶黏剂 5.2.4 表面处理和密封 5.3 工艺 5.3.1 芯材 5.3.2 面板共固化与预固化和树脂压力的对比 5.3.3 胶黏剂 5.4 蜂窝芯材压塌 5.4.1 固化中芯材的压塌 5.4.2 芯材压塌的理论讨论 5.4.3 固化中芯材压塌的稳定性 5.4.4 芯材特性和芯材变形 5.4.5 预浸料和粘合材料特性与芯材变形 5.4.6 固化周期和芯材变形 5.5 质量问题:包括无损评估(NDI) 参考文献第6章 质量控制 6.1 引言 6.2 材料生产质量认证程序 6.2.1 规范和文档 6.2.2 验收检验 6.3 零件制造认证 6.3.1 制造过程认证 6.3.2 无损检测 6.3.3 破坏性试验 6.4 统计过程控制 6.5 材料和工艺变化的处理 参考文献第7章 可支持性 7.1 引言 7.2 可支持性设计 7.2.1 运行服务经验 7.2.2 可检查性 7.2.3 材料选择 7.2.4 损伤阻抗 7.2.5 环境顺应性 7.2.6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7.2.7 可修理性 7.3 支持的实施 7.3.1 零件检测 7.3.2 损伤评估 7.3.3 修理设计准则 7.3.4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 7.4 保障要求参考文献
这本《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手册,让我看到了复合材料领域发展的广阔前景。我是一名正在攻读复合材料方向的博士生,而夹层结构正是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的研究视角。例如,在夹层结构的总则和基本概念方面,它是否会清晰地界定各种夹层结构(如三明治结构、瓦楞结构、泡沫夹层结构)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力学原理?我尤其关注书中在数值模拟方法上的介绍,是否会详细讲解有限元分析在夹层结构力学性能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建立准确的数值模型来模拟各种载荷和边界条件下的行为?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的设计优化和多尺度建模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利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等方法来获得轻质高效的夹层结构设计?对于多尺度建模,例如如何从微观材料特性出发,预测宏观结构的行为,也是我非常期待了解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丰富的参考文献和案例研究,将极大地帮助我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水平。
评分第一眼看到《复合材料手册:第6卷,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书名,我的思绪就飞到了各种轻巧又坚固的结构上。作为一名对航空航天领域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先进的材料技术在飞机、航天器上的应用感到着迷。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深入介绍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在机翼、机身、起落架等部件的设计中,是如何利用夹层结构的优势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和刚度的?书中是否会分析一些经典的航空航天结构,如蜂窝夹层结构在飞机蒙皮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力学行为和失效模式?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在太空探测器、卫星等领域的应用充满好奇,例如,在承受真空、极端温度变化和高能粒子辐射等复杂环境下,夹层结构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特殊因素?我对书中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的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应用也充满期待。这本书如果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详细解读夹层结构的优势和挑战,将对我理解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大有裨益。
评分拿到这本《复合材料手册:第6卷,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时候,我简直感觉自己抱着一本“宝藏”。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复合材料教学多年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深入浅出地介绍夹层结构的教材,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非常欣赏书中对理论知识的严谨阐述,从宏观力学行为到微观材料特性,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例如,在介绍夹层结构的基本力学模型时,它是否考虑了剪切变形、边界效应以及面板和芯材之间的界面行为?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不同类型夹层结构(如三明治结构、加筋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是否能够清晰地展示它们的受力特点和失效机理。此外,作为一本手册,我希望它在实用性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在材料选择方面,是否提供了不同面板和芯材的性能参数表,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指南。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能否涵盖夹层结构的连接技术,例如粘接、机械连接等,并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同时,在制造工艺方面,例如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TM)、自动纤维铺设(AFP)等先进工艺在夹层结构制造中的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将极大地丰富我的教学内容,也为我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学习平台。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这本书的封面时,就感受到了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潜力。我是一名专注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材料研究的建筑师,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夹层结构在建筑围护结构、屋顶、楼板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轻质高强、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来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度?我尤其关注夹层结构在预制建筑和模块化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设计和快速施工来降低建筑成本和缩短工期。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在声学和防火性能方面的表现充满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面板和芯材来达到优异的隔音效果和防火等级,从而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居住品质?我对书中关于夹层结构的耐久性、抗震性能以及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也充满期待。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丰富的建筑设计案例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将对我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工作带来重要的启示。
评分这本《复合材料手册:第6卷,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和厚重感,那种深邃的蓝色和烫金的字体,立刻就勾起了我作为一名材料工程师对这门学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尤其对夹层结构这个主题感到好奇,因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夹层结构以其轻质高强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如何设计、制造和评估这些结构,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详尽的理论基础,从力学原理到材料选择,再到制造工艺,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梳理。特别是对于各种芯材(如蜂窝、泡沫、实心材料)的性能特点、优势劣势以及它们与面板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合方式,我希望书中能有深入的剖析。同时,我也关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夹层结构的承载能力、抗冲击性能以及疲劳寿命。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性,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高级的分析方法,比如有限元分析在夹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和失效模式分析,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在复合材料领域的一次重要知识升级,也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在翻阅《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这本书的首页时,我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图示所吸引。作为一名在汽车行业从事轻量化设计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是夹层结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汽车车身、底盘、内外饰等不同部件上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减重、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提升安全性能。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夹层结构在汽车碰撞安全性方面的表现,例如,如何通过设计来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乘员伤害?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例如电池包外壳、充电桩等方面的应用充满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夹层结构在隔热、阻燃、电磁屏蔽等方面的性能优势,以及如何在汽车严苛的运行环境中保证其可靠性?我对书中关于夹层结构制造的成本效益和规模化生产的挑战也充满期待,这直接关系到其在汽车市场的推广应用。这本书如果能提供实际的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将对我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出现,让我觉得我的专业知识库又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作为一名在船舶工程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一直对复合材料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非常关注,特别是夹层结构,它在提高船舶的稳性、降低重心、提升抗沉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如船体、甲板、舱壁等,以及它们如何应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挑战,例如海水腐蚀、波浪冲击、风浪载荷等。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夹层结构在提高船舶结构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方面的作用,以及相关的防护技术?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在水下航行器、海上平台等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充满兴趣。书中是否会介绍夹层结构在承受高压、抗冲击、隔音降噪等方面的性能特点?我对书中关于夹层结构的连接技术和维修维护策略也充满期待,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船舶的长期运行和安全性。这本书的问世,将为我解决船舶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评分这本《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开启新视界的钥匙。作为一名运动器材的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提供极致性能和轻量化体验的材料技术感到着迷。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高端运动器材中的应用,例如,在自行车、网球拍、滑雪板、桨板等产品中,夹层结构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和振动吸收特性,来提升运动表现和用户体验的?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夹层结构在各种运动场景下的力学响应,例如,在承受冲击、弯曲、扭曲等载荷时,它们的性能特点如何?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在满足运动器材的耐久性、抗疲劳性以及美观设计方面的要求充满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精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来保证运动器材在严苛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我对书中关于夹层结构在个性化定制和生产效率方面的探讨也充满期待,这对于满足不同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我理解和欣赏这些高性能运动器材背后的技术智慧提供更深入的洞察。
评分这本《复合材料手册:第6卷,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我手中沉甸甸的,预示着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在复合材料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对夹层结构的实际应用有着深刻的体会。我更关心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内容,例如,在新型芯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书中是否有涉及?例如,功能性芯材,如导电芯材、吸能芯材等,它们如何影响夹层结构的整体性能?同时,对于夹层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比如在湿热、紫外线、盐雾等环境下的性能衰减,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也是我非常关心的。此外,在结构优化设计方面,除了传统的基于性能的优化,是否会涉及到基于成本、可制造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我对书中关于失效分析和寿命预测的内容也充满期待,例如,如何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手段来预测夹层结构的剩余寿命,并制定相应的维护策略?对于一些复杂的工况,例如冲击载荷、疲劳载荷下的行为,书中是否会有详细的分析和指导?我相信,这本书如果能涵盖这些方面,将是工程师们在解决实际工程挑战时的“利器”。
评分当我翻开《复合材料手册:第6卷,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扉页,一种严谨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氛围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新材料充满好奇心的科研人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在纳米材料在夹层结构中的应用方面,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利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来提升面板或芯材的力学性能、导电性或热性能?对于新型面板材料,比如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它们在夹层结构中的应用前景如何?同时,我也对夹层结构的智能设计和自修复能力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传感器集成来监测夹层结构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设计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夹层结构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书中是否会介绍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材料在夹层结构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估?我对书中关于夹层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例如高温、高压、深海等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和设计挑战也充满期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