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失去的建築(增訂版) |
| 定價 | 55.00 |
| ISBN | 9787112052004 |
| 齣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
| 作者 | 羅哲文 |
| 編號 | 10969148 |
| 齣版日期 | 2002-07-01 |
| 印刷日期 | 2002-07-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無 |
| 頁數 | 175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十分引人注目,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點綴著一些模糊但依稀可辨的古老建築剪影,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被時間遺忘的故事。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溫潤而厚實,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消失的文明遺跡充滿好奇,總覺得每一座曾經巍峨聳立的建築背後,都隱藏著無數的匠心、智慧和時代變遷的痕跡。這本書的名字“失去的建築”,恰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那份對未知過去的探尋欲。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僅是翻看目錄,那些陌生的地名和建築名稱,就已經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那些或因自然災害、或因戰火紛飛、或因時代變遷而不再存在的偉大建築,去感受它們曾經的光輝,去想象它們在各自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去理解它們為何會“失去”。我尤其期待作者能通過細緻的考證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齣那些建築在消失前的真實樣貌,以及它們承載的曆史文化信息。
評分在翻閱這本書的扉頁時,我注意到作者羅哲文先生的名字,雖然我對建築史的瞭解並不算非常深入,但“羅哲文”這個名字似乎自帶一種厚重感,仿佛與中國古代建築的許多重要研究緊密相連。這種聯想讓我對本書的內容更加期待,我相信,一位在建築史領域有如此聲望的學者,一定能為我們帶來關於“失去的建築”最權威、最深刻的解讀。我對於那些在現代社會已經難以尋覓蹤跡的古代建築,總是抱有一種特彆的惋惜之情。它們不僅是物質的形態,更是曆史的見證,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想象一下,如果那些輝煌的宮殿、壯麗的寺廟、精巧的園林能夠完整地保存至今,我們的曆史畫麵會是多麼豐富和立體。這本書仿佛提供瞭一個穿越時空的窗口,讓我有機會去“看見”那些已經消失的美麗,去理解它們在曆史進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們消失的原因。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嚴謹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曆史空間,去感受那些“失去”的建築所帶來的震撼和啓示。
評分拿到這本《失去的建築(增訂版)》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一下。書的裝幀很有質感,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深意,傳遞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在探索那些曾經存在於我們曆史長河中,但如今已經不復存在的建築奇跡。我一直對那些消逝在時間洪流中的古老文明和它們的建築成就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它們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寶貴結晶。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勾起瞭我想要去瞭解那些“失去”的建築背後故事的好奇心。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通過文字和可能的插圖(雖然還沒細看),去窺探那些曾經輝煌的建築,去理解它們為何會消失,去感受那種曆史的滄桑感。對於增訂版,我尤其期待它能包含更多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更詳盡的資料,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全麵、更深入的認知。我深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對人類建築史的演變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從中汲取到更多的曆史智慧和文化啓示。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古代文明衰落和城市消失的畫麵,比如那些被沙漠吞噬的古城,或是被戰火夷為平地的宏偉建築。我一直對那些曾經輝煌一時,但最終卻默默消失在曆史中的建築遺跡充滿瞭敬畏和好奇。這本《失去的建築(增訂版)》似乎正是滿足瞭我這種探尋欲。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嚴謹的態度,為我們揭示那些曾經存在的建築,它們的建造背景、藝術特色,以及導緻它們消失的原因。也許是一些令人扼腕嘆息的自然災害,也許是政治動蕩下的破壞,亦或是技術進步中的淘汰。無論原因如何,這些“失去的建築”都承載著一段段鮮活的曆史,它們是文明的縮影,是人類智慧的體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建築的名字,更能深入挖掘它們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傳承。對於“增訂版”這個後綴,我更是充滿瞭期待,相信它會比原版更加充實,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見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種復古而莊重的調調,仿佛真的開啓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曾經存在於曆史中,但如今已不復存在的建築奇觀感到著迷。它們就像曆史長河中的幽靈,雖然消失瞭,但其存在過的痕跡卻時常引人遐想。這本書的名字《失去的建築》,直接戳中瞭我的興趣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發掘和描繪這些“失去”的建築的。是那些因為自然災害而埋沒的古城,還是因為戰亂而損毀的宏偉宮殿?或者是隨著社會發展而逐漸被遺忘的獨特建築風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看見”那些在教科書中鮮有提及的建築,瞭解它們在各自時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融入當時的社會文化之中。對我來說,每一次閱讀關於消失建築的書籍,都是一次精神上的考古,是對人類文明進程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對我們自身所處時代的一種審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