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R 9207-201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 9207-201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混凝土工程
  • 施工技术
  • 规程
  • Q/CR 9207-2017
  • 桥梁工程
  • 隧道工程
  • 路基工程
  • 结构工程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铁道出版社
ISBN:151135087
商品编码:28434420699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Q/CR 9207-201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ISBN: 151135087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8月
 装帧: 平装
 页字:236/195千
作者: 中国铁道出版社 著  
定价: 45.00

 

 目 次
1 总 则
2术 语
3基本规定
4模板工程
4.1-般规定
4.2模板设计
4.3模板制作和安装
4.4模板拆除
5钢筋工程
5.1-般规定
5.2钢筋加工
5.3钢筋连接
5.4钢筋安装
6混凝土工程
6.1-般规定
6.2混凝土拌和站
6.3混凝土原材料
6.4混凝土配合比
6.5混凝土搅拌
6.6混凝土运输
6.7混凝土浇筑
6.8混凝土振捣
6.9混凝土养护
6. 10混凝土拆模
7预应力工程
7.1一般规定
7.2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7.3预应力管道
7.4预应力材料保护
7.5预应力筋制作和安装
7.6施加预应力
7.7管道压浆
7.8封锚(端) 
8特殊混凝土
8.1一般规定
8.2大体积混凝土
8.3 自密实混凝土
8.4纤维混凝土
8.5喷射混凝土
8.6特细砂混凝土
8.7补偿收缩混凝土
8.8无砂透水混凝土
8.9气密性混凝土
8. 10活性粉末混凝土
8. 11桥梁支座砂浆
8. 12支承层混凝土
9防腐蚀强化措施
9.1一般规定
9.2混凝土表面涂层
9.3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
9.4环氧涂层钢筋
9.5钢筋阻锈剂
9.6阴极保护

 

 本规程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 241号)的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混凝土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纳了有关科研成果,充分征求了建设运营各方面意见。 本规程共分为14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特殊混凝土、防腐蚀强化措施、砌体工程、冬期施工、夏期施工、大风干旱地区施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本规程主要修订内容: 1.增加了HPB300、HRB400和HRB500的相关内容;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和电阻点焊工艺要求;细化了钢筋加工、机械连接等施工规定。 2.明确了机制砂的使用要求,增加了采用质量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内容。 3.完善了管道压浆材料性能要求;细化了封锚(端)施工内容。 4.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和支承层混凝土的内容。 5.增加了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防腐蚀强化措施施工要求。 6.修订了冬期施工气温条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和水、骨料的*高加热温度。 7.增加了雨期、大风干旱地区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内容。
现代桥梁工程技术与实践 图书信息: 书名: 现代桥梁工程技术与实践 作者: 资深土木工程专家团队 出版社: 交通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 ISBN: 978-7-5161-8890-5 内容简介: 《现代桥梁工程技术与实践》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当代桥梁工程领域前沿技术、设计理念、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师、桥梁设计人员、项目管理者、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一个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指导于一体的综合参考平台。 本书紧密围绕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性能、长寿命、绿色环保型桥梁的需求,系统梳理了桥梁工程从概念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全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的最新进展到复杂结构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力求实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第一部分:桥梁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材料革新 本部分重点回顾并深化了桥梁工程学的核心理论,同时着墨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桥梁结构分析的先进方法 本章详细介绍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FEA)在复杂结构(如斜拉桥、悬索桥)中的应用,包括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处理。重点阐述了基于性能的设计(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理念,如何将概率可靠性理论融入到荷载和抗力分析中,以确保桥梁在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预期性能水平。此外,对动态分析和抗震设计中的先进减隔震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二章:高性能与智能结构材料 针对传统混凝土和钢材的局限性,本章系统介绍了新一代结构材料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其在预应力构件和抗冲击结构中的应用潜力。详细讲解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材和加固层在耐腐蚀和轻量化结构中的优势与施工规范。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SMA)和自修复材料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集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桥梁结构设计的新范式 本部分聚焦于当代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理念和规范要求,特别是对超大跨径和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设计策略。 第三章:特种桥梁结构的设计控制 深入剖析了斜拉桥的索塔-主梁耦合振动控制、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分析与主动控制方法。对于复杂桥型,如拱桥与梁桥的组合结构,探讨了荷载分配的精细化计算模型。着重强调了风洞试验在评估大跨度桥梁气动稳定性中的不可替代性,并介绍了最新的气动弹性分析软件应用。 第四章: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优化设计 桥梁基础的可靠性是结构安全的关键。本章超越了传统的承载力计算,侧重于地基的沉降控制、不均匀沉降的预测与补偿技术。详细阐述了桩基础在软土、岩溶地区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端承力机制分析。同时,对深基坑开挖中的支护结构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估给出了详尽指导。 第三部分:现代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详细描述了复杂和超大跨径桥梁的先进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章:先进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系统介绍了箱梁的预制、运移与拼装技术,包括节段预制厂的布局优化和精准吊装流程。针对斜拉桥和悬索桥,详尽阐述了高精度索力平衡与线形控制技术,包括拉索的张拉施工顺序、应力监测与微调工艺,确保主梁在各阶段的几何线形满足设计要求。针对超高桥塔的混凝土浇筑,分析了泵送技术、温控技术以及垂直度控制的先进手段。 第六章:桥梁施工中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本书高度重视“工业4.0”在桥梁建设中的融合。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3D Scanning)在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模拟与冲突检测。重点阐述了无人机(UAV)在复杂地形测量、结构外观巡检中的集成应用,以及利用物联网(IoT)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关键施工节点(如混凝土养护温度、预应力张拉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 第七章: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本章侧重于过程控制与风险规避。详细介绍了先进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在钢结构焊接质量和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相控阵检测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大型桥梁工程的风险评估矩阵进行了构建,并提出了基于“预防为主”原则的施工安全管理流程。特别是对高空作业、水中作业以及复杂环境下的特殊安全规程给出了严格的指导。 第四部分:桥梁的运营、维护与寿命延长 认识到桥梁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本书在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维护延长服役期。 第八章: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 详细讲解了基于光纤光栅、应变片、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的SHM系统架构。阐述了如何通过采集的长期数据进行疲劳损伤评估、承载力退化模型建立。内容涵盖了数据处理、状态评估指标的确定以及基于状态的养护(State-Based Maintenance, SBM)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第九章:桥梁的维修、加固与更新技术 针对既有桥梁面临的服役期延长需求,系统介绍了碳纤维布(CFRP)/UHPC后加固技术、钢结构连接部的疲劳修复技术。探讨了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旧桥的结构拓宽或加高改造,包括临时支护的设计原则和对现有结构体系的动力学影响评估。 结论: 《现代桥梁工程技术与实践》不仅是工程技术手册,更是推动桥梁行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的理论指导。书中案例丰富,图表精炼,确保读者能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新时代桥梁建设者的必备案头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铁路建设的细节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庞大的混凝土工程,它们是如何一点点堆砌起来,支撑起呼啸而过的列车的呢?翻开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和技术要求,虽然乍一看有些挑战,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领略到了其中蕴含的精妙。特别是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运输以及模板支撑的设计,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这可是铁路混凝土工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作者在这里列举了多种方法,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可谓考虑周全。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工人们在烈日下,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程操作的情景。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耐心、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教科书,让我对中国铁路建设的雄厚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个铁路爱好者,对那些横跨山川河流的宏伟桥梁和绵延千里的铁轨总是心生敬畏。这次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出于对铁路建设的好奇,我还是决定尝试阅读一下。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深入得多,但同时又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我从书中了解到,建造一条铁路,尤其是它的混凝土部分,需要多么严谨的设计和精密的施工。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加固措施,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施工注意事项,都有着非常细致的描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耐久性设计和后期维护的章节很感兴趣,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铁路桥梁能够屹立数十年而不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程建设背后那份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智慧,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充满了敬意。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所有的技术术语,但这本书已经成功地激发了我对铁路工程的更浓厚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工程类学生,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在寻找相关参考资料时,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为我们这些初学者打开了一扇了解铁路混凝土工程真实世界的窗口。书中对施工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分解,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后的质量检验,都清晰明了。我特别欣赏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易懂。通过阅读,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施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安全规范的必要性。这本书让我对铁路混凝土工程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也为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优质的专业书籍,它将在我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评分

我是一名铁路项目的质量监督员,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这本书在我手中,就像是一本“移动的教科书”,随时可以查阅和参考。它详细阐述了铁路混凝土工程的各项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裂缝的监测以及钢筋保护层的控制等内容,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对照书中的内容,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并及时提出纠正措施。这本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对于确保铁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对施工人员的指导,更是对我们这些质量监督人员的“保护伞”,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评分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关注着行业内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次拿到这本书,我主要想从中学习一些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施工经验,特别是针对铁路混凝土工程的一些前沿技术。读完之后,我可以说,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深入探讨了一些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以及施工工艺的描述印象深刻。在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中,如何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所有工程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计算和理论比较深奥,但我相信通过反复研读和实践,一定能够融会贯通,为我的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