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縮略語一覽錶
前言
章 歐洲組織機構框架
第二章 歐洲的社會閤作夥伴
第三章 歐洲聯盟在勞動法領域的限
第四章 歐洲勞動法:拖車車廂,還是火車頭?
重要術語中英文對照錶
《歐洲勞動法》從20世紀90年代初版以來,在歐洲深受讀者歡迎,該書定期再版,至今已齣版至第13版。其內容覆蓋麵廣、信息更新及時,具有性和實務指導性。全書分為總論、個人勞動法與集體勞動法三大部分。分冊為原書的“總論”部分,主要著眼於形成歐洲聯盟法律的機構性框架。章討論瞭主要的歐洲條約(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聯盟條約》等)、歐盟的主要機構(歐洲議會、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聯盟委員會和歐洲法院)及立法程序、歐盟與國際勞工組織的關係等問題;第二章主要介紹歐洲的社會閤作夥伴,特彆是歐洲企業組織、歐洲公共企業中心、歐洲手工與中小企業協會和歐洲工會聯閤會;第三章則涉及歐洲聯盟有關勞動法事項的管轄限問題;本書總論的第四章詳細考察瞭歐洲勞動法的起源和發展,尤其是聯盟經濟與社會事務之間的關係,並重視勞動者的基本社會利憲章和行動計劃,目的在於實施該憲章。
歐洲勞動法從最初的歐洲共同體發展到現在的歐洲聯盟,經曆瞭一個漫長的發展曆程,現在已經進入瞭後工業化階段,其立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歐洲在勞動法領域的發展與協調,尤其是在個人利保護、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平等就業、勞動安全與健康等方麵,為我們提供瞭很好的參考模闆。《歐洲勞動法》一書所包含的法規、學者們的先進理念、歐洲法院的案例及法官的判案思路等對於我們國傢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法律製度時有重要的藉鑒價值。
作者簡介:羅傑·布蘭潘,是比利時魯汶大學法學院榮退教授。他曾作為客座教授,先後訪問過美國佛羅裏達大學、佐治亞大學、肯塔基大學與密歇根州立大學、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巴黎大學以及日本上智大學等高校。布蘭潘教授現為荷蘭蒂爾堡大學教授,講授比較與國際勞動法以及全球化等課程。他從1992年以來一直是弗萊芒皇傢科學院院士。布蘭潘教授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法學院院長(1984—1988)、國際勞資關係協會主席(1986—1989)、比利時參議院議員(1987-1989)、國際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協會榮譽主席,曾獲匈牙利塞格德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97)。布蘭潘教授係《國際法律百科全書》和《國際勞動法與勞資關係百科全書》主編,他還擔任《國際勞動法期刊》和《比較勞動法與勞資關係》(2010年第10版)等書總編。
作為一名對歐洲社會發展趨勢頗為關注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勞動法時,將法律條文與社會現實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他並沒有將勞動法僅僅視為一套冰冷的規則,而是將其看作是社會力量博弈、價值觀念演變以及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的産物。例如,書中關於女性勞動者權益保障的章節,不僅梳理瞭相關的法律規定,還探討瞭性彆平等等社會議題對勞動法製帶來的深遠影響。這種深入的社會學式解讀,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歐洲社會變遷的精彩圖景。當然,要完全消化書中龐大的信息量,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我這樣平時工作繁忙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確實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大部頭,尤其是其在國際比較法視角下對歐洲勞動法進行的深度剖析。作者對每一個章節的論述都極具條理性,邏輯清晰,即使是關於相對復雜的工會權利和集體談判的章節,也能夠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讓讀者逐漸把握其精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工作時間靈活化和工作生活平衡的討論,作者通過列舉不同國傢的具體實踐,例如德國的彈性工作製和法國的“斷聯權”,生動地展示瞭各國在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同時,如何努力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這種在理論高度和實踐細節之間取得平衡的寫作風格,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不過,對於那些期望快速瞭解某個具體國傢勞動法細枝末節的讀者而言,本書可能過於宏觀和理論化,而未能提供足夠操作性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這個對歐洲勞動市場運作模式一直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國傢法律體係差異時的嚴謹態度。他沒有簡單地將各國的勞動法條文進行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法律製度形成的曆史淵源和現實考量。比如,在探討非典型就業(如零工經濟、兼職等)的規製時,書中對不同國傢為平衡靈活性和勞動者保護所采取的不同策略進行瞭生動的描繪,這讓我對“歐洲模式”的靈活性和包容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瞭解到,即使在統一的歐盟框架下,各國在具體的勞動者權益保障上依然存在顯著差異,這反映瞭歐洲文化多樣性和社會政策選擇的多樣性。當然,書中對一些前沿問題的探討,例如數字經濟對勞動關係帶來的挑戰,雖然提供瞭不少思考方嚮,但對於這些新興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似乎還在探索之中,這也讓我意識到,勞動法的進步永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評分讀完這本《歐洲勞動法》,我的心情是復雜的,既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一些尚未解答的睏惑。從整體上看,本書提供瞭一個相當全麵且深入的視角來審視歐洲各國勞動法的現狀與發展。作者羅傑·布蘭潘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對不同國傢在勞動閤同、工作時間、解雇保護、工會權利以及集體談判等核心領域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比較。書中不僅羅列瞭各個國傢的主要法律條文和司法判例,更著重於分析這些法律背後的社會經濟背景和發展邏輯。例如,關於集體談判權的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法國、德國等國傢在這方麵的不同路徑,以及歐盟層麵的協調努力,這對於理解當前歐洲社會經濟治理的復雜性非常有幫助。然而,對於一些非法律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書中某些章節的專業術語和理論分析可能需要反復咀嚼,甚至藉助其他輔助資料纔能完全理解。
評分讀完《歐洲勞動法》,我深切感受到瞭歐洲勞動法體係的復雜性與精妙之處。作者羅傑·布蘭潘先生以其卓越的洞察力,為我們呈現瞭一幅歐洲勞動法發展的全景圖。書中對於勞動閤同解除的規定,以及由此引發的法律爭議,分析得尤為透徹。我驚訝於不同國傢在“閤理理由”解雇方麵的不同界定,以及這些界定背後所蘊含的社會公平理念。本書在提供詳實法律信息的同時,也引導讀者思考勞動者在日益變化的經濟環境下麵臨的挑戰。盡管如此,對於書中涉及的一些國際私法性質的勞動爭議管轄問題,我希望能有更具體、更深入的案例分析來佐證理論,這樣對於理解實際操作中的難點會更有幫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