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49175
条码:9787511849175
图书名称:行政法基础理论改革的基本图谱:“合法性”与“佳性”二维结构
定价:38
作者:朱新力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3-07-01
内容:
本书展开了对行政法各理论板块的“革新”探索:以“合法性”与“佳性”的二维结构为分析框架和思想基础,深入认识行政法对象论、原则论、主体论、行为论、程序论、救济论六大板块中应有的新变化和学术转向。加上总体改革的“总体论”和行政法体系论,全书除序言外共分八章,这八章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理解的“新行政法”基本图谱。
目录:
序言:行政法基础理论改革的一种进路
第一章 总体论:新行政法的二维结构
一、实践呼唤与理论应对
二、“合法性”与“佳性”的理论构成
三、二维结构的互动、方法论及其载体
四、小结:思考框架与实践效用
第二章 对象论:公共行政变迁及新行政法的回应
一、描绘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手法:梳理与反思
二、公共行政新形态:实质意义上的展开
三、黔驴技穷:传统行政法对公共行政变迁回应之不足
四、新行政法对公共行政变迁的关注与回应
五、小结:从形式到实质
第三章 原则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深化与创新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体系:从行政法价值出发的架构
二、依法行政原则及其新发展
三、行政效能原则:走向积极面向
四、小结:行政效能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其缓和
第四章 主体论:行政组织法的功能拓展及其制度设计
一、传统:行政主体范式下的“控权”功能
二、传统行政组织法的自我增量:分权与自治功能
三、新行政组织法: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效能提升
四、小结:功能主义视角下多元的组织法功能
第五章 行为论:行政活动方式理论的双面拓展
一、引言:问题意识与理论需求
二、行政行为形式论的核心与缺陷
三、政府规制形式论的引入与展开
四、政府规制形式论运用与规则设计
五、小结:“一个都不能少”
第六章 程序论:新行政程序观的法理与基本建制
一、传统行政程序理论:立足于权利保障和权力控制的法治主义
二、传统行政程序的自我更新:效率考量的引入
三、新行政程序观一民主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下的进阶程序法理
四、小结:新旧行政程序观的契合及其机制
第七章 救济论:从评价责任到风险保障责任的转型
一、引言:悄然发生的变化
二、传统国家责任理论:泾渭分明的赔偿与补偿法理
三、国家责任制度的发展:赔偿与补偿制度的自我拓展与相互交融
四、风险社会语境下国家责任的重新定位
五、国家责任的扩大与限制——法政策面的考量
六、小结:国家责任制度价值导向的转型及其限度
第八章 体系论:行政法总论改革与部门行政法的勃兴
一、从“泛总论化”到部门行政法的独立性:渐渐清晰的共识
二、部门行政法的体系构成与内容取向
三、完整的行政法学体系:总论与各论的几对关系范畴
四、小结:新行政法的体系构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不得不说,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深刻的学术野心。《行政法基础理论改革的基本图谱:“合法性”与“性”二维结构》这样的命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对学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性著作,它们往往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对既有理论进行颠覆性的重构。对我而言,“合法性”这个词汇在行政法领域的意义,早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单定义,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动态概念。如何在新形势下理解和保障行政合法性,是一个持续的课题。而书名中的“性”二维结构,更像是一把钥匙,或许能够开启我们对行政法理论认识的全新维度。我好奇的是,这种“二维结构”究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它能否有效地解释和解决行政法理论实践中存在的某些困境?如果书中能够通过严谨的论证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精细化的理论模型,让我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行政法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那就太有价值了。这本书仿佛是一张藏宝图,指引着我前往理解行政法理论改革前沿的宝藏。
评分我最近读了《行政法基础理论改革的基本图谱:“合法性”与“性”二维结构》,虽然这本书我还没有仔细研读,但仅从书名和初步翻阅的感受来看,它无疑触及了行政法领域一个极其核心且富有挑战性的议题。书名中的“基本图谱”四字,就给我一种想要系统梳理和勾勒出行政法理论改革全貌的强烈期待。在我看来,行政法的每一次理论革新,都仿佛是在绘制一幅新的地图,指引着法律实践的航向,尤其是在当下社会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行政行为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传统的行政法理论亟需更新迭代。“合法性”作为行政法的生命线,其内涵的拓展和外延的界定,以及如何应对新时期挑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而“性”二维结构,这个提法更是引人遐想,它可能指向的是行政行为的性质、行政权力的属性,甚至是行政法理论本身的多维度展开。一个好的理论体系,不应该是僵化的,而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研究者在尝试构建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理论框架,去理解和指导行政法实践的努力。我十分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清晰的逻辑脉络,通过“图谱”的形式,将复杂的理论问题条理化,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和核心要素。
评分我之所以对《行政法基础理论改革的基本图谱:“合法性”与“性”二维结构》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理论视角。书名中“基本图谱”的提法,暗示了作者试图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来梳理和呈现行政法理论改革的全貌。在我看来,行政法的改革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各种理论思潮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的结果。而“合法性”作为行政法的生命线,其在改革过程中的演变和重塑,无疑是核心议题。更有意思的是“性”二维结构,这个概念的出现,让我联想到是否在尝试超越传统的、单线条的分析方式,引入更具象、更立体化的研究方法。或许,它指向的是行政行为背后更为复杂的力量,例如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或是社会需求对法律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行政法理论改革的“图谱”,并且能够深入剖析“合法性”与“性”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现实中的行政法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那我将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初步浏览《行政法基础理论改革的基本图谱:“合法性”与“性”二维结构》时,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图谱”式的表述。在浩如烟海的法学文献中,能够将复杂的理论体系以“图谱”的形式呈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创新的体现。这预示着作者试图为我们构建一个清晰、直观的框架,来理解行政法理论改革的脉络。而“合法性”作为核心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更令我感兴趣的是“性”的二维结构。这个“性”字,究竟是指什么?是指行政活动的“社会性”、“技术性”、“伦理性”?还是指行政法自身的“规范性”、“价值性”?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欲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而是能够真正做到“图谱”的精髓,即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展示不同理论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改革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这本书能够成功地为行政法理论改革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并揭示出“合法性”与“性”维度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么它对于我理解当前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方向,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对理论深度和现实关切的融合追求。书名中的“合法性”一词,是行政法领域绕不开的基石,但其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解读和应用,却充满了动态性。在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合法性问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法律是否被遵守”,而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法律是否合理”、“法律是否回应了社会公正的需求”等议题。书中提出的“二维结构”,尤其“性”这个概念,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和好奇。它可能是在尝试超越传统上对合法性的单一维度审视,引入了某种新的分析视角。是否是对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的深化,亦或是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权力性”与“服务性”的辩证统一?我倾向于认为,这种“二维结构”的提出,是为了更精细地剖析行政法理论中的复杂关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为改革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理论支撑。如果书中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或者历史演变的角度,来阐释这种“二维结构”是如何在现实中体现和发挥作用的,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可读性和说服力。我期待它能为我们理解和处理复杂的行政纠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