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9787557900496

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978755790049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语言文字
  • 参考书
  • 学习
  • 教学
  • 规范
  • 全新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0496
商品编码:2866739142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作者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57900496 出版日期 2016-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64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目录

   编辑推荐
收条丰富、栏目合理、功能完善、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对读者学习现代汉语词汇具有指导作用。

   文摘


   序言

辞海(第七版) 权威性与全面性的典范之作,跨越时代的知识宝库 《辞海(第七版)》是由中国著名辞书编纂机构历经多年心血打造的鸿篇巨制,是当代汉语学界、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综合性的中文百科性辞典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词汇释义工具书,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精粹的文化工程,是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探究历史文化脉络的必备案头之书。 一、 编纂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第七版《辞海》的编纂,紧密贴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它在继承前六版严谨、求实、科学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划时代的革新与拓展。 1. 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宏观视野: 本版《辞海》的收录范围远超传统词典的范畴。它以词条为基石,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词条的释义不仅精确解释了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更注重在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中阐释其内涵的演变。例如,对于涉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科学发现、关键哲学流派的词条,会提供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背景介绍,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图谱。 2. 紧跟科技前沿与新兴领域的收录: 面对信息爆炸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第七版在收录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纳入了当代科技、经济、互联网、社会学等新兴领域的专有名词和热词。从量子计算、基因编辑到区块链技术,从金融衍生品到最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力求确保读者查阅到的信息是最新、最前沿的,真正做到“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3. 恪守学术严谨性与辨伪存真: 编纂团队汇集了数百位海内外顶尖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每一条释义、每一个引文都经过多轮专家组的严格审定。对于存在争议的学术观点或历史事件,采取客观陈述、并列不同学派观点的态度,力求做到“是非分明,存疑存正”,是学术研究的可靠基石。 二、 丰富恢弘的收录内容体系 第七版《辞海》的总词条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覆盖了人类知识的各个维度,展现出惊人的广度与深度。 1. 语言文字学部分: 词语释义的精益求精: 涵盖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方言词汇、专业术语。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了精确的辨析,尤其强化了对现代汉语中多音节、复合词的收录与规范。 语源考证与演变: 对许多常用词汇,追溯其字源、词源的流变,展示汉语词汇生命力的丰富性,帮助读者理解词语“为什么是这个意思”。 格律与修辞: 增补了大量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的规范性解释,对于文学创作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 基础学科的深度覆盖: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词条,不仅给出标准定义,还附带了关键的数学公式、化学结构或生物学模型图示(在插图版中体现)。例如,对于“熵增定律”或“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教科书级别的严谨阐释。 新兴技术与应用科学的捕捉: 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概念,确保了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术语标准。 3. 人文社会科学的广阔天地: 历史地理的宏大叙事: 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中国历代地名、官职、制度的沿革。历史词条的撰写注重史料的可靠性与多角度的解读。 哲学与思想精粹: 对中外哲学史上的主要流派、核心概念(如康德的三大批判、朱熹的理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进行了精确而富有洞察力的阐述。 艺术与文化遗产的精湛呈现: 囊括了音乐、美术、建筑、文学、戏曲等领域的专业术语、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术语,如“皴法”、“飞白”、“对位法”等,提供了详尽的图解说明。 三、 优越的工具书特性与使用体验 第七版《辞海》在设计和排版上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便利性,力求在海量信息中实现高效检索。 1. 科学的检索系统: 采用了先进的语素分析和部首检字法相结合的系统,并辅以完善的音序排列。对于多音字、异体字和复杂词条,均设置了清晰的导读标识,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所需信息。 2. 清晰的版式设计: 采用国际先进的辞典排版技术,字体清晰,行距适宜,有效降低了长时间阅读的疲劳感。重点词条和核心释义均以加粗或不同的字体区分显示,脉络一目了然。 3. 权威的参考价值: 对于许多定义明确的科学名词和历史事件,本版《辞海》提供的释义,已成为许多行业和出版机构引用的标准范本,是进行学术写作、媒体报道、教育培训时不可或缺的“定音锤”。 总结: 《辞海(第七版)》是一部集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辞典。它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汉语的利器,更是人类知识的浓缩与提炼,是知识分子案头常备的“百科全书”。拥有一部《辞海》,即是拥有了一个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坚实入口。它记录着过去,解释着现在,也展望着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这本词典时,最大的疑虑就是它收录的词汇量和对新词新义的更新速度。毕竟语言是活的,尤其现代汉语,新词汇、网络用语层出不穷,如果一本工具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然而,我惊喜地发现,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不仅涵盖了大量基础和经典的词汇,对近几年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新兴词汇和一些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也进行了相当详尽的收录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对一些旧词汇的解释也做了与时俱进的修订,比如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词语,现在新的语境和引申义都被标注出来了,这对于理解当代文本和进行跨代交流至关重要。每次我遇到一个不确定的新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查,十有八九都能找到满意的解释和例句,这种可靠性让我对它越来越信赖,它俨然成了我工作和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语言雷达”。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对细节的打磨。封面那低调而又不失典雅的配色,加上烫金的字体,让它在书架上显得格外亮眼。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那种米白色的纸张,不仅护眼,而且印刷的清晰度和字号的选择都非常人性化,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它那种横向排版和合理的留白处理,使得即使是密集的词条也能保持很好的可读性。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那种翻动纸页的沙沙声,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替代的触感。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那些索引部分的清晰划分和颜色标记,让人在查找词汇时能迅速定位,效率极高。对于我这种喜欢实体书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工具书,除了内容扎实外,这种硬件上的体验感简直是加分项,它让我更愿意时常把它拿出来翻阅,而不是束之高阁。这种用心的设计,无疑是出版方对读者群体体验的深切关怀。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本厚重的工具书,我原本担心它的便携性会是硬伤,但拿到手后发现,虽然它内容丰富,但整体的厚度和重量控制得相当出色,这要归功于其优秀的纸张选择和装订工艺。这意味着我不再需要因为担心“太重”而把它留在家中。现在,无论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还是在咖啡馆里进行写作修改,我都能毫不犹豫地把它装进我的随身背包里。它已经从一个摆在书架上的“镇宅之宝”,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陪伴我的“行走词库”。这种随时可取用的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为很多时候,灵感或疑惑的产生都是随机的,如果不能即时查证,可能那种思维的连贯性就会被打断。这本书的这种“高密度信息承载与良好便携性的平衡”,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主义与专业性的完美结合。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本工具书的整体印象,那一定是“精准”。我过去用过几本不同的词典,常常会遇到同一个词条,在不同词典里的解释角度大相径庭,甚至有些解释过于晦涩难懂,读完一遍还是一头雾水。但这本书的释义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很懂得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来阐述一个词汇的核心含义。通常情况下,它会先给出一个最核心、最常用的定义,然后分门别类地列出引申义、特定语境下的用法,并且附带的例句都选得非常地道和具有代表性。这些例句的选择功力极深,不像有些词典里那种生硬的、为了凑数而编造的句子,而是能让人立马领会到这个词在实际交流中是如何运作的。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解释尤其友好;即便是我这样的母语使用者,在需要进行严谨的书面表达时,也会回头查阅,确保自己没有误用或表达不到位。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那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辨析上,简直是下了一番苦功,这对于任何一个追求语言精确性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差不多”的意思,但“近似”、“相仿”、“类同”这些词放在不同的语境里,细微的语义差别往往让人拿捏不准。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把它们并列解释,而是专门开辟了对比分析的区域,深入探讨了它们在语体色彩、侧重点以及情感倾向上的差异。通过对比,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正式的学术写作中应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而在抒情散文中,则可以选择那些更富有意境的近义词。这种深度的语义剖析,远远超出了普通查词工具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语言学导师,在你困惑时,循循善诱地为你拨开迷雾,指引你走向更准确、更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