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例诉辩审评-14-非法经营罪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无 9787510209864

刑事案例诉辩审评-14-非法经营罪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无 97875102098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刑事案例
  • 非法经营罪
  • 传销活动罪
  • 诉辩评
  • 法律
  • 案例分析
  • 司法
  • 犯罪
  • 刑法
  • 实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ISBN:9787510209864
商品编码:28738642057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书名刑事案例诉辩审评-14-非法经营罪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定价65.00
ISBN9787510209864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作者
编号1200856947
出版日期2014-02-01
印刷日期2014-02-28
版次2
字数571.00千字
页数485

D1一部分非法经营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基本理论与司法认定精要
非法经营罪
一、非法经营罪的罪名渊源
(一)1979年刑法典颁布至1997年刑法典颁布期间非法经营
罪的立法状况
(二)1997年刑法典颁布至今非法经营罪的立法状况
二、非法经营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要件
(一)非法经营罪的概念
(二)非法经营罪的犯罪主体
(三)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客体
(四)非法经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五)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三、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四、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形态
(一)非法经营罪的既遂与未遂
(二)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
五、非法经营罪的刑罚适用
(一)法定刑适用标准的同一性
(二)罚金刑的具体适用
(三)主体变化后的罚金刑适用
六、非法经营罪的不足及其完善
(一)非法经营罪存在的不足
(二)完善非法经营罪的建议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名渊源
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要件
(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体
(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客观方面
(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体
(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主观要件
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
(一)关于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二)对“情节严重”的理解
(三)关于“团队计酬”型传销的认定
(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之共犯形态
(五)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数认定

D1二部分典型案例诉辩审评
非法经营罪
案例1:范某太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批准异地倒卖烟叶的行为
案例2:罗某汇、林某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销售假冒伪劣卷烟的行为
案例3:林某全、江某荣、谢某章、翁某铃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无证经营药品的行为
案例4:马某业、杨某保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销售、使用“瘦肉精”的行为
案例5:刘某海、生某军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批准擅自销售食盐的行为
案例6:郭某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在旧车交易市场外倒卖二手车的行为
案例7:方某、倪某花、张某霞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从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代理行为
案例8:寇某峰、张某娟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非法以POS机为他人套现的行为
案例9:杜某、莫某逢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外汇兑换业务的行为
案例10:深圳市致×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何某明、雷某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批准开展外汇按金经纪业务的行为
案例11:丁某、梁某凯、吉某明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买卖人类头颅骨的行为
案例12:李某杰、汪某、黄某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批准私自销售3D福利彩票的行为
案例13:樊某川、刘某社、郭某杰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自建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买空卖空的虚拟标准
化合约交易的行为
案例14:姚某辉、张某、张某军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批准制售出版物的行为
案例15:张某杰、刘某雁等非法经营、销售淫秽物品案
――如何认定同时经营淫秽书刊及其他非法出版物的行为
案例16:黄某清、洪某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私自安装转接设备经营国际IP电话业务的行为
案例17:海南省定安福园管理有限公司、邢某民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未经验收许可对外预售陵园墓穴的行为
案例18:谈某明等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擅自制作网络游戏外挂出售牟利的行为
案例19:黄某钦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假借合法公司名义开展对外劳务输出业务的行为
案例20:寇某斌非法经营案
――如何认定非法为他人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案例21:施某兵、强某信、傅某平、邵某锋、王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如何认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案例22:何某秀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如何认定传销活动的行为特征
案例23:何某兰等13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 何某娟、潘某剑
职务侵占案
――行为人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中侵占公司财产如何定性
案例24:李某生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非法传销行为发生在'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之前 如何适用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虚报注册资本成立公司进行非法传销活动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例25:罗某平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中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认定
D1三部分办案依据
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类编

刘晖男 1977年10月出生 山东临沂人 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刑法学专业 获法学硕士学位 现为*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干部。近年来 先后在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参与编写'犯罪学教科书-D1二版'-魏平雄等主编等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劳娃女 1978年出生 湖南岳阳人。2003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 获法学硕士学位 在读法学博士 现为*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干部。近年来 先后参与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辩诉交易制度研究等重量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 在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湖北社会科学等报纸和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合译'美国宪法'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普通成人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非法经营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刑事案例诉辩审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以非法经营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相关案例为内容 辅之以相应罪名的理论和有关法条规定 内容完整 结构合理 适合专业人士学习查询 也适合刑法研究的学者阅读借鉴。

刑事案例精选与疑难问题解析:刑法适用与司法实践前沿 本书精选了近年来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典型指导意义的刑事案例,聚焦于法律适用、证据采信和司法程序中的核心争议点。全书共分为刑事实体法、程序法、特定罪名疑难与前沿热点三大板块,旨在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深入、细致的分析与参考。 --- 第一部分:刑事实体法核心争议与罪名界限的精准划定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构成要件的理解与适用,尤其关注刑法分则中易产生分歧的罪名边界。 一、 财产犯罪的认定与量刑考量 1. 盗窃、抢夺、诈骗罪的要素区分与新型犯罪形态: 详细阐述了传统财产犯罪在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重点解析了“秘密窃取”与“非法占有目的”在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中的认定标准,通过对“被害人是否存在财产性损害”及“秘密窃取行为的完成时间点”的细致辨析,明确了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点。 2.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界限: 结合司法解释的最新变动,聚焦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如何利用职务便利将资金或财产“非法占有为己有”与“进行个人活动使用”之间的时间差和主观恶性差异。案例分析侧重于揭示职务侵占中“转移资金”的隐蔽性及其对证据链条构建的要求。 3. 共同盗窃与共同抢劫的犯罪形态分析: 探讨了团伙犯罪中,行为人主观故意不一致时,如何根据通说和判例认定共犯的罪名。特别关注了望风、提供交通工具的行为在抢劫罪中的地位,以及“暴力行为的即时性”对定性为抢劫而非抢夺的关键影响。 二、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的量刑基准 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范围: 本书收录了多起涉及高空抛物、危险驾驶(醉驾引发的特殊事故)以及破坏交通设施的案例。核心分析点在于如何准确判断行为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抽象危险程度,并区分其与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重点探讨了“放任结果发生”的主观认知在危险方法中的地位。 2. 爆炸罪的认定与未遂、中止: 结合新型爆炸装置(如自制燃烧物)的案例,分析了爆炸物构成的要件,以及犯罪预备阶段与未遂阶段的区分。对于因外部因素(如他人及时发现)导致爆炸未发生的案件,详细论述了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幅度。 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证据与数据价值 本书特别关注了当前热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通过详尽的案例,明确了以下关键认定标准: 信息的“非法获取”与“非公开性”: 如何界定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以及“公开信息”在特定语境下是否仍属刑法保护范畴。 “情节严重”的量化标准: 分析了信息数量、信息类型(敏感度,如行踪轨迹、金融账户)以及信息非法获利数额对量刑的影响。 “提供者”、“获取者”与“购买者”的链条责任: 辨析了在信息买卖链条中,不同角色的主观罪过形态与责任承担。 --- 第二部分:刑事诉讼程序、证据规则与排除规则的实务运用 本部分侧重于程序正义的实现,剖析了审判实践中程序瑕疵的救济与证据的法定性要求。 一、 证据裁判规则与“存疑时利益归被告人”原则的贯彻 详细梳理了“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据的审查标准。重点分析了对间接证据体系的构建要求,特别是当关键证据链条存在断裂时,如何适用“疑罪从无”的原则。 1. 排除合理怀疑的司法实践标准: 通过对多个无罪判决案例的分析,揭示了控辩双方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的动态平衡。探讨了法官如何区别对待“合理的怀疑”与“臆测的怀疑”。 2. 口供的补强与非法证据排除: 本书深入分析了刑讯逼供、威胁利诱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的排除规则。案例着重于检验提取口供过程的录音录像证据的完备性,以及在排除核心口供后,剩余证据是否足以支撑定罪的“补强规则”的适用。 二、 辩护权保障与庭审实质化改革 1. 律师会见权与通信秘密的保障: 分析了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受阻的救济途径,以及对律师执业活动的司法干预的合法性边界。 2. 庭审质证的实质性对抗: 通过对公开审理庭审记录的剖析,展现了如何通过高效的交叉询问,检验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重点分析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辩护律师在量刑协商中的角色和策略。 --- 第三部分:特定疑难罪名与前沿司法热点(不含原书提及罪名) 本部分专门选取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或新兴的罪名进行深度解析。 一、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罪的认定与共同犯罪 1.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界定: 结合最新的行政法规和标准,界定了食品原料的合法性范围。重点区分了“以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与“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量残留物”的责任差异。 2. 共同生产、销售行为的刑事责任分配: 对于多环节参与的案件(如原料提供者、生产者、销售者),分析了如何根据共同故意和犯罪投入程度,精准适用共同犯罪的定性与量刑。 二、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新形态 1. 非法集资的界限与“非法性”的判断: 重点区分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案例分析集中于非法集资活动中“主要目的”的审查,即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和“挥霍吸收资金”的倾向。 2. 洗钱罪的关联犯与独立性: 阐述了洗钱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以及其与上游犯罪的关联性证据要求。分析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明知资金来源非法而提供便利的共犯形态。 三、 妨害公务罪与暴力抗法的界限 本书梳理了近年来因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探讨了“公务的法定性”以及暴力行为的程度如何影响行为的定性。分析了在对执法人员采取行动时,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妨害公务”的界限,强调了对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义务。 --- 总结: 本书汇集了资深刑法专家对复杂疑难案件的最新思考与操作指南,力求在理论前沿与司法实务的交汇点,为读者提供严谨、可操作的分析框架和判断依据。每一案例的解析都紧密结合最新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确保内容的权威性与时效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应该聚焦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特别是围绕“非法经营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展开的。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庭审细节,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真实的法律诉讼过程。想象一下,一本优秀的书籍,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公诉人如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如何用一连串的证据链条去指控被告的罪行;而辩护律师又如何凭借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为被告进行无罪或罪轻的辩护。尤其是在非法经营和传销这类案件中,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活动和人际关系,这本书如果能够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为我们揭示出案件的关键突破口在哪里,又是如何最终做出判断的,那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判决结果,更能够深入到判决理由的阐释,分析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是如何权衡证据、适用法律的。比如,在传销案件中,那些被指控为“领导者”的人,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如何被认定为“组织、领导”的?在非法经营案件中,那些被指控为“非法经营”的人,他们的行为与正常的商业活动之间的界限是如何划清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的深入解读,那它一定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提升法律认知、理解司法实践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和出版信息,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部比较严肃的法律学术著作,但“诉辩审评”这个词又让我觉得它有深入分析的潜力。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对“非法经营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两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被理解和适用的,给出一个比较深入的剖析。例如,在非法经营罪中,如何界定“非法”经营的范围?是仅限于未经许可的经营,还是包括了某些经营方式上的违法?而传销活动,其核心在于“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和“拉人头”的获利模式,这本书是否能通过案例分析,细致地展现这些特征是如何在庭审中被一一还原和证明的?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到案例的细节中,去探讨在具体的庭审过程中,证据是如何被运用,控辩双方是如何展开辩论的,以及法官最终是如何做出判决的。比如说,在涉及传销案件时,如何有效识别和固定那些构成“组织、领导”行为的证据?在非法经营案件中,如何精确计算非法经营的数额,以达到入罪的标准?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分析,比如在辩护律师在面对这些指控时,有哪些可能的辩护方向,或者在公诉方在指控这些罪名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证据和法律问题,那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被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刑事案例”这四个字,感觉会很有故事性。我对那些背后有着跌宕起伏情节的真实案件总是充满兴趣,尤其是涉及像“非法经营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类在社会新闻中经常出现的罪名。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法律条文解释,而更像是对一些真实案件进行“回放”和“解剖”。我希望书中能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那些一度引起广泛关注的非法集资案件,或者是那些披着“创业”、“致富”外衣的传销组织被揭露的经过。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些案件中,那些被指控非法经营的人,他们的“经营”行为究竟触碰了法律的哪条红线?而那些被指控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人,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庞大的传销网络的?书中是否有对这些案件的庭审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公诉方是如何收集证据来证明被告的非法所得,又是如何论证其传销活动的层级和组织关系的?而辩护律师又采取了哪些辩护策略?是挑战证据的合法性,还是从被告的主观故意入手,亦或是从犯罪情节的轻重来争取从轻处罚?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案件的来龙去脉,看到法律在这些复杂情节中的适用,也看到人性在利益驱动下的复杂展现,这样读起来才会既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刑事案例诉辩审评”这几个字,立刻就勾起了我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对真实案例背后审判流程和辩护策略的好奇心。我想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枯燥的法律条文罗列,更可能是一场精彩的庭审复盘,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法官如何审视证据,律师如何构建辩护,以及最终定罪量刑的考量。尤其是“非法经营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两个常见的经济犯罪,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也常常引发很多争议,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深入的案例分析,例如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传销组织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判决差异,又或者在非法经营罪中,界定“经营”行为的边界,以及构成犯罪所需达到的“非法”程度,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庭审中证据收集、质证、辩论环节的详细呈现,甚至可以有对律师辩护思路的剖析,比如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律师是如何通过其他角度去为被告争取权益的,或者在犯罪事实明确的情况下,律师是如何从量刑角度去努力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法律的温度和逻辑,感受到司法的严谨和公正,并且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法律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罪名。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来自于它所提及的“诉辩审评”这一角度。在我看来,一个案件的最终判决,是诉讼各方(公诉方、辩护方)在法庭上的博弈,而“审评”则代表了对这一博弈过程的深入剖析和反思。想想看,一场激烈的庭审,控辩双方是如何围绕证据展开拉锯,如何运用法律条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又如何揭示对方的逻辑漏洞,这其中的智慧和策略,本身就充满戏剧性。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庭审过程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再辅以专业人士的点评,那无疑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学公开课。特别是对于“非法经营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类涉及经济活动的犯罪,其证据链往往复杂,定罪量刑的尺度也容易产生争议。我希望书中能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详细拆解公诉方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犯罪事实,证明被告的非法经营行为或者传销活动的组织领导地位;同时,也要展现辩护方是如何针对性地提出反驳,例如质疑证据的合法性、证明犯罪事实的充分性,或者从主观故意、犯罪情节等方面为被告争取从轻处罚。这种从“诉”到“辩”再到“审评”的完整梳理,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司法运作的逻辑,甚至从中窥探到一些法律智慧的闪光点,这对于提升法律素养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