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死 32.0元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第1版 (2018年3月1日)
平裝: 13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條形碼: 9787508682921
商品尺寸: 18.8 x 13 x 1.2 cm
商品重量: 358 g
“如果說有死的設計,那麼就是留有餘韻的設計。”《設計與死》是黑川雅之的設計思考隨筆集,全書以“死亡”作為領悟設計的入口,探求設計之終極。黑川先生在《設計與死》中結閤自己的多年設計經曆,講述瞭工業設計、造型設計和設計美學,以及對生命、生活的體察見解,意在以聆聽美的語言法,給有誌於創意與設計的人們以感動和啓發。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 35.0元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第1版 (2018年5月1日)
平裝: 17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條形碼: 9787508683270
商品尺寸: 18.3 x 13.2 x 1.3 cm
商品重量: 181 g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是建築名傢黑川雅之的日本審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審美意識,解讀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煉東方美學,理解東西方差異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麵對撲麵而來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學理論,作者立足東方美學價值觀,以“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八個漢字為切入點,從建築、設計、能樂、繪畫、器物、服飾、文學、社會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等方麵,深刻挖掘深受中國傳統審美觀念影響的日本審美意識。審美意識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瞭審美意識,就理解瞭日本文化背後的隱秘邏輯,及其在現代美學功能意義上的閤理性。
依存與自立:日本建築的自然之心 35.0元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第1版 (2018年5月1日)
平裝: 15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條形碼: 9787508683256
商品尺寸: 18.4 x 13.2 x 1.2 cm
商品重量: 259 g
《依存與自立:日本建築的自然之心》,是日本設計名傢黑川雅之的建築文化隨筆集。他以日本建築與自然的關係為思考點,對比西方建築,剖析瞭東西方建築美學之差異,多角度地闡釋建築中所蘊含的生命與自然之關係——不以依存為惡,不憧憬自立,並進入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跟隨黑川雅之,我們能從日本曆史文化的視角欣賞日式民居、茶室、庭園的構造與布局,領略其中深蘊的“侘寂”“幽玄”“物哀”等日本獨特審美文化,深入感受日本民族對人與自然關係之哲思。
編輯推薦
"★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審美意識,解讀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煉東方美學,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 以“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八個漢字為切入點,從建築、設計、藝術、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多角度呈現東方美學之魂。不僅闡釋瞭日本設計、日本建築、日本文化之血脈,更是我們東方人原始情感被推衍、轉化為智識的珍貴美學總結,呈現齣與西方世界觀完全不同的東方思想。
★ 在日本,小到服飾、器具、傢居,大到宗教、建築、繪畫、能樂等,乃至社會組織及關係中,無不透露著獨特的審美意識。
★三宅一生將和服進行改造,僅用一塊布,就體現齣“素”的神髓——還原真我;慣用隔扇和移門的日本民居神似漢字“間”,同時呈現齣“秘”之美感;為人鍾愛百年的鑲金箔屏風與漆器,其美學源流與《陰翳禮贊》相通……審美意識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瞭審美意識,就理解瞭日本文化背後的隱秘邏輯,及其在現代美學功能意義上的閤理性。
★從古至今,位於世界東端的島國日本,不僅受到瞭中國大陸各個時代的不同影響,並且在大海的懷抱中形成瞭獨特的文化。盡管如此,這種文化始終都是被中國的思想之影深深地籠罩著。
作者簡介
黑川雅之,思想傢、藝術傢、建築師、工業設計師、罕見的跨領域名傢,被譽為“東京達?芬奇”“日本建築與工業設計教父”。他齣生於建築世傢,其傢族在日本建築界具有崇高地位。1967年早稻田大學建築工學博士畢業,70歲時取得“藝術博士”稱號。創辦物學研究會,是“K”傢居品牌創始人。現任日本物學研究會會長、日本文化設計論壇理事及總乾事、日本設計委員會理事等要職。曾獲27次德國iF設計金奬(iF Design Award)、31次日本優良設計大奬 (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設計奬(Mainichi Design Awards)、日本室內設計師協會年奬等。許多係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永久收藏。
目錄
序 言
V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
VI 既並列又互補的八個關鍵概念
微
1 一期一會
2 細節中體現整體
7 原始的身體感覺
9 內與外的同質性
10 日本的城市是村落
15 描繪城市從室內開始
16 情感與羞恥心的關係
並
20 日本的民主主義
22 萬神
26 絕對與相對
29 平麵的組織
34 大腦與互聯網
37 風神與雷神
II
氣
42 氣與氣場
48 柱子是氣場建築
52 女性生殖器與男性生殖器
56 由氣場營造的日本建築
間
60 氣場與間
64 陰陽
67 並列的細節
71 力學的空間
72 間的妖艷
秘
76 隱秘是花
82 秘與間,或留白
84 逆光讓陰翳彰顯華麗
86 “秘”中期待
素
90 還原真我
93 素材與造型
97 一張摺紙
103 原型
III
假
110 對大自然的絕對信賴
112 融通無礙
116 日本的房屋不是建築
120 轉化
128 與西方完全相反的審美意識
破
130 過人的技術
133 序破急·守破離
137 破滅與秩序
總 論
144 日本的審美意識是什麼
144 感覺的反襯
145 感覺的支配
147 民主的主張
148 自我也是自然的組成部分
149 無政府狀態
150 女性的秩序感
151 為瞭美而活著
153 結 語
156 譯後記
…………………………………………………………………………………………………………………………………………………………………………………
編輯推薦
★對日本設計深入、全麵、富有個性的設計思考文集:日本設計的精髓不止於平麵,小到文具、桌椅,大到庭院、民居,物體與空間纔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黑川雅之的設計思想深刻影響瞭隈研吾、原研哉、深澤直人等著名設計師,是日本建築和工業設計新時代的代錶性人物,被世人贊譽為“東方達?芬奇”。黑川雅之的設計作品蘊含瞭東西方審美,雜糅高貴、欲望和死亡,以及深邃的禪味,令人再三迴味。
★溯源日本設計的本質,日本設計背後有什麼底蘊在支撐?與中國文化有什麼暗藏淵源?《設計與死》由錶及裏,將這些問題娓娓道來。
名人推薦
這部關於産品製作的哲學著作,是奉獻給所有那些在“深不見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的夾縫中生存,並有誌於進行創造的設計師們。讀著這本書,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黒川雅之的生死感悟。一定要抓緊時間!在有生之年,讀懂這本書,悟透這本書!想到死亡,更加珍惜生命。黑川先生這種純潔的創作意願,帶給我們勇氣,鼓舞我們前行。
——小山薫堂 ,《入殮師》編劇、熊本熊形象創造者
目錄
目 錄
設計,唯有從獨特的“自我”齣發,方能與他人産生真切的共鳴
內行要按自己的想法做設計
學習與創作,如同“呼吸”一般
全無鞦意的鞦日裏,對日本審美意識的一點思考
歸根結底,建築也好,設計也罷,都是“愛的問題”?
尋美人生,如同羈旅
不懂DESIGN 的設計師,也做不瞭design
我攝影時,並沒有拍攝“物體”
要活在“深不可測的恐懼”與“沸騰嚮上的生命力”的夾縫中
真想見見去世的朋友
“生命”這種現象,必定是宇宙的某個“特異點”
命運與偶然,因“祈禱”閤為一體
漸漸地,我看清瞭死亡的本質
廣泛涉獵各種領域,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組建小規模團隊展開創作
簡潔明瞭,創辦以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大寫命名的公司
為瞭擺脫OEM 模式,需要嶄新的産品製造組織結構
設計師也要“做東西”
對匠人的感受力心懷憧憬,卻求而不得
設計師要成為産品的監製
思考“死”,便會更加珍惜“生”
我做瞭一隻鑲金箔的盤子
做東西,其實是“還原氣息”
“雜”之中包含的混沌性
斷然拒絕登上頂點之後,便不斷衰退下滑的人生
個人意識的覺醒,纔是環保的起點
物,是作品,是商品,是工具,也是環境
何謂製作
逆嚮思考,纔能領悟重要的道理
對人通融,為己守矩
耐心等候中國的成長發展
死去,便是消失
丟掉“計劃”這個屬於20世紀的協調性概念
為自己的觀點署名,光明磊落地發錶
人之生死,如同呼吸
金錢,越追越逃
真有靈魂存在嗎
聆聽美的言語
欲求固然重要,成為欲求的對象同樣重要
站在政府的角度,培養一種注重投資效果的風氣
椅子,是一種建築
我對“極樂淨土”這個詞深感震撼
活著,也是為瞭美
專業人士背後的業餘精神
人類或許會因為文明的高度發達,迎來自身的毀滅
不足是缺陷,過之猶不及
身體之美
非連續的連續性
手與腳,皆受軀體的支配
持續發展,源自死亡這一偉大機製
設計物體造型時,我早已對其觸感瞭然於心
又一位友人離世瞭
“死”這個字在封麵上鏇轉翻滾
我隻是想要去創造
人,因為想要創作而創作
補 記
…………………………………………………………………………………………………………………………………………………………………………………
編輯推薦
"★ 日本建築名傢黑川雅之的建築設計文化集,理解日本建築及民族審美文化的通識讀本。
★ 揭開日本建築中蘊藏的東方文化韻律,剖析日本民族對生命與自然之關係的哲思。
★ 以日本曆史文化的視角欣賞日式民居、茶室、庭園的構造與布局,領略其中深蘊的“侘寂”“幽玄”“物哀”等日本獨特審美文化。
★ 日本建築的形成,並不是因為人類造就的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是如同鳥獸築巢一般的野性本能。——黑川雅之
目錄
第一章 建築與自然
東亞是否存在審美意識
擺脫西方思想
建築的起源
心靈的建築
日本建築的“流”與“澱”
先依存後飛躍
第二章 逆轉思維
細微之處包含整體
委身於偶然
原狀為最
誘發偶然
沉溺於依存後的展翅飛翔
第三章 亞洲的時代
東亞文化圈
東亞的審美意識
全球化時代
中國和日本相互依存
第四章 生命的引擎
缺失感培養自發性
不安和依存點燃生命的引擎
好奇心、願望及行動力
依存是實現自我的跳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