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林义正教授讲学实录
★ 师承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讲述中国王道
★ 以浅白方式介绍孔子的《春秋》学,阐扬中国文化
★ 提纲挈领,强调入门,从公羊学的经世角度入手,诠释春秋书法
★ 不做白话翻译,直指《春秋》核心大义
内容简介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逝世后,其门下弟子禀承师意成立中华奉元学会,弘扬夏学,传承中国王道。作者受同门邀请,在学会中演讲《公羊春秋义述》,其后在奉元书院、台湾大学讲授公羊春秋学。作者希望以浅白方式介绍孔子的《春秋》学,阐扬中国文化,于是将讲授内容整理而书。书中所讲不求详尽,但纲领已具,尤其强调入门。作者通过三世、内外、五始、一统、居正、讥世卿、伦理、经权、灾异等九讲,讲述孔子一生的志向所在。又从公羊学的经世角度入手,把《春秋》看作一本义书,诠释春秋书法。九者,究也,于《易经》“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密符《春秋》大同之义,亦同时为作者研究《公羊》作一总结。
作者简介林义正,台湾彰化人,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门下弟子,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讲授公羊春秋学等课程;专攻孔学,曾撰《孔子学说探微》(1987)、《春秋公羊传伦理思维与特质》(2003)、《<周易><春秋>的诠释原理与应用》(2010)等论文。
目 录第一讲 导读............1
第一节 《春秋》指什么.......4
第二节 《春秋》有笔法........5
第三节 《春秋》学传承异径.......6
第四节 《公羊春秋》学常用术语.............7
第二讲 《 春秋公羊传》的解经预设.........11
第一节 孔子与《春秋》关系.............................13
第二节 三传诠释特点及其流别................18
第三节 史料记载孔子作《春秋》.....................21
第四节 《春秋公羊传》传孔子口说...........................25
第五节 《春秋》是借事明义的书...................................27
第六节 《春秋》是孔子晚年见志之作.......................29
第三讲 《春秋》书法论................................33
第一节 三传所传经文的差异...................................35
第二节 《春秋》书法..........................................39
第三节 笔法寓诸文辞....................................41
第四节 达例与特笔..........43
第五节 《春秋》书法正例............................45
第六节 何以书——《春秋》书法变例....................49
第七节 如何书——因文取义十一例............................56
第八节 为何如此书——借书法表意...........................59
第四讲 三世义、外内义.................63
第一节 《春秋》要旨及“微言与大义”............................65
第二节 三世义的理据与诠释....................................68
第三节 董仲舒的三世义诠释.....................................72
第四节 何休的三世义诠释.........................................74
第五节 三世义的榷解..................................76
第六节 外内义的理据与诠释.......................79
第五讲 五始义、一统义..........................85
第一节 《春秋》五始义.............................87
第二节 建始例寓孔子特笔......................91
第三节 董仲舒释五始....................................93
第四节 何休释五始...................................97
第五节 《春秋》王鲁................................... 100
第六节 《春秋》大一统..................... 103
第七节 《春秋》通三统...................... 105
第八节 《春秋》存三正....................... 109
第九节 《春秋》法文王.................. 111
第十节 《春秋》王义辩........................... 114
第十一节 尊王攘夷,信义成霸................. 117
第六讲 居正义、讥世卿义............. 125
第一节 《春秋》大居正........................... 127
第二节 《春秋》借褒贬示“礼”“正”................ 131
第三节 传文中“正”的解析................... 139
第四节 “礼”与“正”的关系............... 144
第五节 讥世卿...................................... 145
第七讲 伦理义、经权义......................... 151
第一节 借季子友明亲亲之道............. 153
第二节 借齐襄公大复九世雠................... 157
第三节 借曹羁、赵盾事明君臣之义.................... 159
第四节 借卫聩、辄争国明以王事辞家事............... 160
第五节 借许止进药明孝道....................... 162
第六节 託始讥不亲迎明夫妇之伦................. 163
第七节 借称君以杀世子恶失亲亲................ 164
第八节 借祭僖公事明失礼序................. 164
第九节 经权义............................. 167
第十节 “经”“权”各具何义.................... 168
第十一节 行权的条件........................... 170
第十二节 文实书法寓经权................... 172
第八讲 灾异义、变悔义...................... 177
第一节 《春秋》灾异类记与数目.................... 180
第二节 为何书写有关灾异?............. 181
第三节 灾异义............ 186
第四节 变悔义................ 191
第五节 《春秋》灾异示变寓意............... 193
第九讲 《春秋》“一统”衍义.............. 197
第一节 厘清与“一统”相干的诸概念................ 199
第二节 原“一统”义.......................... 205
第三节 衍“一统”义.................... 214
第四节 结论............... 216
参考文献...................... 219
这本《公羊春秋九讲》确实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林义正先生以一种极为深邃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中国古代王道的宏伟图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对“王道”二字的深刻解读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深植于民族血脉的文化精神,一种关于治理、关于仁爱、关于天道的理想化追求。林先生没有止步于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对《公羊春秋》的精妙解读,将抽象的王道具象化,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先贤们如何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如何以德服人,如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长久繁荣。他所阐释的中国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历史堆砌,而是对那些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价值观的提炼和升华。我尤其喜欢他谈及“礼乐”部分,那种从制度到精神的延展,那种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刻洞察,至今仍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浅层面的认同,跃升到了更为深刻的共鸣,仿佛能触摸到那份源远流长的民族魂。
评分《公羊春秋九讲》这本书,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林义正先生在书中对中国王道的诠释,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以为王道是历史书上的一些陈旧概念,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是一种多么博大精深的治国理念,一种真正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智慧。他通过对《公羊春秋》的细致解读,将王道精神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制度到人伦道德,都体现出一种高远的目标和深沉的关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林先生在阐述中国文化时,并没有局限于某个朝代或某个学派,而是提炼出那些贯穿古今、永不褪色的精神内核。这种对文化本源的追溯,让我对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了更坚实的支撑。他的论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但又充满激情,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智者,在与我们进行一场深入的灵魂对话,引人深思,也让人豁然开朗。
评分林义正的《公羊春秋九讲》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精髓的旅程。我被书中对“王道”的解读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策略,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最高理想的追求,一种将个体价值与集体福祉融为一体的智慧。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将《公羊春秋》中的精义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先贤们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如何追求长治久安。他对中国文化的阐释,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源远流长的底蕴,那种历经沧桑却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独特魅力。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春秋书法”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和独到见解,将一种视觉艺术提升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让我对中国文字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又不失力量,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我不得不说,《公羊春秋九讲》是一本挑战我原有认知的书。林义正先生对“春秋书法”的解读,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角度。我一直以为书法只是艺术,但在这里,它被赋予了更为深沉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内涵。林先生将春秋时期的书法风格,与当时的社会变迁、政治格局紧密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文字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承载着时代精神和民族记忆的载体。他阐释的中国文化,也并非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根植于历史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谈及“道”的延续性时,让我对中国文化的韧性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将具体艺术形式与抽象文化精神融会贯通的写法,极具启发性。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有意思,不时会引用一些生动的史料,让原本有些晦涩的道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评分我最近读了林义正的《公羊春秋九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林先生在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简直是拨云见日,让人耳目一新。他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通过《公羊春秋》这部经典,挖掘出了中国文化中最核心、最宝贵的那一部分。我以前对“春秋书法”总觉得有些遥远,但林先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他不仅仅是介绍书法的演变,更是将其置于整个文化脉络中,去理解那些字里行间的精神气质。那种古朴、庄重、又充满力量的风格,在林先生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他对于“道”的理解,更是将文化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责任,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既有知识的增长,又有精神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