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国

满58包邮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雨祺 著
图书标签:
  • 民俗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房四宝
  • 中国文化
  • 历史
  • 艺术
  • 石雨祺
  • 图书
  • 包邮
  • 9787504485854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854
商品编码:2884226017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定价:25.00元

作者:石雨祺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854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国文房四宝很早就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尤其是造纸术还传播到阿拉伯和欧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石雨祺编著的《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分别介绍纸、墨、笔、砚四种文房主要用品的历史发展和生产技艺。除纸、墨、笔、砚外,我国古代其他文房用品还有很多,如笔筒、笔洗、笔搁、笔挂、笔掭、砚匣、砚床、砚山、砚滴、墨匣、墨床、镇纸和臂搁等等,制作技艺涉及玉石雕、竹木雕、陶瓷烧制等许多方面,本书也加以简单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房四宝的雅韵与传承 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其传统民俗文化如同浩瀚的星河,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无数代人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而在这其中,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承载了文人的情怀、书画的艺术,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一、 文房四宝:文人墨客的灵魂伴侣 文房四宝,并非仅仅是书写工具,它们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寄托。 笔: 毫端有乾坤,笔尖传万象。中国古代的毛笔,选材考究,工艺精湛。有狼毫的锐利,羊毫的柔韧,兼毫的刚柔并济。不同的笔毫粗细、长短、弹性,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书写效果。从刚劲有力的篆隶,到飘逸洒脱的行草,再到端庄秀丽的楷书,一支笔,足以挥洒出艺术的灵魂。它不仅仅是描绘文字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延伸,是思想的载体。一笔落下,或雄浑壮阔,或婉约细腻,都凝聚着书写者一生的学养与感悟。 墨: 墨分“松烟墨”与“油烟墨”。古代的制墨工艺,更是集采烟、配料、研磨、晾晒、成型于一体的复杂流程。优质的墨,色泽深邃,墨香清远,研磨后能产生丰富的墨色层次,或浓郁如漆,或淡雅如烟。一滴墨,能幻化出万千色彩,书写出生命的光影。它不仅仅是黑色的颜料,更是情感的宣泄,是意境的渲染。落笔成墨,晕染开来,便是画家笔下的山川河流,诗人笔下的悲欢离合。 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材质的轻盈、柔韧与吸墨性,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宣纸的“生宣”、“熟宣”,到其他各种纸张,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纹理和特性。一张洁白的纸,便是画家笔下的画布,便是书法家挥毫的舞台。它承载着创作者的灵感,记录着历史的印记,也见证着文化的传承。 砚: 砚,作为盛放和研磨墨的器具,同样是文房四宝中的重器。端砚的石质温润,歙砚的色泽古朴,洮砚的纹理细腻,易水砚的质地坚硬,每一种砚都承载着地域的特色和历史的积淀。一方好砚,研墨而不损笔,发墨而不耗墨,能让墨色均匀,光泽饱满。它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艺术品,其砚池的形状、砚面的雕刻,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巧思与匠心。 二、 文房四宝背后的民俗意蕴 文房四宝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渗透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 雅致的生活追求: 文房四宝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摆设。一间素雅的書房,几件精致的文房器具,便能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文人墨客常常在此读书、写字、绘画、品茶、抚琴,享受着精神的富足与生命的雅趣。文房四宝的陈设,也反映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美的感悟。 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在古代,读书写字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研墨、运笔、落纸,每一个过程都要求心无旁骛,气定神闲。通过书写,人们可以梳理思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尤其是书法,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不仅锻炼人的手眼协调能力,更能培养人的耐心、毅力和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的载体: 文房四宝是古代书籍、书画创作的必备工具,它们直接参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无数的经典著作、传世书画,都离不开文房四宝的功劳。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时代的风貌,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尊师重道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极为重要的品德。学生向老师赠送文房四宝,是一种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而老师传授书写技艺,也是一种言传身教,将知识和品格一同传递。 三、 文房四宝的传承与发展 时至今日,虽然科技飞速发展,电子书写工具层出不穷,但文房四宝的魅力依然不减。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功能,成为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 艺术的生命力: 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依然拥有广泛的爱好者群体。无数的书法家、画家,依然秉持着对文房四宝的热爱,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收藏与鉴赏的价值: 精致的文房器具,尤其是名家制作的笔墨纸砚,因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成为了重要的收藏品。人们通过收藏和鉴赏,得以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育与普及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重视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的教学,将文房四宝引入课堂,让年轻一代有机会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现代生活的点缀: 即使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一些文房四宝的设计也融入了现代审美,成为了家居装饰、办公用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它们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古朴的雅致和文化的底蕴。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文房四宝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是我们连接传统、感受文化、传承精神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关于“纸”的那一部分,我简直惊叹于古人对一张纸的极致追求。书中描绘了古法造纸的复杂工艺,从浸泡、捣烂、抄造到晾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对“宣纸”的制作过程印象深刻,那种将桑皮、稻草等原料经过反复捶打、抄造,再进行防腐处理的精细流程,让我难以想象。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是什么”,更是深入地阐述了“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宣纸在吸墨性、韧性上如此出众,对书画创作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这些解释让我这个对传统工艺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其精妙之处。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纸与文人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比如在书房里,一张上好的纸如何成为创作的伙伴,如何承载思想和情感。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置身于书香墨韵之中,对纸张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之前购买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而这本书在细节的挖掘和文化内涵的阐释上,做得尤为出色。

评分

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石雨祺先生不仅仅是在介绍“文房四宝”,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精神。他没有用干巴巴的理论去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细腻的描绘,将文房四宝背后的历史、工艺、美学以及文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他在介绍笔墨纸砚的实用性之余,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比如,为什么文人对砚台的挑选如此慎重,为什么一张好纸能成为他们灵感的源泉。书中还提及了许多古代文人雅士与他们的文房四宝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冰冷的器物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我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在这样的器具中寻找慰藉、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我之前购买过不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介绍,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文房四宝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

关于“砚台”的描述,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之前“只是一个放笔的地方”的认知。作者石雨祺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重要性。我从未想过,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巧夺天工的雕琢,竟然能成为承载千年文化的载体。书中对砚材的考究,比如端砚的细腻、歙砚的温润,以及不同地域砚台的风格差异,都写得非常精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端砚的段落,作者细致地介绍了端砚的石品,比如鱼脑冻、青花、眉子等,仿佛亲眼所见那块砚石上的天然纹理和色彩。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砚台的传说和故事,比如鲁班与砚的故事,以及古人如何通过砚台来品鉴一个人的品味和学养。这些内容让砚台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充满文化符号的艺术品。我之前对砚台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历史剧中看到,而这本书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它的魅力所在,也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书名:满58包邮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国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韵,深沉的色调和祥云纹饰,瞬间勾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拿到手上,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厚实而温润,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初步肯定。迫不及待地翻开,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毕竟“文房四宝”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比较严肃。然而,作者石雨祺的笔触却意外地生动细腻。他没有直接堆砌名词术语,而是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毛笔的段落,仿佛能看到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精挑细选,如何感受每一根狼毫、羊毫在手中的变化,如何凭借一管毛笔挥洒出万千气象。他甚至还追溯了不同朝代笔的形制演变,以及不同地域纸张的独特工艺,比如宣纸的柔韧、竹纸的雅致,都写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我之前对这些细节的了解非常有限,读完这部分,我对“文房四宝”不再仅仅是几个名词,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

我对“墨”的部分尤为着迷,这本书将墨从一种简单的书写材料,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石雨祺先生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制墨的神秘与严谨。他详细介绍了不同墨的种类,比如松烟墨、油烟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我之前一直以为墨就是墨,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书中关于如何选择好的墨,如何辨别墨的优劣,也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讲述了关于墨的文化故事,比如李廷珪、程君房等著名制墨大师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们在墨的制作工艺上的创新。这些故事让冰冷的制墨技艺变得有温度,也让我对这些古代匠人的敬业精神和艺术追求肃然起敬。我曾购买过一些关于中国书法的书籍,虽然里面提到了墨,但从未如此深入地剖析过它的前世今生,这本书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