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定价:25.00元
作者:石雨祺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854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国文房四宝很早就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尤其是造纸术还传播到阿拉伯和欧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石雨祺编著的《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分别介绍纸、墨、笔、砚四种文房主要用品的历史发展和生产技艺。除纸、墨、笔、砚外,我国古代其他文房用品还有很多,如笔筒、笔洗、笔搁、笔挂、笔掭、砚匣、砚床、砚山、砚滴、墨匣、墨床、镇纸和臂搁等等,制作技艺涉及玉石雕、竹木雕、陶瓷烧制等许多方面,本书也加以简单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关于“纸”的那一部分,我简直惊叹于古人对一张纸的极致追求。书中描绘了古法造纸的复杂工艺,从浸泡、捣烂、抄造到晾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对“宣纸”的制作过程印象深刻,那种将桑皮、稻草等原料经过反复捶打、抄造,再进行防腐处理的精细流程,让我难以想象。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是什么”,更是深入地阐述了“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宣纸在吸墨性、韧性上如此出众,对书画创作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这些解释让我这个对传统工艺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其精妙之处。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纸与文人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比如在书房里,一张上好的纸如何成为创作的伙伴,如何承载思想和情感。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置身于书香墨韵之中,对纸张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之前购买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而这本书在细节的挖掘和文化内涵的阐释上,做得尤为出色。
评分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石雨祺先生不仅仅是在介绍“文房四宝”,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精神。他没有用干巴巴的理论去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细腻的描绘,将文房四宝背后的历史、工艺、美学以及文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他在介绍笔墨纸砚的实用性之余,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比如,为什么文人对砚台的挑选如此慎重,为什么一张好纸能成为他们灵感的源泉。书中还提及了许多古代文人雅士与他们的文房四宝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冰冷的器物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我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在这样的器具中寻找慰藉、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我之前购买过不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介绍,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文房四宝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关于“砚台”的描述,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之前“只是一个放笔的地方”的认知。作者石雨祺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重要性。我从未想过,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巧夺天工的雕琢,竟然能成为承载千年文化的载体。书中对砚材的考究,比如端砚的细腻、歙砚的温润,以及不同地域砚台的风格差异,都写得非常精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端砚的段落,作者细致地介绍了端砚的石品,比如鱼脑冻、青花、眉子等,仿佛亲眼所见那块砚石上的天然纹理和色彩。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砚台的传说和故事,比如鲁班与砚的故事,以及古人如何通过砚台来品鉴一个人的品味和学养。这些内容让砚台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充满文化符号的艺术品。我之前对砚台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历史剧中看到,而这本书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它的魅力所在,也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书名:满58包邮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国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韵,深沉的色调和祥云纹饰,瞬间勾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拿到手上,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厚实而温润,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初步肯定。迫不及待地翻开,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毕竟“文房四宝”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比较严肃。然而,作者石雨祺的笔触却意外地生动细腻。他没有直接堆砌名词术语,而是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毛笔的段落,仿佛能看到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精挑细选,如何感受每一根狼毫、羊毫在手中的变化,如何凭借一管毛笔挥洒出万千气象。他甚至还追溯了不同朝代笔的形制演变,以及不同地域纸张的独特工艺,比如宣纸的柔韧、竹纸的雅致,都写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我之前对这些细节的了解非常有限,读完这部分,我对“文房四宝”不再仅仅是几个名词,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我对“墨”的部分尤为着迷,这本书将墨从一种简单的书写材料,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石雨祺先生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制墨的神秘与严谨。他详细介绍了不同墨的种类,比如松烟墨、油烟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我之前一直以为墨就是墨,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书中关于如何选择好的墨,如何辨别墨的优劣,也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讲述了关于墨的文化故事,比如李廷珪、程君房等著名制墨大师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们在墨的制作工艺上的创新。这些故事让冰冷的制墨技艺变得有温度,也让我对这些古代匠人的敬业精神和艺术追求肃然起敬。我曾购买过一些关于中国书法的书籍,虽然里面提到了墨,但从未如此深入地剖析过它的前世今生,这本书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