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岁幼儿语言的语义研究
定价:38.00元
作者:王彤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100565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专著在语义语法学和元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对四岁幼儿的基本词汇、词元系统及语义句法进行个案研究。首先,在自然状态下跟踪录音研制成四岁幼儿自然语料库。其次,基于语料库提取幼儿的基本词汇,经过词位处理和对比增补,获得四岁段幼儿的基本词汇表。再次,按照词元提取原则,对基本词汇逐一甄别和处理,获得四岁段幼儿的基本词元表,进一步在语义分类系统中对基本词元进行义征分析。后,提取2—4岁幼儿语料库中的“拿”核句和“给”核句,考察其语义句模及角色的习得轨迹,进一步阐明了认知语义网络的自建构学说,以及语言符号与语境符号的互补与置换理论。
目录
章 幼儿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节 幼儿语言研究的现状回溯
第二节 幼儿语言研究的理论方法
第三节 幼儿语言研究的真实语料
第二章 四岁幼儿的基本词汇系统
节 四岁幼儿基本词汇的研究思路
第二节 四岁幼儿基本词汇的提取和增补
第三节 四岁幼儿基本词汇的语义系统
第三章 四岁幼儿的基本词元系统
节 四岁幼儿基本词元的提取
第二节 四岁幼儿的指称类词元
第三节 四岁幼儿的陈述类词元
第四节 四岁幼儿的修饰限制类词元
第五节 四岁幼儿的情态功能类词元
第六节 四岁幼儿基本词元的发展
第四章 两岁到四岁幼儿拿核句的习得轨迹
节 拿核句的语义句法范畴
第二节 两岁幼儿拿核句的习得
第三节 三岁幼儿拿核句的习得
第四节 四岁段幼儿拿核句的习得
第五章 两岁到四岁幼儿给核旬的习得轨迹
节 给核句的语义句法范畴
第二节 两岁幼儿给核句的习得
第三节 三岁段幼儿给核句的习得
第四节 四岁段幼儿给核句的习得
第五节 拿核句与给核句的发展轨迹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王彤,河北安国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与研究、语义语法学和幼儿语言学。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1本、编著1本。代表作有《日语惯用句型》、《试论*所表达的判断语气的模糊性》、《巴赫金的符号学理论与幼儿语言习得研究》等。完成江苏省教育厅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日语的语气”。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幼儿认知语义网络建构工程”的研究。
文摘
序言
我是在寻找有关儿童认知发展前沿资料时偶然发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谓是一次智识上的洗礼。它并没有停留在描述四岁孩子会说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究了“他们如何理解世界并用语言反映这种理解”的内在机制。作者在探讨语境依赖性、代词指代清晰度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研究严谨性,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四岁幼儿的语义发展差异时,观点新颖且论据扎实,这使得本书的适用范围和学术价值大大提升。我原以为这类主题会充斥着晦涩的术语,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的叙述风格流畅且富有节奏感,即使是复杂的认知心理学概念,也能被拆解得清晰易懂,让人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阅读的过程。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十分考究,有效地辅助了复杂概念的理解,这在学术专著中是难能可贵的细节优化。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对“语用学”在幼儿阶段早期显现的关注。我们通常认为语用能力是学龄期才开始成熟的技能,但作者通过细致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四岁孩子在交流意图、角色转换以及礼貌用语的萌芽阶段所展现出的惊人潜力。例如,书中对幼儿如何理解和使用“请”“谢谢”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契约的分析,细致入微,令人深思。这不再是简单的行为训练问题,而是关乎社会性认知构建的核心议题。合上书本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年幼亲属的日常交流,那些过去被忽略的“不合时宜”的回应,现在看来都蕴含着他们正在进行的大脑运算和意义构建。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语言能力”定义的外延,它清晰地展示了语言学习是一个整合了社交、情感和认知等多维度活动的复杂工程。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四岁幼儿在语言形成初期的认知模式与表达逻辑,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对这一年龄段研究的预期。书中详细梳理了从简单词汇的习得到复杂句式构建过程中,幼儿如何进行意义的编码与解码,尤其对那些看似“错误”的表达,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解释,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正在完善的语言建构过程,而非简单的模仿偏差。我尤其欣赏作者没有落入纯粹的语言学理论窠臼,而是紧密结合大量的真实语料和观察记录,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可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四岁孩子的世界,理解了他们那些跳跃性的思维是如何通过语言的外壳流露出来的。对于早期教育工作者和亲子关系的探索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它告诉我们,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比仅仅纠正“他说了什么”更为关键和有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份研究报告,更是一把解开童年心智之谜的钥匙。
评分从一个对早期语言习得持开放态度的家长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经历了一场关于“意义之源”的探索之旅。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家姿态,而是以一种近乎陪伴的口吻,引导我们去倾听和解码那片看似混乱的、充满创意的幼儿语言海洋。书中对四岁孩子在叙事结构和时间概念表达上的挣扎与突破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他们思维的限制与自由。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语义跳跃”现象的解释,这让我意识到,在孩子有限的词汇库中,他们正努力地将感官经验转化为符号表达,这个过程充满了妥协与创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升了父母和教育者作为“语言解码者”的能力,让我们能更耐心、更准确地回应孩子,从而促进他们更健康、更自信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
评分坦率地说,我带着一种审视态度的来阅读这本关于四岁幼儿语言语义的专著,期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立即应用于实际教学的“干货”。结果发现,它提供的东西远比操作指南更有价值——它提供的是底层逻辑和深层理解。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框架,用来解释为什么在特定认知水平下,特定的语义错误是必然会发生的,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预防性”而非“修正性”的视角。书中对“抽象词汇”——比如“爱”“公平”——在四岁儿童头脑中是如何被具象化和理解的探讨尤其精彩,它揭示了语言如何反哺抽象思维的形成。这本书更像是一部高质量的田野调查报告与精妙的哲学思辨的结合体,它迫使读者停下脚步,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是如何被如此精巧地、逐步构建起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