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真理埋藏于字里行间,曾是西方哲学家们广泛采用的写作手艺。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会隐微地向特定人群传递真理,但在面向大众时又借助通俗学说来伪装。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隐微地书写、阅读逐渐被世人遗忘,乃至变得神秘莫测——也可以说,在阅读风尚日趋平庸化的时代,隐微写作显得极其不合时宜。
可是,我们对隐微写作的不安是一回事,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字里行间的哲学》就致力于从故纸堆中打捞出隐微写作技艺,作者以清晰流畅的行文,向读者呈现出一部关于隐微写作的百科全书。我们能看到,隐微写作是如何被哲学家长期实践,进行隐微写作的动机是什么,它又为何被启蒙运动的后裔们遗忘,以及,我们怎样重拾字里行间阅读哲学经典的技巧。最终,对隐微写作这种失落技艺的追溯,实际上是对现代知识偏见的有力反思,也是对人类严肃理性生活的强力捍卫。
作者:
亚瑟?梅尔泽(Arthur M. Meizer),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理论教授,著有《人的自然善:论卢梭的思想体系》《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等。
译者:
赵柯,南开大学外国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外国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近代早期政治哲学。
前言
致谢
绪论 什么是哲学隐微主义?
第一部分 证明哲学隐微主义属实的一般证据和论据
1、证明隐微主义的证词证据
2、插曲:两个简例
3、哲学隐微主义的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
4、对隐微主义的拒绝、抵制和视而不见
第二部分 哲学隐微主义的四种形式
5、惧怕迫害:自卫性隐微主义
6、危险的真理:保护性隐微主义
7、“晦涩”在教育方面的益处:教学性隐微主义
8、理性化这个世界:政治性隐微主义
第三部分 恢复隐微主义的结果
9、隐微阅读新手指南
10、保卫理性:隐微主义与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我们现代人相信进步。但是,即便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时间的流逝不仅带来了智识上的进步,也带来了退步——既有发现,也有僵化、否定和遗忘。然而,留意前者、忽视后者,对前者印象深刻,却是自然趋势。各种各样的发现显著突出,但遗忘却不引人注目。
无数的书籍被写出来,来庆祝一些重要现象的发现。不过,这本书却考察对一种现象的遗忘。
在1811年10月20日致友人的书信中,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谈到了一种在他面前上演的遗忘行为:“我总觉得这不是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灾难,在上世纪下半叶,人们不再区别显白的和隐微的,且这种做法愈演愈烈。”歌德在信中写道,西方的智识生活正在逐渐经历一种古怪、不幸的转变。随着集体健忘症的缓慢展开,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哲学上的隐微写作——因为担心受到迫害,或因其他的缘由,而主要运用“字里行间”的方法来传达非正统的思想,表面上用传统的虔诚进行掩盖。
虽然歌德的提醒并未得到重视,但这一提醒却相当具有先见之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他所指出的哲学遗忘继续进一步地扩散和深化。18世纪上半叶期间,隐微写作仍然被众人所知,被公开地讨论,几乎所有人都在实践这种写作方式(从古至今,向来如此),正如题词所示。这两段话可以“倍增”百次——后面的确会这么做。但是,在19世纪,这种已成为惯例的现象却不知怎地被逐渐淡忘。到了20世纪,人们竟然信心十足地称之为一个神话。
它主要是被施特劳斯(Leo Strauss)——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哲学家——重新发现的。20世纪30年代晚期,施特劳斯开始出版与此相关的作品。正如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在承认这一成就时所宣称的那样,“施特劳斯让我们回忆起自19世纪以来被我们想当然地遗忘的东西——人们不应该从字面上理解以往伟大作家所写的一切,也不应该相信他们在作品中所公开的一切就是他们内心想说的一切。”不过,施特劳斯在这方面的努力基本上没有受到重视。
本研究将展开历史性的回顾,更加清晰地展现、证明,更重要的是——如果可能的话——扭转这种异常的遗忘行为。该研究旨在让人们重新承认,19世纪以前西方主要的哲学作家确实有一些理由来实践隐微写作,且实践隐微写作确实是一种极为流行的普遍行为。我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们喜欢隐微主义(我自己也并不青睐它),或参与其中(我也不会这么做),而只是承认、理解、并接受它为一个历史事实——确切地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实,影响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智识生活的全部进程。我寻求的不是恢复隐微写作,而是恢复隐微阅读——重现哲学素养关键、但却遗失已久的要素。
我也并不试图确定,在长长的思想家名单上,每一位(或任何一位)思想家的隐微教诲到底是什么。这并非这样一本概括性的作品可以企及。只有对某个时期的某位哲人进行细致的考察,才有可能确定他的隐微教诲到底是什么。我这本书并不是:揭开各个时代的隐微秘密!可以说,它只是:恢复遗忘的隐微写作意识。这够“课题”(project)了。
[美]亚瑟·梅尔泽 著 译者:赵柯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75-7249-2/B.1106 版次/印次 2018年4月 定价 108.00
评价五 《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拨云见日”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哲学文本的理解,似乎过于直接和表面化了。这本书却巧妙地提醒我,在许多历史时期,尤其是那些政治压抑或者文化禁锢的时代,思想的表达往往需要采取一种“隐晦”的方式。作者对“隐微写作”这一主题的聚焦,让我对西方哲学史的理解,一下子变得更加立体和 nuanced。它不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在历史的动态中,看到了思想家们为了求生存、求表达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梳理,这就像是在一片广阔的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片隐藏的绿洲。这些被忽视的文本,往往蕴含着独特的洞见,它们之所以被忽视,可能正是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过于隐晦,不被当时的主流所理解,或者恰恰是因为它们的隐晦,才得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得以流传。书中将政治理论的维度引入,更是让我看到了哲学思想与权力运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哲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现实、政治斗争紧密相连。而“隐微写作”,在这种背景下,就成为了一种极具智慧的武器。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学习一种“阅读的艺术”,需要运用联想、推断,甚至需要去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字缝里的思想。精装本的设计非常典雅,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水准也一直让我非常放心。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评价一 翻开《字里行间的哲学》,我仿佛走进了一座尘封的宝库,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的隐微写作,在此刻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一直对历史的边缘地带充满好奇,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视的角落,往往隐藏着更深刻的洞见。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探索的欲望。它不是那种直白地陈述理论的书,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去“寻宝”,在字斟句酌中,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文本下,挖掘出作者深藏的意图和思想。从古希腊的诡辩术到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再到启蒙时代的政治讽刺,作者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去辨析那些晦涩难懂的隐喻、反讽和双关。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智力游戏,需要不断地反思、联想,甚至在作者的引导下,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解释。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梳理,他们或许没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样赫赫大名,但他们的思想却如同地下暗河, silently influencing the cours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这种“隐微”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历史语境下的必然,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在压抑环境下自我保护和表达的智慧。书中对西方哲学史的梳理,也并非那种枯燥的年代学陈列,而是紧密围绕“隐微写作”这一主题展开,让我们看到哲学思想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是如何通过各种含蓄而巧妙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政治理论的视角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那些看似纯粹的哲学思辨,与现实政治的博弈,与社会结构的塑造,有着如此深刻而隐蔽的联系。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宏大的政治理论,发现它们并非总是坦荡荡地摆在台面上,有时,它们也藏匿于诗歌、寓言,甚至日常的对话之中。这本书的精装版本也做得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为阅读体验增添了许多愉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品牌保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它将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维度,让你在“字里行间”,领略哲学的深邃与历史的曲折。
评分评价九 第一次接触《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就被它那充满神秘感的书名所吸引。我一直认为,最深刻的思想,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需要我们用一种“寻宝”的心态去发掘。这本书正是沿着这条线索,深入探讨了西方哲学史中“隐微写作”的悠久传统。作者的视角非常新颖,他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哲学理论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思想表达的方式,特别是那些含蓄、曲折、甚至带有某种“密码”性质的写作。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重新发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哲学思想图景,认识到很多重要的思想,并非总是以最光鲜亮丽的方式出现,它们可能在历史的角落里,默默地闪烁着微光。将政治理论的维度引入,则为本书增添了更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不难想象,在许多历史时期,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往往与政治环境、权力结构息息相关。而“隐微写作”,便成为了思想家们在特殊时期,一种极具智慧的自我保护和表达策略。阅读这本书,需要一种“解码”的心态,需要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知识和联想,去理解那些字面意义之外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智力游戏,一场与历史和思想的对话。精装本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水准也一直让我非常放心。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它教会我用一种更审慎、更具洞察力的目光去审视文本,去发现隐藏的意义。
评分评价二 第一次翻阅《字里行间的哲学》,我立刻被它那股“不走寻常路”的气质所吸引。市面上关于西方哲学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遵循着清晰的脉络,系统地介绍着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流派。而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隐秘”的角落,那些在历史的缝隙中闪烁着微光的思想表达方式。我一直对那些并非直接宣讲,而是通过暗示、讽刺、象征等方式传递深刻见解的文本感到着迷。这种写作方式,既是对表达自由的探索,也是对读者智慧的挑战,它要求我们具备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更深厚的文化背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这种“隐微写作”的发展脉络,从早期文本的模糊性,到宗教改革时期对异端的规避,再到启蒙运动时期对专制的反抗,作者层层剥茧,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下,思想家们为了表达真相,所采取的各种巧妙策略。读这本书,我仿佛成为了一名“解密者”,跟着作者的指引,去拆解那些被语言层层包裹的意图。特别是其中对政治理论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权力与思想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原来,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可以成为颠覆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唤醒民众的火种。作者对“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挖掘,更让我感到惊喜,因为我们往往只关注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巨匠,却忽略了那些在阴影中默默耕耘,却同样贡献卓著的思想者。这种“隐秘”的写作,并非仅仅是修辞技巧,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在压抑环境下对思想自由的坚守。精装本的设计,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声誉,都为这本书的价值增添了额外的保障。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值得细细把玩和珍藏。这本书让我对“阅读”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读懂一本书,有时需要的不只是认字,更是一种“读心”的能力。
评分评价四 拿到《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字里行间”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暗示和探索的意味,暗示着文本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意义,而“隐微写作史”则勾勒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我一直对那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达方式非常感兴趣,觉得这种方式更能考验读者的理解能力,也更能体现作者的智慧。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欲望。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哲学史罗列,而是聚焦于一种特殊的写作策略——隐微写作,并将其置于西方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历史长河中进行梳理。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入,他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历史的语境中,去探究这些隐微表达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重新发现,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哲学思想图景。很多时候,我们被主流的叙事所局限,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却同样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努力。书中对政治理论的结合,也让我对权力与思想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很多时候,思想的表达并非坦荡无忌,而是需要巧妙地迂回,才能在压抑的环境下得以传播。这种“隐微”的艺术,不仅是作者的智慧,更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印记。精装本的质感很好,翻阅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一直是我信任的。这本书需要细细品读,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它教会我用一种更“侦探”的眼光去阅读文本,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字句背后的思想秘密。
评分评价七 《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启迪。我一直对“言外之意”和“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着迷,觉得这种艺术化的沟通方式,更能体现思想的深度和表达者的智慧。这本书恰恰将这种“隐微”的写作,置于西方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宏大背景下进行梳理,这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选择平铺直叙地介绍哲学史,而是聚焦于那些不那么显眼,却又至关重要的“隐微写作”。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重新发掘。很多时候,我们所熟知的哲学史,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这本书则向我们展示了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广阔世界。这些“被遗忘”的思想,虽然不为人知,但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或者为后来的思想发展埋下了伏笔。将政治理论的维度引入,更是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我们不难想象,在许多历史时期,思想的表达往往受到政治环境的制约,而“隐微写作”便成为了思想家们绕过审查、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阅读这本书,需要一种“考古”精神,需要耐心和细致,去发掘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智慧。作者的叙述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他时而严谨考究,时而又带着一种叙事的张力,将那些晦涩的文本解读得引人入胜。精装本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品牌保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信心。这本书让我对“阅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识别文字,更是理解文字背后的意图和情感。
评分评价三 《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料之外却又极其惊喜的阅读体验。我通常偏爱那些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的哲学著作,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挑战了我对哲学阅读的固有认知。它关注的并非那些宏大的、被反复阐释的哲学体系,而是那些隐藏在字面意义之下,不那么容易被察觉的“隐微写作”。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最深刻的洞见并非通过直白的陈述来实现,而是通过暗示、比喻,甚至是通过反语来传递。这本书正是沿着这条线索,深入探讨了西方哲学史中这种“隐而不露”的表达方式。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将政治理论与哲学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在很多历史时期,思想的表达往往受到政治环境的制约,而“隐微写作”则成为了一种绕过审查、规避风险的策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挖掘,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在主流哲学史叙事中鲜为人知的思想,却又因为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而具有独特的价值。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考古”,需要耐心和细致,去发掘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智慧碎片。作者的叙述并非一成不变,他时而严谨考究,时而又带着一股叙事的张力,将那些晦涩的文本解读得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们今天所阅读的许多经典文本,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微”层面?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解读,是否也有被忽略的可能性?精装本的品质,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专业水准,都让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次值得的投资。它不仅是一本学术研究的力作,更是一本能够启发读者思考方式的书。它让我明白,阅读的乐趣,不仅仅在于获取信息,更在于发现信息背后的“未说之语”。
评分评价十 我对《字里行间的哲学》的评价,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西方哲学史,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人物和事件。书中对“隐微写作”的聚焦,让我看到了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以一种更加迂回、更加智慧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一直觉得,那些最深刻的洞见,往往并非通过直白的陈述来实现,而是通过暗示、比喻,甚至是通过反语来传递。这本书正是沿着这条线索,深入探讨了这种“隐而不露”的表达方式。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入,他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历史的语境中,去探究这些隐微表达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梳理,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在主流哲学史叙事中鲜为人知的思想,却又因为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而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隐秘”的写作,并非仅仅是修辞技巧,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在压抑环境下对思想自由的坚守。将政治理论的维度引入,则为本书增添了更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思想的表达与政治环境、权力结构息息相关,而“隐微写作”便成为了思想家们在特殊时期,一种极具智慧的自我保护和表达策略。阅读这本书,需要一种“考古”精神,需要耐心和细致,去发掘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智慧。精装本的装帧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水准也一直让我非常放心。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它教会我用一种更“侦探”的眼光去阅读文本,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字句背后的思想秘密。
评分评价八 我常常思考,人类的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尤其是那些具有颠覆性或边缘性的思想,它们又是如何突破时代和文化的桎梏,得以保存和流传的。《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它关注的焦点是“隐微写作”,即那些并非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象征、反讽等方式传递信息的写作方式。我一直认为,这种写作方式,既是对表达自由的探索,也是对读者智慧的挑战。它要求读者具备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更深厚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的意图。本书对西方哲学史的梳理,并非那种传统的年代学罗列,而是紧密围绕“隐微写作”这一主题展开,让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家们是如何运用这种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挖掘,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在主流哲学史叙事中鲜为人知的思想,却又因为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而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隐秘”的写作,并非仅仅是修辞技巧,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在压抑环境下对思想自由的坚守。将政治理论的视角融入,则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思想的表达与政治环境息息相关,而“隐微写作”便成为了在特殊时期,一种极具智慧的表达方式。精装本的装帧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水准也一直让我非常放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启发读者思考方式的书,它教会我用一种更“侦探”的眼光去阅读文本,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字句背后的思想秘密。
评分评价六 我对《字里行间的哲学》这本书的喜爱,源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寻常的哲学解读路径。我一直认为,人类的思想,特别是那些深刻而具有颠覆性的思想,往往不会以最直接、最露骨的方式呈现,而是在迂回、暗示、甚至反讽中,显露出其锋芒。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特点,将“隐微写作”作为一条主线,串联起了西方哲学和政治理论的漫长历史。作者的叙述引人入胜,他带领读者穿越不同时代,去审视那些并非声嘶力竭呐喊,而是低语呢喃,却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思想表达。我特别为书中对那些“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的挖掘感到惊喜。我们常常只关注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巨匠,却忽略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但同样具有独特价值的声音。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也更复杂的思想版图,认识到很多重要的思想,并非总是以最光鲜亮丽的方式出现。将政治理论的视角融入,则让这本书更具现实意义。我们常常以为哲学是纯粹的,但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往往与权力、社会结构、甚至是审查制度息息相关。“隐微写作”便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出的智慧之花。阅读这本书,需要一种“解码”的心态,需要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知识和联想,去理解那些字面意义之外的含义。精装本的装帧非常精美,印刷清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信誉也让我对书籍的品质深感满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训练,它教会我用更审慎、更具洞察力的目光去审视文本,去发现隐藏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