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丈夫这东西
定价:25.00元
作者: 渡边淳一,李迎跃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6353113
字数:
页码:2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丈夫这东西》一位熟知男性生理特点的医生和通晓男性心理学的作家!
《丈夫这东西》献给已婚或即将结婚女性的丈夫自供状,揭示被称为丈夫的男人言行举止中的隐秘信号,婚姻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丈夫的秘密:
统计学的婚姻/比较级的爱情/底线/岳母家的座上客/从恋母到恋妻/牢骚的功效/拒绝回家症候群/回归率/家务/单向倾诉/忌讳的话/不离婚的理由/退休初期的忧郁症/秋雨湿落叶现象/周末婚
妻子不可不洞察,丈夫不可不自省!
内容提要
《丈夫这东西》是《男人这东西》的继续和延伸。在两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夫妻间的关系也更加迷离多变。渡边这次将笔墨着力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把对两的探讨置放在婚姻关系中延展深化。顾名思义,《丈夫这东西》的写作以男人的结婚为起点,历数男人婚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如各年龄段的性爱、夫妻双方家庭关系的相处之道、婚外情、离婚、退休生活以及老年夫妻的关系等,在夫妻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发现问题,并从男女生理性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夫妻间产生分歧和冲突的深层原因,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方。
目录
作者介绍
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医学博士。
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母校担任整形外科讲师,同时在医疗活动之余开始执笔创作小说。1970年因短篇小说集《光与影》获得直木奖;1980年获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菊池宽奖。
渡边淳一的作品题材初期以医学为主,后拓宽至历史小说、传记小说和探究男女两性根本的情爱小说,内容丰富多彩,从对人的医学认识出发,深刻诠释了爱情的本真意义。时至今日,作者依然活跃在日本文坛线。
迄今为止,共发表100余部小说、随笔集等,其中于1997年出版的《失乐园》创下了260万册的惊人,成为一时无二的畅销书。2007年出版的《钝感力》热销120万册。
1998年,在渡边淳一的故乡札幌市设立了“渡边淳一文学馆”,已对公众开放。
文摘
渴望交谈的妻子与只想倾诉的丈夫
现在对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妻子们来说,不满的就是和丈夫之间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当然对于五十多岁到六十多岁的妻子们来说,也存在着同样的不满,只是到了这个年纪,大多数的妻子对丈夫已经心灰意冷了,很多妻子在这方面开始认命,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那么多的妻子想要交谈,究竟为什么丈夫们不能回应妻子的要求呢?丈夫们明明知道和妻子交谈非常重要,为什么会不努力进行呢?
累得要命的丈夫
在这里首先看一下丈夫无意与妻子交谈的理由,点就是“累得要命”这个借口。
丈夫们在公司或各种各样的工作上呕心沥血、费心劳神,回家以后,觉得总算可以休息时,妻子又来提出这样那样的话题,丈夫们当然没有力气一一作答。
“无论如何,现在让我休息一下。”这句话道出了丈夫们的心声。
但是这样一来,丈夫们就会遭到妻子的回敬:“若说累得要命的话,我们也是一样。”
的确,夫妻双方共同工作的妻子就不用说了,即使是以家务为中心的专职主妇,从育儿到做饭,在劳累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是同样的。这时妻子主动地和丈夫进行交谈,难道丈夫不应该回应妻子的要求吗?妻子们有这种想法也天经地义。
若是同样在外工作的妻子要求交谈,丈夫这种“累得要命”的理由,就更没有任何说服力了。
男主外、女主内
除了“累得要命”之外,丈夫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怎么都行”,或者是“这些事情也不是非现在不可,不用那么着急吧”等逃避责任的说法。
的确很多妻子从孩子的教育问题、住房贷款问题到与婆家、娘家的关系问题,甚至连住在附近的邻居及公寓管理人、朋友的事情等杂七杂八的话题都要拿来和丈夫谈论。
这些事情除了一小部分外,其他都相当重要,不是可说可不说的事情。特别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娘家婆家的关系问题等等,还非得夫妻双方一起讨论才行。
尽管这样,丈夫们还是拒绝和妻子交谈的话,与其说是前面所说的累得要命的理由,不如说是怕麻烦的心理在作怪。
丈夫们尤其讨厌考虑和家务有关的一些琐事。认为这些事情应该由妻子料理。有些丈夫甚至有一种观念,认为如果丈夫去管那种鸡毛蒜皮的家庭小事,有失男人的体面。在这种观念的深处,体现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在社会上应该有不同分工的思想。
说到丈夫们怕麻烦的程度,有下面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怕麻烦的丈夫,妻子说:“你偶尔把院子里的草除一除吧。”丈夫回答:“请人帮个忙吧。”妻子又说:“阳台的窗户很难打开,你去修一修吧。”丈夫回答:“请人帮个忙吧。”然后妻子又说:“我们差不多该要个孩子了吧?”丈夫还是回答:“请人帮个忙吧。”
像这种怕麻烦、不愿意做家务的丈夫相当之多。
单向的倾诉
如果交谈是男人的弱项,那么男人的强项又是什么呢?倾诉!
平声静气地、或者是没完没了地倾诉。倾诉的内容因人而异、各有不同,男人不管怎样都喜欢倾诉。尽管几乎所有的丈夫都缺乏认真倾听自己诉说的对象,但他们还是难以克制倾诉的欲望。
倾诉公司里自己不喜欢的上司的事情或者不听话的部下的情况;倾诉自己拼命努力工作却得不到承认的那种怀才不遇;从和自己关系不好的亲戚、兄妹、夫妻的事情,到把自己当作傻瓜的年轻女性的事情等等,只要涉及这些话题,男人可以滔滔不绝地一直倾诉下去。
但是,因为这并不是一种交谈,所以如果中途妻子问什么问题,或提出什么反对意见的话,丈夫就会变得不高兴,话题也会因此中断。因为男人想要的不是交谈,而是妻子不时地点头附和说“太过分了”“简直不可原谅”,只要顺着丈夫的话说就可以了。
男人们在居酒屋一边喝酒,一边做着同样的事情,就是想要倾诉。实际上在这种地方,那些一起饮酒的狐朋狗友,并没有进行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会话。
每个人都把各自想要说的事情倾诉出来,然后旁边的人“对、对、对”地附和着把气氛推向高潮,其实谁也没在听对方的讲话,只不过是在那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已。
这种单方面的倾诉,特别出彩的还是在俱乐部或酒吧里。在那些地方,陪酒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只是随声附和而已,男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诉说自己想说的事情。而那些陪酒也不是真的认真在听,在客人们滔滔不绝地诉说的时候,们只是装出一副可爱的样子不停点头而已。
所以,对于只想倾诉的丈夫们来说,没有比陪酒更好的倾诉对象了。他们就是因为需要这样的听众,才会付上高额的酒钱去酒吧或者俱乐部喝酒。
但是扮演听众也不容易。陪酒就不用说了,在公司里很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被老同事要求充当听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种时候就需要有相当大的忍耐精神。
男人年龄越大,或者自感怀才不遇的程度越高,倾诉的时间就越长,而且变得非常固执,所以做听众的也会越累,需要消耗不少能量。
掌握了倾听要领的公司部下在做听众的时候,只是适当地点点头而已,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没有听进去,在这一点上部下跟陪酒没什么两样。
棒球的投接球和铅球的投球
男人就是如此喜欢倾诉,特别是在家中,丈夫喜欢向妻子和孩子讲述自己小的时候如何艰苦,自己那一代人是怎样从贫穷时代挣扎过来的,然后就是自己怎样奋发图强走到今天这一步等等。
与之相对,妻子就不用说了,孩子们也都不愿意做父亲的听众,大家变得不再认真听丈夫或父亲讲话,丈夫们因此变得烦躁、伤心,后开始发牢骚:
“在我家里,谁也不听我讲的话。”
但是妻子一方又说:
“那个人(丈夫)根本不和我交谈。”
的确,交谈和倾诉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码事。如果把交谈比作一种棒球的投接球运动,那么倾诉则像投铅球和掷标枪一样是单方面的,只要远远地投掷出去就可以了。这两种运动简单地放在一起,自然不可能合拍。
因此,想要进行棒球的投接球运动时,就得让丈夫们先从单方面的投球运动做起,时不时地加上一句“投得好远呀”“真了不起呀”等等来附和对方。这样一来,等丈夫倾诉累了的时候,再漫不经心地扯出自己要说的话题,丈夫也会“哦”“对”地应答,进而逐渐形成交谈。
重新申明一下,男人首先是要倾诉,交谈是放在倾诉后面的,而且更令妻子们头疼的是,在丈夫们的主观意识里,倾诉是高级的,交谈则是低级的。因此妻子们在了解了丈夫们这方面的特性之后,如何活学活用地驯服丈夫才是重要的。
……
序言
前言
章 当男人跨入丈夫的行列1
关于丈夫的统计数据 / 丈夫的婚姻梦想 / 对于婚姻的忧虑
第二章 与妻子的性爱之一:蜜月时期17
蜜月时期 / 当妻子成为母亲
第三章 与妻子的性爱之二:中年时期30
不利因素层出不穷 / 成熟的性爱与不成熟的性爱 / 别无二致的爱情
第四章 与妻子的性爱之三:晚年时期42
晚年的性爱 / 后的婚外恋 / 丰富多彩的爱的形式
第五章 丈夫的外遇之一:丈夫的心里话51
性快感的下降 / 性幻想 / 男人的爱情是比较级的
第六章 丈夫的外遇之二:生理上的不同59
外遇的实情 / 回归率 / 怎样看待妻子的外遇
第七章 丈夫的家庭及其双亲73
丈夫的自尊 /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 回避麻烦事
第八章 妻子的家庭及其家族82
备受关怀的丈夫 / 爱回娘家的妻子 / 丈夫的回归
第九章 丈夫的拒绝回家症候群91
丈夫与妻子的不同 / 借酒消愁 / 无醉的晚归 / 拒绝回家症候群的原因和治疗
第十章 希望妻子成为专职主妇102
夫妻双方对双薪家庭的理解 / 希望得到妻子的服侍 / “深藏闺中”的妻子 / 根据年龄而变化
第十一章 渴望交谈的妻子与只想倾诉的丈夫113
累得要命的丈夫 / 男主外、女主内 / 家务 / 拙于交谈 / 单向的倾诉 / 棒球的投接球和铅球的投球
第十二章 忌讳妻子说的一句话125
有理由的指责 / 有感而发的话语 / 与性有关的话语 / 老后的问题
第十三章 男人的ED136
ED的原因和实际状况 / ED与女性的关系 / ED与妻子的关系 / 家庭内ED的对策
第十四章 跨不出离婚这一步的丈夫们148
离婚的实际情况 / 离婚上的口是心非 / 不离婚的理由 / 后继者的有无
第十五章 丈夫的恋母情结162
作为异性存在的母亲 / 无偿的爱 / 顽固的性情
第十六章 老年初期忧郁症173
老的感觉 / 老年初期忧郁症 / 妻子的支持
第十七章 退休后的乾坤倒转182
丈夫与妻子的地位逆转 / 秋雨湿落叶现象 / 妻子的退休
第十八章 退休之后如何生活192
追随妻子左右的丈夫 / 丈夫的自立 / 银座的养老院
第十九章 一夫一妻制何去何从202
问题何在 / 习惯与激情 / 各种各样的婚姻形式
尾声 丈夫为云214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独特视角。我通常喜欢那些能打破常规、提供新颖观点的作品,而《RT》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落入俗套,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一个非常具体、也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切入,去探讨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我非常喜欢作者在叙事上的节奏感,不会让人觉得拖沓,也不会过于仓促,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也会有“我怎么没想到”的惊喜。它不像是一些理论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大堆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细致的观察,慢慢地引导你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描绘,那些生活中的琐碎,在她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我看到了普通事物背后隐藏的深意。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写作技巧,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作者的思考之中,并且开始主动地去探索。
评分阅读《RT》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她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人心的作品情有独钟,它们能带我跳出自己的小世界,去体验不同的人生。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的真诚。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包装,也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非常坦然的笔触,去展现那些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我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不是那种脸谱化的描绘,而是非常立体、非常 nuanced 的。你会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也会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话题时的分寸感,既不回避,又不过度渲染,而是用一种平静的、带有温度的方式去呈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进去,去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做,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这种代入感,是好书的魅力所在,它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了。说实话,“丈夫这东西”这个说法,带着一种直白甚至有些戏谑的意味,但又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一直觉得,在婚姻这个复杂的议题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视角都是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却很少真正去尝试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题目,恰恰就点出了这种探索的必要性。它没有回避任何可能存在的尴尬或尖锐,而是用一种坦诚的态度,去触碰那些被我们忽略或者回避的真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运用上的细腻,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而是朴实无华,却能精准地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每当读到某些句子,我都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仿佛那句话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击中了某个隐藏的角落。这种共鸣感,是阅读体验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它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思考,也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问题。这本书,仿佛是一个安静的朋友,在低语,在引导,让你不自觉地进入思考的海洋。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RT》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属于这一类。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没有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去形成自己的见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语言上的独到之处,她的文字不是那种大开大阖的抒情,也不是那种犀利的讽刺,而是一种内敛的、却又充满力量的表达。你可以在平淡的叙述中,感受到潜藏的情感暗流,可以在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品味出深层的含义。我喜欢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洞察,她能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瞬间,并且赋予它们独特的意义。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之前未曾意识到的盲点。它不是一本需要“读完”的书,而更像是一场持续的对话,一场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深刻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种常见的浪漫小清新,而是带着点工业风的硬朗,深邃的蓝色背景,一个模糊但充满力量感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故事。我拿到书的时候,就对它产生了好奇。我平时看的书涉猎比较广,从历史传记到科幻小说,再到一些生活类的指导书,但关于婚姻和情感关系的书籍,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总觉得那些太过说教的东西,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温度。然而,《RT》这本书,我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如何做个好妻子”的指南,也不是那种将男性符号化、脸谱化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它开篇的氛围营造,那种在平凡生活缝隙中悄然滋生的思考,不惊扰,却足以让人驻足。读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熟悉的场景,却又透过作者的笔触,看到了那些我之前从未留意过的细枝末节。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薄雾,露出隐藏的风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给我更多意想不到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