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这本辅导材料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形大于实”。宣传上说得天花乱坠,强调了“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权威性,但实际内容却给我一种非常陈旧、甚至可以说是落伍的感觉。2018年的版本,理论上应该紧跟当时的教学前沿,对听力理解和写作评分标准的变化有所侧重。然而,在听力材料的设置上,对话的场景和用词非常模式化,听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录音带剪辑出来的,完全没有现代生活中年轻人会用到的那些地道的表达。更让人失望的是写作指导部分,它给出的所谓“高分模板”简直是万能到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套路,如果学生真拿着这些去考试,阅卷老师的反应估计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我特别想看看,针对当年中考阅读理解中那些侧重信息筛选和逻辑推理的新题型,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什么独到的解题策略或者思路引导。结果是,它只是在讲解传统的“主旨大意题”怎么找关键词,这种方法在新的题型面前几乎完全失效。这让我不禁怀疑,编辑团队是否真的深入研究了近几年的考试趋势,还是仅仅在翻炒几年前的老旧资料,然后换个包装就推向市场了。对于追求效率和实战效果的家长和老师来说,这种内容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了。
评分这套所谓的“精编”教材,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就犯嘀咕。封面设计得挺朴实,但内页的排版和纸张质量,怎么说呢,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流水线作业的产物,缺乏一点点对读者体验的用心。我买它主要是冲着“2018版”和“初中英语教学与评估”这两个标签去的,希望能找到一些针对当时新课标改革后的一些细微调整的考点把握。结果呢?翻开第一单元,内容的处理方式简直是千篇一律,就是把课本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重新排列一下,中间穿插着一些例题。这些例题的难度设置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些简单得像是小学基础练习,有些又突然拔高,让人感觉像是随机抽取出来的,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链条。特别是对于一些语法难点,比如虚拟语气或者复杂从句的辨析,书里只是给了一个非常简略的定义,然后就匆匆带过了,完全没有提供那种深入剖析和对比不同语境下应用差异的深度分析。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我豁然开朗的讲解,结果得到的却是一堆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读完之后感觉脑子里更乱了,好像只是在做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如果只是想找一本用来应付日常作业批改的工具书,或许还可以接受,但想指望它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应试能力,那真是太高估它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初中英语教辅市场的观察者,我必须说,这本《教学与评估》在“评估”二字上做得尤为敷衍。书名里赫然写着“评估”,但我翻遍了所有章节,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如何科学、多维度地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探讨。它更像是一本纯粹的“练习册+知识点罗列”,而非一本“教学指导手册”。我们都知道,评估不仅仅是分数,更包括对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平衡考察。例如,在口语练习方面,这本书几乎是完全缺失的,仅仅在配套的练习题中偶尔出现一两句需要朗读的句子,这对于需要系统提升口语能力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更别提它对教师自评或学生自查的工具设计了。理想中的“评估”用书,应该提供详细的评分细则、错误类型分析工具,甚至可以附带一些学习进度跟踪的表格。然而,这本书提供的评估机制,似乎仅仅停留在“做完题,对答案,看看对了几道”这个最基础的层面上,完全没有体现出“精编”二字应有的专业性和深度。
评分购买这本书时,我对“上海初中英语辅导”这块标签抱有很高的期望。上海的英语教育体系一直以其严谨和对标国际化而闻名,我原以为这本书会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优势,比如在词汇的深度(更偏向学术或正式场合用词)或句式的复杂性上有所体现。然而,通篇阅读下来,我发现它所涵盖的内容,与全国其他地区的通用教材并无本质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其难度设置还不如一些地方性的重点中学资料来得有针对性。比如,在处理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时,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给出中文解释,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这恰恰是上海英语教育通常会强调的一点。说白了,它试图扮演一个“万用辅导书”的角色,结果就是“样样都沾边,样样不精通”。对于真正想针对上海地区特定考试体系进行高强度、精细化辅导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更像是一个平庸的全国性教辅的“换皮”版本,并没有兑现其地域性的承诺。
评分最让我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是,这本书在“不含答案”这一点上的处理方式。我们理解,一些高级别的教参或教师用书会为了防止学生作弊而省略答案。但是,这本定位明确是给“初中生”使用的辅导材料,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这对于自学或者需要对照批改的学生来说,简直是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难道编者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实时指导下才能使用这本书吗?难道他们不明白,课后练习的及时反馈对于巩固学习效果有多么重要吗?没有答案,学生做完题后,连最基本的正误判断都无法实现,更遑论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了。如果只是提供解析而没有标准答案,至少还能让人理解,那是为了引导思考。但这本书似乎是完全跳过了答案这个关键环节。这种设计思路,与其说是“精编”,不如说是“不负责任”。它极大地削弱了这本书作为独立学习工具的实用价值,迫使使用者必须额外购买配套的答案解析本,或者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这对于课外辅导的需求来说,无疑是本末倒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