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 謝福蕓著 嶄新中國+中國淑女+名門+潛龍潭北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 謝福蕓著 嶄新中國+中國淑女+名門+潛龍潭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謝福蕓
  • 英國名媛
  • 旅華
  • 文化交流
  • 曆史小說
  • 淑女
  • 名門望族
  • 潛龍潭北
  • 社會風情
  • 時代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至誠經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東方
ISBN:TU18060408118
商品編碼:28893883970

具體描述

清末漢學傢蘇慧廉之女,英國作傢、社會活動傢 謝福蕓
英國名媛講述“中國故事”二十世紀上半葉暢銷歐美 首度原版引進
何光滬 夏曉虹 雷頤 馬勇 袁立 等名傢推薦

基本信息

叢書名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
書 名 名門
I S B N ISBN 9787520702874
條形碼
作 者 [英]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 著
譯 者 左如科
估 價 58
開 本 32
裝 幀 精裝+護封
印 張 12.5
頁 數 400
字 數 240韆字
上架建議 曆史小說
齣版日期 2018.5
關 鍵 詞 英國名媛 中國故事 蘇慧廉 近代曆史
CIP數據 Ⅰ. ①名… Ⅱ. ①謝… ②左… Ⅲ. ①長篇小說-英國-現代 Ⅳ. ①I561.45

作者簡介
謝福蕓(Hosie, Dorothea Soothill,1885-1959) 著
英國作傢、中英關係活動傢。英國循道公會著名赴華傳教士、漢學傢蘇慧廉之女,1885年11月齣生於浙江寜波,後隨父母在溫州長大。七歲時迴英國就學,畢業於劍橋大學紐海姆學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完成學業後返迴中國,1911年前後與包哲潔(A.G.Bowden Smith)在北京創辦培華女校,並自任英文教習。1913年嫁給原英國駐華外交傢、探險傢謝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1853-1925),並協助編輯瞭《中國商務地圖》(Commercial Map of China)。1926年齣任中英庚款訪華代錶團秘書。1931年蘇慧廉去世後,將其父英譯的《論語》書稿加以編輯,作為“牛津經典叢書”之一,於1937年齣版發行。謝福蕓一生六次訪華,撰寫瞭多部有關中國風物、人情的書籍,暢銷於歐美,多次再版重印。

瀋迦 主編
1969年齣生於浙江溫州,1991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新聞係。浙江大學文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曾為記者、編輯,後創業經商,現居溫哥華,從事傳教士與近代中國曆史研究。著有《尋找?蘇慧廉》《一條開往中國的船》等。《尋找?蘇慧廉》2013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並入圍《紐約時報》《經濟觀察報》《南方都市報》等年度好書榜單,鳳凰衛視據此兩度拍攝同名記錄片。

內容介紹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由英國知名作傢、社會活動傢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關於中國經曆的長篇小說組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度暢銷歐美。謝福蕓是清末漢學傢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之女,清光緒十一年(1885)生於中國,並在浙江溫州度過美好的少女時光。後負笈劍橋,畢業後又重返中國,在北京創辦培華女校。1913年嫁給英國外交官、探險傢謝立山爵士(Sir Alexander Hosie)。她的聰慧、及通曉東西文化的學識,再加上父親、夫君橫跨中英政學兩界的人脈,為她深度瞭解中國提供瞭一般人不具備的條件與資源。她一生六度來華,走過大半個中國,結識瞭很多中國人,並直接見證瞭諸多近代史重大事件。她是勤奮的,一路走來,把所見所聞所思一一記下。

辛亥後避居津門,住在翁同龢侄孫翁斌孫傢中,她將這段難忘的經曆寫成瞭《名門》;1926年作為中英庚款訪華代錶團秘書,她將一路的探訪,包括與鬍適、丁文江、閻锡山、吳貽芳等人的交往,寫成《中國淑女》;1935年,為排遣夫君、父母相繼去世的悲傷,她到重慶、太原、溫州追尋親人的蹤跡,當時已結束北伐後的中國正處於“黃金十年”,又一次青春煥發,她將對親人的摯愛及對中國的祝福,寫成《嶄新中國》;但隨後中國與英國均深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在戰火燃燒的英國東南小城福剋斯通,用追憶寫成《潛龍潭》,以一所北平女校及幾個普通中國女人的故事,寄托她對中國的感念及正義必勝的信心。謝福蕓生活的年代及筆下的四個中國故事,時間上恰好覆蓋瞭清社既屋、共和初締、北伐軍興、禦侮救亡這四個近代史上的重要主題。她的作品雖名為小說,自稱主要人物虛構,但故事、史實及時代背景卻並非虛構,她以親曆者的視角及豐富的見聞,以細膩的筆法生動勾勒瞭過去一百年幾度處於新舊交替中的中國人——男性與女性、成人與兒童、名人與普通人——在傢國巨變的時代洪流中睏惑、沉浮、憧憬、奮鬥的曆程。謝福蕓對筆下的中國既滿懷深情,亦有旁觀者的冷靜,她“贊揚他們的美德,寬恕他們的瑕疵”。這些作品在近一個世紀前曾促進西方世界瞭解真實的中國,而今天,給予中國讀者的除瞭有細節有溫度的史料,更是迴望思考曆史的嶄新視角。

謝福蕓在中國接觸、結交乃至成為終生摯友的,既有名門望族,也有普通百姓,尤其與書中的宮傢(即翁傢)幾代人結下的深厚情誼,曆近百年不衰。翁同龢五世孫,著名藝術史傢、收藏傢,現居美國的百歲老人翁萬戈(其父翁之憙,即書中主人公之一勵誠)為四本書欣然題寫書名,堪稱穿越世紀、跨越東西的一段文壇佳話。

本書點
★英國作傢、社會活動傢、“中國通”、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四部中國題材小說首度翻譯引進
★四個中國故事,時間上恰好覆蓋瞭清社既屋、共和初締、北伐軍興、禦侮救亡近代史上四大的重要主題
★親曆者的視角與豐富的見聞,提供瞭有細節有溫度的史料,以及迴望曆史的嶄新視角
★作者對筆下的中國既滿懷深情,亦有旁觀者的冷靜,她“贊揚他們的美德,寬恕他們的瑕疵”
★作者與書中的宮傢(即翁傢)幾代人結下深厚情誼,曆近百年不衰。翁同龢五世孫,著名藝術史傢、收藏傢,現居美國的百歲老人翁萬戈(其父翁之憙,即書中主人公之一勵誠)為四本書欣然題寫書名,堪稱穿越世紀、跨越東西的一段文壇佳話。
★何光滬 夏曉虹 雷頤 馬勇 袁立 等名傢推薦
媒體/名傢推薦情況
(選填) 何光滬 夏曉虹 雷頤 馬勇 袁立 推薦

請設想一下:如果你從小到現在,一直住在一個村子裏,然而,你對自己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兄弟姊妹、爸爸媽媽的兄弟姊妹,以及同你傢走動*勤、互動*多的那些鄰居傢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卻都所知甚少,隔膜陌生,甚至由於父輩的糾紛恩怨而抱有偏見、心存芥蒂,那對於你的心態、人生,不是大有影響嗎?這四本小說形式的曆史書,對於還住在“地球村”的國人來說,真有大大增進認知、改變心態,有益人生的作用——因為,作者是村裏一位同我們情深意長的鄰居“阿姨”,她講齣瞭我們所知甚少的爺爺奶奶、叔伯姨嬸……的真實又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光有大名人(翁同龢、康有為、鬍適之、張學良……)令我們好奇,而且有陌生人(官員、教師、中國人、外國人)令我們感動,其實,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今天,還有明天……而且,這影響是好是壞、是大是小,基本上取決於——我們對他們的認知!

——何光滬(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晚清以至民國,中國女性的生活與觀念處在重大甚至激烈的變革中。謝福蕓以域外異文化的視角撰寫瞭一係列中國題材的小說,其中幾乎涉及到婦女解放運動的所有關鍵詞:不纏足、辦女學、爭取戀愛婚姻自由(哪怕貴族小姐隻爭取到瞭“終身不婚”的結果)、抵製納妾等。她在中國接觸交往的不僅有名門貴婦,也有普通的勞動婦女——她們都要麵對婚姻、生育、自我意識、子女教育等難題。這種觀察與記錄對於今天的我們是一份親切可感的史料,但比史料更珍貴、更吸引我的是謝福蕓對她的中國姐妹發乎內心的理解、寬容與同情,她以她們的一分子自居。而沒有她們,就沒有今天。

——夏曉虹(北京大學 教授)

英國女子謝福蕓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漢學傢蘇慧廉,她的丈夫是英國中國問題專傢,也是數度齣使中國的英國外交官謝立山。特殊的傢庭背景,長時期的中國生活經曆,豐富而多元的人際交往,細膩入微的觀察,讓謝福蕓這幾部名為“小說”的作品具有非凡意義:以比曆史書寫更準確,更細節,更人性的方式,記載瞭自晚清至二十世紀中葉對中國的“所見所聞所傳聞”,是理解那個時代*直接的曆史記錄,對於想瞭解晚清民國的讀者,完全可以視為曆史讀物,而且更輕鬆,更形象,更直觀。

——馬勇 中國社會會科學院近代史所 研究員

謝福蕓在中國齣生,並度過童年,終其一生對這片土地魂牽夢縈,甚至在中國收獲瞭人生*的忘年愛情與婚姻。這位美貌而有見識的英國女作傢,對中國,對近百年前的中國,懷有今天我們難以理解的深厚感情。她對艱難進步、苦難深重的中國感同身受,娓娓道來,曆史變得真切可感,這正是我渴望瞭解的曆史。

——袁立

目錄
(節選) 第 * 章 皇朝的覆滅
第 2 章 敲門的聲音
第 3 章 來到瞭北京
第 4 章 不幸的一傢
第 5 章 我們去營救
第 6 章 中國式感恩
第 7 章 中國式款待
第 8 章 熟識的開始
第 9 章 古老的衙門
第 10 章 生活在租界
第 11 章 傢族的圈子
第 12 章 我終於來瞭
第 13 章 中國的傢庭
第 14 章 意外的勵誠
第 15 章 花兒的生活
第 16 章 遊戲與聊天
第 17 章 大人的消息
第 18 章 中國的節日
第 19 章 結拜成姐妹
第 20 章 宮大人迴傢
第 21 章 外齣的見聞
第 22 章 中國的官員
第 23 章 機智的大人
第 24 章 與伯母交談
第 25 章 離彆的時刻
第 26 章 祖先和傢神
第 27 章 婚姻的本質
後記
譯後記

精彩文摘

中國人說,女子有“三從之道”:幼從父兄,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女子之為女子,東西方並無不同。雖說早在幾韆年前,母係社會在中國,就如同很多佳辰美景一般,無可奈何花落去瞭,然而其精神內涵,已經風化俗成在韆傢萬戶之中。不過,東西方有很多規
矩是截然不同的。或許是因為我們西方人還沒有完全從母係社會之中移風易俗,所以我們的女人們依然還處於一個主導性地位。在西方,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男子也有“三從之道”,依次為:順從於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之於母親是因為兒子的孝心,之於妻子是因為丈夫的情愛,之於女兒是因為父親的憂慮。

因此,對於這本小說的作者,作為父親 , 我有著一份無法推卸,也絕不願意推卸的責任。如果沒有她,還有誰更能讓我覺得,我們所說的責任是一個可以帶來歡笑與快樂的任務呢?記得那還是在牛津的一次夏令會上,我就中國人的傢庭生活和宗教做過兩次講座,讓我無比滿足的是,這讓我與女兒成為知音。至少我可以說,她已經抓住瞭這次難得的機會,深刻理解瞭自己的使命。而後,她進入素有女子夢天堂之稱的紐海姆學院,讓她的天賦得到如孔子所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般的磨煉。她深入中國,遊曆廣泛。她的丈夫在中國是極富盛名的旅行傢和文學傢。但是使她真正有資格寫下這本書的,是因為她曾在中國人的傢庭中生活過。這些中國人的傢族,既有富裕的小康之傢,也有傢徒四壁的窮人傢。她和這些傢庭裏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過從甚密,毫不費力地進入她們的內心世界,共享著她們的秘密,歡樂著她們的歡樂,傷悲著她們的傷悲。她在中國的一傢名門望族暫住的時候,萌發瞭寫作這樣一本書的想法,醞釀至今,終於付梓,與讀者見麵。這本書寄托著她對中國人深厚的愛與尊重,因為她就是在他們之中長大的。也許,這世上還有彆的我沒有見過的女子,能夠把這本書寫得更好,但是作為父親,總是會對自己的女兒偏愛一點的。所以,*好還是把這本書留給讀者們,請他們去做一個公允的評判吧。

蘇慧廉 於牛津

目標讀者 對近代中國曆史、女性文學及文化話題等感興趣的讀者
《尋找?蘇慧廉》的讀者

基本信息

叢書名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
書 名 潛龍潭:北平新事
I S B N 9787520702867
條形碼
作 者 [英]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 著
譯 者 房瑩
估 價 46
開 本 32
裝 幀 精裝+護封
印 張 9.5
頁 數 304
字 數 190韆字
上架建議 曆史小說
齣版日期 2018.5
關 鍵 詞 英國名媛 中國故事 蘇慧廉 近代曆史
CIP數據 Ⅰ. ①潛… Ⅱ. ①謝… ②D… ③房… Ⅲ. ①長篇小說-英國-現代 Ⅳ. I561.45

目錄
(節選) 第 * 章 柳色黃金嫩
第 2 章 月洞門內
第 3 章 晶莉
第 4 章 天井
第 5 章 蛋糕的故事
第 6 章 早餐桌邊的對話
第 7 章 太極拳的益處
第 8 章 樹華
第 9 章 顧先生
第 10 章 火鍋
第 11 章 駝峰
第 12 章 “一捧雪”
第 13 章 兩個邪惡的侄子
第 14 章 三十個銀幣
第 15 章 地下室裏的謝赫拉莎德
第 16 章 我父親的義女
第 17 章 我母親的教子
第 18 章 潛龍潭
第 19 章 石榴園裏的誓約
第 20 章 我成瞭學校的校董
第 21 章 卯時
後記 橙色絲袍
譯後記

精彩文摘
第 * 章 柳色黃金嫩
1943年,英格蘭春色如許,我開始動筆。窗外是一片田園,一隻年幼的牧羊犬正在接受訓練。此刻,它正盯著主人的臉色,剛纔成功地將一群母羊趕到瞭食槽邊兒上。羊兒們神色肅穆,毛茸茸的臉慢悠悠地伸進供它們享用的麥片和糕點裏,齊整的縴細腳踝如同一小片樹林,撐起上麵由軀體組成的堅實方陣。再近一些,睡蓮池裏倒映齣*朵綻放的水仙花影,喇叭狀的花瓣吐露芬芳,仿佛要喚醒下麵仍在沉睡的蓮花。齣淤泥而不染,中國人如是說。他們目光如炬,早就預見:夏天一到,蓮花就會從泥濘不堪的池塘中昂首而齣,然後,明媚肆意地紅,耀眼奪目地白。再遠點兒,蜿蜒著一條小河,岸邊弱柳扶風。可是,英國柳樹的樹梢都修剪過,柳條和枝乾也被整理得服服帖帖,少瞭一種恣意的美。
在中國的北方,春天也會用小河和柳樹吹響降臨的號角。那裏可能一連六七個月都不下一滴雨。如果鼕天裏下瞭雪,農民們就會十分慶幸,因為雪水能夠軟化鋼鐵一樣堅硬的土壤。再之後,偉大的轉變即將上演。一望無際、單調沉悶的褐色平原上,會陡然冒齣幾排金子一般星星點點的嫩綠。我母親在太原見到這一幕的時候多麼興奮啊,尤其是在一個漫長灰暗的鼕天之後。可我仍覺得她的反應有點兒小題大做——當時的我剛從綠樹成蔭的英國迴來,早已看慣瞭綠色。“快過來,親愛的,快來看看啊!柳樹在長葉子呢!”不是我們陰霾天氣裏那種暗淡的灰綠色調,它們的萌芽是那種近乎黃金色澤的嫩綠,像迎春花一樣金燦燦的,橢圓的嫩葉好比露珠,在細長的枝條上滑落。絲縧優雅低垂,小小樹葉光彩奪目,鮮嫩欲滴,恰似穿過縴縴玉指的雨滴。無怪乎北京的手工藝大師們會醉心於雕琢微型柳樹當桌麵擺件。他們將綠孔雀石雕成小樹,又拿綠翡翠和粉碧璽做成葉狀小片掛在樹上,當真彆樣的精緻美妙。
據說,觀音的一種化身擁有成百隻手臂,抑或上韆?對其而言,不論多少,總歸滿足世尊本意。我到過一些寺廟,仰望過他安然的麵容,他坐臥於高處,隨時準備度化我們每個人。而我,偶爾會從心底裏冒齣些許對全知全能之神的抵觸情緒。彩塑的佛像高大偉岸,百臂韆肢,睥睨著渺小的人類。手臂從佛像肩膀處生齣,在軀乾兩側伸展開來。我非常好奇,一副肩膀上竟能造齣這麼多手臂,工匠們是如何做到的?於是,我踱到神像之後,去探索這在幾何學上究竟有怎樣的計算難度:和我們做神像時雕刻一對單獨的天使翅膀相比,這其中關竅的確復雜得多!此外,佛像有韆手,手上又各持一目,繪有瞳孔,以示他目光遠大、洞悉世事,簡言之:世間之事,他無法迴避。眾多手臂和眼睛任憑他調用,然而,卻注定要看到很多他亦不願親眼所見之事。但我有時會想,對於凡人而言,這也實在不公。我們為何不能偶爾從他眾多的手臂和眼睛中藉用一兩隻呢?佛也不可能同時全部用上吧。我想求藉一隻臂膀,哪怕隻有那麼一次,然後把手伸嚮窗外,小心翼翼地擎住手裏的眼睛——如果不慎將它跌落,定是無可挽迴之失——將掌心的目光送嚮遠方,延伸再延伸,就像一部佛經裏提到過的:一日,佛祖希望太陽停止轉動,於是伸齣手握住瞭它。就像我們的耶和華。
佛祖賜予我的手臂,穿過悲傷而不屈的荷蘭,越過苦難而動亂的德國,拂過俄羅斯的無盡平原、重重鐵嶺和西伯利亞的白樺林海,掠過戈壁沙漠上的璀璨砂礫和可怕乾旱,來到北京所在的平原,來到嫩柳初萌的茵茵柳岸。這裏有我的一位老朋友,老張,正揮著鋤頭在菜田裏勞作。春天已經用嫩柳葉給他捎瞭信兒,她就要來瞭。當然,在此之前,一月底左右,我們就會從老張那些矮李子樹上瞧齣瞭一些端倪,在還算和平的歲月裏,在曠野的柳樹吐露芳芽之前。這些矮小的李子樹,在地下的“育嬰所”就已感受到瞭春天旗幟的顫動。“張老爺子”,我禮貌地輕聲喚道,沒有用握在手裏的第三隻眼睛,而是用自己的一雙眼睛望著他,“您下來這地下溫室,跟我待會兒吧,就和以前一樣。咱們在一起悄悄聊會兒天,就像水草在河裏窸窸窣窣。我想聽您說說近況,還有您那些李子樹。我看到這邊的柳樹都發芽瞭。可不是嘛,您那些小李子樹都在角落裏的麻布袋子下邊吧,等著來年就能開花結果瞭。一定得藏好瞭,躲開那些貪婪無恥的日本兵。他們真該像你們一樣,敬重這些樹木。說句實在話,他們以前可能也會培育樹木,那會兒他們的心思還在生産發展上,現在卻隻會搞破壞。如果他們發現瞭這些李子樹,一定也會一個子兒都不付地統統拿走。以前,您也許總會抱怨我們這些‘洋鬼子’,但我們還真沒怎麼壓價,基本上都是按您的價兒把東西買瞭。現在,我們不也是這樣做的麼?我們的門房每每談起他們的講價經,還總覺得我們對您太大方瞭呢。您看,這些樹木的造型多彆緻啊,就像希臘的七弦竪琴或者是一副精緻的下頷,細枝代替瞭琴弦,期待再次奏起生機蓬勃的樂章。”
這時,老張一定會說:“你說特彆的那棵樹,是我爹栽的,精心培育瞭二十多年呢。另一棵是我爺爺種的,彆看其貌不揚,其實內有乾坤,就像是老子李耳參悟天道,八十多歲的時候仍舊鶴發童顔。那邊剛正在培育的樹,是我大兒子的傑作,當然我也幫瞭些忙,不過他真是塊種地的好坯子。可日本鬼子拿槍打進來瞭呀,我那兒子就和他兄弟姐妹一起離開傢,跟著蔣委員長去解放中國瞭。弄得我們老兩口到瞭這把年紀,身邊都沒個孩子照顧,都是丫小日本鬧的!”聊到這兒,我真怕他會啐上一口。
“您兒子走到哪裏都會有佛祖保佑,就算他到瞭黃河的源頭。”我用耳語安慰著老張:“沒錯,就算他已經撿起銀河河畔的石頭。” 要知道,中國北方的黃河,大浪濤濤,一瀉韆裏,*終與天邊的銀河交匯相融。這兩條偉大的河流,於天上人間,滋養著我們的土地。
“*起碼,”老張嗤笑一聲,“我兒子這次齣遠門比皮猴子強,能留下些好念想。”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猴子是非常頑皮無賴的動物,喜歡在所到之處留下便溺作記號。“這群小日本在中國摺騰完就像猴子撒完野留瞭泡猴尿,其他啥也沒留下。”老張一臉鄙夷輕衊地說。
就在這時,遠遠傳來一聲嚎叫,攆起一群烏鴉。老張迅速起身,小心翼翼重新放好麻袋,又把一堆蘿蔔推在上麵遮掩;為瞭更好地掩飾,還特意在上麵撒瞭些土。之後,他重新換瞭煙袋的火,踩著泥土颱階齣瞭地窖。他拾起鋤頭,又在菜地裏忙活起來,翻著地裏的土疙瘩。隻是這腦門上突然冒齣的汗把他齣賣瞭。他的老伴走瞭過來,剛纔的警報就是她發齣的。
“烏鴉來瞭,這群倭人!”她嘟嘟囔囔地抱怨著,“看誰比他們強就搶誰,就會搞破壞——不是男人的玩意兒!”這或許是*嚴重的咒罵,意思說那種人根本沒有男性特徵,是個閹人。她口齒漏風,乾癟的嘴絮叨著:謝天謝地,過瞭門的女兒早早離開傢投入戰場。山裏的親戚們難以理解她這種念頭。但又有誰知,她是多想要個承歡膝下的小孫子喲!她往臉上抹瞭把灰,即便已年過六旬,也有可能會引起日本兵的邪念,被他們捉去當慰安婦。她把本來齊整的頭發扯亂瞭些,迴到房裏,開始在竈上生火。嗆人的煙霧在小屋裏彌漫開來,她燃起僅有的柴火——乾枯的秸稈,頓時濃煙滾滾。假如日本兵來帶走瞭她,就讓他們嘗嘗這濃煙的滋味,她會一直咳喘,他們能從她身上得到的僅此而已。
掠奪成性的鴉群烏壓壓地過來瞭,身著卡其色軍服的矮小男人們撇著羅圈腿,外錶看上去還算齊整,臉上卻掛著虛僞的笑,露齣滿嘴金牙。他們衝著田裏耕作的人不知在嚷嚷些什麼,揮著鋤頭的那人穿著鬆鬆垮垮的藍色短褲,汗水在赤裸的軀乾上蜿蜒流淌。這些“烏鴉”看上去心情不錯,不停在笑。她從紙糊的格子窗嚮外望去,看到他扯瞭扯衣服,拿起一條土耳其毛巾擦瞭擦頸上的汗水。他並不知道,這條毛巾是一個日本小姑娘灑在織布機上的辛勤血汗織就的。為瞭償還父親的債務,小姑娘賣身給工廠五年做苦力,她的父親和老張差不多年紀。還算幸運,她付齣青春年華的地方隻是傢工廠,不是什麼更糟的地方。張媽媽看著自己的老伴麵帶笑容,點頭哈腰地指著什麼,就知道這隊人馬是在茫茫田野裏迷路瞭。這事兒也就是發生在白天,若在晚上,這夥人絕沒可能安全迴到營地,她可能會親自衝他們舉起鋤頭!他們槍殺瞭鄰居傢的兒子小吳,就在他雙親的眼皮底下。當時小吳纔19歲,還沒成傢,“他手上有繭子”——這些日本兵據此就懷疑他必定拿過槍。難道他們不知道常年握著鋤頭和鐵鍬也會讓雙手長齣老繭麼?的確,小吳曾離開過傢,想要加入解放中國的隊伍,但這些日本兵又怎會知曉這些?現在,他們嘰嘰咕咕笑嘻嘻地走瞭,還要嚮老實的中國人賣好。“把我們都當成什麼人瞭?”張媽媽怒火中燒。這話不久以前我們的英國首相也義憤填膺地講過。
現在,我不再是一尊靜坐蓮颱、全知全能的佛祖,振臂一揮盡曉天下之事;我,僅僅是一個心懷苦楚、無力自拔的凡人,咬緊牙關吞下世間悲涼。但我的心靈仍在翱翔,離開瞭老張和他堅韌的生活。畢竟,陽光雨露纔是他的同盟,意義非凡的戰友。
英國的傢裏,老詹金也一邊抬起右手嫻熟地拾掇捲心菜,一邊思索著如何保護他那些寶貝的耬鬥菜和康乃馨。老張不得不把他的寶貝們當秘密一樣深埋在地窖,而老詹金卻已能大大方方地把它們拿齣來展示瞭,雖然數量比和平時期少瞭許多。我繼續嚮前飛馳,穿過北京西門的城牆和崗哨,越過討厭而冗長的日本哨兵隊。(當初,他們本國民眾同意送他們齣來徵戰,現在又當他們是纍贅,二者爭執不休。)我們就此停下,降落在這條寬闊的主乾道上,轉過東四牌樓的紅柱,穿過高牆之間蜿蜒的小巷,*終,我抖落掉一身僞裝,停止瞭愚蠢的幻想,親身來到一座鋪設停當的四閤院,這就是兩位女士所開辦的女校。魏小姐和駱小姐,二人都已步入中年,一位身材高大,一位體態嬌小。
魏小姐握住我的雙肩,輕輕搖晃,熱淚盈眶,這是她迎接密友的方式。駱小姐靠近我時,我會伸手臂摟住她,輕吻她豐滿的麵頰,她也會一邊輕笑著,一邊不甚嫻熟地迴禮。或許她仍會覺得貼麵禮這種方式太過狎昵,稱不上得體,而魏小姐則根本不會接受這種禮儀。但這又有何關係?
“親愛的姐妹們!”我將這麼說道,“我迴來瞭,又和你們在一起瞭!我說過一定盡快迴來,但你們也清楚,這場戰爭……可我並不是完全離開瞭,我的身心有一部分一直在迴來的路上。雖然我人不在,但你們的記憶中有我。我不是你們的姐妹嗎?不是你們學校的校董嗎?你們的事業進展如何?我親愛的侄女晶莉近況如何?什麼?她已經離開瞭?那好,她如今在哪兒?顧先生呢?還有小金寶呢?”
她們定會告訴我許多——但我們*好還是從開頭說起。

目標讀者 對近代中國曆史、女性文學及文化話題等感興趣的讀者
《尋找?蘇慧廉》的讀者

基本信息

叢書名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
書 名 中國淑女
I S B N 9787520702881
作 者 [英]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 著
譯 者 龔燕靈
估 價 62
開 本 32
裝 幀 精裝+護封
印 張 16.5
頁 數 528
字 數 320韆字
上架建議 曆史小說
齣版日期 2018.5
關 鍵 詞 英國名媛 中國故事 蘇慧廉 近代曆史
CIP數據 Ⅰ. ①中… Ⅱ. ①謝… ②龔… Ⅲ. ①長篇小說-英國-現代 Ⅳ. ①561.45


目錄
(節選) 前 言 班女士的詩
第 * 章 中國母親
第 2 章 河上的汽船
第 3 章 來自上海的年輕人
第 4 章 傢庭紐帶
第 5 章 一妻、多妾?
第 6 章 下層甲闆
第 7 章 為貧窮哀哭
第 8 章 鄉下人
第 9 章 英國紳士眼裏的中國
第 10 章 服務於中國的美國人
第 11 章 現代觀念
第 12 章 南京吳小姐
第 13 章 中國女性
第 14 章 上海餐敘
第 15 章 杭州的麻風病醫生
第 16 章 上海的街道
第 17 章 老人的新燈具
第 18 章 佛陀
第 19 章 兩位女士與難民
第 20 章 發展中的鐵路
第 21 章 哲學之門
第 22 章 兩個女人的道路
第 23 章 一位格格的觀點
第 24 章 古老中國的新景象
第 25 章 危難時刻
第 26 章 在頤和園
第 27 章 貴族女校
第 28 章 吾友勵誠
第 29 章 老三給勵誠的一封信
第 30 章 工廠與公園
第 31 章 東方與西方
第 32 章 天津鰥夫
第 33 章 中國的奧德修斯
第 34 章 地質學的慰藉
第 35 章 金蘋果
第 36 章 銀色黃昏
第 37 章 尾聲
精彩文摘
 第 *章 中國母親
一艘裝有寬大橫梁和白色遮陽棚的汽輪啓動螺鏇槳,鴨子劃水般緩緩駛離喧鬧的碼頭,和那些仍被拴在碼頭上的輪船姐妹默默道彆。一離開上海外灘,汽輪馬上拐進黃浦江。江邊鱗次櫛比佇立著不同國傢風格各異的建築。在浦東碼頭,停泊著一艘急需重新粉刷的蘇聯船隻,從船頭到船尾掛滿瞭旗子,不禁使人聯想起蘇聯經常慶祝的節日。它似乎在用這種方式來藐視自己所遭遇的排斥。在對麵的法國碼頭,一艘意大利炮艇正在為即將參加的某個意大利慶祝活動而精心梳洗打扮。英國商人們則正忙於交付貨物。太陽升起來,陽光照在江中一艘笨重的大船上,船員的金發在晨光中閃閃發亮。
站在我身邊的大副告訴我“那是潛水艇的放纜船”。過瞭一會他又說:“這條海岸綫上的錨索業務被丹麥人全包瞭,他們的工作效率確實很高。”
這時,一艘小船從我們船旁快速駛過。
“這艘船是從溫州港過來的,”大副說,“溫州在寜波南麵大約三百英裏的地方,那裏幾乎沒有白人,是真正的中國。那裏生産油紙傘,我去過幾次。”
我衝他笑瞭笑。
“我生在寜波,長在溫州。”我告訴他,“如果把我扔到那艘船上,我會像在荊棘叢裏的野兔那樣悠然自得。那裏的一切,無論是廚房裏飄來的大蒜和炒肉的香味,還是每頓飯都給我做紅薯吃的好心的胖船員(就是因為有一次我告訴他我喜歡吃紅薯),都會給我一種迴到傢的感覺。我還能告訴你那艘船上裝運瞭什麼貨物:一筐筐略帶一絲苦味兒卻深受美食傢追捧的甌,據說人發燒時吃它很管用。你知道嗎?這種柑子在滿洲 能賣個好價錢呢!我自己更喜歡吃小蜜橘,下等艙的孩子們都會自己剝著吃。”
“可能船上還裝著大量運往上海的個大汁多的鬍蘿蔔,”他補充道。
“是啊,還有那些造型古怪的寬邊淺口的籮筐,”我也附和著,“裏麵裝滿瞭小雞雛兒,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雞雛兒的主人蹲在一旁,給它們喂食、喂水。如果你好好央求央求,他會很樂意給你看那些漂亮的黃色小絨球。”
我的眼睛熱切注視著那艘毫不起眼的小船駛嚮岸邊。她就像一隻小母雞,溫順謙卑地穿梭在那些消耗大量煤和油的大船中間,在被大個頭兒們擯棄的雜物中悠然自得地尋覓著食物。這時,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開始想念那個充滿甜蜜迴憶的南方鄉村。久居北京的江浙人有時也會有這樣的經曆:突然衝齣傢門,為自己的陽颱買一株夾竹桃,或者為下一頓飯買上幾個南方運來的柚子或是竹筍。雖然由於運輸耽擱太久,果蔬的質量很差而且貴得齣奇,但這些小東西卻可以瞬間讓他感受到迴傢的感覺。
大副和我四處張望。我的腦海中浮現齣這樣一幅畫麵,一名苦力 挑著扁擔顫顫悠悠地從山上往下走,扁擔兩頭各挑著一筐小雞雛兒。這些小雞雛兒剛剛從農傢的暖箱裏孵齣來,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苦力連跑帶顛兒,雙腳啪嗒啪嗒地踩在彎彎麯麯的田埂上,周圍稻田裏春天剛插的秧苗透著滿眼的嫩綠。輕風吹過,竹林在他的頭頂搖曳,好似竊竊私語一般。他不時停下腳步,小心翼翼地把籮筐淺淺地在小溪裏浸一浸,用那已經被太陽曬得暖融融的溪水沾濕一下小雞雛兒的腳爪兒。他還輕輕掀開籮筐蓋,仔細察看有沒有哪個受瞭傷。小雞雛兒在籮筐裏擠成一團,驚魂未定地走來走去,渾然不知到底發生瞭什麼。過瞭一會兒,它們小心翼翼地用柔嫩的小尖嘴巴猶猶豫豫地喝下平生*口水。
汽輪掉轉船頭,沿著黃浦江寬闊的水麵順流而下。大副這時也去忙他的工作瞭。上海各大銀行和報社大樓的各式穹頂以及商業王國壯麗的景觀都漸漸消失在遠處。遠遠望去,似乎倫敦、柏林、紐約和巴黎等大都市的樓群被韆裏迢迢挪移到瞭這裏,又像是一群神情莊嚴、站在低窪沼澤地上的長腿白鷺。我很少見到這樣的景象。我是一個來自溫州的女孩,和那艘毫不起眼的小汽船來自同一個地方。我和籮筐裏的小雞雛兒一樣,都是在農傢長大:那裏遠離溫州市區,要先乘坐舢闆船沿著河道來到某個鄉村,然後再走路、坐轎,*後纔能到達寂靜的山裏。那裏很快就會漫山遍野開滿火紅的杜鵑,從山頂一直開到山腳下清澈的小溪邊。我的懷裏抱滿嬌艷的杜鵑花,父親和母親在我前麵的樹下走著,和他們的中國朋友開心暢談。他們對自己的幫手也很滿意,那都是些曆經磨難的人。在這樣美麗的地方,有這些人的陪伴真是一件樂事。一名轎夫這時執意要我嘗一嘗杜鵑花瓣,說它能給*好的茶葉增添美味,我將信將疑地輕輕咬下一片花瓣。轎夫們便開始相互吆喝著為我尋找*美麗的花枝,很投入地為他們的外國小主人服務。他們一邊聊著天,一邊相互講著笑話,不時爆發齣一陣陣開懷的大笑。他們每個人都肩負著沉重的負擔,但也在條件允許的時候盡情享受著生活。我注意到一個轎夫在跟我說話。
“姑娘, ”他又重復瞭一遍,“尊貴的小主人!”
“什麼事?”我問道,隱約覺得轎夫們一直在對我用“漂亮”這個詞,隻是原以為他們是在說杜鵑花。
“剛纔我們在聊天,聊瞭很多話題。我的搭檔阿勞說,你們有些外國人一定覺得自己長得好看。如果你們不這麼認為,他會覺得很奇怪。我問你這個問題,你會不會覺得我很失禮?”
我笑瞭。
“我們有些人覺得自己漂亮,有些人覺得自己不漂亮。怎麼瞭?你們中國人是不是覺得我們這些外國人沒一個長得好看的?”
他蜜黃色的臉上頓時寫滿瞭同情,他應該感到很後悔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瞭我。
“嗯,”他搖瞭搖頭,吞吞吐吐地迴答,“你們確實不太漂亮。我們知道,你們都是善良的人。隻是,長相是爹媽給的,自己也沒辦法,對吧?”
“那你覺得我們的長相有什麼毛病呢?”我繼續逼問他。
“哎呀——”他有點不知所措,毛病太多瞭,不知道從何說起,“首先,我們很少看到長著圓圓臉蛋兒的外國女士;其次,你們頭發和眼睛顔色太雜瞭,很少是正常的黑色。你們的鼻子也太大瞭,長在臉上顯得非常突兀。請一定原諒我這麼直接;不過,是你讓我說實話的,對吧?”他似乎有點惶恐。
這時我突然想捉弄他一下,該給他點兒教訓。
“那你也讓我大膽地說齣自己的看法吧,”我假裝很認真地說道,“我也常常納悶:你們中國人覺得自己長得好看嗎?”
聽到這個問題,他心情好瞭起來。“有些人覺得自己長得好看,有些人——”說到這兒,他突然明白瞭我的意思,頓時哈哈大笑起來,爽朗的笑聲在山榖裏迴響。“我明白瞭。”從那以後,每到一個村子,他都會把剛纔那段對話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給聚在一起聊天的當地農民聽。*後他會說,“所以,你們現在可能也會覺得,有些外國人按照他們自己的奇怪標準也算長得好看的咧!”
突然,身後甲闆上傳來挪動椅子的吱嘎聲,一下把我拉迴到眼前的黃浦江,以及外灘上離我越來越遠的建築群。我這纔意識到,此時此刻我正微笑著伏在甲闆的護欄上,對周圍的一切渾然不知。我往下望去,正好與一位中國老農的目光相遇。他站在我們下方甲闆的船首位置,靠在一個絞盤架旁,正若有所思、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看。他悠然地吸著煙,竹製煙杆又細又長,煙鬥裏裝滿瞭煙絲。像我一樣,他也在沉思。也許是在琢磨我的奇怪長相吧。想到這裏,我覺得很有趣。這時,一艘巨型海輪從我們身邊嗖的一聲駛過,比風還快:肯定是廣東或是寜波的水手,他們都是齣色的水手,熱心又機敏。擦身而過的時候,他們幾乎連看都沒看我們一眼。
這時,太陽已經完全升起,耀眼的陽光照在海輪巨大的摺疊船帆上。骯髒的黃浦江在這時也完全變瞭樣:一陣微風吹過,江麵上泛起細小的波浪,黃浦江從一汪滿是淤泥的褐色洪水,搖身變成瞭一麵帶格子紋的希臘勇士盾牌。數百年來,中國依靠遼闊的黃海和它背後的長城守護著自己的心髒。這隻是一麵水做的盾牌,西方人從海路來到瞭中國。一些人純粹是來冒險的,到瞭中國後貪婪地攫取,根本不在乎是否傷害瞭中國人的感情。另外一些人,雖然同樣抱著聚斂財富的目的,不過他們心懷慈善。還好,後一種人的數量在一代代地增加。盡管他們屬於不同的種族,但當他們將要離開中國的時候,心裏會感到非常傷心,因為他們不想離開自己的中國朋友。雙方都漸漸喜歡上瞭共同的人性造就的各種親情和聯係,雙方通過共同的努力,在追求共同利益的過程中都學會瞭相互尊重。
還有一些西方人的人生*步就開始於那麵水盾牌的某個角落。他們酣睡過的*個臂彎就是中國人的,嘴唇發齣的*句話是短促、簡單、錶現力豐富的中文。小時候做錯事被人發現時,他們會逃到慈祥的阿姆 懷裏承認錯誤。他們把耳朵緊緊貼在阿姆的胸前,聽著阿姆均勻有力的心跳,心裏馬上就得到瞭安慰。

目標讀者 對近代中國曆史、女性文學及文化話題等感興趣的讀者
《尋找?蘇慧廉》的讀者

基本信息

叢書名 英國名媛旅華四部麯
書 名 嶄新中國
I S B N 9787520702911
作 者 [英]謝福蕓(Dorothea Soothill Hosie) 著
譯 者 程錦
估 價 48
開 本 32
裝 幀 精裝+護封
印 張 10.5
頁 數 336
字 數 200韆字
上架建議 曆史小說
齣版日期 2018.5
關 鍵 詞 英國名媛 中國故事 蘇慧廉 近代曆史
CIP數據 Ⅰ. ①嶄… Ⅱ. ①謝… ②程… Ⅲ. ①長篇小說-英國-現代 Ⅳ. ①I561.45

目錄
(節選) 第 * 章 中國之虹
第 2 章 伸齣援手
第 3 章 號角雷鳴
第 4 章 大樹之根
第 5 章 群山之東
第 6 章 微笑形象
第 7 章 四弟食薯
第 8 章 天津周日
第 9 章 中國夜趣
第 10 章 玫紅北平
第 11 章 修路的人
第 12 章 24 人俱樂部
第 13 章 衙門變部門
第 14 章 漢口女醫
第 15 章 大海之子
第 16 章 避難之地
第 17 章 四川之省
第 18 章 傳遞勇氣
第 19 章 廟宇變營房
第 20 章 公共汽車
第 21 章 兩萬颱階
第 22 章 樂觀之士
第 23 章 俄國移民
第 24 章 西安事變 224
第 25 章 聖誕佳節 234
第 26 章 兩座旅館 248
第 27 章 紅燈之奴 259
第 28 章 南京少女
第 29 章 待解之扣
第 30 章 烈火窯爐
後記: 天網恢恢
譯後記

精彩文摘
第 * 章 中國之虹
一九三六年七月某日六時。推開舷窗,香港的群山港口呈現在光潤的晨曦中。看!一道彩虹橫跨其上。我的心跳開始加速:十年未曾踏上中國土地瞭。三年前父親離世,三年來我*做的就是平復心境,適應未知的新生活。當然,中國漫長的苦難也終於結束瞭!眼前數艘平底船和小型汽船靜靜駛嚮外海。我乘坐的是荷蘭船,從巴達維亞 北上時捲入瞭颱風尾端,如今靠岸在即,真是好事。在傾斜的甲闆上行走著實纍人,窩在帆布棚裏動彈不得也是憋屈;即便我素來對吃喝要求不高,滿足基本營養即可,船上油膩的荷蘭豌豆湯也開始讓人隱隱作嘔。
香港是連接廣州、通嚮真正中國的美麗前哨。富人們住在奢華宅邸裏,浴室眾多,有時一幢宅子能裝四部電梯。我一心一意隻想去廣州,很快就搭上瞭一艘汽船,駛嚮那個偉大而古老的城市。汽船的駕駛室、馬達室、頭等艙外都放置著布滿倒鈎的鐵絲網,以防海盜侵襲,過去二十年一直如此。如今寬闊的珠江航道上海盜越來越少,這些鐵絲網不再必需,不過是警告而已。
夜間航行尚可忍受,七月的廣州卻熱得夠嗆。空氣潮濕沉重,早上七點就頭昏腦脹,萬幸在沙麵島領事館外陰涼的長廊裏尋到一條長凳。沙麵島民風淳樸,叫“島”有點兒言過其實,不過一條長長的沙灘,有小橋連接主城,橋上也有尖尖的鐵護欄。在這兒可以依稀迴望外來入侵者和半推半就的東方主人之間漫長而嬗變的關係。西方就像強勢的愛人,以剛勁的手腕送來禮物,既讓人甜蜜興奮,又讓人焦慮憂愁。古槐簇擁的大道盡頭,不時見到白褂藍褲的中國女傭,推著白人小孩兒的嬰兒車。中國女傭在百多年前就這樣為白人工作瞭,那時候殖民者還留著厚厚的絡腮鬍,水手們還留著辮子嚼著煙草。
招待我的朋友藉給我一輛汽車,他的中國秘書王先生暫為我的嚮導。朋友激動地說:“現在可要好好看看新中國!這兒的成就令人震驚!”顯然他對此歡欣鼓舞。王先生也很高興,極力建議我盡量看遍全城,還時不時瞟我一眼觀察我對新景觀的反應。
很久以前,1919年,我和我先生曾從北京齣發,一路奔西南到瞭丘陵起伏的西陵,那裏埋葬著數位中國皇帝。我們參觀的*座陵墓是光緒皇帝陵,距離北京也*近。光緒皇帝是清朝*後一個皇帝 ,極不受重視,在位時長完全取決於其姨媽慈禧太後。光緒駕崩於1908年,他離世不久慈禧太後也過世瞭。陵墓耗時五年建成,深紅色的庭院有好幾進,規模龐大,前有三座漢白玉石橋,雕有龍紋。整個陵墓建在巨大的正方形石基上,估計所用磚石以韆萬計。石磚堅固無比,壘放講究。陵前樹苗新栽不久,他日當茂密成林,經風曆雨。我先生心滿意足,輕嘆一聲,坐在一堵矮牆上,細細打量眼前美景。這裏安靜宜人,我們坐瞭一個小時。騾夫們走過來勸說道:“先生、太太,再往前走走吧。太陽快落山瞭,前頭山榖裏還有早前的皇帝陵呢,比這個大、耗的錢還多!”
我先生說:“不用再走瞭。知道今日中國還能建得如此恢弘,比參觀多少陵墓都值得。”
王先生和我站在廣州新市民中心門前。市民中心簇新華美,像中國古建築一樣帶著恢弘的威嚴。多希望我先生也能一起感同身受,我們必將被深深打動。這種令人嘆服的新舊結閤的建築風格——名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需要西方思想的融匯纔能成形。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兩個北美年輕人拿著在紐約獲得的奬學金,決定到中國去研究建築。偉大的公共建築將在他們手中誕生,並以榜樣的力量將本土建築師從無力與倦怠中喚醒。他們發現水泥和鋼筋也可以建造兩層或三層樓房,同時體現中式建築對於比例的原初理念。中式屋頂悅目的長長脊綫得以保留,脊綫上間或點綴成對的蛟龍或遊魚,高高的圓柱貫通支撐。房簷下繪著舊式山水、牡丹、蝴蝶、雀目和卍字,顔色是中國人曆來熱愛的硃紅、天青和翠綠。建築主體雖是西式的白色鋼筋混凝土,綫條和顔色卻是中式的,美得令人摒息。西方在藝術領域一直受益於中國良多,現在多少可以投桃報李瞭。
王先生驕傲地笑瞭。
他指著我的攝影機,說:“拍一段吧。”
我同意瞭,拍得時候手有些抖。我們沒再說什麼,又來到一座建築——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前。之後他帶著我看瞭一棟又一棟建築,每一棟都能代錶中國人重新湧現齣的建築纔華。其中*傑齣的也許就是新的大學——中山大學瞭,以“中山”命名以示對孫逸仙先生的敬意。大學剛落成三年,二十多個樓群拔地而起,堅固美麗,笑對歲月。更多的樓群還在建設中,花費必然驚人。惟一不和諧的地方就是現代派的盥洗室,嶄新的混凝土裸露無餘。學校建址上還有新栽的樹苗和墾瞭一半的土地,留待大學生學習稼穡,進行農業研究。書生們留著長指甲、遠離釘耙的日子永遠成為過去。
廣州嶄新寬闊的大街著實讓我喜上心頭。過去,這裏木屋骯髒破敗,擁擠不堪,所謂二樓不過就是局促的閣樓,臨在臭不可聞的窄巷上。要把廣州城洗刷乾淨,絕非易事,大力士赫拉剋勒斯也得畏葸退縮。現如今廣州人民做到瞭,而且隻用瞭不到五年時間。他們的方法對所有意欲拓寬街道的中國城市都可行,即要求住傢把前排房子建在後排房子上,如此房前道路立刻變寬一倍。對於很多掙紮在溫飽綫上的普通中國人來說,這個要求何止艱難,簡直絕望,因為重修是強製行為,得不到任何補償。不過無論如何,城市街道變寬瞭,排汙水道加瞭蓋,中國的麵貌看起來確實好瞭很多。
寬闊的街道把廣州城分成瞭幾大區塊,近郊殘留的棚戶區還留待慢慢整治。在建設現代化都市之初,廣州著力於修建政府大樓。美觀的公共建築的確可以提升城市靈魂,塑造希望與尊嚴。如今廣州市開始關注窮人的居所。西方國傢也許會自下而上改造,而中國人無意間恪守瞭老祖宗的傳統。孔子說:“臨之以莊,則敬。”公共建築有威嚴,社會差距在緩和,可中國的進步不止於此。在廣州,我發現中國人開始鍛煉身體,參與運動樂在其中。一百年前,*早來到此地的白人為瞭生計,在沙麵島建“工廠”,做生意。可年輕的英國男子怎甘心長期囿於一島之上?他們“突齣重圍”,在廣州遍布的水道上劃船運動,嬉戲取樂。這些彼時算不上文雅的舉動吸引瞭大批民眾圍觀,白人官員大感丟臉,命令他們即刻停止。
法令如是說:“諸位請勿再丟人現眼。大汗淋灕乃苦力專屬,與紳士形象不符。”
1936年的今天,珠江三角洲兩側河岸上遊泳劃船俱樂部林立。各大銀行、新開的大型商場、基督教青年會,還有基督教女青年會,周日下午或夏日晚間都會在河道上展開競技,一如英國青年在兩岸山坡漫延的泰晤士河上奮楫爭流。
來自政府教育部門*早的要求是建操場、修滑梯。午休時分——午休也是一項創新——中國小男孩小女孩們通過上行的木頭梯子和下行的光滑滑道體會著重力帶來的快樂。
看著眼前一排排年輕的身影快速掠過,我身邊的女校長微微一笑,說:“我把這滑梯叫‘裁縫之友’。”她的潛颱詞是指滑梯磨褲子。西方帶給中國諸多饋贈,其中*偉大的或許是教會瞭中國人遊戲與運動。
王先生和我步入一座小公園。噴泉掩映在樹叢中,正中央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白色陶土塑像,她從肩頭的花瓶中拋灑著生命之水。哦,她後頭有一座化鐵爐,爐蓋下有個銅製航空魚雷模型,尖角處開瞭一道縫,可以投硬幣進去。
模型下麵介紹說:“放入一枚硬幣,買下一架飛機,把中國從外敵入侵中拯救齣來。”我們還在看的時候,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從父母身邊跑過來,投進瞭一枚硬幣。西方帶給中國的遠不止遊戲和運動呀……硬幣叮咚作響,落入錢箱。王先生轉嚮我,滿麵笑容地說:
“我們廣州人這幾天很高興。和平快要降臨瞭,不用再恐懼瞭。”
在王先生指導下,我嚮孫中山先生的巨型雕像錶達瞭敬意。雕像位於辛亥革命誌士雕像群的中心,孫先生呈坐姿,長袍馬褂,一手拿著禮帽。西式禮帽似乎暗指他多年來遠離故土的顛沛生涯。不知他還記不記得當年為瞭中國變革運籌帷幄、在大英博物館思索治國之道的日子?廣州曾迫使他流亡海外,但他*終還是迴到瞭祖輩生活的傢園。
近代文學傢梁啓超同樣來自廣州,也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革命者,也許沒有孫中山那麼保守。他一度對孫中山信心幻滅,曾經說:“孫中山*好的角色就是站在一排革命者中間照個相! ”
但孫中山對祖國的愛是真誠無僞的。王先生滿懷敬意地嚮雕像作瞭三個揖。當時,對人行揖禮於我而言稱得上偶像崇拜,很多中國人也有類似的觀點。幾百年來,在學堂裏,中國人都要雙手相疊,擎一柱香,嚮教室一角濛著灰塵的孔子像龕作三次揖。基督教學校反對揖禮,他們認為不論是對孔子還是孫先生,用三鞠躬錶達崇敬有些過分。很多中國的基督徒今天依然不願意作揖。近幾年祖先崇拜日趨式微,中華民國國旗逐漸取代瞭孔夫子和孫中山。每天早上國旗都會升到學校操場旗杆的頂端,傍晚又伴著孩子們的國歌聲取下。國歌是新寫的,孩子們唱得不整齊,但情緒高昂,旁邊風琴伴奏老師的音樂素養還亟待提高。
幾年前,看到人們對革命之父孫先生的崇拜超過孔子是很有意義的。*近,這種崇拜又升華為對祖國的奉獻之情,其涵義同樣令人深思。當時的我壓根沒想到就在幾個月後,我會對著一所大學禮堂裏的孫中山畫像三鞠躬,內心的崇敬絲毫不亞於祈求“天佑吾王”。
目標讀者 對近代中國曆史、女性文學及文化話題等感興趣的讀者
《尋找?蘇慧廉》的讀者

人民東方齣 2018.6.4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