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专营办法(2018年新修订)

食盐专营办法(2018年新修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食盐
  • 食盐专营
  • 盐业管理
  • 法律法规
  • 政策文件
  • 行业标准
  • 2018修订
  • 市场监管
  • 流通管理
  • 盐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玖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1860
商品编码:2894458133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食盐专营办法(2018年新修订)

定价:4.00元

作者: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9391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完善盐业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食盐专营制度,促进依法治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内容提要


  立足国情,继续明确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注重释放市场活力,明确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依法获得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开展食盐批发业务。把食盐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食盐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将被“零容忍”。将食盐监管分为食盐专营监督管理和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两条线,即在坚持盐业主管部门实施食盐专营监督管理的同时,增加了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规定。

目录


作者介绍


  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是中国大的法律专业出版商和法律信息服务提供商之一,隶属于法制办公室。

文摘


序言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核心要素、演进脉络及其面临的复杂挑战。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动、气候变化加剧、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已不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简单问题,而是关乎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全书系统梳理了我国粮食安全政策体系的历史发展,从早期的“以粮为纲”到改革开放后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再到当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规划(2020-2030年)”的全面实施,力求揭示政策变迁背后的内在逻辑与驱动因素。 第一部分: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与时代内涵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粮食安全的内涵外延,明确了其涵盖的“生产、储备、流通、消费”四大环节的有机统一性。重点阐述了在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在粮食领域的具体体现。研究强调,粮食安全是公共产品和战略资源的双重属性,必须以国家整体安全为坐标系进行考量。 粮食安全的多元维度: 不仅聚焦于谷物等主要口粮的“量”的保障,更深入探讨了优质蛋白、油脂、特色农产品等多样化营养需求的“质”的满足。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与粮食安全供给侧结构的适配性。 全球视角下的粮食博弈: 对比分析了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在粮食安全政策上的异同,重点研究了国际粮价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粮食战略制定的外部影响。探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我国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的责任与路径。 战略预警体系构建: 提出了一套结合大数据、遥感技术和农业模型的气象-灾害-产量-库存的综合预警模型,旨在提高对突发性、系统性粮食风险的早期识别能力。 第二部分:夯实粮食生产的“两藏”基础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保障国家粮食产能的基石——耕地和良种。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 详细分析了近年来耕地“非粮化”和“退化”的结构性问题。研究报告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制度的刚性执行情况,并评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涝保收工程)的投入产出效率。特别关注了重金属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技术和路径,提出了分级分类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包。 种业振兴行动的战略部署: 深入剖析了我国在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自给率现状与“卡脖子”环节。研究了国家级育种创新平台(如国家种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并对生物育种技术(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政策审批准入流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加速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创新与全程机械化: 考察了北斗导航、物联网(IoT)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深度。对全程机械化在不同区域(如南方丘陵地带与北方平原)的适用性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强调了农业科技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问题及未来突破方向。 第三部分:粮食储备、流通与消费的现代化升级 本部分关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物流与风险调控机制。 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动态优化: 分析了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在应对区域性、季节性供需失衡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储备粮的轮换周期、存储损耗控制技术(如控温控湿技术),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储备粮的快速投放机制与应急物流调配方案。 现代粮食流通网络构建: 探讨了“四散”问题(粮食在收储、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的分散化弊端)。研究了产销衔接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与信息不对称。对大型粮食集散中心(如郑州、锦州、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行了评估。 消费结构升级与食物节约: 针对居民消费从“吃饱”向“吃好”转型的趋势,分析了食物浪费的结构性原因。评估了“光盘行动”的政策效果,并提出了将食物安全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议。同时,对替代蛋白(如人造肉、昆虫蛋白)的政策扶持空间进行了前瞻性研判。 第四部分:体制机制改革与风险防范 本部分侧重于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制度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粮食安全: 研究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保障规模化生产中的作用。探讨了土地流转制度对规模化经营带来的稳定性影响,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引导其生产方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 详细阐述了中央与地方在粮食安全上的“党政同责”机制。评估了省级粮食安全目标责任制的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如耕地保有量、粮食产量目标、政府储备规模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产业链风险的系统性防范: 关注粮食产业链条中的金融风险(如价格期货市场投机行为)和环境风险(如水资源超采对粮食生产的长期威胁)。提出构建涵盖环境、金融、生产的“三维一体”风险联防联控体系的路径。 本书数据详实,案例丰富,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农业科研人员及粮食产业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研究参考。它强调的是宏观战略的协同作用,而非具体微观的法规细则,立足于国家层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逻辑性极强,内容层层递进,对于一个初次接触食盐专营制度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份完美的入门指南。它首先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和立法目的讲起,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整个制度框架的初步认知。随后,它非常细致地拆解了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定,比如许可的申请条件、经营主体的责任义务、以及市场流通中的关键控制点等等,每一个部分都划分得清晰明了。我特别欣赏它在关键条款旁标注的注释和引用的相关法律条文,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理解和溯源的效率。读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后,我已经对“专营”的内涵有了非常清晰的版图,不再是零散的概念堆砌,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编排方式,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和掌握这项复杂法规的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采用了深邃的靛蓝色,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威性。我特别喜欢它封底的那段引言,简洁有力地概括了国家对食盐行业的管理思路,让人立刻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订得非常结实,看起来是能够经受住反复查阅的考验。从整体的视觉感受上来说,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和“可靠”。我将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它,就能感受到那种规范化管理的严谨气息。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的选择和行间距的设置都非常合理,使得复杂的法律条文看起来也井井有条,这对我们这些需要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希望这本书的内在能够和它的外在一样,带给我扎实的知识收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行业动态的人,我最看重的是时效性和权威性。这本书的“2018年新修订”的标识,就意味着它紧跟最新的政策步伐。我特意去对比了几个核心条款,发现它确实反映了近几年来的监管重点和方向的转变,比如对于食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要求,在新版本中得到了更细致的强调。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且精准,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和情绪化的表达,每一个用词都非常考究,力求在法律层面上做到无懈可击。这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极高,无论是用于日常工作中的规范查询,还是进行学术研究时的引证,都能保证引用的内容的准确无误。它给人的感觉是,拿在手里,就是拿住了当前国家对食盐管理最官方、最及时的指导文件。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充满发现的乐趣。挑战性在于,它毕竟是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汇编,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特定的行政管理概念,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去消化吸收。但乐趣就在于,每当你攻克一个复杂的章节,理解了一个先前模糊的概念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对一些易混淆概念的区分,比如“食盐批发许可”和“食盐零售许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得非常到位,通过案例式的讲解,有效地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更像是一个需要你投入精力去“破解”的专业工具箱,用好了,能极大地提升你在相关领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执行效率。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程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注意到,在阐述某些特定操作流程时,作者不仅仅罗列了“是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比如,关于食盐价格形成机制的部分,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价格区间,而是详细分析了成本构成、运输损耗的计算方式以及政府定价的调控依据,这让我对价格背后的经济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沿革的简短回顾,通过对比新旧规定的差异,凸显出这次修订的重点和针对性,这种对比分析的手法,让法规的生命力跃然纸上,不至于让读者感觉它只是一堆冰冷的文字。这种对“背景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精准平衡,是很多政策解读类书籍所欠缺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