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英汉汉英词典
定价:60元
ISBN:9787557901769
页码:960页
印张:30
字数:1370000
商品重量:1000g
目录
凡例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Dictionary ............5
略语表 Abbreviations Used in the Dictionary.........7
英汉词典正文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1-506
汉英词典正文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507-931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Phonetic Index ....................932
初次接触到这本词典时,我对它“多功能”的宣传持保留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词典宣传都很夸张。然而,深入使用后我发现,它的“多功能”绝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其结构严谨且灵活的编排上。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区分相近词汇时的深度剖析。比如“affect”和“effect”这类经常混淆的词,它不仅清晰地划分了词性,还提供了对比性的例句,让你一眼就能看出它们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差异和语义侧重。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法,比孤立地背诵定义要高效得多。此外,词典的装帧和制作工艺也体现出一种匠心,封面材质耐磨,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好地平衡了反光度和厚度,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查阅,眼睛也不会感到难受。这本词典真正实现了从“查阅工具”向“学习伴侣”的转变,它鼓励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和内化,这才是语言学习的王道。
评分我对这本词典的“功能性”评价非常高,它在“功能”设计上体现了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例如,在某些重要词条旁,它会用醒目的符号标记出该词汇在不同考试(如四六级、考研等)中的出现频率,这对于目标明确的学习者来说,无疑节省了大量筛选重点的时间。而且,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拼音、笔画还是首字母查找,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标词条,这一点在考试冲刺阶段尤为关键,时间就是分数。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对一些惯用语和俚语的处理方式,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字面翻译,而是用现代、易于理解的口吻解释了其深层含义和使用场合,这极大地帮助我融入到真实的英语交流情境中去。相比于那些只注重学术严谨性而牺牲了实用性的词典,这本书显然更懂得如何成为一个“得力助手”。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引入一些在线资源链接,比如与特定词条相关的发音示范,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我用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检验这本词典的实用性,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收录广度和深度都非常令人满意,完全超越了我对一本“中小学”定位词典的预期。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术语和新兴网络词汇的收录上,表现得相当及时和精准,这在很多传统词典中是很难找到的平衡点。我的英语老师也曾推荐过一些权威词典,但那些书往往过于厚重,携带不便,而且价格也偏高。而这本词典恰好在便携性和信息量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发现它在处理多义词时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通过序号和不同的释义模块进行区分,避免了初学者在理解上的混乱。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对词源的简要介绍虽然不多,但都点到了关键,这对于想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逻辑,形成更牢固记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级别的附加值。如果非要说一点小小的建议,可能是在某些不那么常见的复合词条目下,可以增加一些图示来帮助记忆和理解,不过瑕不掩瑜,它已经是目前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词典了。
评分这本词典的排版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质感很不错,那种厚实感和书页的触感都让人觉得物有所值。特别是针对我们学生群体,很多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比如字体大小的选择,既保证了在长时间阅读和查阅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又能在有限的书页空间内容纳足够多的信息。我尤其欣赏它在例句部分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给出简单的翻译,而是结合了不同语境下的用法,这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新学的词汇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查一个单词,如果只有孤零零的解释,学起来总是觉得干巴巴的,但有了丰富的例句支撑,立刻就能感受到这个词在真实交流中的“生命力”。而且,一些常用的搭配和固定用法也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这对于准备英语考试,尤其是口语和写作部分,简直是神器级别的存在。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默默地在指导我如何更地道地使用英语。希望后续的版本能在纸张的耐用性上再做一些优化,毕竟我们使用频率太高了,希望它能陪伴我更久一些。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在英语学习上略感吃力的学生,我对于工具书的选择总是非常谨慎,生怕买到那种“华而不实”的版本。但《英汉汉英词典》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扎扎实实的“干货”集中营。它的“汉译英”部分,展现出了极高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这在很多同类产品中是经常被忽略的短板。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中文意思,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最贴切的英文表达,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帮助是立竿见影的。它不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单词,而是会给出一组表达方式,并简要说明它们在使用场景上的细微差别,这种细致程度让人非常安心。我记得有一次准备一个英文演讲,有一个概念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动词来表达“推动”的力度,查阅之后,它提供的几个选项让我瞬间找到了感觉,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真的体现了“双语双解”的真正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堆砌词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