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集校集注集評(全15冊)

詩經集校集注集評(全15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魯洪生 著
圖書標籤:
  • 詩經
  • 集校集注集評
  • 古籍
  • 經典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歌
  • 注釋本
  • 十三經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碧海簫音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33343
商品編碼:29012005319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詩經集校集注集評(全15冊)

定價:7800.00元

作者:魯洪生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43333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詩經集校集注集評》以作品文獻研究為中心,為將兩韆餘年的《詩經》校、注、評研究作曆史性的總結,為促進《詩經》研究的深入發展,盡可能窮盡地匯集曆代《詩經》文獻研究中有價值、有影響的研究資料,從而匯編、考證、集結成為外*部對與《詩經》相關的文獻進行全麵研究整理的集成式學術著作。

目錄


作者介紹


魯洪生,遼寜省東港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經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先秦兩漢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主撰或參撰、參譯齣版瞭《詩經學概論》《讀懂〈周易〉》《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詩經百科辭典》《詩經析釋》《先秦大文學史》《曆代賦辭典》《儒傢教育九麵觀》等著作20餘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60餘篇。

文摘


序言



《詩經》:一部中華民族的精神史詩 《詩經》,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先秦時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古老的精神情感與文化基因。曆經數韆年的時光洗禮,這部經典的魅力依然不減,吸引著無數後人潛心鑽研,以求從中汲取智慧與靈感。 詩歌的源起與時代風貌 《詩經》收錄瞭從西周初年至春鞦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涵蓋瞭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貴族宴飲的頌歌,到農夫耕作的勞動號子;從青年男女的愛情吟唱,到士人憂國憂民的慨嘆;從祭祀祈禱的虔誠,到戰爭徵伐的悲壯,無不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這些詩歌,大多是民間采集而來,因此,它們真實地反映瞭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態、思想情感和社會風貌。在《國風》中,我們可以看到周王朝各諸侯國的民俗風情,如《關雎》中描繪的男子對心儀女子的思慕,充滿青春的活力與真摯的情感;《氓》則講述瞭女子婚後不幸的遭遇,情感的跌宕起伏,令人唏噓。而在《雅》與《頌》中,則更多地展現瞭貴族階層的政治生活、宗廟祭祀以及對先祖的追懷,氣勢恢宏,格調莊重。 通過這些詩歌,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時代的社會結構、倫理觀念、政治動蕩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時代的脈搏,是先民心靈的呐喊。 藝術的魅力與錶現手法 《詩經》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其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卻又字字珠璣,意境深遠。作者們善於運用比、興等錶現手法,將物象與情思巧妙地融閤,創造齣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比”是將事物進行類比,如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傢”,將新娘的美貌比作桃花的鮮艷,寓意美好與吉祥。“興”則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如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鳩和鳴起興,引齣對君子求偶的描寫,意境悠遠,情思綿綿。 《詩經》在句式上也頗具特色,多采用四言句,節奏鮮明,朗朗上口,適閤吟唱。同時,重章疊句的運用,不僅增強瞭詩歌的音樂美,也層層遞進地抒發瞭情感,使情感錶達更加濃烈而深沉。 “賦、比、興”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三大基本手法,而《詩經》便是這些手法的集大成者,為後世詩歌創作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其藝術成就,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和學習。 思想的深度與文化傳承 《詩經》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思想的寶庫。它所蘊含的價值觀,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其中,對真摯情感的歌頌,對傢國情懷的關懷,對禮義廉恥的倡導,都構成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經》中體現齣的“仁愛”精神,如“愛人”,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尊重;“忠君”思想,在《大雅》等篇章中錶現得尤為突齣,反映瞭當時的政治秩序與士人對國傢的責任感;而對“民生”的關注,如“民之所憂,我亦憂之”,則體現瞭統治者應有的胸懷與責任。 《詩經》的流傳,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曆代學者對《詩經》的研究、注釋和闡發,使得這部經典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煥發生機。從孔子刪《詩》,將其納入儒傢經典,到曆代學者輩齣的“詩學”研究,都證明瞭《詩經》在中國文化傳承中的核心地位。 解讀《詩經》的意義 時至今日,閱讀《詩經》依然具有深刻的意義。 認識古代社會: 通過《詩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瞭解先秦時期的社會生活、風俗人情、政治製度以及人們的精神世界,獲得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一手認識。 體悟真摯情感: 《詩經》中那些樸素而真摯的情感,無論是愛情的萌動、親情的羈絆,還是傢國的憂思,都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它讓我們反思自身的情感,理解人性的共通之處。 提升文學素養: 《詩經》的語言藝術、錶現手法,對於提升現代人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錶達能力具有重要的啓示作用。學習《詩經》中的比興手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創作具有意境的文學作品。 傳承中華文化: 《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之一,閱讀和理解《詩經》,是深入瞭解中華民族精神內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由之路。它蘊含的價值觀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詩經》是一部永恒的經典,它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時空,連接古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次與先賢的對話,一次對民族文化的深度迴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閱讀體驗,需要耐心和時間來沉澱,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消費的讀物。我通常會選擇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茶,然後隨機翻開某一冊的某一捲。最欣賞的是它對篇章結構和韻律的分析,那種對古典漢語音韻之美的敏銳捕捉,讓人由衷地贊嘆古人的語言天賦。編者們似乎在用現代的嚴謹態度,小心翼翼地擦拭著一件韆年的玉器,讓它本來的光澤得以重現。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被前一次忽略的細微之處,比如某一處引用的齣處被更正瞭,或者某個注疏的側重點不同瞭。這種持續發現的樂趣,是普通單行本難以給予的。這是一套需要“供奉”而非“閱讀”的經典。

評分

坦白說,第一次打開這套書時,我有些畏懼其厚重。它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壓迫感。然而,當我真正開始係統地研讀其中的“集評”部分時,那種感覺煙消雲散瞭。這些評論傢們的觀點碰撞齣的火花,遠比枯燥的學術論證來得有趣。我特彆留意瞭對“國風”中一些情感錶達的分析,不同朝代的學者對“思無邪”的理解角度大相徑庭,有的偏重禮教,有的則更傾嚮於自然人性。這套書的優勢就在於,它不預設立場,而是提供瞭一個平颱,讓讀者可以自行判斷,形成自己的“集評”。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尤其是在麵對經典文本時,有著潛移默化的巨大幫助。

評分

我對比瞭手頭幾本單本的《詩經》注疏,這套“全15冊”的係統性簡直是降維打擊。校勘工作是其最核心的價值體現,它細緻入微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字的取捨、每一個標點的歸屬,都有明確的文獻依據支撐。這對於做學術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省去瞭大量的時間去交叉比對底本。更彆提那詳盡的“集注”,它不僅僅是解釋字麵意思,更是將古音、古義、禮製、物候等諸多旁門左道都納入瞭考量範圍,使得那些看似樸素的田園詩句,背後蘊含的文化信息量是驚人的。如果想在《詩經》的研究上有所突破,這套書是繞不過去的基石。

評分

這次購書體驗,讓我對傳統典籍的整理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讀《詩經》,總覺得有些篇章的意境把握不準,總覺得隔著一層厚厚的曆史塵埃。但有瞭這套“集校集注集評”,就好比請瞭十五位頂尖的古漢語大師同時為你講解,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有的側重訓荄,有的擅長章法分析,還有的則專注於詩篇背後的社會背景。最妙的是,它並非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巧妙地將這些評論穿插在原文的校勘和注釋之中,形成瞭一種動態的閱讀體驗。讀到某一節,可能會先看到校勘的異同,緊接著就是幾傢權威對該節的深度解讀,這種層次感,極大地豐富瞭文本的內涵,讓那些沉寂韆年的歌謠重新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實在是太精美瞭,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莊重典雅的氣息。初翻開時,那些繁復的硃批和考證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但慢慢沉浸進去,纔能體會到編校者付齣的心血。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生僻字詞的詳盡解釋,很多以前隻憑感覺猜度的意思,現在通過這些細緻的注釋,一下子就清晰明朗起來。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先秦文學殿堂的密道,每一步都有詳盡的嚮導。對於想深入研究《詩經》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將曆代大傢的智慧熔於一爐,讓人可以不必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注疏間疲於奔命,直接在最高效的層麵上進行對話。那種被知識的海洋溫柔托舉的感覺,非常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