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录

拾遗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达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古籍
  • 文献
  • 笔记
  • 杂说
  • 风物
  • 掌故
  • 先秦
  • 秦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舜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43465
商品编码:29155054235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拾遗录
  • 作者:夏达
  • 定价:49.8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ISBN号:978750574346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0

内容提要

?夏达全彩新作——《拾遗录》。
    《拾遗录》系列收录了《纨绔》《师父》等篇章,讲述了李长歌、阿史那隼、司徒郎郎、莫萦等人的个人独立故事,希望借此让读者走进每一个人物全新细腻的内心世界,呈现人物不为人知的过往及*丰富的性格。篇幅虽小,却让人意犹未尽。
    ?李长歌离开长安前的成长经历怎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穆金与阿史那隼缘起何时?作为越女剑传人,司徒郎郎的师父莫萦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李淳风神机妙算,与袁天罡的棋局蕴藏着什么玄机?这些将会新作中一一揭晓。
    ?巍巍大唐,沧海拾遗。这里面收录的是李长歌、阿史那隼、李淳风、莫萦等人在《长歌行》之外的人生。恍如浮光掠影,让人足以瞥见他们人生里的交错邂逅、物喜己悲、执着与遗恨……全面彩绘的《拾遗录》古秀灵彩。江湖、庙堂、酒肆、塞外……精美的画卷,串成一幕幕大唐的瑰丽诗篇。

目录

卷之一 纨绔  006-039
卷之二 师父  040-085
卷之三 奴隶  086-115
卷之四 先生  116-137
山河岁月    138-163
大唐风物    164-189
参考书目    190-199
创作花絮    200-205


拾遗录 一、 序言 此书名曰《拾遗录》,顾名思义,乃是搜集、整理、记录那些被遗忘、被忽略,或是零散的、未成体系的知识、故事、经验、见闻的集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总有一些珍珠被浪涛淘洗,暗淡了光芒;总有一些声音被喧嚣淹没,模糊了痕迹;总有一些智慧在岁月中沉淀,等待着被重新发掘。本书便是致力于成为这样一个“拾荒者”,跋涉在知识的旷野,穿梭于历史的尘埃,搜寻那些散落在时间角落里的珍宝,并以一种相对完整、清晰的面貌呈现于读者眼前。 《拾遗录》并非某个宏大叙事的开端,也不是某个精密理论的论证。它更像是一本闲适的随笔集,一本耐人寻味的杂记,一本意在启发思考的“碎片集”。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古老的传说到近代的轶事,从深奥的哲思到生活的窍门,从自然的奥秘到人文的洞察,无不涉猎。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拾遗”的方式,能够钩沉发微,温故知新,为读者打开一扇扇别样的窗口,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秉持着一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态度。不拘泥于学科的藩篱,不局限于时代的界限,只要是那些具有价值、引人入胜、启迪心智的内容,皆收入囊中。我们相信,知识的流动是没有边界的,智慧的闪光也可能源于最不经意的角落。因此,本书中的每一个“遗珠”,都经过了细致的考量和筛选,力求其内在的价值得以体现,其传递的信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与联想。 本书的篇章设置,亦无固定的章法可循。您可以随意翻阅,从任何一页开始,都能找到值得品味的内容。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也不像一本小说那样需要跟随跌宕起伏的情节。您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手册,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一本激发灵感的工具书。我们希望,《拾遗录》能够成为您书架上一个不落俗套的存在,一个在您需要时,能够提供独特视角和意外收获的朋友。 二、 目 录(示例性,非本书实际目录) 第一辑:流传千年的细语 古老的星辰与传说: 当创世神话遭遇现代天文学:盘古开天与宇宙大爆炸的奇妙对照。 “夸父逐日”背后蕴藏的古人对太阳运行轨迹的朴素认知。 三星堆的“神秘王国”:从出土文物窥探古蜀文明的独特风貌。 织女牛郎的七夕传说:七夕节并非仅有浪漫,更隐含了古代社会对勤劳与希望的寄托。 关于月亮的古老歌谣与民间信仰:从嫦娥奔月到月亮崇拜的演变。 历史的洪流中的点滴: “东施效颦”:并非简单的嘲讽,而是对盲目模仿背后隐藏的个体价值迷失的警示。 “叶公好龙”的现代解读:对空泛的喜爱与真实的恐惧的深刻反思。 “滥竽充数”的启示:在团队合作中,个体能力的真实性与重要性。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浅析古代馈赠背后的礼仪与情感价值。 战国策中的“智谋”与“权术”:精选几个鲜为人知的案例,展现古人的辩才与谋略。 哲学与智慧的低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中被误读的开篇,及其深层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恕”道的朴素实践与普适性。 禅宗公案中的“顿悟”与“参禅”:挑选几个经典案例,探究其背后的人生哲学。 印度哲学中的“业力”观:浅析其对个体行为与命运影响的理解。 第二辑:日常里的智慧光芒 生活的巧思与窍门: 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关于食物保鲜、驱虫防霉的民间土方。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浅析传统坐姿与站姿的健康与礼仪考量。 餐桌上的“小规矩”:中国传统宴饮礼仪中的细节考究。 关于“吃”的学问:不同地域的特色烹饪技法与饮食文化。 “节气”与生活:如何在二十四节气中把握农耕、养生与起居的规律。 语言的奇妙变幻: 成语的“前世今生”:选取几个被广泛使用但来源鲜为人知的成语,追溯其典故。 歇后语的“幽默密码”:解析一些经典歇后语的文化背景与趣味性。 俗语的“生活哲学”:从俗语中领悟古人对世事人情的洞察。 方言的独特魅力: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方言词汇,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印记。 关于“禁忌语”的考究:在不同文化与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某些词汇的避讳。 技艺与传承的温度: “慢工出细活”:传统手工艺中的时间沉淀与匠心独运。 古老的“占卜术”:关于占卜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与意义。 “观星象”的传统:古人如何通过星辰的运转来推测天时人事。 “察言观色”的艺术: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通过细微之处洞察人心。 中国传统“养生术”的精髓:从食疗到运动,再到精神调养的 Holistic Approach。 第三辑:自然的低语与社会的剪影 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彩虹”的科学与传说:从光学原理到神话色彩的解读。 “露水”的形成与意义:古人对露水在农耕与养生中的认识。 “候鸟迁徙”的奥秘:探索其背后的导航系统与生存策略。 “植物的智慧”:那些令人惊叹的植物适应环境与生存的奇特方式。 “动物的‘语言’”:关于动物之间沟通方式的有趣观察与研究。 人文社会的斑斓色彩: “节日”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传统节日中承载的文化记忆与情感。 “姓氏”的由来与故事:从姓氏中窥探家族血脉与历史变迁。 “服饰”的文化密码:不同朝代、不同阶层的服饰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建筑”的东方美学:从园林到寺庙,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民间艺术”的多彩图景:剪纸、皮影、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科学的边缘与未解之谜: “永动机”的追求:历史上对不可能事物的执着与反思。 “飞碟”的传说与科学解释:从目击事件到理性分析。 “预知未来”的可能性:从心理学到科幻的边界探讨。 “意识”的本质:科学与哲学在探索人类意识之谜上的不同路径。 “时间旅行”的悖论:科幻设想背后的逻辑挑战。 三、 结语 《拾遗录》是一本关于“拾遗”的书,它的内容并非出自某位名家之手,也并非某个学派的独家之见。它更像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汇集了无数零散的、却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片段。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拾遗”,能够激发您对知识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宏大的叙事和主流的声音所裹挟,而忽略了那些细微的、个体的、以及被历史边缘化的声音。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将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照亮,让它们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阅读《拾遗录》,或许不会让您立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它一定能丰富您的知识储备,拓展您的思维边界,让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与灵感。它是一份对过往的致敬,一份对未知的探索,一份对智慧的珍藏。 愿您在翻阅《拾遗录》的每一页时,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触动。愿它成为您精神世界里的一片绿洲,一片能够让心灵休憩、思想飞扬的静谧之地。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预期的那种“顿悟”。我本以为会读到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或者是一些能够改变我人生的深刻道理。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一种生活化的感悟。我并没有从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反而增加了一些新的“问题”。然而,这种感觉并不令人沮丧。相反,它让我觉得更加真实。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我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求索。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和我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并不强迫我接受,而是让我自己去体会,去思考。它像是一片静谧的湖泊,让我得以在其中看到自己模糊的倒影,引发我对自己生活轨迹的重新审视。它更像是一种陪伴,一种在孤独的人生旅途中,悄然递过来的一杯热茶。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驻足,古朴的纹理,低饱和度的色彩,仿佛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时光。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生宁静。作者的文字如同一位久经世故的老友,娓娓道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在短暂的阅读快感后便被遗忘,而是像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在不经意间,那些看似琐碎的片段,那些寻常的生活细节,便悄然在你脑海中生根发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周遭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感悟,仿佛在漫长的旅途中,又找到了一处可以休憩的港湾,得以短暂地卸下疲惫,静心思考。它没有强加给我任何观点,而是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曾察觉的另一面。那些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画面感极强,仿佛我身临其境,感受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文字极其挑剔的读者,很多书我都会因为语言的平庸而早早放弃。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朴实却又蕴含深意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而是像涓涓细流,缓缓地渗入我的心灵。我喜欢作者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仿佛她能够洞察人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她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她分享的感悟,温暖人心。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就能立刻改变生活的书,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你在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更温柔的理解,对自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往往就蕴藏在那些最平凡的日常之中。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某些部分让我感到些许费解。它不像许多畅销书那样,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反而更像是一种散文式的抒发,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情感体验。有时,我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种抽离感,仿佛置身于一个更加广阔而抽象的思辨空间。但正是这种疏离感,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我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去体会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虽然过程有些挑战,但当茅塞顿开的瞬间来临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这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喜欢这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阅读体验,即使它不总是那么轻松愉快。

评分

我通常不是一个容易沉浸在阅读中的人,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它不是那种需要你全神贯注、字斟句酌才能理解的艰深之作,反而像是一股清泉,自然而然地流淌进我的心里。我喜欢它那种不着痕迹的叙事方式,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贴近生活。它让我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连串微小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最动人的情感。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冗余,却能勾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细节而停下阅读,陷入沉思,回味其中的深意。它就像一本心灵的地图,指引我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未知领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发现,原来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平凡瞬间,也同样拥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