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趣味物理学-续篇 | 作者 |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
| 定价 | 32.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09461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丛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
| 作者简介 | |
|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欢迎、*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
| 目录 | |
| Chapter1 力学的基本规律→ 1 绝妙的旅行→ 2 “地球,我命令你停下来!”→ 4 从飞机上投递→ 6 影响飞行员投弹的几种情况→ 8 无需停车的火车站→ 9 活动式人行道→ 11 一条费解的定律→ 12 大力士斯维雅托哥尔的死亡之谜→ 14 没有支撑,真的能运动吗→ 15 火箭的飞行原理→ 16 乌贼是怎样运动的→ 19 Chapter 2 力功摩擦→ 21 关于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思考题→ 22 克雷洛夫的寓言又错了→ 24 蛋壳是自然界中的“坚固盔甲”→ 26 “抢风行船”→ 28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起地球吗→ 30 大力士马迪夫和欧拉公式→ 32 打结和欧拉公式→ 35 如果摩擦消失了,世界会怎样→ 36 “切柳斯金”号为什么沉没→ 38 拥有自动调节平衡能力的木棍→ 41 Chapter 3 圆周运动→ 43 旋转着的陀螺为什么不会倒→ 44 利用陀螺原理变魔术→ 45 “哥伦布竖鸡蛋”的解决方案→ 47 “水桶实验”与“消失的重力”→ 48 你也可以成为伽利略→ 50 “我”与“你”之争→ 53 在“魔球”里行走→ 54 “伍德望远镜”的巧妙设计→ 58 “魔环”杂技表演→ 59 杂技中的数学题→ 60 正当的“缺斤短两”→ 62 Chapter 4 万有引力→ 65 引力到底有多大→ 66 用一根钢绳连接地球与太阳→ 68 真的能让万有引力消失吗→ 69 月球上的半小时→ 71 站在月球上射击→ 74 无底洞→ 76 童话中不会出现的隧道→ 78 隧道是如何挖掘的→ 79 Chapte r5 乘着去月球→ 81 “牛顿山”真的存在吗→ 82 飞向月球的“车厢”→ 84 一顶压死人的礼帽→ 85 怎样减小内部的“人造重力”→ 86 关于“飞行器”的几道题目→ 87 Chapter 6 液体与气体→ 89 永不下沉的海→ 90 破冰船是如何在冰上作业→ 92 沉没的船只去了哪里→ 94 凡尔纳的幻想能否变成现实→ 96 打捞沉船“萨特阔”号→ 99 “水塔永动机”→ 101 气体、大气这些名词从何而来→ 103 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 104 “水槽问题”的真相→ 106 神奇的容器→ 107 空气的压力有多大→ 109 新式希罗喷泉→ 111 的酒杯→ 114 如何称重倒放的杯子里的水→ 115 两艘平行行驶的轮船为什么会相撞→ 116 伯努利原理的影响→ 119 鱼鳔有什么作用→ 122 “波浪”与“旋风”产生的原因→ 124 到地心去旅行→ 127 幻想与数学→ 128 在矿井中工作的感觉→ 131 飞到天上去→ 133 Chapter 7 热现象→ 135 扇扇子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凉爽→ 136 有风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更寒冷→ 137 “滚烫的呼吸”→ 138 面纱真的有保温作用吗→ 139 制冷水瓶→ 139 自制简易冰箱→ 141 人体的耐热能力→ 141 是“温度计”,还是“气压计”→ 143 煤油灯上的玻璃罩有什么用途→ 144 为什么火苗不会自己熄灭→ 145 在失重的厨房里做早餐→ 146 水能够灭火的原理→ 151 用火来灭火→ 152 沸水能否把水煮开→ 154 雪能把水烧开吗→ 156 “用气压计煮汤”→ 157 沸水的温度都一样吗→ 159 烫手的“热冰”→ 161 煤也可以“制冷”→ 162 Chapter 8 磁性和电“慈石”与磁石→ 164 什么时候指南针的两端都指向北方→ 165 看不见的磁力线→ 166 钢块如何产生磁性→ 167 功能强大的电磁铁起重机→ 169 磁力与魔术→ 171 磁力飞行器→ 172 能让物体悬浮在空中吗→ 174 磁力列车→ 175 火星人的神奇“磁力战车”→ 177 磁力和手表→ 179 “磁力永动机”→ 180 又一个想象中的“永动机”→ 181 “几乎”的“永动机”→ 183 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儿→ 184 被闪电“冻结”的景象→ 186 闪电价值几何→ 187 小型“人造雷雨”→ 188 Chapter9 反射、折射与视觉→ 191 5个人像的照片→ 192 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 193 柳德米拉的“隐身帽”→ 195 威尔斯的《隐身人》→ 196 隐身人的巨大威力→ 199 透明标本实验与“隐身人”→ 200 隐身人能看见东西吗→ 201 天然保护色→ 202 用保护色伪装→ 203 我们能像鱼一样,在水下看清东西吗→ 204 潜水员的特制眼镜→ 205 玻璃透镜在水中的神奇特性→ 206 缺乏经验的游泳者常常遇到的危险→ 207 从视野消失了的别针→ 209 从水面之下看世界→ 211 潜入深水里,我们看到的颜色→ 214 视觉盲点→ 216 月亮看上去有多大→ 218 天体的视大小→ 220 爱伦坡与《天蛾》→ 222 显微镜真的能放大物体吗→ 224 视觉欺了我们→ 226 穿什么样式的衣服显瘦→ 227 哪一个看起来更大→ 228 想象力的参与→ 229 又谈视错觉→ 230 放大的网格→ 232 为什么车轮没有动→ 233 “时间显微镜”→ 235 尼普科夫圆盘→ 237 为什么兔子斜着眼睛看东西→ 238 为什么黑暗中的猫是灰色的→ 240 Chapter 10 声音波动→ 241 声音和无线电波→ 242 声音和子弹,哪个更快→ 242 流星真的爆炸了吗→ 243 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小了……→ 244 慢的谈话→ 245 快的传播方式→ 246 击鼓传“信”→ 247 声音在空气中的回声→ 248 听不到的声音→ 250 超声波的应用→ 251 小人国中的居民和格列佛的声音→ 252 一天可买到两份新出版的日报→ 253 火车鸣笛→ 254 “多普勒现象”→ 255 物理学家的一笔“罚单”→ 256 我们以声速离开时,会听到什么→ 258 |
| 编辑推荐 | |
|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轻松学好物理学,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完《趣味物理学-续篇》,我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对科学的渴望。他以一种极其生动、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将物理学的精髓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关于“天文物理学”的章节,让我着迷不已。他并没有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恒星演化理论,而是从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瞬间出发,引发我们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阴晴圆缺,行星的运行轨迹,以及遥远星系的神秘光芒。我至今还记得他描述的“日食”和“月食”的奇观,他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解释了天体运行的规律,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宇宙的壮丽景象。别莱利曼教授的叙述,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和敬畏,他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也体验到一种宏大的宇宙观。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激起了我对宇宙的无限好奇,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的未来。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物理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我们探索未知、理解宇宙的强大工具。
评分看完《趣味物理学-续篇》,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思维的“大扫除”,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物理概念,如今都变得清晰明了。别莱利曼教授的功力,在于他能够用最朴素、最直观的方式,将最复杂的物理现象一一呈现。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压强”的讲解所打动。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出发,比如为什么细长的针比钝头更容易扎进东西,为什么切菜需要锋利的刀刃,以及为什么重物会压迫地面。他用这些例子,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压强与压力大小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我至今还记得他描述的那个场景:一个穿着雪地靴的人,在一个积雪的区域,会比穿着普通鞋子的人陷得更深,这是因为雪地靴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这种贴近生活的类比,让“压强”这个概念不再是冰冷的数学公式,而是具象化的物理现象。别莱利曼教授的语言,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对科学的认知。他能够将抽象的科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故事来表达,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一种对事物刨根问底、深入探究的态度。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热爱科学。
评分读罢《趣味物理学-续篇》,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像大多数科普读物那样,仅仅是罗列事实和公式,而是更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激发读者自身的探索欲。作者别莱利曼教授的叙述方式,极其富有启发性。他总是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层层剥茧,引导我们一步步地深入到物理学的核心。例如,书中关于“光”的章节,他并没有直接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或反射定律,而是先描绘了白天阳光的明媚、夜晚星光的闪烁,以及镜子如何能够“欺骗”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一个虚拟的影像。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他巧妙地引出了光线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到光的折射、反射等原理。我尤其欣赏他对“光的折射”的解释,他用一个在水中看起来弯曲的吸管,以及鱼儿在水中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更浅的例子,让我们直观地理解了光线穿过不同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这种“设问—解答—引申”的结构,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挑战与惊喜。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与作者的思想对话,在不断地提问和思考中,逐步构建起对物理学世界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本激发思考的智慧之书,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物理学世界的大门。
评分初次翻阅《趣味物理学-续篇》,我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别莱利曼教授的叙述方式,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将那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以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关于“电”的篇章,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没有上来就讨论电流、电压这些抽象的概念,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电气现象说起,比如灯泡为何会发光,电器为何会转动,以及静电的奇妙效果。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将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电阻比作水管的粗细,让我们对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他对“磁场”的描述,他通过展示指南针如何指向北方,以及磁铁如何能够吸引铁钉等现象,让我们感受到磁场无处不在的神秘力量。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他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魅力。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学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趣味物理学-续篇》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就像一位睿智而有趣的向导,引领我穿梭于物理学的奇妙世界。他摒弃了传统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他对“声音的传播”这一章节的描写。他没有直接开始讲解声波的形成与传播,而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入手,比如鸟儿的歌唱、风的呼啸、人群的嘈杂,然后引导我们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到的,又是如何穿越空间来到我们耳边的。他用生动的比喻,比如将空气比作一个巨大的鼓面,声波的传播就像鼓面上的涟漪一样扩散开来,让我们对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了直观的认识。他还探讨了为什么在真空环境下声音无法传播,以及回声的形成原理,并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案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能够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未知的乐趣。这本书让我明白,物理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开始更加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尝试用物理学的眼光去解释它们。
评分《趣味物理学-续篇》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教授的写作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打破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物理学原来可以如此鲜活有趣。书中关于“力与运动”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直接抛出那些复杂的力学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比如用力推一个箱子,箱子为什么会移动,以及为什么我们要给车子加油才能让它跑起来。他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现象与“力”的概念联系起来,让我们理解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我尤其喜欢他关于“摩擦力”的探讨,他用推桌子、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等例子,让我们认识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候则需要减小摩擦力。别莱利曼教授的叙述,总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他善于将抽象的物理学原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视角。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在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辈的带领下,探索着我们身边的物理世界。它让我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用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评分翻开《趣味物理学-续篇》,我立刻被它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别莱利曼教授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他将那些原本看似复杂枯燥的物理学定律,用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惊叹声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浮力”的探讨印象深刻。他没有直接给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而是通过描绘船只如何在水中漂浮,以及潜水艇如何改变自身密度来下潜和上浮的有趣例子,让我们直观地理解了浮力的作用。他甚至还探讨了为什么某些物体会漂浮,而另一些物体会沉没,并将这些现象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情况联系起来,比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头,以及沉入水底的石头。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专注。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满了哲思与幽默,他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魅力。我发现,通过他的描述,那些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物理学名词,都变得生动形象,充满活力。他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次奇妙的科学冒险,引领我们探索物理学的无限可能。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物理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奇妙现象,以及支撑这些现象的深刻原理。
评分《趣味物理学-续篇》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场思想的启迪之旅。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教授的写作,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他能够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赋予深刻的物理学内涵。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热学”的探讨所吸引。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讲述热力学定律,而是从我们感受到的冷暖变化入手,比如为什么冬天会感到寒冷,夏天会感到炎热,以及为什么金属比木头更容易导热。他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解释了热量的传递方式,比如传导、对流和辐射。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他对“热的传导”的描述,他将其比作一队士兵,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以及他关于为什么靠近炉火会感到温暖,而远处却不那么明显,这都是热辐射的作用。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满了人文关怀,他能够将科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奥秘。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激发我们对生活的好奇心,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在作者的引领下,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拓展新的视野。它让我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生活的世界。
评分读完《趣味物理学-续篇》这本书,我内心真的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以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在我耳边娓娓道来那些原本我以为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物理学原理。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生涩与枯燥,反而充满了灵动与趣味。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最细微、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现象,然后巧妙地将其与深奥的物理概念联系起来。比如,书中对“惯性”的阐述,我至今记忆犹新。他没有直接抛出“牛顿第一定律”,而是通过讲述马车突然停止时,乘客为何会向前倾,以及为什么船只在停止划桨后仍会继续前进等生动场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到了惯性的本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深深折服。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满足于介绍现象,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他对“能量守恒”的解释,他将其比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无论如何转移或改变形态,总额是恒定的。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我对这个曾经令我头疼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探索,一种与宇宙奥秘共舞的奇妙旅程。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科学的好奇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生活的世界。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在别莱利曼教授的手中,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如同点亮我思维的火炬,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科学天地。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所激发的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科学的热爱。
评分《趣味物理学-续篇》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别莱利曼教授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奇趣的物理世界。书中关于“机械运动”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他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入手,比如推门、拉车、蹬自行车等,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力”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中的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杠杆原理”的论述印象深刻。他用我们熟悉的撬棍撬动石头,以及剪刀剪断纸张等例子,让我们清晰地理解了杠杆的“省力”和“费力”原理。别莱利曼教授的文字,充满了想象力和趣味性,他能够将枯燥的物理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未知的乐趣。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开始更加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尝试用物理学的眼光去解释它们。这本书让我明白,物理学并非高高在上,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它让我对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